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叶病毒论文-满卫萍,张志刚,刘栓桃,王荣花,王立华

花叶病毒论文-满卫萍,张志刚,刘栓桃,王荣花,王立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花叶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白菜,芜菁花叶病毒(TuMV),抗性位点,等位性

花叶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满卫萍,张志刚,刘栓桃,王荣花,王立华[1](2019)在《大白菜芜菁花叶病毒病抗性等位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白菜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 TuMV)病的抗性遗传规律十分复杂,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抗病材料之间抗性位点的异同,以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pp. pekinensis)高代自交系抗病材料'73'和国家级TuMV抗源材料'8407'为核心亲本,对9个抗病材料('73','8407','早219','07-372','07-14','河南304','322','826'和'07-55') TuMV抗性位点的异同进行研究,通过杂交和自交,构建F1、F2群体,并分别对子代和亲本接种TuMV的C4株系,根据F1的抗性表现和F2的抗性分离情况,判断不同组合之间抗性位点的异同。结果表明,抗病材料'73'、'322'和'07-55'与'8407'的抗性位点连锁但不等位,抗病材料'322'和'07-55'与'73'的抗性位点等位,抗病材料'早219'、'07-372'、'07-14'和'826'与'8407'的抗性位点等位;抗病材料'河南304'与上述材料的抗性位点均不等位。这一结果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选择抗病材料、开展大白菜抗TuMV分子标记研究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拓宽了大白菜TuMV抗性育种的种质资源,为大白菜抗TuMV育种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柳吉芹,王立杉,吴曦,钱云开,高飞[2](2019)在《加拿大进口大麦中小麦线条花叶病毒检疫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SMV)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2018年5月秦皇岛海关利用反转录PCR(RT-PCR)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从加拿大进口的大麦中检出WSMV。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 time RT-qPCR)和序列比对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这是我国首次在进境加拿大大麦中截获WSMV。(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19年06期)

李旭,魏德强[3](2019)在《以烟草花叶病毒为载体的μE_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得半抗原雌叁醇(μE_3)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方法:本研究利用烟草花叶病毒(TMV)作为抗原的载体,通过化学方法与半抗原雌叁醇(μE_3)连接形成TMV-EPMK-μE_3复合体,利用该复合体免疫小鼠,再通过杂交瘤筛选技术来获得具有高亲和力的μE_3单克隆抗体。结果:TMV-EPMK-μE_3免疫的小鼠血清效价达到1∶100 000,通过细胞融合及筛选获得4株分泌抗体效价较高的杂交瘤细胞,然后进行了亚克隆,分别命名为TE1-1、TE2-1、TE3-1和TE 4-1。抗体的效价均在10~(-8)左右,最低检测限约为1 ng。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4株抗体分别在25 kD和50 kD处各有一条清晰的条带,纯度都在95%以上。获得的4株抗体通过罗氏亚型鉴定试剂盒测定轻链类型均为κ;TE2-1和TE4-1单抗重链为IgG2a、 TE1-1和TE3-1单抗重链为IgG2b。TE1-1和TE3-1为TMV-EPMK-μE_3的特异性抗体。结论:利用烟草花叶病毒(TMV)作为抗原载体,提高了半抗原μE_3免疫原性,进而使μE_3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有效免疫应答。(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赵贤雷[4](2019)在《油菜花叶病毒的研究进展及其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花叶病毒是一种能够侵染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等植物的植物RNA病毒,其属于烟草花叶病毒属的亚属Ⅲ型病毒。油菜花叶病是油菜的主要病毒病害,在我国各大油菜产区均有分布,每年因此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研究油菜花叶病毒对缓解油菜病毒病及其他蔬菜病毒病害的防治有重大意义。本文详细介绍ORMV-SX、ORMV-Wh、ORMV-Sh、ORMV-Br四种类型油菜花叶病毒,并对油菜花叶病毒的防治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于海龙,张正海,曹亚从,张宝玺,王立浩[5](2019)在《辣椒抗黄瓜花叶病毒病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辣椒生产中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病危害日趋严重,本综述对黄瓜花叶病毒的基因组结构、株系类型、传播媒介、防治方法、辣椒中CMV抗源筛选、抗性基因定位和连锁分子标记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今后辣椒CMV抗病育种和解析CMV抗性分子机制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涂丽琴,吴淑华,干射香,崔晓艳,赵文浩[6](2019)在《江苏省蚕豆上菜豆黄花叶病毒的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掌握江苏省豆类作物上的病毒病种类,本研究于2018年对江苏省蚕豆作物病毒进行了调查,累计采集田间疑似病样55份,为明确其中伴随的病毒种类,我们对田间采集的疑似病样提取总RNA后进行了分子检测,结果发现,在用菜豆黄花叶病毒(Bean yellow mosaic virus,BYMV)检测引物进行RT-PCR扩增时有16份样品扩增到1条525 bp左右的条带,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说明其中可能伴随有菜豆黄花叶病毒的感染。为进一步确定这一结果,我们针对BYMV CP基因设计了引物,以阳性样品RNA为模板进行RT-PCR,结果发现均扩增到预期大小的目的条带,对该片段回收、克隆并测定碱基序列,结果发现其CP基因碱基序列全长819 bp,编码1个由273个氨基酸组成大小约20 800的蛋白质。BLAST分析结果显示其与BYMV同源性最高(AB439731,99%),表明其属于BYMV的一个分离物。利用MEGA软件对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分离物与日本的蚕豆分离物(AB439731)同源性最高,其次是澳大利亚的蚕豆分离物(HG970867)和中国青海的菜豆分离物(9-16)。这些结果表明江苏蚕豆上检测到的病毒是菜豆黄花叶病毒的一个分离物,这是该病毒在江苏侵染蚕豆的首次分子鉴定报道。(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武小霞,张清秀,李淑萍,潘校成,陈庆山[7](2019)在《大豆抗花叶病毒病QTL定位及其对花叶病毒病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花叶病毒病是造成黑龙江省大豆减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挖掘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抵抗病害和保证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研究利用全基因组导入系群体(CSSLs)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MV N1株系,基于bin map采用ICIM方法分析抗病相关基因QTL定位。获得分布在4号染色体上的3个QTL,分别为q-SMV-1、q-SMV-2和q-SMV-3,基因注释得到25个候选基因,其中Glyma.04G093800属于SUMO特异蛋白酶家族,具有去SUMO化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虎,景晓雅,孙柳清,崔爱民,张鹏华[8](2019)在《玉米矮花叶病毒分离物基因组克隆及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玉米矮花叶病毒(Sugercan mosaic virus,SCMV)广泛分布在世界各玉米主产区,严重威胁玉米的安全生产。系统研究SCMV的发生危害、遗传结构与进化机制,对病毒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从山西省4个玉米主产区采集122个玉米叶片样品(2015年62份,2016年60份)。经RT-PCR检测证实36个样品(2015年20个样品,2016年16个样品)为SCMV阳性,且广泛分布于山西省玉米各个产区。从这些阳性样品中分离、测序、克隆得到了一个新的SCMV分离物,该分离物(包括5'-UTR和3'-UTR端)基因组全长9 539 bp,编码3 063个氨基酸。该分离物与26个SCMV分离物(NCBI)进行一致率、系统发育分析表明SCMV存在较大遗传变异,27个分离物被划分为3个与地理位置无明显相关性的不同进化群体。选择压力分析表明,负向选择可能是SCMV遗传变异的原因之一。对变异位点统计分析发现,该结果将为评估SCMV在中国的流行病学特征奠定基础,有助于SCMV的长期可持续防控策略的制定。(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09期)

韩昕君,李志辉,傅豪,靳巧玲,高杉[9](2019)在《黄淮海夏大豆新品系对花叶病毒的抗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花叶病毒(SMV)是引起我国大豆产量和品质降低的一种主要病毒,其分布比较广泛,发病率高,尚无特效的化学药剂可以防治。培育抗病新品种是目前防治SMV最有效的方法。为了解我国黄淮海夏大豆新品系对花叶病毒的抗性现状,通过人工接种该地区流行的SMV株系SC3和SC7,对参加2015~2017黄淮海多点鉴定试验的287个新品系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对SC3表现抗病或高抗的品系有158个,占参试品系总数的55.1%;对SC7表现抗病或高抗的品系有143个,占参试品系总数的49.8%;对SC3和SC7同时表现至少为抗的品系有118个,占参试品系总数的41.1%。鉴定出的高抗SMV大豆新品系有晋科3号、商豆161、菏豆23等。高抗SMV大豆新品系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抗SMV育种水平不断提高。(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阚金红,蔡羽,杨平[10](2019)在《大麦黄花叶病毒的致病机制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麦黄花叶病是由大麦黄花叶病毒(Barley yellow mosaic virus,BaYMV)和大麦温性花叶病毒(Barley mild mosaic virus,BaMMV)单一或复合感染引起,通过土壤中的禾谷多黏菌进行传播的病毒病害。鉴于病毒简单的基因组必须借助宿主因子完成病毒感染的理论假设,鉴定与病毒互作的宿主因子将有助于理解病毒的致病过程。作为病毒唯一的结构蛋白,衣壳蛋白(coat protein,CP)在病毒侵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BaYMV的衣壳蛋白为研究对象,通过Gateway克隆方法构建了酵母双杂的诱饵载体,在大麦感病叶片组织的酵母双杂文库中筛选与其互作的宿主蛋白,筛选获得了26个与CP互作的宿主蛋白,功能注释显示可能参与的生命过程包括植物光合作用C循环、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翻译后修饰等,说明CP可能影响了宿主的多种生理过程。后续将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和co-IP实验,进一步验证CP与宿主蛋白的物理互作。(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花叶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麦线条花叶病毒(WSMV)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2018年5月秦皇岛海关利用反转录PCR(RT-PCR)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从加拿大进口的大麦中检出WSMV。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 time RT-qPCR)和序列比对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这是我国首次在进境加拿大大麦中截获WSMV。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花叶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满卫萍,张志刚,刘栓桃,王荣花,王立华.大白菜芜菁花叶病毒病抗性等位性研究[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2].柳吉芹,王立杉,吴曦,钱云开,高飞.加拿大进口大麦中小麦线条花叶病毒检疫鉴定[J].植物保护.2019

[3].李旭,魏德强.以烟草花叶病毒为载体的μE_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

[4].赵贤雷.油菜花叶病毒的研究进展及其防治[J].生物化工.2019

[5].于海龙,张正海,曹亚从,张宝玺,王立浩.辣椒抗黄瓜花叶病毒病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19

[6].涂丽琴,吴淑华,干射香,崔晓艳,赵文浩.江苏省蚕豆上菜豆黄花叶病毒的分子鉴定[J].江苏农业学报.2019

[7].武小霞,张清秀,李淑萍,潘校成,陈庆山.大豆抗花叶病毒病QTL定位及其对花叶病毒病的响应[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9

[8].张虎,景晓雅,孙柳清,崔爱民,张鹏华.玉米矮花叶病毒分离物基因组克隆及多样性分析[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

[9].韩昕君,李志辉,傅豪,靳巧玲,高杉.黄淮海夏大豆新品系对花叶病毒的抗性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9

[10].阚金红,蔡羽,杨平.大麦黄花叶病毒的致病机制解析[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标签:;  ;  ;  ;  

花叶病毒论文-满卫萍,张志刚,刘栓桃,王荣花,王立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