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生物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荒漠草地,沙漠化,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熵
微生物熵论文文献综述
吴秀芝,刘秉儒,阎欣,刘任涛,安慧[1](2019)在《荒漠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熵对沙漠化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演替的方法,分析宁夏中北部盐池县荒漠草地不同沙漠化阶段(荒漠草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SMB)和微生物熵(qMB)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从荒漠草地到流动沙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分别降低46.1%、80.8%和30.0%.随着荒漠草地沙漠化程度的加剧,土壤微生物熵碳(qMBC)、土壤微生物熵氮(qMBN)、土壤微生物熵磷(qMBP)均表现为荒漠草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地,而土壤-微生物化学计量不平衡性(C∶N_(imb)、C∶P_(imb)、N∶P_(imb))基本呈增加趋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与C∶N_(imb)呈显着正相关,与N∶P_(imb)呈显着负相关;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与C∶P_(imb)呈显着正相关.冗余分析(RDA)显示,土壤生态化学计量(C∶N、C∶P)对微生物熵碳的负效应最明显.荒漠草地沙漠化显着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熵.(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唐海明,李超,肖小平,汤文光,程凯凯[2](2019)在《有机肥氮投入比例对双季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不同有机肥氮素占总氮投入的百分比对双季稻区早、晚稻各生育时期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以大田定位试验为平台,应用氯仿熏蒸-K_2SO_4提取法和化学分析法系统分析了施用化肥N(M_1)、30%有机肥N(M_2)、50%有机肥N(M_3)、100%有机肥N(M_4)和无N对照(M_0)5个不同施肥处理双季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熵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早稻和晚稻各主要生育时期,施肥措施均能提高稻田根际土壤MBC、MBN和微生物熵,各施肥处理根际土壤MBC、MBN和微生物熵均随水稻生育期推进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均于齐穗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为最低值;其中,各处理双季稻田根际土壤MBC、MBN、MBC/MBN值和微生物熵一般均表现为M_4>M_3>M_2>M_1>M_0,M_2、M_3和M_4处理间均无显着差异,但均显着高于M_0处理.可见,单独施用化肥措施对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效果有限,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杨宁,邹冬生,杨满元,雷玉兰,林仲桂[3](2014)在《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熵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河南省衡阳市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熵(qSMBC)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植被恢复的进行,SMBC和qSMBC均显着增加;(2)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SMBC显着减小,而qSMBC显着增加;(3)草本群落阶段(Ⅱ)→灌木群落阶段(Ⅲ)→乔木群落阶段(Ⅳ),根际和非根际的SMBC显着增加,表现出根际>非根际的特点,阶段Ⅱ的根际与非根际SMBC比值明显高于Ⅲ与Ⅳ。根际和非根际的qSMBC均显着增加,表现出根际<非根际的特点,根际和非根际的qSMBC比值差异不显着;(4)相关分析表明,SMBC与qSMBC均与土壤有机碳、阳离子交换量呈极显着或显着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呈显着负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4年05期)
魏媛,张金池,俞元春,喻理飞[4](2009)在《贵州高原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熵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及氯仿熏蒸法分析了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过程中不同层次、不同生境、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oil microbial biomassC,SMBC)及微生物熵(qSMBC)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过程中SMBC及qSMBC存在较大差异。随着退化喀斯特森林的恢复,SMBC及qSMBC明显上升,表现为乔木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草本群落阶段>裸地阶段,反映出土壤质量在逐渐恢复;②SMBC在土壤剖面上均表现明显的垂直变化特征,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具体表现为A层>B层,但qSMBC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③SMBC的变化特征在不同生境间表现为:除裸地恢复阶段外,其它叁个阶段总体上表现为石沟比石槽和土面两个小生境偏大的特点,这是因为石沟生境有利于微生物类群和土壤动植物群体的繁殖,但qSMBC的变化刚好与之相反;④SMBC及qSMBC根际和根外变化明显,前者表现为根际>非根际,后者表现为根际<非根际。(本文来源于《农业现代化研究》期刊2009年04期)
张帆,黄凤球,肖小平,吴家梅[5](2009)在《冬季作物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短期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的冬季作物马铃薯、黑麦草、紫云英、油菜在"冬季作物-双季稻"轮作种植制度下短期内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碳、氮和微生物熵的影响,在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的实验网室内设置了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几种冬季作物均提高了稻田土壤微生物碳、氮含量,黑麦草明显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熵,紫云英明显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氮。冬季作物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季节性影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紫云英、马铃薯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C、N含量均在水稻生育期间8月中旬达到最大值。(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微生物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明不同有机肥氮素占总氮投入的百分比对双季稻区早、晚稻各生育时期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以大田定位试验为平台,应用氯仿熏蒸-K_2SO_4提取法和化学分析法系统分析了施用化肥N(M_1)、30%有机肥N(M_2)、50%有机肥N(M_3)、100%有机肥N(M_4)和无N对照(M_0)5个不同施肥处理双季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和微生物熵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早稻和晚稻各主要生育时期,施肥措施均能提高稻田根际土壤MBC、MBN和微生物熵,各施肥处理根际土壤MBC、MBN和微生物熵均随水稻生育期推进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均于齐穗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为最低值;其中,各处理双季稻田根际土壤MBC、MBN、MBC/MBN值和微生物熵一般均表现为M_4>M_3>M_2>M_1>M_0,M_2、M_3和M_4处理间均无显着差异,但均显着高于M_0处理.可见,单独施用化肥措施对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效果有限,施用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效果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生物熵论文参考文献
[1].吴秀芝,刘秉儒,阎欣,刘任涛,安慧.荒漠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微生物熵对沙漠化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19
[2].唐海明,李超,肖小平,汤文光,程凯凯.有机肥氮投入比例对双季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9
[3].杨宁,邹冬生,杨满元,雷玉兰,林仲桂.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熵的变化[J].水土保持通报.2014
[4].魏媛,张金池,俞元春,喻理飞.贵州高原退化喀斯特森林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熵的变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
[5].张帆,黄凤球,肖小平,吴家梅.冬季作物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短期影响[J].生态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