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流态化分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混沌系统,非稳定性,统计分析
流态化分选论文文献综述
盛成[1](2018)在《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非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资源在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未来的二十年内煤炭资源仍将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我国是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低品质煤炭大规模分选提质是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流态化干法分选技术以其分选精度高、处理量大、不需要水以及工业应用潜力大等优势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然而流态化干法分选过程,尤其是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过程的非稳定性和复杂性机制尚不明确,缺乏高效可靠的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过程稳定性调控机制,严重制约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的工业化和大型化应用。本论文针对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过程非稳定性机制,运用实验测量分析、统计理论分析、熵值理论及非稳定性指数推导、混沌系统分析以及非稳定性熵值定量评价等方法对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非稳定性进行全面研究。研究设计了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过程压强波动及压差波动测量系统,实现了对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过程中床层压降信号的实时测量和分析。针对浓相高密度气固流化床中复杂组成的物料性质,重点分析床层磁铁矿粉颗粒的不同静止堆积形态以及各种形态可能对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过程的影响。探索了在床层临界流态化状态,床层中最大静摩擦力对床层流化特性的影响。揭示浓相气固临界流态化状态下,床层与流化床壁面以及颗粒与颗粒之间的静摩擦力对床层流化特性的影响。以示踪颗粒球体分析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过程中床层上表面示踪球体的速度及位置变化情况,同时探索和记录在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过程床层上表面多球体的运动特征。通过拟合得到颗粒球体的速度概率分布函数,揭示浓相高密度气固流化床分选过程中气泡的不稳定特性及气泡的不均匀破裂机制。从颗粒固体、颗粒液体及颗粒气体等不同角度分析统计系综在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不同阶段的应用情况,从统计系综的角度分析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过程不同阶段的特征与区别。将浓相气固流态化过程定义为颗粒液体阶段,且床层呈现似流体性质并伴随着气泡的产生和破裂。定量分析和表征床层颗粒复杂相互作用过程中,流态化混沌系统的信息流失情况及非稳定性结构特征,性质和形成机理。结合热力学熵和信息熵的概念对浓相气固流态化系统的混沌特性进行分析,通过不同角度对系统的熵值变化进行探索。结合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过程的特点,提出了关于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过程熵增计算求解思路,得到描述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过程中热力学熵及Kolmogorov熵的计算公式,为深入研究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过程的混乱程度及信息流失程度提供参考。提出并推导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过程非稳定性评价指数。结合非稳定性评价指数,能够对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过程均匀稳定性进行定量表征。扩展非稳定性指数的应用范围,探索非稳定性指数在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分选煤炭结果评估中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评价效果。采用压降测量仪测量流态化过程中床体压强的波动。借助自主设计的压降信号低通滤波器对得到的压降波动信号进行降噪,得到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压降波动信号。分析压力波动信号数据表征浓相高密度气固流化床的非稳定性结构特征。通过分析压降波动信号,确定压降波动信号重构相空间维度,重构压降波动相空间吸引子,计算压降波动信号最大Lyapunov指数及熵值,分析流态化过程中信息能量耗散和信息流失(熵增加)机制,验证了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过程的混沌特性。借助混动系统分析方法,提出以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过程压降波动熵值为主,近似熵值与样品熵值为辅助的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过程非稳定性定量分析表征方法,为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的工业化和大型化应用过程中非稳定性调控提供参考。利用半工业化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实现了对入选大颗粒和中等颗粒煤炭(-50+10mm)的有效分选,得到分选可能性偏差E值分别为0.055g/cm~3和0.060g/cm~3,分选精度高。通过试验测量半工业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分选煤炭过程中床层压降波动信号以及实验室浓相气固流态化过程压降波动信号,运用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循环神经网络对测量得到的压降波动信号进行训练和预测,得到适应于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非稳定性预测LSTM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试验结果表面得到的LSTM循环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灵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周恩会[2](2018)在《细粒煤振动重介质分选流态化过程的强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世界第一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煤炭所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逐渐降低,但由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上升,煤炭的绝对消费量依然庞大。煤炭的清洁、高效、可持续利用不仅关系到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稳定,而且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础与保障,开展洁净煤技术研究与应用是中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为适应我国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分布的显着区位差异特征,一系列块煤干法洁净技术得到有效推广与应用,但是针对1~6 mm细粒煤的干法分选研究尚无重大突破。研究表明,对普通气固重介质流化床施加机械简谐振动,可以强化气-固接触,抑制气泡兼并,改善流化质量。因此,本文采用振动重介质流化床分选细粒煤,着重研究了振动重介质流化床趋于形成微泡均匀流化床层的准散式化机理与细粒煤分选效果强化机制。研究了组成均匀二元加重质的煤粉与磁铁矿粉的物性参数及其级配原则,探究了其迁移规律与混合过程:在适宜条件下,以机械振动为主导驱使边壁区域的加重质颗粒快速上升,到达床面后逐渐向中心区域扩散;同时,底部中间区域的加重质颗粒在气泡的驱动下以相对偏低的速度向上迁移,在轴向和径向上同步扩散;中部和上部床层区域的两个相反方向的床层冲击力相差较小,床层的宏观定向运动较温和,对入选细粒煤沉降过程造成的单向附加力与返混干扰较小。另外,考察了不同振动激励下的床层压降曲线临界状态过渡特征,建立了临界流化气速预测模型,为振动重介质分选流态化的深入研究提供气速操作判据。通过对床层冲击力与压力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与相干性分析,阐释了流化床层密度扰动行为;明确了简谐振动与上升气流的复合激励方式及床层响应规律,阐明了振动和气流对改善颗粒系统力学特性的协同效应。研究了波动能量在床层中的衰减规律,分析了乳化相、气泡相与颗粒聚团的动态演化过程,建立了不同区域气泡演变模型,提出了气体相间分配率计算方法,明确了乳化相与气泡相的空间分布与相间作用规律,揭示了振动重介质流态化准散式化机理:机械振动能量与上升气流的竞争与协调形成了振动特性自下而上的传递与耗散,引起加重质颗粒的沿轴向规律性振荡和空隙率的准周期性缩胀,与振动在径向上的非均匀扩散形成的径向振动剪切力共同冲击气泡边壁,驱使气泡变形,抑制气泡兼并,导致气泡快速破裂。气泡的高频破裂与低频兼并促进了气泡相中气体向乳化相的扩散,从而削弱了床层波动,改善了流化质量,形成了微泡均匀流态化环境。基于Hilbert-Huang变换提取了时域压力信号中的固有模态函数IMF分量以表征压力信号振荡模式与非线性特征。研究了不同流化质量下压力信号频域IMF能量分布规律,构建了振动重介质分选流化床微泡均匀流态化床层的识别方法,建立了简谐振动激励有效约束床层流型转变的轴向识别区。根据不同操作条件下床层流化质量的波动规律,确定了床层流化特性的区域差异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均匀稳定性变化趋势,提出了振动能量对床层流化质量的改善程度评价方法。基于流化床层的周期性非稳态波动特性,阐释了沉降行为相似的细粒煤颗粒在振动重介质流态化中的分离机理及分离判据。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操作因素对煤炭分选效果的影响显着性与交互作用,阐明了试验结果差异诱因,建立了基于操作参数的分选产品灰分离析度预测模型。以分选可能偏差E≤0.15 g/cm~3作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振动重介质流化床分选细粒煤的适宜操作范围,为细粒煤的有效分选营造了良好的均匀稳定的流态化环境。(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李强,史帅星,张跃军[3](2017)在《流态化床分选设备发展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流态化床分选设备的基本分选原理与结构,分析了该设备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分析表明,流态化床分选设备的发展趋势是,借助CFD软件,通过优化流态化床分选设备的结构,添加复合力场或流场,提高其分选粗粒级矿物的效果,扩大其在粗煤泥及金属矿选矿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矿产综合利用》期刊2017年03期)
王亚男[4](2017)在《入料颗粒对分选流态化的影响及其分离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重介质分选流化床能够实现-50+6 mm级煤炭的有效分选,但气流与加重质密度的显着差异使形成密度均匀稳定的流化床层难度很大,这是由流化介质的性质决定的。另外,入料颗粒干扰也是影响分选流化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鉴于此,研究入料颗粒对床层特性的影响很有必要。大颗粒的动力学特性直接决定颗粒的分离行为,进而影响物料的分选分层效果。在不同因素条件下,重点考察了不同性质颗粒的运动行为及分布情况。对不同高径比条件下窄粒级磁铁矿粉的压降进行测量,通过绘制压降特性曲线,发现临界流态化速度随床层高度的变化而基本恒定,而床层的膨胀度有所变化;根据宽粒级加重质中各窄粒级的质量比,分析得到其临界流态化速度与各比重成函数关系;采用密度球构造物料层,得到了物料层对上部床层流化特性的影响规律。借助于标准的13 mm中间密度球(确保完全浸没在床层中)研究入料对床层活性的影响,通过对比浸没的密度球体积和床层的膨胀体积,确定了入料对乳化相的“挤压”特性;采集测量球流化状态与对应的静置状态下所处的床层高度数据,建立了颗粒在两种状态下的位置关系;采用分层分级效果不明显的窄粒级磁铁矿粉做为加重质,将床层控制在临界流化状态,不同静床高时床层的加重质颗粒浓度也不相同,低密度颗粒群的平均上浮速度随着加重质颗粒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间接反映出床层流动活性的变化规律。采用测量过程中受气泡影响较小的高密度钢球做为试验球,借助SF-3测力计对试验球在流化床中的受力进行理论分析,推导出不同直径球所承受的附加合力及其变化情况;采用高速动态图像分析系统对不同条件下的气泡特性进行分析,得到合适的气泡尺寸计算模型;在附加合力F=0时确立与气泡相关的无量纲λ和试验球直径的关联式。采用入料颗粒轴向分布系数公式来评价颗粒在床层中按密度分层的效果,通过分割试验设计法研究高密度颗粒的沉降行为。结果表明,细粒级加重质相对粗粒级要在较大的流化数条件下才能取得最佳的沉降效果,而加重质颗粒对入料颗粒碰撞的影响小于床层粘度的影响。在低流化数状态下,床高的影响不明显,但当流化数大于1.2时,轴向分布系数值随着静床高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入料颗粒粒度的增大,达到最佳沉降效果的时间会缩短。低密度颗粒的返混程度随着流化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同时加重质粒度的增大也有利于返混程度的削弱。密度低于床层0.3 g/cm~3以上的各示踪球之间很难分离开来,对低于床层密度0.3 g/cm~3以内的各示踪球来说,λ值随着流化数的增加基本不变。(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7-05-01)
朱学帅,李大虎,刘道春,张建超,韩星[5](2016)在《水分对流态化干法分选过程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流态化干法选煤对于潮湿煤炭分选的适应性,分析了煤炭表面水对于加重质的粘附行为,明确了煤炭表面水、加重质水分对流态化干法分选效果的影响,并采用流态化分选和分选干燥一体化的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流态化干法分选干燥一体化方式可以对潮湿煤炭进行有效分选,在干燥温度50℃,分选时间2min,风量8m3/h的条件下分选较难选煤,表面水脱除率大于91.5%,可能偏差E值小于0.062g/cm3;随着煤炭表面水和加重质水分升高,可能偏差E值增大,分选效果变差,且加重质水分增加,床层压降波动幅度加大,起始流化速度增大。随粘附时间的增加,加重质粘附率先急剧增大,后增速减缓并达到最大,最后逐渐降低。(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6年01期)
杨洪环[6](2015)在《煤泥分选中的流态化理论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固流化床是利用上升水流使细矿物颗粒流态化,由于颗粒密度和粒度的不同,在水流产生的曳力和自身重力等多种力的作用下,实现分层从而达到分选目的。此过程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很难简单形成数据并发现其中规律,是多年来研究的难点。本文通过实验分析了流态化分选的原理以及在此过程中,表现主要类型、影响流态化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5年07期)
满伟慧[7](2015)在《水介质流化床粗煤泥分选机流态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介质流化床分选机内部流态化的分布规律是研究水介质流化床粗煤泥分选的理论基础。通过颗粒的受力分析和沉降末速的具体测定,来研究水介质流化床分选机内部流态化的分布,旨在找出粗煤泥在干扰沉降中的实验指数n值、干扰沉降速度,分选机内固体容积浓度、以及对所分选出的粗煤泥密度分布规律。本文通过南山选煤厂3.0~2.0mm、2.0~1.0mm、1.0~0.25mm粗煤泥对水介质流化床进行试验分析得出:初始流态化速度随着粗煤泥粒度、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粗煤泥的粒度越小床层膨胀度随上升水流流速的变化越明显;实验指数n随着干扰沉降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细煤泥含量及粗煤泥粒度的增大而减小;在本试验中的容积浓度下,1~0.25mm粒级的粗煤泥干扰沉降末速为29.47~88.42mm/s,2.0~1.0mm粗煤泥为39.30~108.07 mm/s,3.0~2.0mm粗煤泥为49.12~137.54mm/s。为了进一步研究现场水介质流化床实际分选时的流态化情况,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对现场工业化的LHC-2400型水介质流化床分选机进行取样分析。通过分析得出:LHC-2400型水介质流化床在分选粗煤泥时,粗煤泥容积浓度随着床层高度的增加而减少,细煤泥容积浓度随着床层高度的增加而增大。0~600mm为矸石区,600~1300mm为流态化分选区,1300mm以上为溢流区,存在明显的矸石层与分选层分离带,有利于粗煤泥的分选回收。分布在分选机内部600mm以上高度的粗煤泥密度为1.3g/cm3;与之相反,600mm以下密度急剧上升,两者之间的显着差异有利于分选机对粗煤泥的分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大学》期刊2015-06-01)
朱学帅[8](2013)在《复合力场褐煤流态化干法分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充分运用流态化、矿物加工、传质传热、颗粒学等理论知识,研究了复合力场褐煤流态化分选与干燥。分析了褐煤流态化干燥的水分传递机理,详细讨论了褐煤流态化温和干燥过程中热风流量、干燥温度、干燥时间、表面水含量、入料粒度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了褐煤分选与干燥过程的粘附加重质行为,分析了褐煤粘附加重质的影响因素,并采用两种惯性脱落方式分析了加重质的粘附强度,总结了表面水脱除和粘附加重质之间的关系,指出了脱介前的介耗产生环节,提出了相应的控制介耗方法。进一步研究了褐煤流态化分选行为,讨论了干燥参数对褐煤分选的影响,实现了干燥与分选工艺参数的协同优化,并分析了复合力场下重产物的输送行为,为褐煤“多级分选—干燥—气化”一体化工艺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期刊2013-04-07)
杨旭亮,赵跃民,骆振福,陈增强,宋树磊[9](2013)在《振动流态化的能量传递机制及对细粒煤的分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振动能量在粗颗粒(直径大于1mm)气固流化床中的传递与耗散规律,分析了振动改善流化性能的机制,揭示了振动流化床对细粒煤的分选机理.分别对6~3mm和3~1mm粒级乌海煤样进行分选,试验结果表明:振动流化床可有效排出高灰矸石,得到低灰精煤产品,2种入选煤样的分选可能偏差E值分别为0.19~0.225和0.175~0.195,说明了振动流化床可以有效地实现细粒煤的分选.(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宋树磊,赵跃民,骆振福,唐利刚,杨旭亮[10](2012)在《气固磁场流态化分选细粒煤》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研制的横流式气固磁稳定流化床,以0.074~0.045 mm粒级磁铁矿粉和磁珠作为高密度和低密度分选介质,对6.0~0.5 mm细粒煤进行连续分选试验。结果表明:当处于稳定流化时,磁场气固流化床比普通气固流化床具有更宽的稳定操作气速范围;外加磁场使磁性颗粒沿磁力线形成平行磁链,增大了床层空隙率,形成了分布均匀的通道,气体通过时不会产生气泡,由此形成了稳定的散式气固磁场流化床;高密度分选和低密度分选的可能偏差分别为0.085,0.075 g/cm3。(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流态化分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是世界第一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煤炭所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逐渐降低,但由于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上升,煤炭的绝对消费量依然庞大。煤炭的清洁、高效、可持续利用不仅关系到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稳定,而且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础与保障,开展洁净煤技术研究与应用是中国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为适应我国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分布的显着区位差异特征,一系列块煤干法洁净技术得到有效推广与应用,但是针对1~6 mm细粒煤的干法分选研究尚无重大突破。研究表明,对普通气固重介质流化床施加机械简谐振动,可以强化气-固接触,抑制气泡兼并,改善流化质量。因此,本文采用振动重介质流化床分选细粒煤,着重研究了振动重介质流化床趋于形成微泡均匀流化床层的准散式化机理与细粒煤分选效果强化机制。研究了组成均匀二元加重质的煤粉与磁铁矿粉的物性参数及其级配原则,探究了其迁移规律与混合过程:在适宜条件下,以机械振动为主导驱使边壁区域的加重质颗粒快速上升,到达床面后逐渐向中心区域扩散;同时,底部中间区域的加重质颗粒在气泡的驱动下以相对偏低的速度向上迁移,在轴向和径向上同步扩散;中部和上部床层区域的两个相反方向的床层冲击力相差较小,床层的宏观定向运动较温和,对入选细粒煤沉降过程造成的单向附加力与返混干扰较小。另外,考察了不同振动激励下的床层压降曲线临界状态过渡特征,建立了临界流化气速预测模型,为振动重介质分选流态化的深入研究提供气速操作判据。通过对床层冲击力与压力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与相干性分析,阐释了流化床层密度扰动行为;明确了简谐振动与上升气流的复合激励方式及床层响应规律,阐明了振动和气流对改善颗粒系统力学特性的协同效应。研究了波动能量在床层中的衰减规律,分析了乳化相、气泡相与颗粒聚团的动态演化过程,建立了不同区域气泡演变模型,提出了气体相间分配率计算方法,明确了乳化相与气泡相的空间分布与相间作用规律,揭示了振动重介质流态化准散式化机理:机械振动能量与上升气流的竞争与协调形成了振动特性自下而上的传递与耗散,引起加重质颗粒的沿轴向规律性振荡和空隙率的准周期性缩胀,与振动在径向上的非均匀扩散形成的径向振动剪切力共同冲击气泡边壁,驱使气泡变形,抑制气泡兼并,导致气泡快速破裂。气泡的高频破裂与低频兼并促进了气泡相中气体向乳化相的扩散,从而削弱了床层波动,改善了流化质量,形成了微泡均匀流态化环境。基于Hilbert-Huang变换提取了时域压力信号中的固有模态函数IMF分量以表征压力信号振荡模式与非线性特征。研究了不同流化质量下压力信号频域IMF能量分布规律,构建了振动重介质分选流化床微泡均匀流态化床层的识别方法,建立了简谐振动激励有效约束床层流型转变的轴向识别区。根据不同操作条件下床层流化质量的波动规律,确定了床层流化特性的区域差异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均匀稳定性变化趋势,提出了振动能量对床层流化质量的改善程度评价方法。基于流化床层的周期性非稳态波动特性,阐释了沉降行为相似的细粒煤颗粒在振动重介质流态化中的分离机理及分离判据。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操作因素对煤炭分选效果的影响显着性与交互作用,阐明了试验结果差异诱因,建立了基于操作参数的分选产品灰分离析度预测模型。以分选可能偏差E≤0.15 g/cm~3作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振动重介质流化床分选细粒煤的适宜操作范围,为细粒煤的有效分选营造了良好的均匀稳定的流态化环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态化分选论文参考文献
[1].盛成.浓相气固分选流态化非稳定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
[2].周恩会.细粒煤振动重介质分选流态化过程的强化机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
[3].李强,史帅星,张跃军.流态化床分选设备发展与应用[J].矿产综合利用.2017
[4].王亚男.入料颗粒对分选流态化的影响及其分离行为[D].中国矿业大学.2017
[5].朱学帅,李大虎,刘道春,张建超,韩星.水分对流态化干法分选过程的影响研究[J].煤炭工程.2016
[6].杨洪环.煤泥分选中的流态化理论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
[7].满伟慧.水介质流化床粗煤泥分选机流态化的研究[D].黑龙江科技大学.2015
[8].朱学帅.复合力场褐煤流态化干法分选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
[9].杨旭亮,赵跃民,骆振福,陈增强,宋树磊.振动流态化的能量传递机制及对细粒煤的分选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13
[10].宋树磊,赵跃民,骆振福,唐利刚,杨旭亮.气固磁场流态化分选细粒煤[J].煤炭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