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纤测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布式光纤传感,自发拉曼散射,时分复用,温度测量
光纤测温论文文献综述
白亮,张红娟,高妍,王东,王宇[1](2019)在《基于时分复用的长距离R-OTDR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R-OTDR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传感距离较短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嵌入式硬件控制光开关实现时分复用,提升R-OTDR系统传感距离的方法。分析了拉曼测温的原理,设计了基于时分复用的长距离R-OTDR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包括硬件结构、时分复用的实现方法和上位机软件的设计。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测温精度为±1.23℃,传感距离为20 km。在不失测温精度的情况下,系统的传感距离延长为原来的2倍。(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期刊2019年10期)
张子豪,安颖[2](2019)在《电气设备光纤光栅自动测温系统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每个光纤光栅所反射出波长光存在差异,传统测温系统不能很好的探测得出波长变化情况,导致测温系统存在准确性不高,稳定性不佳等问题,为此,提出并设计了电气设备光纤光栅自动测温系统。分别描述了光纤光栅的结构以及特性、光纤光栅元件自动测温原理。根据上述原理,设计得出测温系统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监测层和远程监控层。分别从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方面完成系统设计,对于硬件部分,分析了温度传感器模块、传输系统、信号解调系统、PLC以及上位机的功能,采用FTM3501光纤温度变换器,实现电器设备光纤光栅自动测温的报警和显示分析等;对于软件部分,系统利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使每个功能模块间相互联系并且相互独立,共同实现软件功能模块,其中软件的功能模块包括异常报警、系统设置、数据查询、温度显示、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等,由此完成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在自动测温时,温度误差较小,波长变化数据与实际数值拟合情况较好,验证了上述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且故障确定耗时短。(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09期)
张学斌,王韶伟[3](2019)在《光纤测温系统在煤矿供电系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矿井下电缆或高低压开关设备着火引发的重大火灾事故严重威胁煤矿安全,针对煤矿井下电气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及特点,提出采用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对井下供电系统全方位进行温度监测预警,甚至对于部分非一类重要负荷可在升温幅度达到燃点之前给予断电闭锁的反馈控制方案。本文讨论了光纤测温系统的原理结构、实施方案,以及光纤测温系统对煤矿供电安全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煤矿现代化》期刊2019年06期)
王雪辉,于锟,于志楠[4](2019)在《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在石油石化储运领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传感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普及,油罐区自动温度监控系统的运用也成为现代化生产的必然结果。介绍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原理的石油石化罐体及输油管线在线监测系统。通过测温主机对储油罐、输油管道、阀门等进行温度监测,同时对输油管线的凝结、渗漏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渗漏,迅速采取措施,从而大大减少生产事故发生,减少损失,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孔冰,刘爱明,许晓英,封园,朱梦影[5](2019)在《基于光纤测温的毛细管井下温压一体化监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海上油田特别是海上稠油油田的开采中,为实时掌握井下工况、高效开发油气资源、提高采收率等,必须精确测量井下油藏的温度和压力。基于传统毛细管压力监测技术的测量灵活、直读监测等特点,引入分布式光纤温度测量技术,提出了具有双层毛细管结构的井下温压一体化监测技术。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分析了传感器的不同安装方式,设计了监测系统整体框架。该技术可实现井下任意深度处的温度、压力同时测量,利用测得的温度值修正压力测量值,提高了压力测量精度。(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期刊2019年07期)
邵强,赵汝亮[6](2019)在《光纤测温技术在无轨电车输电电缆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受技术水平限制,利用红外测温仪、红外成像仪、感温电缆、传统的点式测温系统均无法实现对无轨电车输电电缆温度长距离实时在线监测,尤其是对地下封闭环境的温度监测更是无能为力。而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可解决这一难题。1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简介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DTS)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时产生的自发拉曼(本文来源于《城市公共交通》期刊2019年07期)
马开良,汤剑,管孝瑞,张玉平[7](2019)在《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试验研究及在原油储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外浮顶储罐密封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存在的问题,比对了多种光纤测温方式的优劣势,确定了拉曼散色分布式光纤测温装置在原油储罐的适用性,阐述了分布式光纤系统原理。选型设计了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明确了该系统应实现的功能,开展了该装置的发热性、精度、稳定性试验测试,并进行优化设计,测温距离可达4km,精度为±1℃,进行了现场应用,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安全、健康和环境》期刊2019年07期)
王赵汉[8](2019)在《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的土石堤坝渗流监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的土石堤坝安全问题,渗流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若发现渗流不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到位,极有可能引发管涌、流土等现象,导致堤坝发生溃坝。但是土石堤坝渗流问题存在随机性、隐蔽性特点,而且发生处十分不显着。早期采用的点式监测往往都会存在一定的盲区,使其监测范围不够全面,极容易出现漏监。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的渗流监测方法提出和应用,从而使对渗流场的全面监测有机会实现。本文重点依靠模型试验,在对试验平台和试验过程进行合理设计的基础上,以均质土坝渗漏量和光纤土工膜破损监测和识别为目标,研究了基于DTS测温技术的实现原理和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了一套由DTS测温主机,供水系统,加热系统等组成的砂性土渗流量监测试验平台,将加热系统进行了改进,采用硅橡胶加热带对光纤进行加热,后续改善了光纤的布设形式,将其与PVC管相结合从而提高了其监测的空间分辨率。通过该试验平台,选取渗流量,加热温度作为影响因素,研究了基于分布式光纤的砂性土渗流量监测试验,并推断出渗漏量与温度介值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进而近似求得渗漏量的大小。(2)设计了一座均质土坝模型,首先在模型内部布设了叁层光纤及硅橡胶加热光缆,然后再在大坝上游布设了土工膜,并在土工膜内表面布设了光纤。将土工膜是否破损作为影响因素,研究利用光纤如何确定土工膜破损的位置,并且发现利用光纤土工膜发现渗漏效果更好。通过观测土坝模型内部光纤的温度变化,推断出由于土工膜破损而导致的土坝内部产生的渗漏通道。最后针对的第二章提出的硅橡胶加热光缆将其应用于土坝模型中,实际渗漏量与第二章近似计算出的渗漏量基本吻合。(3)简述了渗流场与温度场耦合关系以及饱和——非饱和渗流分析基本原理,应用COMSOL软件,分析计算了均质土坝模型的渗流场与温度场耦合。分析结果可知:有限元软件计算结果基本与光纤监测结果基本相同,变化的形式也基本相符,但实测值与拟合值有一定的误差,约10%左右。(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王旭升[9](2019)在《全光纤分光测温激光雷达实验观测与星载环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温度作为描述大气状态的重要参数,它反映了空气的冷暖程度,其对于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的研究以及极端天气的预警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激光雷达作为一种主动遥感探测手段,因其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特点且能进行长时间观测,被广泛应用于大气温度测量中。传统的转动拉曼测温激光雷达分光系统体积大、调节困难,很难被应用于星载激光雷达中,光纤布拉格光栅(FBG)弥补了上述缺点。因此开展全光纤分光转动拉曼测温激光雷达的研究,为星载激光雷达对大气温度廓线的有效探测提供了途径。本文基于转动拉曼测温激光雷达的探测原理,以532.2nm脉冲激光作为光源,设计了全光纤分光测温激光雷达。系统采用光纤布拉格光栅作为核心分光器件,利用两级分光结构分别提取中心波长为529.1 6nm(转动量子数J=14)和530.96nm(转动量子数J=6)的高低量子通道信号,实现对米-瑞利散射信号10-7的抑制率。进行夜间实验探测,结果表明,所搭建的系统能够实现800m以下的大气温度探测,系统有效且方案可行。实验中,望远镜接收到的回波信号通过多模光纤耦合至分光系统中,分光系统的分光器件为光纤布拉格光栅,它是以单模光纤为基底制作而成的。由于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直径相差很大,会存在耦合效率低的问题,由此提出利用光子灯笼来提高其耦合效率。光子灯笼是一种连接单个多模波导和多个单模波导的低损耗器件,通过光学设计软件对叁种不同的光子灯笼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光子灯笼能够有效提高耦合效率,其中叁根单模光纤正叁角形排布的光子灯笼的总耦合效率最高为2.27%,使用光子灯笼作为耦合器件的分光系统,能有效提高系统信噪比。全光纤分光系统作为星载仪器,会经历运输过程中的随机振动环境、发射过程中的加速度环境、在轨运行中的正弦振动环境和着陆过程中的冲击环境。利用有限元分析法从频率、加速度、冲击、随机振动、正弦振动几个方面对全光纤分光系统的稳定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全光纤分光系统的固有频率远大于卫星的正常工作频率,不会与分光系统发生共振;在对其施加加速度、冲击、随机振动及正弦振动激励后,所产生的应力、位移也不会对分光系统结构造成破坏,不会使悬臂梁产生永久变形,不影响分光系统正常工作使用,分光系统稳定性良好。(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董四海,赵春菊,周华维,周宜红,梁志鹏[10](2019)在《混凝土坝分布式光纤测温数据误差补偿方法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混凝土坝光纤测温中存在的数据波动偏大、精度不高的问题,基于双股光纤测温数据的对称性,提出了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测温数据误差补偿方法,即利用光纤对称测点基准温度,考虑光强衰减差异,解调其他位置的温度,实现传输及波长相关损耗引起的测温误差补偿,以提高测温数据的精度和稳定性。误差补偿试验结果表明,多工况下补偿后温度数据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分别平均减小了0.28、0.34℃,波动降幅分别达53.4%、52.4%。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在浇筑仓一期冷却阶段,补偿后同一空间位置两个测点温度数据的平均绝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分别平均减小了0.14、0.22℃,波动降幅分别达到41.5%、47.0%。进而验证了误差补偿方法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光纤测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每个光纤光栅所反射出波长光存在差异,传统测温系统不能很好的探测得出波长变化情况,导致测温系统存在准确性不高,稳定性不佳等问题,为此,提出并设计了电气设备光纤光栅自动测温系统。分别描述了光纤光栅的结构以及特性、光纤光栅元件自动测温原理。根据上述原理,设计得出测温系统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监测层和远程监控层。分别从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方面完成系统设计,对于硬件部分,分析了温度传感器模块、传输系统、信号解调系统、PLC以及上位机的功能,采用FTM3501光纤温度变换器,实现电器设备光纤光栅自动测温的报警和显示分析等;对于软件部分,系统利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使每个功能模块间相互联系并且相互独立,共同实现软件功能模块,其中软件的功能模块包括异常报警、系统设置、数据查询、温度显示、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等,由此完成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在自动测温时,温度误差较小,波长变化数据与实际数值拟合情况较好,验证了上述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且故障确定耗时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纤测温论文参考文献
[1].白亮,张红娟,高妍,王东,王宇.基于时分复用的长距离R-OTDR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9
[2].张子豪,安颖.电气设备光纤光栅自动测温系统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
[3].张学斌,王韶伟.光纤测温系统在煤矿供电系统的应用[J].煤矿现代化.2019
[4].王雪辉,于锟,于志楠.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在石油石化储运领域的应用[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9
[5].孔冰,刘爱明,许晓英,封园,朱梦影.基于光纤测温的毛细管井下温压一体化监测技术[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9
[6].邵强,赵汝亮.光纤测温技术在无轨电车输电电缆上的应用[J].城市公共交通.2019
[7].马开良,汤剑,管孝瑞,张玉平.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试验研究及在原油储罐中的应用[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9
[8].王赵汉.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的土石堤坝渗流监测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9].王旭升.全光纤分光测温激光雷达实验观测与星载环模分析[D].西安理工大学.2019
[10].董四海,赵春菊,周华维,周宜红,梁志鹏.混凝土坝分布式光纤测温数据误差补偿方法及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