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场增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辅助阳极,TiSiCN,TMS,韧性
电场增强论文文献综述
孔营,王本福,靳朋礼,巩春志,田修波[1](2019)在《电场增强阴极弧放电TiSiCN薄膜结构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精密机械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在高低温交变、高速、高负载、特殊介质等苛刻工况条件下使用的硬质薄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Ti基薄膜已逐渐被性能更优的多元复合纳米薄膜所代替。TiN薄膜中通过掺杂C、Si元素可以细化晶粒,增强薄膜中交变应力,使薄膜中的结晶界面相与其包裹的纳米晶呈共格外延生长,膜层结构由柱状结晶态转变为非晶包裹纳米晶的复合结构,可以显着提高膜层硬度和抗裂纹扩展的能力,因此TiSiCN薄膜在硬质薄膜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传统的TiSiCN制备方法主要通过磁控溅射复合TiSi和石墨靶材,复合靶材生产难度大、价格昂贵,而且磁控溅射技术离化程度低,为了提高制备TiSiCN薄膜的灵活性,可利用TMS气体(四甲基硅烷)来获得Si和C的掺杂。与磁控溅射相比,采用多弧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内离化率,但是在多弧中加入TMS,弧靶很容易中毒,放电不稳定,而且工件偏流降低。为此需要采用新的手段来实现TMS的掺杂,但是要抑制TMS加入对放电的不良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电场增强阴极弧制备TiSiCN薄膜的方法,研究了辅助阳极电流对阴极弧放电特性、涂层相结构、截面形貌、耐磨性以及结合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辅助阳极电流对膜层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影响明显。通过XRD、XPS和EDS的分析表明,薄膜呈现由TiCxNy结晶相嵌入到Si_3N_4, SiCx和非晶C(sp~2)组成的纳米复合结构,随着辅助阳极电流的升高,晶粒尺寸降低,膜层中Si的含量逐渐升高。当辅助阳极电流在30A时,制备的膜层结构致密,膜层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较高的硬度(40.3 GPa),压痕韧性最优((K_C=5.63 MPa·m~(1/2)),膜基结合力达到HF1。(本文来源于《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钟敏[2](2019)在《基于双层超材料中的电场增强效应增强光学透射(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传输增强是基于非空心双层超材料滤波器的模拟验证.所提出的结构包含覆盖在连续介电层上的连续金属膜.与单金属层结构相比,模拟传输明显增强.模拟验证了介电层厚度和入射角对传输增强的影响.发现当厚度h1为20 nm时,实现了最大化的透射率增强.此外,所提出的紧凑金属-电介质双层薄膜在入射角达到45°时显示出透射率增强的稳定性,由于其非空心化设计策略,可以应用于许多潜在的领域.(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杨彦飞,谢飞[3](2019)在《频率对交流电场增强45钢低温粉末法硼铝共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一对相互平行的平板电极,对45钢试样和渗剂施加交流电场,研究电场频率对750℃以渗硼为主的粉末法硼铝共渗(以下简称硼铝共渗)的影响。以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观察与显微硬度测试等手段分析共渗层。结果表明:不同频率交流电场均对45钢硼铝共渗进程有显着促进作用,共渗层均由(Fe_(1-x)Al_x) B和(Fe_(1-x)Al_x)2B两相组成;电场电流恒为2 A时,电场频率从50 Hz增大至500 Hz,共渗层厚度先减小,在100 Hz时,共渗层厚度和其中的(Fe_(1-x)Al_x) B相厚度达最小,随后二者又逐渐增加;交流电场除对B、Al原子和含B、Al的活性基团在渗扩件表面的吸附有一定程度的负面作用外,对硼铝共渗过程中其他过程均为正面作用。(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5期)
邓茗月,叶翆红,邹文生,李卫华[4](2019)在《电场增强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室温磷光的肝素钠多糖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报道了一种基于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Mn-ZnS QDs)的室温磷光(RTP)方法检测肝素钠。荷正电的八胺丙基寡聚硅(OA-POSS)与荷负电的半胱氨酸包裹的Mn-ZnS QDs在水溶液中通过静电作用自组装成纳米复合物。Mn-ZnS QDs在电场作用下缩短了点间距离,修复了表面缺陷、有效诱导QDs的激发与引起表面Mn2+重排,增强了Mn2+的RTP发射。当荷更高负电的肝素钠加入纳米复合物体系中,发生叁组分竞争作用,旧的纳米复合物分解,新的OA-POSS与肝素钠聚集复合物形成,导致了Mn-ZnS QDs的RTP逐渐衰减,这种衰减的RTP信号被用来检测肝素钠。衰减的RTP强度(ΔP)和肝素钠浓度在2.5到70μM范围内存在着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R=0.991),检测限为2.0μM,5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9%。本文提出的方法非常适合选择性探测复杂样品中肝素钠。(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忠华,张霞[5](2018)在《应力锥体增强绝缘非线性属性对HVDC电缆终端电场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压直流电缆及附件稳态电场分布主要取决于绝缘材料的电导率,而电导率又与场强、温度紧密相关,这使得直流电缆附件电场分布相比高压交流电缆附件更复杂。为此,在固定电缆终端XLPE绝缘、硅油电导率和温度梯度的条件下,本文采用多物理场耦合软件仿真研究了应力锥体增强绝缘非线性属性对高压直流电缆户外复合型终端稳态电场分布的影响规律。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型户外高压直流电缆终端,工厂绝缘和增强绝缘界面切向电场在应力锥体根部和顶部可能出现极大值;而在半导电应力锥内表面电场也可能在根部和顶部出现极大值;通过调控增强绝缘材料的非线性属性可实现复合型电缆终端电场分布的综合调控。(本文来源于《电气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黄蓉,李俊,李成[6](2018)在《电场驱动HgCdTe/CdTe量子阱拓扑相变引起的光吸收增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HgTe/CdTe量子阱是研究拓扑绝缘体新奇物性的一个很好载体。采用Kane八带k·p模型,对电场驱动Hg1-xCdxTe/CdTe量子阱拓扑相变及其相变前后的光吸收性质进行了研究,并使用BHZ模型对吸收系数进行了解析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电场能够驱动Hg1-xCdxTe/CdTe量子阱拓扑相变后继续增大电场,其能带可变为墨西哥帽形状,联合态密度将会增强,导致光吸收相比于无电场时显着增强,与解析计算结果相吻合。对于平行界面偏振光(TE)吸收曲线在带边还形成了双峰结构。文章结果可用于新型红外光电探测器、激光器以及频率选择器等量子阱器件的研究和设计。(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8年05期)
黄智超,谢飞,陆程,邹伟东[7](2018)在《铝对45钢交流电场增强中温粉末法硼铝共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45钢为处理对象进行800℃交流电场增强粉末法硼铝共渗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对共渗层组织、厚度、相与显微硬度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随渗剂中铝粉含量由0增至5%,渗层厚度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渗层组织由渗硼特征逐渐过渡到渗铝特征,表层相依Fe2B→Fe B→Fe3Al+Al N顺序发生变化;呈现渗硼组织特征的共渗层表层硬度约为1200~1800 HV0.05,呈现渗铝层组织特征的共渗层表层硬度约500 HV0.05;在低硼势渗剂中添加1.8%铝粉并施加2 A电流的交流电场,使渗层厚度较相应常规渗硼的增加约2倍,较相应常规硼铝共渗的增加约70%。(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8年06期)
李春伟,田修波,徐淑艳,郑权,张群利[8](2018)在《工作参数对电场增强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的调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辅助阳极的电场增强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Hi PIMS)技术改善了常规Hi PIMS放电及镀膜过程。研究工作参数对电场增强Hi PIMS的调制作用可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数字示波器收集Hi PIMS基体离子电流,分析了不同工作气压、靶基间距、脉冲频率和脉冲宽度等工作参数对基体离子电流的调制作用规律。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钒膜的截面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靶电压下,基体离子电流平均值随工作气压的增加而增加并逐渐达到饱和值;随靶基间距的增加基体离子电流平均值逐渐减小;随脉冲频率的增加基体离子电流平均值逐渐减小后趋于稳定;当脉冲宽度为150μs时的基体离子电流平均值高于脉冲宽度为200μs时的基体离子电流平均值。工作参数对膜层的制备具有调制作用,在适中的工作参数下,电场增强Hi PIMS获得的钒膜与基底结合良好、膜层致密完整。(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彭莎[9](2018)在《电场驱动构建有序离子通道及其导电增强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其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因其较高的电导率、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稳定的化学性能被广泛研究,但是离子迁移率明显低于传统的液态电解质。通过外场作用力改变聚合物的相结构并添加导电粒子共同取向运动,构建双重有序离子通道,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本论文采用交流电场作为驱动力,调控共混聚合物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相结构变化,使导电聚合物PEGDA形成聚合物导电离子通道,在此基础上,向混合聚合物基体中分别加入导电性良好的陶瓷粒子磷酸钛铝锂(LATP)和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双叁氟甲磺酰)亚胺盐(BMIM TFSI),使导电粒子和导电聚合物PEGDA协同作用,构建具有双重离子通道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薄膜。利用光学显微镜同步监测粒子在PDMS基体中的运动及取向排列行为,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及拉曼光谱分析对材料截面中粒子的分布进行了表征,并进一步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对薄膜材料进行了离子电导率的测试。在交流电场作用下,PEGDA液滴由于极化作用在PDMS基体中沿平行于电场的方向紧密排列,形成链状结构。加入LATP粒子后,当施加强度为800 V/mm、频率为100 Hz、作用时间为5 min的交流电场作为驱动条件,可制备得到具有较好叁维网络结构离子通道的LATP/PEGDA/PDMS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薄膜。通过SEM观测,EDS元素分析及拉曼光谱分析证实了该网络结构,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对薄膜材料的交流阻抗进行测试,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其离子电导率,发现电场驱动构建双重离子通道的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与同等条件下未加电场的均质复合材料相比,离子电导率有明显提高,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同样,在交流电场作用下,向PEGDA/PDMS混合聚合物基体中加入离子液体BMIM TFSI后,当施加强度为1000 V/mm、频率为100 Hz、作用时间为5 min的交流电场作为驱动条件,BMIM TFSI液滴在聚合物基体中取向排列结构最好,沿平行于电场方向连接成链状,并且相互之间形成叁维网状结构,在此条件下制备这种具有较好叁维网络结构离子通道的BMIM TFSI/PEGDA/PDMS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薄膜。通过SEM观测,EDS元素分析及拉曼光谱分析证实了该网络结构,同样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对薄膜材料的交流阻抗进行测试,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其离子电导率,发现电场驱动构双重离子通道的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与同等条件下未加电场的均质复合材料相比,离子电导率也有明显提高,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符合阿伦尼乌斯方程。(本文来源于《江汉大学》期刊2018-05-10)
钱丽娜[10](2018)在《Bowtie结构金属光学天线增强局域电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表征技术的迅速发展,金属微纳结构中的表面等离激元已经成为诸多领域的研究热点。得益于表面等离激元模式激发时能够极大地增强金属微纳结构周围的局域电场强度,金属微纳结构在增强拉曼光谱,超灵敏检测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围绕金属微纳结构光学天线中的等离激元效应展开了研究,利用Mie散射理论研究了由不同介电常数的金属材料包裹一维介质棒形成的多层核壳复合结构,发现其能支持多重等离激元Fano梳,继而优化设计了介质包裹的金属bowtie结构(由两个金叁角形的结构组成),实现了体系局域电场的进一步增强。论文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介绍了金属微纳结构天线中表面等离激元的基本物理意义、特征,介绍了圆柱光散射系统中的Mie散射理论,完成了相应的柱状多层系统Mie散射计算程序的编程,并对目前金属微纳结构天线对荧光分子激发和辐射的调控原理做了回顾和总结。2.设计了一种由不同介电常数的多层金属包裹介质纳米棒构成的复合核壳结构,实现了多重等离激元Fano梳。研究了核壳结构的内核介电常数、结构所在周围环境的介电常数、内核的半径以及横截面的最外半径(即外壳层厚度)对Fano梳共振位置的影响。发现Fano共振峰和谷的位移与结构中内核的介电常数和结构所处周围环境的介电常数无关,使得该多重Fano共振现象在光学标记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而变化结构包裹材料的介电常数时,Fano共振峰和谷的位移对其变化非常敏感,所以在传感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3.利用介质薄膜包裹金属蝴蝶结结构,实现了局域电场“热点”从金属表面到介质表面的转移及进一步增强。在传统的金属微纳结构天线中,等离激元共振所产生的局域电场“热点”发生在金属的表面。从这一点上来说,荧光分子越靠近金属表面,其获得的激发增强越大。另一方面,激发的荧光分子靠近金属时,荧光分子的能量会通过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变成金属中的热损耗,从而引起荧光淬灭效应。要获得最大的荧光增强,荧光分子和金属之间必须有一个非零的间隔,因此传统的金属微纳结构天线中的局域电场“热点”无法被荧光分子充分利用。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具有金属/介质和介质/空气的双层界面的介质包裹的金属蝴蝶结结构,通过优化设计介质包裹材料的折射率、厚度以及金属微纳结构本身的尺寸,实现了局域电场“热点”从金属表面转移到介质表面,并且所获得的局域电场强度相比于未包裹的金属蝴蝶结结构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5-01)
电场增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传输增强是基于非空心双层超材料滤波器的模拟验证.所提出的结构包含覆盖在连续介电层上的连续金属膜.与单金属层结构相比,模拟传输明显增强.模拟验证了介电层厚度和入射角对传输增强的影响.发现当厚度h1为20 nm时,实现了最大化的透射率增强.此外,所提出的紧凑金属-电介质双层薄膜在入射角达到45°时显示出透射率增强的稳定性,由于其非空心化设计策略,可以应用于许多潜在的领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场增强论文参考文献
[1].孔营,王本福,靳朋礼,巩春志,田修波.电场增强阴极弧放电TiSiCN薄膜结构及性能研究[C].TFC'19第十五届全国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2].钟敏.基于双层超材料中的电场增强效应增强光学透射(英文)[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9
[3].杨彦飞,谢飞.频率对交流电场增强45钢低温粉末法硼铝共渗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9
[4].邓茗月,叶翆红,邹文生,李卫华.电场增强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室温磷光的肝素钠多糖检测[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9
[5].李忠华,张霞.应力锥体增强绝缘非线性属性对HVDC电缆终端电场分布的影响[J].电气工程学报.2018
[6].黄蓉,李俊,李成.电场驱动HgCdTe/CdTe量子阱拓扑相变引起的光吸收增强研究[J].半导体光电.2018
[7].黄智超,谢飞,陆程,邹伟东.铝对45钢交流电场增强中温粉末法硼铝共渗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2018
[8].李春伟,田修波,徐淑艳,郑权,张群利.工作参数对电场增强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的调制作用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8
[9].彭莎.电场驱动构建有序离子通道及其导电增强效应研究[D].江汉大学.2018
[10].钱丽娜.Bowtie结构金属光学天线增强局域电场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