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体位对矫正胎方位不正的护理效果观察

特殊体位对矫正胎方位不正的护理效果观察

蔡谷兰(苏州市中医医院产科215009)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2-0311-02

【摘要】目的观察特殊体位对胎方位不正的影响。方法在临产后对诊断为枕横位和枕后位而无明显头盆不称的产妇实施特殊体位护理。结果实施了特殊体位的产妇,90.6%经阴道娩出胎儿。结论实施特殊体位可以纠正胎方位不正,缩短产程,降低难产率。

【关键词】特殊体位胎方位不正

临产后胎方位不正较常见。笔者通过指导孕妇采取特殊体位纠正胎方位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1月~2012年10月在本科住院分娩的产妇,临产时B超或阴道检查为枕横位、枕后位,胎儿估重在4000g以下,骨盆无异常者。其中住院号为奇数的产妇53例为对照组,住院号为偶数的产妇48例为观察组。

1.2方法两组均采用一对一导乐陪伴分娩,有专人指导观察,保持环境舒适,鼓励产妇饮水进食,2~4h排尿1次,对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帮助产妇运用放松技巧和按摩减轻疼痛,适时人工破膜,保持良好的产力,给予充分试产。对照组:第一产程采用常规体位,产妇随意卧床休息。第二产程采用膀胱截石位分娩。观察组:指导产妇取与胎背同侧的侧俯卧位,具体姿势为:第一产程身体俯卧向一侧,下腿膝部自然弯曲,上腿膝部向前置于离床面约20cm高的腿架上,前胸尽量贴近床面,床面前半部抬高约30-40°。此卧位一直持续到宫口开全。第二产程中,帮助产妇取仰卧屈膝位,床头抬高25-30°,抬高床尾约10°,于宫缩时嘱产妇双手抱膝,双腿髋、膝关节极度屈曲,大腿贴近腹部成双腿充分外展式(又称仰卧手抱膝位),同时屏气增加腹压做向下用力的动作,宫缩间歇期还原成仰卧屈膝位双腿放于腿架上,产妇做深长呼吸至下次宫缩时重复此动作。

2结果

通过采用特殊体位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因胎方位得到纠正而经阴道分娩者90.6%,明显高于对照组68.7%(见表1),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显著性。另外,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产道损伤和产后出血也比较少(见表2)。

表(1)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n(%)]

表(2)两组产妇胎儿及新生儿情况的比较[n(%)]

3讨论

实施产程中特殊体位护理可以将枕后位、枕横位矫正至枕前位,并促进自然分娩[1]。临床上常见的胎头位置异常包括枕后位和枕横位,当胎头持续于枕后位和枕横位时,胎头不能很好的俯屈,通过骨盆的径线增长。极早对其纠正,将胎头转至枕前位,以最小径线通过骨盆,能降低难产率。同时保持良好的产力也是胎方位不正能够顺利分娩的关键。胎儿处于羊水池中,有一定的活动度,胎儿的重力和羊水的浮力相互作用,可以使胎头绕本身纵轴产生旋转。产程初期,胎头多衔接于骨盆入口处,枕后位时,胎儿的背部靠近产妇的脊柱,产妇向胎背同侧呈侧俯卧位时,由于胎背的重力和羊水的浮力共同作用,使胎背向产妇腹部前方移动,同时带动胎头枕部向前旋转,形成有利于胎头娩出的枕前位[2]。由于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加速了第一产程的进展。第二产程时,抬高产妇头部25-30°,使产妇处于半卧位,加大了胎儿向下的重力,增加了对宫颈和盆底肌肉的压力,反射性引起宫缩和盆底肌肉收缩加强,盆底肌肉的收缩有助于胎头内旋转,进一步纠正胎方位。半卧位时,腹肌的收缩力较平卧位强,运用腹压集中,增加了产力。屈膝屈髋、大腿尽量外展贴近腹部两侧,纠正了骨盆倾斜度,使耻骨联合上抬,出口前后径增大1~2cm,产轴相对拉直;同时改善骨盆径线,提供宽大的分娩空间,进一步使枕后位胎头前旋转,改变胎头娩出力方向,可缩短第二产程促进阴道分娩。产妇在临产后取侧卧位,减少子宫对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了胎盘供血,使胎儿在宫缩时能够得到充足的氧气,减少了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同时降低了因此而引起的难产和剖宫产。

参考文献

[1]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9,190.

[2]凌萝达,顾美礼.难产,第2版.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329.

标签:;  ;  ;  

特殊体位对矫正胎方位不正的护理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