益胃散论文-蔡愈

益胃散论文-蔡愈

导读:本文包含了益胃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慢性糜烂性胃炎,乌贝益胃散,对照治疗观察

益胃散论文文献综述

蔡愈[1](2019)在《乌贝益胃散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乌贝益胃散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2例用乌贝益胃散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贝益胃散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有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少。(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李婷婷[2](2018)在《益胃散结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脾虚痰瘀互结证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益胃散结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疗效,从而为治疗CAG伴不典型增生提供一个新思路、新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特需科和脾胃科门诊的CAG伴不典型增生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益胃散结方,药物为广东一方免煎颗粒,200ml温开水冲服,日一剂,分早晚空腹温服,对照组30例给予胃复春片治疗,每次4片,每日3次。两组治疗时长均为6个月,治疗期间禁止服用一切与慢性胃炎相关的药物,并且忌浓茶、咖啡、过烫、熏蒸、煎炸、烧烤等食物。6个月后复查胃镜及进行病理复检,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胃镜、病理情况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综合疗效: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益胃散结方治疗组中有6例治愈,9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该组总有效率达86.67%,胃复春对照组有2例治愈,4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症状积分:两组患者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对胃痛、痞满、嘈杂、嗳气、纳呆、疲乏、口干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治疗组在改善胃痛、痞满、嗳气、纳呆、疲乏等症状方面要优于胃复春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嘈杂、口干等症状的改善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症状疗效: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益胃散结方治疗组中有10例治愈,7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3.33%,胃复春对照组中有4例治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胃镜疗效: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胃镜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70.0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病理疗效: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在萎缩、不典型增生方面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83.33%,对照组在萎缩、不典型增生方面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3%、70.0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胃散结方可以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脾虚痰瘀互结证患者胃痛、痞满、嗳气、纳呆、疲乏等临床症状,并且能够改善CAG伴不典型增生胃镜及病理征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不典型增生的发展,可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以更好地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期刊2018-03-01)

周永鹏[3](2015)在《自拟四白益胃散佐治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9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自拟四白益胃散佐治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合用自拟四白益胃散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8.9%和94.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2.6%和78.9%(P<0.05)。结论:自拟四白益胃散合西药常规用药是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理想方法。(本文来源于《国医论坛》期刊2015年02期)

陆辉斌,戴富春[4](2015)在《升阳益胃散治疗牛前胃弛缓》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胃弛缓是反刍动物前胃神经兴奋性减弱,肌肉收缩力下降,从而影响前胃消化机能的疾病。笔者多年采用升阳益胃散治疗患牛,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病因患牛因饲喂失调、饥渴过度、耗损脾胃元气;劳逸过度、使气血耗损,导致脾胃虚弱症象。2症状患牛精神沉郁,耳耷头低,前胃蠕动次数下降,食欲、反刍和嗳气均减弱甚至停止。行走无力,粪便稀软粗糙,并伴有消化不完全的草料,口色淡白,口津滑利,恶臭,舌体软绵,脉沉细而(本文来源于《中兽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祝玉朴[5](2014)在《益胃散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的临床和实验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益胃散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使用益胃散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叁联方法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量表进行测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量表积分均有所降低,相比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和量表总积分对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观察组治愈11例,显效15例,好转7例,无效1例,综合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为97.06%,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11例,好转7例,无效8例,综合有效率为76.47%,两组患者综合有效率对比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胃散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4年17期)

涂志红[6](2013)在《自拟补脾益胃散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自拟补脾益胃散治疗脾虚气滞型FD的临床疗效。方法 104例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方法,治疗组52例,以服用自拟补脾益胃散治疗;对照组52例,以服用枳术颗粒治疗。结果补脾益胃散对改善脾虚气滞型FD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具有较好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枳术颗粒临床疗效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二者无差别,两组临床研究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自拟补脾益胃散对改善脾虚气滞型FD患者胃排空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显着,无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光明中医》期刊2013年11期)

黄永军,刘国成[7](2013)在《益胃散穴位贴敷预防中风后便秘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益胃散穴位贴敷预防中风后便秘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益胃散穴位贴敷法治疗,对照组30例施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33.3%,观察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胃散穴位贴敷能有效预防中风后便秘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上海针灸杂志》期刊2013年10期)

李朝铭[8](2013)在《益胃散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胃炎、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大众病,患病后很难根治且易复发。笔者通过30余年的临床实践及学习他人治疗该病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拟成"益胃散",用之于临床,疗效较满意,现将治疗及用药体会浅谈如下。1治疗方法药物组成:黄芪250g,叁七100g,延胡索250g,白及250g,鸡内金250g,山楂200g,黄连60g,乌贼骨60g。上药共粉,每日3次,每次服5g,3个月(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3年10期)

郭洪梅[9](2013)在《健脾益胃散预防仔猪腹泻效果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健脾益胃散对断奶仔猪泄泻的预防效果及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本试验组选用84头体重相近、健康的28日龄断奶叁元杂交(杜×长×大)仔猪,随机分为3组进行了试验,试验为期28d。结果表明,中药组的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6.9%、料肉比降低8%、腹泻率43.2%,中药组各指标也优于抗生素组,表明中药能促进仔猪生长,提高仔猪抗病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杂志》期刊2013年09期)

孙晓莉,李宗民[10](2013)在《加减益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2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基本方益胃散随症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结果:治愈率62%,总有效率达96%。结论:加减益胃散以扶正养阴祛邪、化滞祛瘀达到标本同治、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刊》期刊2013年04期)

益胃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观察益胃散结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疗效,从而为治疗CAG伴不典型增生提供一个新思路、新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特需科和脾胃科门诊的CAG伴不典型增生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益胃散结方,药物为广东一方免煎颗粒,200ml温开水冲服,日一剂,分早晚空腹温服,对照组30例给予胃复春片治疗,每次4片,每日3次。两组治疗时长均为6个月,治疗期间禁止服用一切与慢性胃炎相关的药物,并且忌浓茶、咖啡、过烫、熏蒸、煎炸、烧烤等食物。6个月后复查胃镜及进行病理复检,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胃镜、病理情况及临床症状的变化。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1.综合疗效: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益胃散结方治疗组中有6例治愈,9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该组总有效率达86.67%,胃复春对照组有2例治愈,4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症状积分:两组患者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对胃痛、痞满、嘈杂、嗳气、纳呆、疲乏、口干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治疗组在改善胃痛、痞满、嗳气、纳呆、疲乏等症状方面要优于胃复春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嘈杂、口干等症状的改善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症状疗效: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益胃散结方治疗组中有10例治愈,7例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3.33%,胃复春对照组中有4例治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胃镜疗效: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胃镜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70.0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病理疗效: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在萎缩、不典型增生方面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83.33%,对照组在萎缩、不典型增生方面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3%、70.0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胃散结方可以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脾虚痰瘀互结证患者胃痛、痞满、嗳气、纳呆、疲乏等临床症状,并且能够改善CAG伴不典型增生胃镜及病理征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逆转不典型增生的发展,可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以更好地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益胃散论文参考文献

[1].蔡愈.乌贝益胃散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

[2].李婷婷.益胃散结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脾虚痰瘀互结证的临床观察[D].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18

[3].周永鹏.自拟四白益胃散佐治慢性非萎缩性胃炎19例疗效观察[J].国医论坛.2015

[4].陆辉斌,戴富春.升阳益胃散治疗牛前胃弛缓[J].中兽医学杂志.2015

[5].祝玉朴.益胃散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的临床和实验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4

[6].涂志红.自拟补脾益胃散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J].光明中医.2013

[7].黄永军,刘国成.益胃散穴位贴敷预防中风后便秘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

[8].李朝铭.益胃散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体会[J].四川中医.2013

[9].郭洪梅.健脾益胃散预防仔猪腹泻效果与分析[J].中国兽医杂志.2013

[10].孙晓莉,李宗民.加减益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2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3

标签:;  ;  ;  

益胃散论文-蔡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