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与转喻论文-冯圆媛

隐喻与转喻论文-冯圆媛

导读:本文包含了隐喻与转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绿色,转喻,隐喻

隐喻与转喻论文文献综述

冯圆媛[1](2019)在《“绿色”的转喻和隐喻探究——以朱自清的《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喻和隐喻都是词义扩展的两种主要类型,在人类构建词义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论隐喻还是转喻,其实质都是概念性的,是自发的、无意识的认知过程,是丰富语言的重要手段。以《绿》文本中运用"绿色"的语句为语料,在认知语言学理论即原型理论、隐喻理论、转喻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文本中"绿色"认知语义结构并总结其成因,从而认识"绿色"在特定文本中的隐喻体系。(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3期)

王亚婷[2](2019)在《隐喻、转喻与比喻、借代关系小辨》一文中研究指出莱考夫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当中提到了隐喻和转喻两个概念,在阅读理解这两个概念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两个概念跟我们修辞学上的比喻和借代有某些相同之处。但当时并不十分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于是本文分别对这几个概念进行了分析阐释,并得出了几点关于它们之间关系的结论。(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3期)

袁迪[3](2019)在《山东形象宣传片的多模态隐喻与转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从多模态转喻和隐喻理论视角出发,以2018年山东形象宣传片为例,分析宣传片语篇中的多模态转喻和隐喻现象以及多模态符号在语篇中的作用。研究发现,除语言模态之外,图像、声音、表情、动作等也赋予了事物生动性,通过多模态转喻模式的构建展现山东的历史文化、科技发展、经济建设、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特色魅力,同时为多模态隐喻的形成提供铺垫,形成两者之间的互动,生动形象地构建山东形象。(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2期)

孙梦灿,郑园[4](2019)在《动态设计中的转喻与隐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托视觉修辞学中转喻与隐喻、叙事学理论并立足于实践学科分析动态设计中常见的叙事技巧,以及当代"图像转向"语境下动态设计领域出现的叙事方式新变化。(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9年09期)

叶忠星[5](2019)在《“行走的XXX”构式中的隐喻与转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热门的"行走的XXX"构式其话题对象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等物体。"行走的"往往是"直立行走"的缩写形式,而能否直立行走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特征之一。因此,通过范畴及特征的转喻机制,该构式容易激活人的概念。XXX的语义填充项包括表情包、荷尔蒙、教科书、钱包等。其中,转喻机制主要作用于表情包、荷尔蒙、钱包、人民币和腿精,而隐喻主要体现在画报、教科书、百科、CD等,体现了将人比作风景、书籍、药物、容器等概念隐喻。此外,"行走的肉圆子"等部分构式还体现了意象隐喻。(本文来源于《湖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陈禹[6](2019)在《无处不在的隐喻与转喻》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与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一种概念的发生机制、语言的组织手段,甚至是科学创造与理论创新的重要来源。隐喻与转喻在日常话语中几乎无处不在,以致人们经常忽略它们的存在。霍金说最让他感动的是宇宙中“遥远的相似性”,而隐喻和转喻正是这种遥远相似性的(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9-05)

陈奕芳[7](2019)在《政治漫画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动态意义构建——以China Daily中美贸易摩擦漫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2幅China Daily新闻报道中与2018中美贸易摩擦相关的漫画为例,分析了中美贸易摩擦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中源域和目标域的表征及认知机制。通过多模态隐喻和转喻之间互动机制,阐述两者之间动态意义构建机制。研究发现,多模态隐喻和转喻之间的互动、融合在政治漫画中极为普遍。在2018中美贸易摩擦相关新闻漫画中,通过互动、融合创设虚拟的场景,从而启用多重隐喻或转喻链,将源域映射入目标域。分析得知,中国秉承不故意挑起事端、也不懦弱退缩的信念,积极应对贸易摩擦,保护国民利益不受损;并且希望双方能够合作共赢,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本文来源于《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雪,马欢[8](2019)在《《外交部河南全球推介活动形象片》中的多模态隐喻及转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加深对《外交部河南全球推介活动形象片》的理解,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读了该片中出现的多模态隐喻现象,并对其中出现的多模态转喻类型进行了归纳梳理。研究发现,这部河南推介片以隐喻为认知框架,通过叁个主要的多模态隐喻将全片串联起来,同时利用多模态转喻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河南悠久的文化历史、特有的区位优势、蓬勃的发展态势等诸多方面。(本文来源于《唐山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林艳[9](2019)在《汉语复合词内部的转喻和隐喻现象及语法结构的轴心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复合词是句法结构凝和而成,但同时存在大量的修辞现象,可归纳为认知上的转喻和隐喻。许多学者面对这些转喻和隐喻,不敢确认复合词的句法结构,甚至完全否定复合词具备语法结构,进而转向纯词汇属性。文章针对这样的矛盾,对《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的双音复合词做了穷尽性的考察,认为复合词的语法结构不但没有受到转喻隐喻的影响,反而对其具有控制作用,从而在认知上确定了语法结构的中心性质。(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19年04期)

张炜炜[10](2019)在《概念隐喻、转喻研究的热点问题与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概念隐喻、转喻研究呈现出明显的跨学科趋势,取得了丰硕成果。认知语言学领域中隐喻、转喻研究的热点主要涉及隐喻、转喻多维度上的变异,隐喻、转喻的标注和识别,隐喻、转喻理解的在线加工,以及多模态隐喻、转喻等。在方法论上,大量研究利用语料库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神经科学等有关技术手段,为概念隐喻、转喻理论提供了实证证据。(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期刊2019年04期)

隐喻与转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莱考夫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当中提到了隐喻和转喻两个概念,在阅读理解这两个概念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两个概念跟我们修辞学上的比喻和借代有某些相同之处。但当时并不十分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于是本文分别对这几个概念进行了分析阐释,并得出了几点关于它们之间关系的结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隐喻与转喻论文参考文献

[1].冯圆媛.“绿色”的转喻和隐喻探究——以朱自清的《绿》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9

[2].王亚婷.隐喻、转喻与比喻、借代关系小辨[J].青年文学家.2019

[3].袁迪.山东形象宣传片的多模态隐喻与转喻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9

[4].孙梦灿,郑园.动态设计中的转喻与隐喻初探[J].美术大观.2019

[5].叶忠星.“行走的XXX”构式中的隐喻与转喻[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

[6].陈禹.无处不在的隐喻与转喻[N].社会科学报.2019

[7].陈奕芳.政治漫画中多模态隐喻和转喻的动态意义构建——以ChinaDaily中美贸易摩擦漫画为例[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李雪,马欢.《外交部河南全球推介活动形象片》中的多模态隐喻及转喻分析[J].唐山学院学报.2019

[9].林艳.汉语复合词内部的转喻和隐喻现象及语法结构的轴心地位[J].北方论丛.2019

[10].张炜炜.概念隐喻、转喻研究的热点问题与方法探讨[J].外语教学.2019

标签:;  ;  ;  

隐喻与转喻论文-冯圆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