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雨衰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临近空间通信系统,高空平台,信道建模,雨衰
雨衰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潘可臻[1](2018)在《临近空间空地信道雨衰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临近空间通信系统在无线接入等方面和陆地通信系统相类似,但在组网架构和功率控制等方面却和卫星通信系统非常相类似。临近空间通信系统在传统卫星通信系统中添加了无人机、飞艇、气球作为高空平台(High Altitude Platform Station,HAPS)中继站。高空平台具有覆盖面积广、快速部署、低功耗等优点,在军用侦查、跨洋通信、应急通信等领域已展现出独特优势,将是未来民用通信的重要候补技术,也是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提出的解决最后一英里问题的潜在方案之一。因高空平台中继站高度通常在海拔20km以上的平流层,故其空地上下行链路受云、雨、大气吸收等因素影响,空地信道环境十分复杂。且当频率大于10GHz以上时降雨是作为影响电磁波传播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故需研究能反映实际信道环境的临近空间空地链路信道模型。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临近空间动态网络的传输容量及优化方法”,研究现有高空平台27-31GHz这个受雨衰影响较大的通信频段的降雨衰减,提出了临近空间空地链路场景下一种基于等效雨胞直径的雨衰预测模型。在本文中信号的仿真频率设置为20GHz和30GHz,而降雨特征衰减则利用L-P雨滴谱分布(Laws-Parsons,L-P)进行计算。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总结整理国内外经典降雨衰减预测模型一系列模型的建模基础、基本输入参数和参数获取方式以及计算步骤。(2)基于雨滴谱理论,仿真高空平台空地链路降雨特征衰减,分析特征衰减、降雨衰减与雨滴谱分布类型、频率、地面接收端仰角、极化方式、降雨强度的关系,比较得到临近空间空地链路下合适的雨滴谱用于计算特征衰减。(3)针对现有的雨衰模型通常假设整个倾斜路径完全穿过雨区,而在现实环境中,信号路径通常并不完全被降雨覆盖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临近空间空地链路场景下一种基于等效雨胞直径的雨衰预测模型。根据ITU-R P 311-11建议,利用ITU-R视距链路数据库中雨衰实测数据,对经典雨衰预测模型以及本文模型的预测衰减进行对比仿真,发现本文模型在预测信号路径不完全穿过雨区的场景下预测准确度比经典雨衰预测模型要高。(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4-01)
杨峰,薛斌,刘剑[2](2015)在《基于非平稳时序ARIMA模型的W频段雨衰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绝大多数雨衰预测模型仅验证到55 GHz,而经过验证的W频段预测模型相对较少,且存在模型表述复杂度高、计算量大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计算量小的实时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ARIMA模型,利用非平稳雨衰时序中相邻时序间的相关性建立预测模型,对初始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通过差分变换将非平稳序列转化为平稳序列,并对平稳化后的时间序列进行参数估计及诊断检验,将传统非线性预测转化为线性预测。并先将该ARIMA(1,1,6)模型在不同极化方式、预测间隔和时序个数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然后分别与ITU-R,Silva Mello模型在垂直极化、预测间隔0.10 GHz,时序个数50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最后使用ARIMA(1,1,6)模型进行预测,并对照预测序列与仿真序列的吻合度。结果表明,ARIMA模型与ITU-R,Silva Mello模型所得结果预测误差不超过310-,且衰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预测序列与仿真序列间吻合度较高,说明该方法可用于W频段雨衰预测,且预测精度高,模型表述简单。(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贺静波,胡生亮,罗亚松,刘忠[3](2013)在《基于随机微分的雨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随机微分理论研究了卫星通信中雨衰的统计特性,首先利用非线性变换得到了雨衰的随机微分方程,然后利用福克尔-普朗克(Fokker-Planck)方程给出了雨衰的概率密度函数,最后利用Ito公式推导出了雨衰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导航》期刊2013年04期)
王艳岭,达新宇[4](2011)在《Ka频段维纳雨衰预测模型与补偿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Ka频段雨衰的影响,基于维纳预测思想建立了一种维纳雨衰预测模型,该模型通过预测某一频率点的雨衰值来控制多进制正交幅度调制(MQAM)的阶数M和发射功率,从而降低雨衰的影响。通过和DAH雨衰预测模型的仿真比较,结果表明,当频率大于21GHz时,维纳雨衰控制模型能比较精确地预测各个频率点的雨衰值,其最大误差小于0.2dB。相比于DAH预测模型,维纳雨衰控制模型大大简化了计算量,提高了计算效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1年22期)
达新宇,王艳岭[5](2010)在《一种新的Ka频段雨衰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雨衰的预测与计算是Ka频段卫星通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分析了Ka频段DAH雨衰预测模型,归纳了DAH模型的计算步骤。基于维纳预测思想,提出了一种结构相对简单、计算量较小、易于迭代的新雨衰预测模型,给出了具体算法与步骤。仿真结果表明,新模型在水平、垂直和圆极化方式下具有与DAH模型几乎一致的变化特性,在不同地区也具有一致的预测效果,当阶数为2和3时,新雨衰预测模型与DAH模型最大偏差分别不大于0.065 dB和0.005dB。证明提出的新模型有效、算法简单,易于工程化。(本文来源于《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王艳岭,达新宇[6](2011)在《Ka频段自相关雨衰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雨衰预测模型在Ka频段雨衰估计中复杂度高、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相对简单、计算量较小的自相关雨衰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利用前导雨衰数据之间的自相关性,采用平均误差功率最小的原则计算出模型的参数,然后结合前导数据迭代推算出Ka频段各个频率点的雨衰值.仿真结果表明,不同的前导数据量和预测间隔具有不同的预测精度,在前导数据量为20、预测间隔为0.05 GHz时,新模型的雨衰量预测误差在整个Ka频段均达到10-5dB以下.(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肖璐[7](2010)在《Ka频段雨衰特性的测量和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简介了Ka频段的特点、国内外的发展和应用状况,详细阐述了降雨的物理特性,分析了降雨影响电波传播的机理,介绍了雨滴谱的概念,总结了雨滴谱测量方法和不同雨滴谱分布的表达式。阐述了特征衰减的计算方法,总结了国际上流行的七种降雨衰减预报模型(Crane Global模型,Assis Einloft Improved模型,SAM模型,DAH模型,ITU R模型,UK模型和China模型)及其特点、相关参数和计算步骤。给出了Ka频段雨衰特性的测量系统的结构,详述了实验方案,各个模块的功能和实验参数,实验数据的检测、记录和初步处理方法。使用Matlab软件针对不同谱分布、不同参数的特征衰减,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结合西安地区的地理和降雨物理参数,基于ITU R雨衰模型,使用Matlab模拟计算了Ka频段地空路径通信时,特征衰减、雨区等效路径和降雨衰减分别随频率、降雨率和天线仰角的变化的情况。分析了西安地区实测的雨滴谱,并与理论谱比较;阐述了大气衰减计算模型,Matlab仿真得到计算结果并与理论值比较,提出了下一步的实验方向和要进一步完成的工作。(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0-05-01)
任佳,徐慨,项顺祥,冯延青[8](2009)在《基于BP网络的卫星通信雨衰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波的降雨衰减对卫星通信链路具有很大的影响。在分析基于BP算法的多层前馈网络具有逼近任意连续非线性函数的能力和降雨率与降雨衰减的非线性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卫星通信降雨衰减预测模型,根据某地区的实测数据进行训练和预测,并与ITU-R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小的误差,为降雨衰减预测提供了一种更加准确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无线电通信技术》期刊2009年06期)
雨衰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目前绝大多数雨衰预测模型仅验证到55 GHz,而经过验证的W频段预测模型相对较少,且存在模型表述复杂度高、计算量大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结构简单、计算量小的实时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ARIMA模型,利用非平稳雨衰时序中相邻时序间的相关性建立预测模型,对初始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通过差分变换将非平稳序列转化为平稳序列,并对平稳化后的时间序列进行参数估计及诊断检验,将传统非线性预测转化为线性预测。并先将该ARIMA(1,1,6)模型在不同极化方式、预测间隔和时序个数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然后分别与ITU-R,Silva Mello模型在垂直极化、预测间隔0.10 GHz,时序个数50的条件下进行比较,最后使用ARIMA(1,1,6)模型进行预测,并对照预测序列与仿真序列的吻合度。结果表明,ARIMA模型与ITU-R,Silva Mello模型所得结果预测误差不超过310-,且衰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预测序列与仿真序列间吻合度较高,说明该方法可用于W频段雨衰预测,且预测精度高,模型表述简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雨衰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潘可臻.临近空间空地信道雨衰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8
[2].杨峰,薛斌,刘剑.基于非平稳时序ARIMA模型的W频段雨衰预测[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5
[3].贺静波,胡生亮,罗亚松,刘忠.基于随机微分的雨衰模型[J].现代导航.2013
[4].王艳岭,达新宇.Ka频段维纳雨衰预测模型与补偿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
[5].达新宇,王艳岭.一种新的Ka频段雨衰预测模型[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6].王艳岭,达新宇.Ka频段自相关雨衰预测模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
[7].肖璐.Ka频段雨衰特性的测量和模型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8].任佳,徐慨,项顺祥,冯延青.基于BP网络的卫星通信雨衰预测模型[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