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降水截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被截留,贯穿降水,稳定同位素,氘盈余
降水截留论文文献综述
谢佳黎,瞿思敏,张雄鹰,勾建峰,石朋[1](2019)在《植被截留对降水同位素分布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被截留对于探究小流域降雨空间变化原因以及深入理解产流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小流域梅雨降水事件的林外降水和贯穿降水水样的稳定同位素(δ~(18)O和δ~2H)进行分析,探究贯穿降水同位素时空变化原因.通过拟合林外降水的δ~(18)O和δ~2H得到和睦桥流域梅雨事件大气降水线,其斜率和截距接近全球大气水线,但与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大气水线存在明显的差别,主要是受采样方法、下垫面条件、气候环境和降水类型的综合作用.降水事件中的贯穿降水比林外降水的氘盈余平均值高,这可能与植被的截留以及强烈的蒸发有关.林外降水和贯穿降水的稳定同位素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总的来说贯穿降水相对更加贫化,这可能由蒸发分馏和雨强共同影响.贯穿降水的同位素展示明显的空间变化,主要由植物截留以及流域地形共同影响.(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张钰,刘利,赵海蓉,吴福忠,谭思懿[2](2018)在《长江上游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林冠对降水过程中氯离子的截留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不断增加的大气氯离子(Cl~-)浓度正在成为影响陆地生态系统过程的全球环境变化因子,为了解气候变化敏感且观测困难的山区人工林对大气Cl~-的过滤效应,以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监测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大气降水(降雨和降雪)和穿透水中Cl~-的动态变化及林冠对其的截留作用.1年中共进行了33次大气降水的观测与采样,包括27次降雨和6次降雪.大气降水中Cl~-的平均浓度为1.33 mg/L,降雨中Cl~-的平均浓度为1.41 mg/L,降雪中Cl~-的平均浓度为0.98 mg/L.通过降水输入到森林生态系统的Cl~-总量为7.56 kg/hm~2,其中,通过降雨的Cl~-输入量为6.31 kg/hm~2,通过降雪的Cl~-输入量为1.25 kg/hm~2.1年内林冠的总截留量为2.61 kg/hm~2,平均截留率为38.08%.其中,林冠对降雨过程中Cl~-的截留总量为2.20 kg/hm~2,平均截留率为38.90%;对降雪过程中Cl~-的截留总量为0.41 kg/hm~2,平均截留率为34.39%.8月的平均截留率最大,9月的平均截留率最小.林冠对降水过程中Cl~-的截留率与降水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可见,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林冠对Cl~-具有较强的截留作用,这对于维持和改善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全球变化导致的降水格局变化可能会改变人工林林冠对大气Cl~-的截留与过滤作用.(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姚博涵,郭欢欢,赵建霞[3](2017)在《4种园林树种林冠降水截留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不同园林树木林冠层对降雨的截留能力,为城市绿化选择树种提供帮助。[方法]本文利用森林水文学方法,对郑州植物园内4种代表性园林树种黑松、龙柏、红叶李、白蜡的冠外降雨量、冠内雨量与树干径流进行了观测。[结果]2017年5至7月份的冠外雨量为27.4 mm;黑松、龙柏、红叶李、白蜡四个树种的冠内雨量分别为21.88 mm、15.4mm、18.0 mm、18.68 mm;树冠截留量为5.52 mm、12.0 mm、9.4 mm、8.72 mm。[结论]4种树种的冠内雨量、树干径流量和树冠截留量都与降雨量相关,且树种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同一降雨条件下,黑松的林冠截留量最低,冠内雨量最高;龙柏的林冠截留量最高,冠内雨量最低;红叶李、白蜡的林冠截留量与冠内雨量居中;冠内雨量与冠外降雨量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园艺与种苗》期刊2017年11期)
刘胜涛[4](2016)在《大岗山杉木林降水截留及年轮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响应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杉木林是南方亚热带地区重要的人工林植被,为研究杉木人工林降雨截留特征,以及杉木年轮宽度与气候要素之间的关系,探讨中亚热带地区气候变化对杉木年轮生长的影响,本文选择江西大岗山国家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杉木人工林为固定观测试验样地,对其大气降雨量、穿透雨量和树干径流量进行定位观测,并应用Gash模型对其降雨截留过程进行了模拟;同时,应用树轮年代学分析方法建立杉木林年表,对杉木林年轮与气候因子的变化进行了响应分析,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影响杉木年轮生长的气候因子进行了灰色关联性分析,探讨影响杉木年轮生长的主导气候因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周期内观测到的林外降雨量为1289.5 mm,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分别为955.2,57.1和277.2 mm,占林外降雨量的74.1%,4.4%和21.5%。观测周期内降雨量偏多,降雨次数以量级小的中雨和小雨为主,但雨量主要以雨量级大的大雨和暴雨为主。中雨和小雨的林冠截留率大于暴雨和大雨的林冠截留率。(2)应用Gash模型模拟的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分别为946.4,53.6和289.5 mm,占降雨总量的73.4%,4.2%和22.4%,相对误差分别为1.0%,6.1%和4.4%。模拟结果和实测值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Gash模型在江西大岗山杉木人工林降雨截留模拟应用中具有很好地适用性(3)杉木年表的信噪比(SNR)、敏感度较大(MS)以及一阶自相关系数较小(FOAC),制取的杉木年表含有较多的树轮气候信息。(4)杉木年轮宽度指数与上一年12月和当年6月份降水量显着正相关,与当年5月和8月份降水量显着负相关;杉木年轮宽度指数与当年4月和5月份温度显着正相关,与当年7月份温度显着负相关。(5)气候因子对杉木年轮生长影响的灰色关联度值大小顺序为:年均湿润度指数(0.7278)>年均蒸发量(0.6920)>年均降水量(0.6668)>年均温度(0.5972)>年最低温度(0.5683)>年最高温度(0.5603),年均湿润度指数即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温度的综合作用是影响中亚热带地区杉木年轮生长的主要因子,降水因子次之,最后是温度因子。(6)杉木年轮宽度指数与温暖指数和湿润度指数趋势拟合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杉木年轮宽度的响应函数分析表明,温暖指数对年轮宽度生长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湿润度指数、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温度。研究成果可为中亚热带地区杉木人工林植被水文生态功能的定量评价和气候因子对其树木生长影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6-05-10)
孙涛,马明,王定勇[5](2016)在《中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对降水中铅镉的截留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于2012年9月到2013年8月期间,在重庆市江津四面山对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大气降水、林内降水、枯透水及土壤渗滤液中的铅(Pb)和镉(Cd)进行了持续一年的动态变化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大气降水中Pb和Cd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2.92±13.57)μg/L、(2.82±1.46)μg/L,月均沉降量分别为(3.06±2.74)mg/m2、(0.32±0.27)mg/m2,该林区降水受到轻度的Pb污染,但并未受到Cd污染;该林区重金属Pb和Cd的主要污染源为大气沉降,林区中常绿阔叶林对重金属Pb和Cd有很好的截留净化作用,总截留系数高达98.52%和99.09%,经过该系统各层次的净化后,重金属Pb和Cd含量均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的Ⅰ类水质标准;其中,林冠层的截留能力最强,对Pb和Cd的截留系数分别为91.67%和86.84%,枯落物层次之,分别为67.86%和79.74%;土壤层对Pb和Cd的截留特征截然相反,土壤层对Pb的解吸量大于吸附量,导致渗滤液中Pb的平均质量浓度相对枯透水升高。(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孙涛[6](2015)在《四面山森林生态系统不同层次对大气降水中几种离子的截留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资源需求和消耗在不断的攀升,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同时我国的工业排放量和汽车保有量随此也在不断的增加,污染问题变的越来越严重,致使我国相继出现了严重的酸雨沉降和雾霾天气。大气中的污染物伴随着干湿沉降到达陆地,而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大气污染物的一个很大的收纳场。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大气降水中的有害成分经过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各个层次后,其截留程度不尽相同,同时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持水土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西南林区作为我国森林覆盖率第二大区,林区内的四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着该地区最具代表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同时也是地球同纬度仅存的规模最大、保护最完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Evergreen broad-leaf Forest)。因此,本文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一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基于系统学原理,分析并研究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对降水中氮硫化物、盐基离子和重金属Pb、Cd的截留特征,以更深入地了解该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对降水的截留净化作用并和其它地区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做对比分析,从而更充分地认识该林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生态地位。该实验于2012年09月份至2013年08月份,在四面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中的螺丝山上对该地区典型林分——常绿阔叶林的林外降雨、林内降雨、枯透水和土壤渗滤液中的pH、NO3-、NO2-、NH4+、SO42-、Ca2+、Mg2+、Na+、K+、Pb和Cd等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测定分析,同时本研究也与国内外一些其他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做相应的对比分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1)研究期间,四面山地区全年大气降水pH均值为4.89,最大pH值为5.14,并且秋季和夏季pH值均小于5.0,说明四面山地区的酸沉降污染问题较严重;经过林冠层和土壤层后,降水的pH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林冠层和土壤层具有调节酸性降水pH值的功能。酸性阴离子和盐基离子都是降水酸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降水中高浓度的N03-、SO42等是导致研究区降水偏酸性的主要原因之一。(2)研究期间大气降水中的N03-、NO2、NH4+、SO42-、Ca2+、Mg2+、Na+、K+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40±0.42 mg·L-1、0.07±0.04 mg·L-1、1.12±0.42 mg·L-1、 8.01±3.13 mg·L-1、3.43±1.46 mg·L-1、0.32±0.16 mg·L-1、0.76±0.48 mg·L-1、1.55 ±0.70 mg·L1,均超出内陆丽江背景值数倍以上;大气降水中Pb、Cd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2.92±13.57μg·L-1、2.82±1.46μg·L-1,与国内外其他研究区相对比以及参考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部分标准,实验点的大气降水已经受到外界污染物的影响。结合研究区年风向玫瑰图和夏秋两季日轨迹聚类分析图分析表明:四面山地区大气主要受秋季时来自西北方向的气团和夏季时来自东北方向的气团影响将研究区周边工业发达城市上空的污染物带到研究区上空,这是造成研究区大气降水各离子浓度普遍较高的主要原因。(3)林冠层对大气降水中的NO3-、NO2-、SO42-、Na+、Pb、Cd有很好的截留作用,尤其是对重金属Pb、Cd有很强的截留作用,截留率分别达到了91.67%、86.84%;但是林内降水中NH4+、Ca2+、Mg2+、K+的平均质量浓度和pH值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NO3-、NO2-、SO4平均质量浓度的降低和Ca2+、Mg2+、K+、NH4+平均质量浓度的升高是导致林内降水pH值升高的主要原因。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林冠层是截留能力最强的层次。降水经过林冠层时并不是对所有的物质都有截留的作用,大气降水在经过林冠层枝叶表面时就淋溶了林冠层枝叶分泌物中的NH4+、Ca2+、Mg2+、K+。(4)四面山常绿阔叶林地表具有很厚的枯落物层,枯落物层蓄积了大量的降水,在湿热的环境下枯落物层的枯枝落叶容易分解释放出组织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导致枯透水中NO3-、NO2-、NH4+、SO42-、Ca2+、Mg2+、Na+、K+的平均质量浓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幅度。酸性离子和有机酸等的大量增加使枯透水的pH值降低,成为各层次降水中pH值最低的层次。但是枯落物层的有机物却对枯透水中Pb和Cd有一定的吸附、拦截作用,导致经过枯落物层后Pb和Cd的平均质量浓度进一步的降低。(5)四面山长期的酸性降雨导致了该林区土壤的酸化。土壤层的胶体和其他基团吸附了渗透到土壤层中的N03-、SO42-、NH4+、K+、Cd,表现出了一定的截留能力;但是土壤层较低的pH导致土壤层中部分N02-、ca2+、Mg2+、Na+、Pb被解吸释放到渗滤液中。(6)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对降水中的污染物有很好的截留净化作用,尤其对有毒重金属Pb和Cd有很强的截留作用,总截留率高达98.52%、99.09%。同时该森林生态系统对酸性降水也有很好的调节的作用,森林较高的郁闭度和长期湿热的环境增强了林冠层的截留能力。(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5-04-15)
王素芳,李学志,江华[7](2015)在《太行山石质山区不同植被林冠截留降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穿透降雨和树干径流自动采集系统,对油松、侧柏、刺槐叁种植被截留实验数据的分析,比较了叁种典型人工林在天然降雨条件下林内穿透降雨和树干径流的差异。结果表明,叁种植被林内穿透降雨与林外天然降雨都具极显着的正相关线性关系,林冠截留量与林外降雨量呈幂函数关系,平均截留率大小关系为油松>侧柏>刺槐。相同林外降雨量下产生的树干径流量大小关系为刺槐>侧柏>油松。此外,使用洒水称重法研究了灌木和草本植被的最大截留量,发现每kg灌草所截留的水量,则油松林下为0.322kg/kg,侧柏林下为0.609kg/kg,刺槐林下0.316kg/kg,荒坡灌草地为0.453kg/kg,即侧柏>荒坡>油松>刺槐。(本文来源于《统计与管理》期刊2015年03期)
高婵婵,彭焕华,赵传燕,刘兴明[8](2015)在《基于Gash模型的青海云杉林降水截留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Gash(1995)改进后的模型对祁连山东部青海云杉林冠层截留进行模拟。首先在2009年的5月底至9月期间对降水事件、降水截留和林冠结构进行观测,其次对林冠附加截留量进行计算,在不同的时间步长上利用Gash模型模拟截留量,最后对模型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Gash模型对整个观测期间林冠截留模拟值比实测林冠总截留量偏低8.70%,15 d尺度和次降雨事件尺度上模拟值比观测值分别偏低18.92%和14.23%;附加截留占总截留的74.94%,吸附截留占总截留的25.06%;饱和林冠的平均蒸发强度和降雨强度的比值是模型的敏感性参数,精确获得平均蒸发强度是保证模型精度的前提条件,并且独立降水事件的界定是提高Gash模型的关键点。(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宋文龙,杨胜天,路京选,刘昌明,王树东[9](2014)在《黄河中游大尺度植被冠层截留降水模拟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尺度植被冠层截留降水定量模拟与分析是揭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区域水沙变化机制的重要研究内容。以黄河中游河口镇—潼关区间为研究区,耦合遥感等空间数据与植被冠层截留估算模型,利用地面监测站点降水数据、GLASS叶面积指数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技术,定量模拟和分析了黄河中游20世纪80年代以来3个典型年份的地表植被冠层截留降水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末实施的生态修复政策,使得黄河中游叶面积指数显着提高,植被覆盖明显改善;(2)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中游植被冠层截留降水发生了明显变化,1984年、1995年和2010年研究区植被冠层截留降水量区域年平均值分别为19.57 mm、13.66 mm和22.68 mm,截留率分别为3.24%、3.32%和4.92%;(3)黄河中游植被冠层截留降水特征及其变化受降水特征和地表植被状况共同影响,其中,降水量是决定植被冠层截留降水特征的控制性因素,而叶面积指数年际变化是影响植被冠层截留降水特征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芮炳华[10](2013)在《谈森林截留降水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分析森林植被对降水截留作用,从林冠截留、下层植被截留和枯枝落叶物截留进行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3年32期)
降水截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不断增加的大气氯离子(Cl~-)浓度正在成为影响陆地生态系统过程的全球环境变化因子,为了解气候变化敏感且观测困难的山区人工林对大气Cl~-的过滤效应,以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监测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大气降水(降雨和降雪)和穿透水中Cl~-的动态变化及林冠对其的截留作用.1年中共进行了33次大气降水的观测与采样,包括27次降雨和6次降雪.大气降水中Cl~-的平均浓度为1.33 mg/L,降雨中Cl~-的平均浓度为1.41 mg/L,降雪中Cl~-的平均浓度为0.98 mg/L.通过降水输入到森林生态系统的Cl~-总量为7.56 kg/hm~2,其中,通过降雨的Cl~-输入量为6.31 kg/hm~2,通过降雪的Cl~-输入量为1.25 kg/hm~2.1年内林冠的总截留量为2.61 kg/hm~2,平均截留率为38.08%.其中,林冠对降雨过程中Cl~-的截留总量为2.20 kg/hm~2,平均截留率为38.90%;对降雪过程中Cl~-的截留总量为0.41 kg/hm~2,平均截留率为34.39%.8月的平均截留率最大,9月的平均截留率最小.林冠对降水过程中Cl~-的截留率与降水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可见,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林冠对Cl~-具有较强的截留作用,这对于维持和改善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全球变化导致的降水格局变化可能会改变人工林林冠对大气Cl~-的截留与过滤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降水截留论文参考文献
[1].谢佳黎,瞿思敏,张雄鹰,勾建峰,石朋.植被截留对降水同位素分布的试验研究[J].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张钰,刘利,赵海蓉,吴福忠,谭思懿.长江上游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林冠对降水过程中氯离子的截留作用[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8
[3].姚博涵,郭欢欢,赵建霞.4种园林树种林冠降水截留比较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7
[4].刘胜涛.大岗山杉木林降水截留及年轮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响应关系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6
[5].孙涛,马明,王定勇.中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对降水中铅镉的截留特征[J].生态学报.2016
[6].孙涛.四面山森林生态系统不同层次对大气降水中几种离子的截留特征[D].西南大学.2015
[7].王素芳,李学志,江华.太行山石质山区不同植被林冠截留降水的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5
[8].高婵婵,彭焕华,赵传燕,刘兴明.基于Gash模型的青海云杉林降水截留模拟[J].生态学杂志.2015
[9].宋文龙,杨胜天,路京选,刘昌明,王树东.黄河中游大尺度植被冠层截留降水模拟与分析[J].地理学报.2014
[10].芮炳华.谈森林截留降水效应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