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潘周伟[1](2021)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对胫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在胫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2017年3月-2020年11月收治胫骨骨折患者40例,遵循治疗方式的差异性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HSS评估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王福桂,余光明,王云青[2](2021)在《闭合及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不同年龄段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闭合及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在不同年龄段胫骨下段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德兴市人民医院2018年6月—2020年4月收治的胫骨下段骨折患者60例,依据年龄段不同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每组各20例;另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3组患者分别分为开放复位组及闭合复位组,每组10例,闭合复位组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开放复位组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手术方法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青年组治疗有效率高于中年组及老年组,闭合复位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开放复位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青年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中年组及老年组,闭合复位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复位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青年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给予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疗效确切,能够恢复各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朱明,朱凤堂,卢会真[3](2021)在《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对胫骨骨折的效果差异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对胫骨骨折的效果差异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4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Kofoed)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70.42±3.65)min、术中失血量(168.85±12.13)mL、切口长度(8.85±2.36)cm、住院时间(11.25±1.62)d、骨折愈合时间(16.74±2.36)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83、16.142、11.169、12.452、9.916,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Kofoed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46.55±2.42)分、(26.42±1.23)分、(16.44±1.53)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10、14.357、3.329,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8%低于对照组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1,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对胫骨骨折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可有效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可用于临床推广。
陈军明,王欣,马文泽,徐华,蔡宇,李文成,丁尔勤[4](2021)在《胫腓骨骨折固定物与固定方式的研究》文中指出胫腓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方式,因其解剖形态的特殊性和损伤机制的复杂性,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予以固定。因此,固定方式、固定物的选择是临床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关键,不恰当的固定,可能增加骨折延迟愈合、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本文现对当前胫腓骨骨折固定物与固定方式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胫腓骨骨折的有效安全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贾明功[5](2021)在《闭合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闭合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分成两组,其中接受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52例作为闭合组,接受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的48例作为切开组,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痂出现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闭合组住院时间、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切开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切开组(P <0.05);闭合组总有效率96.15%(50/52),与切开组91.67%(44/5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组并发症发生率5.77%(3/52),少于切开组18.75%(9/48,P <0.05)。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疗效接近,但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可缩短康复时间,增强安全性。
杨航[6](2021)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胫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比较》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讨论经髌上入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与经髌下入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胫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比较,以指导胫骨骨折手术治疗的入路选择。研究方法:从一段时期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资料中,挑选出符合条件的病例,通过对相关指标统计、对比,总结规律,应用实践。本次研究收集了自2018年8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60例胫骨骨折患者,将使用髌上、髌下入路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所收集的病例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髌上入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B组使用髌下入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两组不同入路的患者在治疗后进行至少6个月的跟踪回访,对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主要包括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疼痛程度、、术后三个月johnerWruhs临床优良率,术后三个月HS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使用统计学方法对以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术中透视次数(P:0.000)、出血量(P:0.000)明显少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P:0.000)短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的术后膝关节疼痛程度(P:0.022)小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44)小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术后三个月HSS评分(P:0.000)高于B组患者(P<0.05)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与B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P:0.317)、住院时间(P:0.669)、术后三个月johner-Wruhs临床优良率(P:0.839)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经髌上、髌下入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对于胫骨骨折的治疗都具有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而经髌上入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的手术方式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手术创伤,减少软组织损伤、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患者的术后疼痛,并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相对于髌下入路锁定型髓内钉内固定具有一定优势。
郭亮[7](2021)在《改良胫骨结节外上侧入路置入新型胫骨交锁髓内钉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改良胫骨结节外上侧置入髓内钉的具体入路,设计开发适用于该入路的新型胫骨髓内钉,并将生产出的髓内钉通过改良胫骨结节外上侧入路置入解剖标本,论证该入路置入胫骨髓内钉的可行性及新型髓内钉的实用性。方法:1.研究膝关节附近胫骨上端的解剖,论证通过改良胫骨结节外上侧入路置入胫骨髓内钉的理论基础;2.依据胫骨近端解剖学特点,设计开发适用于改良胫骨结节外上侧入路的新型胫骨髓内钉;3.将初步生产出的新型胫骨髓内钉通过改良胫骨结节外上侧入路置入解剖标本,并通过影像学评估新型胫骨髓内钉置入的可行性。结果:经研究得出:1.改良胫骨结节外上侧入路置入胫骨髓内钉开口选择于胫骨结节的外上侧,即胫骨结节的外上方、髂胫束止点(Gerdy结节)和胫骨前肌止点的内侧、髌韧带外侧的骨裸露区作为入钉口。通过触摸胫骨结节、活动膝关节触摸髌韧带可以确定入钉点的内界,通过触摸Gerdy结节可以确定入钉点的外界,在二者之间的区域进钉,此处为骨裸露区,表面仅有薄薄的一层软组织覆盖,很容易在人体表面触及。2.设计的新型髓内钉近端位于胫骨前外侧,有倾斜角度,其外架系统在前外侧,使得其不影响术中透视胫骨正侧位X光片。原本位于前方的压杆装置在新型操作系统中转变为前外方,而远端锁定的位置位于与胫骨前外侧骨面垂直的方向,在手术过程中,新型压杆系统在操作时不易滑动,远端锁钉的置入过程更为顺畅。3.在通过改良胫骨结节外上侧入路置入新型胫骨髓内钉的过程中,主钉尾端首先进入髓腔时与胫骨近端皮质的角度需至少大于45°以上,之后的进钉过程由该角度缓慢转变为指向胫骨长轴的角度,在置钉过程中可以感受到轻微阻力,通过把手将髓内钉旋内以通过阻力点;置入新型髓内钉后拍摄X线观察主钉在胫腓骨正位上显示有一定角度,在胫腓骨侧位上则较直,与通过髌上入路和髌下入路置钉后的X线表现相反,与新型髓内钉的设计构想基本相符。结论:1.通过胫骨结节的外上方、髂胫束止点(Gerdy结节)和胫骨前肌止点的内侧、髌韧带的外侧的骨裸露区作为入钉口置入胫骨髓内钉在理论上是合理的;2.改良后的经胫骨结节外上侧入路的新型胫骨髓内钉相比传统髓内钉系统具有一定的优势;3.在置钉过程中注意置钉角度、遇到阻力点时将髓内钉旋内,经改良胫骨结节外上侧入路可安全有效在解剖标本上置入新型胫骨髓内钉。
姜世川[8](2020)在《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成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分析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以便为临床上治疗成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6例成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患者62例,女患者24例,年龄19-61岁,平均(37.33±9.29)岁,按手术方法分为A组(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组,n=44例),以及B组(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组,n=42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以及HSS评分分别评估髋、膝关节功能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时间为6-24个月(中位数随访时间18个月),所有患者均取得随访。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比较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A 组为(124.64±26.87)min,B 组为(113.95±22.2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 组为(231.82±76.96)ml,B 组为(223.57±64.31)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视次数:A组术中透视次数(18.50±3.94)次,B组为(13.26±2.9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4.25±1.31)月,B组骨折愈合时间为(4.97±1.96)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A组术后共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B组术后共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根据末次随访Harris、HSS评分分别评估髋、膝关节功能情况,其中Harris评分,A组:优17例,良23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为90.91%;B组:优13例,良24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为88.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A组:优22例,良19例,中3例,差0例,优良率93.18%;B组:优17例,良21例,中2例,差2例,优良率为90.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成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均可以有效减少软组织和骨膜的损伤,保护骨折端的血供。但相比较而言:(1)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可以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但操作相对复杂。(2)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时间短,透视次数少,操作相对简单。(3)而在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髋膝功能优良率方面,两种治疗方式无显着差别。
刘西林[9](2020)在《成人胫骨中下段AO-B型骨折应用髓内钉和MIPPO技术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比较MIPPO技术和交锁髓内钉技术对成年人胫骨干中下段AO-B型骨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满足条件的53例患者,最终随访48例,包括B1、B2型骨折42例及B3型骨折6例,对其分组进行治疗。A组髓内钉治疗28例,包括B1、B2型24例,B3型4例,女性患者例数11,男性患者例数17,年龄分布在2274周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4.82±12.06)周岁,右侧小腿例数为9,左侧小腿例数为19。B组MIPPO治疗20例,包括B1、B2型骨折18例,B3型2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是(44.95±14.12)周岁,右侧小腿例数是7,左侧小腿例数是13。患者在完成手术之后正规康复训练,完善出院之后定期正规随访。结果:最终严格随访之后有48位患者纳入,随访得出的时间是7-17个月之间,平均时间所得是12.23个月。最后一次的随访交锁髓内钉组优18例,良5例,优良率为82.15%;进行的MIPPO组优12例,良4例,优良率80.01%;秩和检验与t检验得出切口与Vas疼痛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相比交锁髓内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低,骨折愈合时间短,满意度高等优点,是成年人胫骨干中下段闭合性AO-B型骨折最有效的治疗之一。
周笑[10](2020)在《META钉与普通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临床工作中,各种原因的外伤导致胫骨干骨折较常见。由于胫骨是连接股骨下方的支撑体重的主要骨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骨干骨折的首要治疗目的是恢复小腿的承重功能。因此骨折端的成角畸形与旋转移位应该予以完全纠正,以免影响膝踝关节的负重功能和发生关节劳损。过去采用梅花型髓内钉治疗效果欠佳,后来出现采用接触钢板,外固定支架,交锁髓内钉,可膨胀髓内钉等治疗方式。经过临床实践,交锁髓内钉几乎可用于所有的胫骨干骨折,不错的临床效果使得髓内钉在治疗胫骨干骨折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已逐步成为治疗闭合性胫骨干骨折的首选方式。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存在普通交锁髓内钉瞄准定位器欠精确,远端一次性锁定成功率较低,出血较多,医患放射线暴露时间以及手术时间较长等缺点。为解决这一情况,科研工作者又推出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例如有手术机器人定位系统、计算机导航、光斑重心定位等髓内钉远端锁定技术,但以上技术要求配备过于昂贵的医疗设备,故未能得到有效的推广应用。META钉即磁力导航髓内钉利用相对简便的原理将电磁信号转变为可视信号,使得操作可视化,弥补了普通交所髓内钉的锁定欠精确,从而减少了反复穿刺造成的副损伤大、出血多以及医患放射暴露多和手术时间长等问题,渐渐被大家认可。目的:探讨META钉与普通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为胫骨干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患者资料,共83例(n=83),其中交通伤41例(49%),坠落伤36例(43%),压砸伤6例(8%)。骨折根据AO分型:A型40例,B型29例,C型14例。男性56例(67%),女性27例(33%);左侧35例(42%),右侧48例(58%)。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合并伤及影响骨折与伤口愈合的疾病。对照组39例(n1=39),为普通交锁髓内钉组。男性27例(69%),女性12例(31%);左侧14例(36%),右侧25例(64%);年龄为22-65岁,平均39.00±8.18岁。受伤机制:交通伤19例,坠落伤16例,压砸伤4例。观察组44例(n2=44),为磁力导航髓内钉组。男性28例(64%),女性16例(36%);左侧13例(30%),右侧31例(70%);年龄为25-60岁,平均38.00±7.28岁。受伤机制:交通伤22例,坠落伤19例,压砸伤3例。观察两组患者远端一次性锁定成功率、出血量、放射线暴露时间、手术时间,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差异,观察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回顾研究两组患者资料83例,所有患者均完成临床随访12-24个月,平均18.2个月。全部患者术后14d拆线,均未发生伤口感染、皮肤坏死以及骨折畸形愈合等情况。进行结果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远端锁定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7.4±1.3min和9.6±2.1、一次性锁定成功率分别为96.9%和83.8%、平均透视次数分别为0和5.03±1.9次、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0.8±25.9和91.7±26.4,在术后一年时通过Lysholm膝关节评分系统[6],从膝关节疼痛、肿胀度、跛行等方面评分分别为92.2±5.1和87.7±7.8,遵照Johner-Wruh疗效评估标准[7],从术后患肢疼痛、步态、畸形、运动范围等方面评分得出患肢评为优良的例数,然后再算出临床优良率分别为96.3%和80.1%。它们的P值均<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6.1±1.9周和16.8±2.3周,其对比P值>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力导航髓内钉(META钉)较普通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胫骨干骨折方面优势明显,远端锁定时无需透视、提高了一次性锁定成功率、降低了远端锁定手术操作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一年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临床优良率明显提高。为骨科医生治疗胫骨干骨折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对胫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2)闭合及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不同年龄段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入选标准 |
1.3 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
2.2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对比 |
2.3 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
2.4 不同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
3 讨论 |
(3)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对胫骨骨折的效果差异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Kofoed评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3 讨论 |
(4)胫腓骨骨折固定物与固定方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外固定器 |
2 内固定治疗 |
2.1 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 |
2.2 交锁髓内钉 |
2.3 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 |
3 组合固定技术 |
4 关节镜辅助技术 |
5 关节固定和关节置换 |
6 总结 |
(5)闭合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
1.3 手术方法 |
1.4 术后处理 |
1.5 疗效评估标准 |
1.6 观察指标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手术指标 |
2.2 临床疗效 |
2.3 并发症状况 |
3 讨论 |
(6)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胫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
2.1 胫骨骨折的受伤机制 |
2.2 胫骨骨折的治疗进展 |
2.3 胫骨及相关关节解剖特征 |
2.4 胫骨骨折的诊断 |
2.4.1 病史 |
2.4.2 症状和体征 |
2.4.3 辅助检查 |
2.5 胫骨骨折分型 |
2.6 胫骨骨折的治疗 |
2.6.1 非手术治疗 |
2.6.2 手术治疗 |
2.6.3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
2.6.4 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
2.6.5 儿童胫骨干骨折 |
2.6.6 外固定架 |
2.6.7 胫骨开放性骨折处理 |
2.7 术后护理及康复训练 |
2.8 相关并发症 |
2.9 小结 |
第3章 临床资料 |
3.1 研究对象 |
3.2 临床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
3.3 手术方法 |
3.3.1 术前评估 |
3.3.2 麻醉方式 |
3.3.3 手术方式 |
3.4 术后护理 |
3.5 疗效评估 |
3.6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结果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研究不足与局限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学习经历 |
致谢 |
(7)改良胫骨结节外上侧入路置入新型胫骨交锁髓内钉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胫骨干骨折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成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典型病例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成人股骨干骨折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9)成人胫骨中下段AO-B型骨折应用髓内钉和MIPPO技术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剔除标准 |
1.4 采集患者病历资料 |
2.内容与方法 |
2.1 获取一般临床病历资料 |
2.2 本次研究采用的手术方式 |
2.2.1 髓内钉内固定(A 治疗组) |
2.2.2 MIPPO 内固定(B 治疗组) |
2.3 术后相关处理 |
2.4 术后观察标准 |
2.5 疗效评估 |
2.6 伦理问题 |
3.质量控制 |
4.统计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META钉与普通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 [1]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对胫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J]. 潘周伟. 中国社区医师, 2021(29)
- [2]闭合及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不同年龄段胫骨下段骨折的疗效比较[J]. 王福桂,余光明,王云青. 基层医学论坛, 2021(25)
- [3]切开复位内固定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对胫骨骨折的效果差异性分析[J]. 朱明,朱凤堂,卢会真. 系统医学, 2021(16)
- [4]胫腓骨骨折固定物与固定方式的研究[J]. 陈军明,王欣,马文泽,徐华,蔡宇,李文成,丁尔勤. 医学信息, 2021(16)
- [5]闭合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比较[J]. 贾明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02)
- [6]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胫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比较[D]. 杨航. 吉林大学, 2021(01)
- [7]改良胫骨结节外上侧入路置入新型胫骨交锁髓内钉的初步研究[D]. 郭亮.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8]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成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D]. 姜世川. 郑州大学, 2020(02)
- [9]成人胫骨中下段AO-B型骨折应用髓内钉和MIPPO技术疗效分析[D]. 刘西林.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10]META钉与普通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对比研究[D]. 周笑. 承德医学院,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