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性指数论文-常玲,徐建华,徐胜前,肖会,黄玲玲

活动性指数论文-常玲,徐建华,徐胜前,肖会,黄玲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活动性指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体质指数,疾病活动性

活动性指数论文文献综述

常玲,徐建华,徐胜前,肖会,黄玲玲[1](2016)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质指数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体质指数(BMI)与疾病活动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20例确诊为RA的患者,分为体重过低(BMI1)组:110例(17.7%);体重正常(BMI2)组:354例(57.1%);超重(BMI3)组:156例(25.2%,其中肥胖者占3.0%),比较各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之间的异同,分析RA患者BMI与疾病活动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BMI1、BMI2、BMI3叁组首发症状为膝、踝及髋负重关节炎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3.6%、28.0%、44.2%,首发症状为手、足等外周小关节炎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6.4%、72.0%、55.8%(P<0.001);BM11组较BMI2、BMI3组双手X线骨破坏较重、关节功能差(P<0.001);叁组在是否使用激素及改变病情抗风湿药、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关节肿胀数(SJC)、关节压痛数(TJC)、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在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组较其他组ESR、CRP、DAS28、HAQ评分高,SJC及TJC数目多(P<0.05);③相关性分析显示:BMI与RA患者的ESR(r_s=-0.174,P<0.001)、CRP(r_s=-0.138,P=0.001)、DAS28(r_s=-0.155,P<0.001)、SJC(r_s=-0.110,P=0.006)、TJC(r_s=-0.123,P=0.002)、关节功能(r_s=-0.102,P=0.012),以及双手X线分期(r_s=-0.113,P=0.007)呈负相关性,与类风湿因子、疼痛VAS评分、HAQ评分、病程等指标间无相关性;④多元线性回归显示:BMI为CRP和ESR的影响因素。结论低或正常BMI的RA患者发病以小关节为主,而高BMI患者以负重关节发病比率增高;低BMI的RA患者有着更高CRP、ESR及疾病活动性,而高BMI对疾病活动性及骨破坏可能有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郭钊林[2](2015)在《SLE患者血清IRF4与疾病活动性指数、抗SSA抗体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4)与疾病活动性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抗SSA抗体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SLE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5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IRF4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IRF4与DAI、抗SSA抗体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DAI≥6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水平明显高于DAI<6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SSA抗体阳性的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抗SSA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与DAI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0.45,P<0.05),与抗SSA抗体呈明显的正相关(r=0.43,P<0.05)。结论: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IRF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显着增高,其与疾病活动性指数、抗SSA抗体具有明显相关性,干扰素调节因子(IRF4)具有促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5年19期)

吴迎燕[3](2012)在《地磁活动性指数的应用与存在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磁场变化具有范围广、分量多、种类繁、形态异、频谱宽和原因复杂的特点。为了能从宏观角度把握全球或区域的地磁场变化的规律,根据一个台站或全球台站的实际观测资料,用方便易行的分类和简单明了的指标,对地磁活动性进行总体特征检阅和总体形态描述。迄今为止,已经提出并被应用的地磁指数不下五十种。地磁指数不仅是表征地磁活动现象的重要参数,其应用范围逐渐扩展到日地能量耦合计算、电离层-磁层-太阳风空间环境状态描述、空间环境监测、空间天气预报等相关领域。地磁指数五花八门,有简单的分级指数又有详细的连续指数;有描述活动性总体强度的指数,又有描述某一特定类型地磁变化的指数…。本文重点介绍目前空间天气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Dst、Kp和AE指数,综述其提出背景和发展过程,分析其使用范围和优缺点,为各相关领域的用户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1-04)

姚休义,杨冬梅,何宇飞,高登平[4](2011)在《地磁活动性指数Vr与地磁脉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数据分析时发现,即使在Kp指数非常小的地磁场平静时间段,仍然有一些磁场扰动存在(如脉动),这些扰动无法在Kp指数、C指数等地磁活动性指数中得以体现,却可以在地磁要素值的一阶差分中被很方便地识别出来。因此,我们尝试提出了一种新的地磁活动性指数Vr(Variation rate)。Vr指数是地磁要素值的一阶差分的均方差,实质上代表了周期为2min‐9min范围内的地磁变化,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计算。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已经分析了Vr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为了了解其他周期范围的扰动与Vr指数的对应关系,本文利用2008年到2010年地磁水平分量H和磁偏角D的秒数据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1-10-25)

袁亚红[5](2011)在《地磁活动性指数Vr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及其机理的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磁扰动的监测和预报是地磁观测与研究的一项基本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用地磁指数来描述每一时间段内地磁扰动的总体强度或某类磁扰强度的分级。现有的地磁指数已经不下于五十种,其中使用最广泛的就是Kp指数,然而在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即使在助指数非常小的地磁场平静时间段,仍然有一些磁场扰动存在,这些扰动在地磁分钟采样观测数据的一阶差分中可以很方便地识别出来,但目前还缺少一个指数来描述之。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地磁活动性指数Vr (Variation rate,实质上是地磁要素的分钟值一阶差分的均方差),用来描述地磁场的高频扰动。本文使用2008年至2010年叁年内的国内41个地磁台站和国外4个地磁台站的地磁水平分量H和磁偏角D的分钟值数据,研究了H和D的Vr指数(以下简称VrH和VrD)与Kp指数的关系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发现在时间变化上VrH和VrD均具有27天太阳自转周变化;VrD呈现出显着的季节变化,而VrH却无,但与太阳风速度(SWS, solar wind speed)变化密切相关,其叁年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97、0.70、0.88;去除季节变化后的VrD也表现出与SWS的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96、0.77、0.5(2010年相关系数低主要受3月份Vr指数不明原因异常变化影响)。在空间变化上,在我国大陆范围内,VrH和VrD均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并且具有地方时效应和显着的晨-昏不对称性,这种地方时效应和晨昏不对称性可能与部分环电流和场向电流有关系。研究认为Vr指数可以反映地磁场的快速变化,并可以间接反映SWS、部分环电流和场向电流对地磁场变化的影响和控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期刊2011-07-01)

沈骏,殷洪敏,冉志华,周笑甜,张尧[6](2009)在《炎症性肠病患者红细胞指数和血红蛋白的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炎症性肠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之间红细胞指数和血红蛋白的差异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队列研究271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红细胞指数和血红蛋白,分析红细胞指数和血红蛋白的改变和炎症活动性的关系。结果克罗恩病患者血红蛋白浓度(P<0.01)、平均红细胞容积(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P<0.01)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P<0.01)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克罗恩病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和克罗恩病活动指数(rs=-0.364,P=0.001)及红细胞沉降率(rs=-0.360,P=0.003)呈显着负相关;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沉降率呈显着负相关(rs=-0.565,P<0.001)。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红细胞指数和血红蛋白发生变化,其中血红蛋白浓度的变化和疾病的活动性呈负性相关。(本文来源于《临床消化病杂志》期刊2009年01期)

胡建利,叶冬青,张国庆,郝加虎,李向培[7](2006)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价指标间内在关系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卡方检验,对SLEDAI评价指标间的内在关系作一探讨。对象与方法1.对象:调查对象为安徽省立(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期刊2006年03期)

赵学智,李丽华,张黎明[8](2000)在《狼疮肾炎临床活动性指数与肾脏病理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狼疮肾炎 (LN)是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 ,肾脏病理对估计该病预后及指导治疗甚为重要 ,但既往研究证明LN的肾脏病理具有明显的可变性 ,随病程发展及治疗的干预可发生转型[1,2 ] 。因此 ,对无条件行肾活检及不愿反复肾活检的患者 ,有必要寻找一种能客(本文来源于《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期刊2000年06期)

马勇[9](1999)在《直接肝脏注射促肝细胞生长素对肝炎组织活动性指数及肝纤维化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51例慢性乙肝,肝脏注射组30例,静脉给药组21例,两组均在治疗前1周行首次肝活检,治疗结束后3~4个月,做第2次肝活检,治疗前后1周内检测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肝内注射,每周2次,每次40mg,12次为1疗(本文来源于《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期刊1999-10-18)

马勇,严家春,刘健虎,裴波,陈文笔[10](1998)在《直接肝脏注射促肝细胞生长素对肝炎组织活动性指数及肝纤维化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直接肝内注射及静脉滴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两种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6例,比较两者对肝炎组织活动性指数(HAI)及肝纤维化指数(HFI)的影响。结果治疗后,直接肝内注射组的HAI及HFI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0.001),并显着低于静脉给药组的HAI及HFI(P<0.001);静脉给药组的HAI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HFI与治疗前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直接肝内注射PHGF在短期内即可显着改善慢性乙肝肝组织的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程度,且经两次以上肝活组织检查随访,其病理改变与治疗后未见明显恶化(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1998年02期)

活动性指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IRF4)与疾病活动性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抗SSA抗体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SLE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体检者5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IRF4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IRF4与DAI、抗SSA抗体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DAI≥6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水平明显高于DAI<6分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SSA抗体阳性的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抗SSA抗体阴性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与DAI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0.45,P<0.05),与抗SSA抗体呈明显的正相关(r=0.43,P<0.05)。结论:血清干扰素调节因子(IRF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显着增高,其与疾病活动性指数、抗SSA抗体具有明显相关性,干扰素调节因子(IRF4)具有促进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动性指数论文参考文献

[1].常玲,徐建华,徐胜前,肖会,黄玲玲.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质指数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

[2].郭钊林.SLE患者血清IRF4与疾病活动性指数、抗SSA抗体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

[3].吴迎燕.地磁活动性指数的应用与存在问题研究[C].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2

[4].姚休义,杨冬梅,何宇飞,高登平.地磁活动性指数Vr与地磁脉动[C].第十四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5].袁亚红.地磁活动性指数Vr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及其机理的初步探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11

[6].沈骏,殷洪敏,冉志华,周笑甜,张尧.炎症性肠病患者红细胞指数和血红蛋白的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9

[7].胡建利,叶冬青,张国庆,郝加虎,李向培.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价指标间内在关系的探讨[J].中国卫生统计.2006

[8].赵学智,李丽华,张黎明.狼疮肾炎临床活动性指数与肾脏病理的关系[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0

[9].马勇.直接肝脏注射促肝细胞生长素对肝炎组织活动性指数及肝纤维化指数的影响[C].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1999

[10].马勇,严家春,刘健虎,裴波,陈文笔.直接肝脏注射促肝细胞生长素对肝炎组织活动性指数及肝纤维化指数的影响[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8

标签:;  ;  ;  ;  

活动性指数论文-常玲,徐建华,徐胜前,肖会,黄玲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