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双相不锈钢论文-陈亚涛,钟玉平,郭绪镇,李镜银

铸造双相不锈钢论文-陈亚涛,钟玉平,郭绪镇,李镜银

导读:本文包含了铸造双相不锈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导叶体,铸造,工艺,相比例

铸造双相不锈钢论文文献综述

陈亚涛,钟玉平,郭绪镇,李镜银[1](2019)在《双相不锈钢导叶体铸造工艺设计及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导叶体是喷水推进装置中动力系统的关键部件,具备典型的大型薄壁复杂曲面结构特点,其尺寸公差、形位公差、重量公差等级高,相比例控制严格,组织要求高度致密,铸造难度极大。通过合理设计铸件的浇、冒口工艺和激冷系统,借助国际先进的3D打印技术打印砂芯,控制合金成分和固溶温度以及采用AOD精炼炉精炼等措施,导叶体铸件一次性铸造成功,质量符合控制规范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材料开发与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王钦娟,刘东[2](2018)在《铸造SAF2906超级双相不锈钢耐晶间腐蚀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铸造SAF2906超级双相不锈钢在850℃敏化不同时间的微观组织,通过研究扫描速率、介质成分和介质温度优化了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得出DL-EPR评价SAF2906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最优条件为:溶液介质1. 0 mol/L HCl+2. 0 mol/L H2SO4,溶液温度为30℃,扫描速率为1 m V/s。并用该优化方法,研究了SAF2906双相不锈钢的耐晶间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随敏化时间延长,σ相含量增多,晶间腐蚀敏感性也随之增加。通过对比不同敏化温度下SAF2906钢的腐蚀形貌,验证了DLEPR评价铸造SAF2906钢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8年12期)

程元浩,赵林南,周凯[3](2018)在《双相不锈钢2205诱导轮的精密铸造》一文中研究指出不锈钢诱导轮的结构复杂且壁薄,易出现浇不足、缩松等缺陷。根据诱导轮的结构特点,进行工艺方案设计。使用ProCast软件模拟诱导轮的充型及凝固过程,保证产品表面质量以及内部质量要求;熔炼浇注过程,通过免固剂的使用,保证了产品力学性能要求,减少了热处理工序,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期刊2018-11-15)

韩晨露,程腾飞,滕铝丹,张拓,杨弋涛[4](2018)在《含Ti铸造双相不锈钢时效处理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硬度测试研究了时效处理工艺对含Ti铸造双相不锈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点蚀前后的形貌变化;借助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了析出相的成分及碳化物种类。通过电化学试验检测了钢的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含钛铸造双相不锈钢的硬度先升后降,其主要原因是富Cr相的析出和溶解;钢的耐腐蚀性能先降后升,且点蚀通常发生在富Cr相的周围和相界处。时效时间从2 h增加至6 h,钢的组织和硬度的变化不明显。经900℃时效2 h的钢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热处理》期刊2018年05期)

程元浩,赵林南,周凯[5](2018)在《双相不锈钢2205诱导轮的精密铸造》一文中研究指出不锈钢诱导轮的结构复杂且壁薄,易出现浇不足、缩松等缺陷。本文根据诱导轮的结构特点,使用ProCast软件数值模拟诱导轮的浇注、充型及凝固过程,进行工艺方案设计,保证产品表面质量、内部质量以及产品力学性能要求,减少了热处理工序,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文来源于《铸造设备与工艺》期刊2018年04期)

张国锋,乐精华,董霞,陆钰珍[6](2017)在《阀门用双相不锈钢铸造牌号与锻造牌号对照》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工业阀门用铸造双相不锈钢与锻造轧制双相不锈钢的执行标准及牌号的相应对照。(本文来源于《阀门》期刊2017年06期)

滕铝丹,曹静,张拓,杨弋涛[7](2017)在《含Ti铸造双相不锈钢组织与耐腐蚀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电化学实验测试含Ti铸造双相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并与不含Ti铸造双相不锈钢进行对比;为了探究Ti的作用,对含Ti铸造双相不锈钢进行金相组织观察以及碳化物定量定性分析,并利用布氏硬度计测定硬度;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EDS)对含Ti铸造双相不锈钢未腐蚀和腐蚀试样表面形貌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含Ti铸造双相不锈钢中碳化物类型主要是Cr_(23)C_6和(Ti,Nb)C,Ti能减少铸造双相不锈钢中Cr_(23)C_6以及富Cr区形成,提高其耐腐蚀性能;含Ti铸造双相不锈钢中奥氏体为弱相,奥氏体中富Cr区附近以及铁素体和奥氏体相界处是含Ti铸造双相不锈钢腐蚀发生的主要区域。(本文来源于《铸造》期刊2017年12期)

朱泽华,张卫东,涂小慧,王小健,李卫[8](2017)在《Sigma相对铸造双相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4517铸造双相不锈钢进行固溶处理后再进行回火处理。固溶温度为1060℃,保温时间为3h,水冷;回火温度分别为720℃、750℃和780℃,保温时间为16h,空冷。通过XRD、SEM和EDS分析了1.4517双相不锈钢在不同温度回火处理后的微观组织。研究了Sigma(σ)析出相对其相比例、硬度、冲击韧性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4517双相不锈钢经不同温度的回火处理后的组织主要由铁素体相、奥氏体相和σ相组成,σ相一般在铁素体-奥氏体相界和铁素体内部通过共析反应α→σ+γ_2析出。720℃-780℃范围内回火处理时,σ相比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奥氏体相比例略有增加,铁素体相比例明显减小。试样先固溶再回火处理后的硬度明显提升,且随着σ相析出量升高硬度增大,当没有σ相析出时硬度为244.0HB,σ相析出量最大时硬度可达391.8HB。与只固溶处理相比,先固溶后回火处理的试样的冲击韧性和耐腐蚀性能明显下降,且随σ相析出量度升高冲击韧性和耐腐蚀性能下降。(本文来源于《2017第四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论文集》期刊2017-12-09)

程广福,李景,刘玉鑫,魏松,刘婷婷[9](2017)在《固溶处理温度对铸造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耐腐蚀金属材料的选用是电站建设的重要课题,2205双相不锈钢是未来海水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重要材料之一。对固溶处理温度对焊接接头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焊后接头焊缝区的微观组织为α相基体上分布细小的板条状γ相,无明显的HAZ,熔合区附近有二次析出相产生。经过1050℃和1000℃固溶处理,组织细化,二次析出相消失,经过950℃固溶处理有大量的二次析出相产生。固溶处理对焊接接头强度无明显影响,1000℃和950℃固溶处理接头出现软化现象,950℃固溶处理后接头冲击韧性显着降低。1050℃固溶处理接头的钝化膜稳定性好,腐蚀速率小.1050℃是铸造2205双向不锈钢焊接接头的最佳固溶温度。(本文来源于《2017第四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论文集》期刊2017-12-09)

刘刚[10](2017)在《热老化对核电站一回路铸造双相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双相不锈钢因铁素体相和奥氏体相的双相组织而具有很好的耐蚀性和优良的机械性能,如强度高,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可焊接性良好等。因此,双相不锈钢被广泛应用于压水核反应堆冷却水主管道等重要组件。然而,双相不锈钢在280 ℃至450 ℃温度范围长期服役容易发生热老化脆化现象。冷却水主管道一旦破裂将可能引起严重的核泄露事故,因此近年来核电双相不锈钢的热老化脆化一直是核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国内压水堆核电站的主管道材料进行热老化研究。双相不锈钢材料经过400 ℃热老化10 000 h后,分析了其在室温拉伸、高温拉伸、夏比冲击、纳米压痕测试下的变形行为,并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热老化前后材料在不同变形区域铁素体相和奥氏体相的组织演变。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铁素体相和奥氏体相两相间微观应力/应变分布与裂纹萌生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热老化双相不锈钢的形变机制与微观断裂机制。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掌握核电双相不锈钢材料的失效规律,对我国核电站的国产化与安全运行都有重要意义。双相不锈钢在400 ℃热老化10 000小时后进行了室温下原位拉伸试验,研究长期热老化对其塑性变形机制和裂纹萌生的影响。热老化后,材料的抗拉强度增加而塑性明显降低,断裂模式由浅韧窝的韧性断裂转变为铁素体解理断裂和奥氏体相撕裂的混合模式。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方法来研究变形后叁种不同变形程度区域内奥氏体和铁素体晶粒的晶体取向变化。EBSD分析结果表明,多个高应变区出现在奥氏体晶界和铁素体/奥氏体相界,这些高应力集中的局部应变区域和裂纹萌生密切相关。长期热老化会影响裂纹萌生机制,解理裂纹萌生于热老化铁素体晶粒内。研究了热老化对铸造双相不锈钢的高温塑性变形行为和断裂机制的影响。长期热老化后,双相不锈钢的抗拉强度明显增加而屈服强度略有增加。微裂纹在铁素体内萌生后沿相界扩展,导致铁素体相在试样拉伸断裂之前而发生断裂。纳米压痕测试表明,热老化后铁素体相的纳米压痕硬度明显增加,但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变化不明显。电子背散射衍射观察表明,铁素体/奥氏体相界处应力集中是相界产生裂纹的原因。铁素体相内调幅分解组织与G相对位错运动的阻碍是导致铁素体的塑性变形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研究了热老化和相应相变对双相不锈钢的室温冲击变行行为和断裂机制的影响。长期热老化后,材料的夏比冲击功显着降低,裂纹更容易萌生和扩展,冲击断口表面变得平坦,这与铁素体相的热老化硬化有关。热老化后铁素体相塑性变形能力的退化导致冲击性能的降低,热老化材料中高应力集中区域主要出现在铁素体/奥氏体相相界和奥氏体晶界附近。由于铁素体晶粒的热老化硬化,裂纹萌生于铁素体晶粒内。通过对热老化处理后Z3CN20-09M双相不锈钢进行纳米压痕硬度和电子背散射衍射测试,研究了纳米压痕过程中的塑性变形行为,以及晶体取向对纳米压痕硬度和压痕模量的影响。纳米压痕硬度和压痕模量随取向因子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热老化后,铁素体的显微硬度和压痕模量随晶体取向变化明显。对于铁素体相和奥氏体相,显微硬度和压痕模量的最大和最小值均出现在<111>晶粒取向附近和<001 >晶粒取向附近。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热老化后铁素体晶粒的塑性变形影响区域有所减少,而调幅分解组织和析出相对位错运动的阻碍作用,是造成铁素体相的塑性变形能力退化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7-12-07)

铸造双相不锈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铸造SAF2906超级双相不锈钢在850℃敏化不同时间的微观组织,通过研究扫描速率、介质成分和介质温度优化了双环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DL-EPR),得出DL-EPR评价SAF2906钢晶间腐蚀敏感性的最优条件为:溶液介质1. 0 mol/L HCl+2. 0 mol/L H2SO4,溶液温度为30℃,扫描速率为1 m V/s。并用该优化方法,研究了SAF2906双相不锈钢的耐晶间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随敏化时间延长,σ相含量增多,晶间腐蚀敏感性也随之增加。通过对比不同敏化温度下SAF2906钢的腐蚀形貌,验证了DLEPR评价铸造SAF2906钢耐晶间腐蚀性能的可靠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铸造双相不锈钢论文参考文献

[1].陈亚涛,钟玉平,郭绪镇,李镜银.双相不锈钢导叶体铸造工艺设计及实践[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9

[2].王钦娟,刘东.铸造SAF2906超级双相不锈钢耐晶间腐蚀性能评价[J].金属热处理.2018

[3].程元浩,赵林南,周凯.双相不锈钢2205诱导轮的精密铸造[C].2018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2018

[4].韩晨露,程腾飞,滕铝丹,张拓,杨弋涛.含Ti铸造双相不锈钢时效处理的优化研究[J].热处理.2018

[5].程元浩,赵林南,周凯.双相不锈钢2205诱导轮的精密铸造[J].铸造设备与工艺.2018

[6].张国锋,乐精华,董霞,陆钰珍.阀门用双相不锈钢铸造牌号与锻造牌号对照[J].阀门.2017

[7].滕铝丹,曹静,张拓,杨弋涛.含Ti铸造双相不锈钢组织与耐腐蚀性能研究[J].铸造.2017

[8].朱泽华,张卫东,涂小慧,王小健,李卫.Sigma相对铸造双相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C].2017第四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论文集.2017

[9].程广福,李景,刘玉鑫,魏松,刘婷婷.固溶处理温度对铸造2205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C].2017第四届海洋材料与腐蚀防护大会论文集.2017

[10].刘刚.热老化对核电站一回路铸造双相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北京科技大学.2017

标签:;  ;  ;  ;  

铸造双相不锈钢论文-陈亚涛,钟玉平,郭绪镇,李镜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