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及形貌论文-杨志强,兰石琨,包新军

尺寸及形貌论文-杨志强,兰石琨,包新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尺寸及形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碳酸氢铵沉淀方法,Y2(CO3)3·,2H2O,焙烧,Y2O3

尺寸及形貌论文文献综述

杨志强,兰石琨,包新军[1](2019)在《改进的碳铵沉淀法中氧化钇粉体尺寸及形貌的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商业氧化钇(Y_2O_3)为原材料,采用改进的碳酸盐沉淀工艺合成钇碳酸盐前驱体,经随后的焙烧工艺获得Y_2O_3产品。X衍射技术(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表明:合成的碳酸盐前驱体Y2(CO3)3·2H2O具有类球形形貌、粒度分布均匀,经950℃焙烧2 h,前驱体受热分解为Y_2O_3粉体,粉体完整保留了前驱体的形貌特征。同时,基于对NH_4HCO_3/NH_4~+不同摩尔比条件下NH_4HCO_3/NH4NO3混合溶液中p H值变化的理论计算,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化条件下,通过改变NH_4HCO_3/NH4NO3混合溶液的加入量以获得不同的稀土碳酸盐沉淀终点p H值,当碳酸盐沉淀过程中p H值从6. 0降低至4. 7时,可实现超细至大颗粒不同尺寸氧化钇粉体的制备。同时,公斤级的扩大试验证实该工艺具有良好的可推广性。进一步提出NH_4~+在碳酸氢铵沉淀制备氧化钇工艺中的作用机理:(1)改变反应体系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组成;(2)显着影响前驱体的晶型;(3)显着影响产品颗粒尺寸大小。(本文来源于《人工晶体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琳,张艳慧,阿孜古丽·木尔赛力木,兰海蝶[2](2019)在《以PS-b-P2VP为模板剂诱导调控聚苯胺形貌、尺寸及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法合成了具有pH响应性的两亲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2-乙烯基吡啶)(PS101-b-P2VP70),并以其胶束为"模板",通过氧化聚合制备聚苯胺(PANI).通过调节PS101-b-P2VP70胶束溶液的pH值,探究PANI颗粒形貌的可控调节及颗粒尺寸与PANI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利用凝胶渗透色谱(SEC)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确定了PS101-b-P2VP70的分子量分布及结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粒度测试、循环伏安(CV)、计时电位(Chronopotentiometry)及交流阻抗谱(EIS)对PANI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模板"法合成的PANI形貌尺寸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在pH≤4时其尺寸随pH值的增加而减小;当pH=5时,模板剂中P2VP段疏水性的明显增大导致其胶束颗粒聚集为尺寸较大的聚集体,并使其诱导的PANI颗粒平均粒径显着增大;当pH=4时PANI颗粒在溶液中的平均粒径为141 nm,呈"串状"形貌且分散性最好. PANI具有快速充放电能力和良好的赝电容特性,随颗粒尺寸减小样品电化学性能增强. pH=4时样品电化学活性最好,循环伏安曲线面积最大,放电比容量最高,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其放电比容量可达1411. 88 F/g,且该样品阻抗值最小.(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秦苗,王红艳,余泽强,潘敬远[3](2019)在《十二烷基羟乙基二甲基溴化铵对金纳米材料形貌及尺寸控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十二烷基羟乙基二甲基溴化铵作为添加剂,用种子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GNRs),并观察表面活性剂浓度对金纳米棒形貌及尺寸控制的影响。同时在合成金纳米棒过程中,对抗坏血酸(AA)、AgNO3、盐酸量、表面活性剂、金种子量等条件优化,探索最佳制备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制备金纳米棒最佳条件为:AgNO3浓度为0.01 mol/L、AA浓度为0.2 mol/L、HCl的量为50?L、金种子量为42?L、C12HDAB浓度为0.18 mol/L。(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黎相孟,祝锡晶,魏慧芬,崔学良,李建素[4](2018)在《尺寸形貌对硅纳米锥阵列结构反射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不同尺度和形貌的硅纳米锥阵列结构表面的光学特性,采用基于纳米粒子自组装薄膜掩蔽的亚微米干法刻蚀工艺,在硅基材表面制备了纳米锥阵列结构,并对纳米锥阵列结构进行了形貌表征及光学测试。结果表明,采用SF6和C4F8混合气体,其体积流量分别为12sccm和27sccm,功率750 W,偏压25V时,可以获得光学减反射性能优异的纳米锥阵列结构。通过调节刻蚀时长获得形貌相似而尺寸不同的硅纳米锥阵列结构。200nm和400nm周期硅纳米锥阵列结构表面具有2%~3%的反射率,而800nm周期硅纳米锥阵列结构表面则接近于硅基材背面的反射率并高于10%,说明亚波长结构的减反射特性更加显着。从实验上揭示了尺寸形貌对硅纳米锥阵列结构反射特性的影响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光学器件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刘廷光,夏爽,白琴,周邦新[5](2018)在《316L不锈钢的叁维晶粒与晶界形貌特征及尺寸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连续截面法结合叁维电子背散射衍射(3D-EBSD)技术研究了316L不锈钢的叁维显微组织,重点分析了晶粒和晶界的叁维形貌特征及各特征参数的分布规律,包括晶粒尺寸、晶粒表面积、晶粒的晶界面数、晶界尺寸和晶粒的平均晶界尺寸,并统计分析了各特征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的叁维晶粒和叁维晶界的形貌特征参数均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各参数与晶粒尺寸之间的关系符合幂函数。另外,由于存在大量孪晶,造成316L不锈钢的叁维晶粒形貌十分复杂,且尺寸越大的晶粒形貌越复杂,晶界面数越多,表面积越大,与等轴晶的偏离也越大。(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刘松涛[6](2018)在《稀土离子掺杂MYF_4(M=Li,Na,K)纳米材料相、尺寸、形貌的控制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元素独特的4f电子构型,使其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磁学性质。而稀土掺杂氟化物上转换发光材料由于具有低的声子能量、长的激发态寿命、低的毒性、窄线宽等综合优势,一直吸引着人们广泛的研究和关注,并且致力于其在3D显示、固态激光器、太阳能电池、生物成像和生物标签、光学存储以及防伪印刷等领域的应用。对于上转换发光材料而言,基质材料是发光材料的主体,一般是不构成发光能级,但能为发光中心提供合适晶体场的材料。在叁价稀土离子中,Y~(3+)、La~(3+)、Lu~(3+)等无4f电子或4f亚层为全充满的离子,因其具有密闭的壳层结构,故呈现光学惰性,适合作为基质材料。此外,上转换基质材料的选择还要求其具有低的声子能量、高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本文以稀土复合氟化物LiYF_4、NaYF_4、KYF_4为基质材料,Yb~(3+)离子为敏化剂、Er~(3+)离子为激活剂,通过调节MF/RE(Li F、NaF、KF)的比例、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条件,实现对LiYF_4、NaYF_4、KYF_4纳米材料晶型、尺寸、形貌的控制合成,并探究上述条件对其发光性质的影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首次提出使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稀土叁氟乙酸盐前驱体。(2)采用热分解法在高沸点有机溶剂(油酸、十八烯)中,实现对β-NaYF_4:20%Yb~(3+)/2%Er~(3+)纳米颗粒尺寸的精确调控(27~33 nm),并且系统的讨论了Na F/RE的比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NaYF_4:20%Yb~(3+)/2%Er~(3+)纳米材料的成核、生长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得出在NaYF_4:20%Yb~(3+)/2%Er~(3+)纳米材料生长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过程:(1)、成核、(2)、α-NaYF_4纳米颗粒的生长、(3)、相变过程(奥斯瓦尔熟化)、(4)、β-NaYF_4的尺寸收缩、(5)、β-NaYF_4纳米颗粒的生长。(3)采用溶剂热法在油酸、正己醇的混合溶液中,实现由YF_3:20%Yb~(3+)/2%Er~(3+)到LiYF_4:20%Yb~(3+)/2%Er~(3+)的控制合成,并且对LiF/RE的比例以及反应温度对上述结果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讨论。随后,通过上转换发射光谱、荧光寿命光谱对YF_3:20%Yb~(3+)/2%Er~(3+)、LiYF_4:20%Yb~(3+)/2%Er~(3+)的光学性质进行表征。(4)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在油酸、正己醇的混合溶液中,通过精确调控NaF/RE的比例,实现对NaYF_4:20%Yb~(3+)/2%Er~(3+)纳米材料晶型(α、β)、形貌(纳米棒、纳米球、纳米棱柱)的控制合成。并且对β-NaYF_4纳米棒的成长机制进行研究,得出在纳米棒生长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成核、生长(α-NaYF_4)、Ostwald Ripening过程(取向生长)、再生长。通过对激活剂离子种类的调节,实现对样品发光颜色的调节,并且借助荧光寿命光谱分别对Er~(3+)的~4S_(3/2)能级、Tm~(3+)的~1G_4能级以及Ho~(3+)的~5S_2能级的寿命进行观测。(5)在油酸、正己醇的混合溶剂中,通过调节KF/RE的比例实现由KY_3F_(10):20%Yb~(3+)/2%Er~(3+)到K_2YF_5:20%Yb~(3+)/2%Er~(3+)的控制合成,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实现由YF_3:20%Yb~(3+)/2%Er~(3+)到KY_3F_(10):20%Yb~(3+)/2%Er~(3+)的控制合成,并且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反应物单体浓度对材料相变的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9)

张冬冬[7](2018)在《内生TiC_x颗粒形貌、尺寸控制及其对Cu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铜以其优异的导电、导热性能、耐腐蚀性和良好的成型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气、机械制造等领域。随着汽车、电子、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铜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保证Cu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的基础上,要求铜具有高强度、高的耐磨损性能,尤其是具有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和高温抗熔蚀性能。通过在铜基体中添加合金元素使材料的力学和物理性能得到提高,Cu的应用范围也得到一定的拓展,如:目前在乘用车制造中点焊机械手的电极材料是具有较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的锆铜、铬铜、铬锆铜、铍钴铜等。但铜合金在摩擦磨损、高温等工作条件下往往表现出许多不足。因此,获得一种高导热、导电,同时,又具有高的高温强度和耐磨性好的Cu合金材料成为当务之急。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是以铜或者铜合金为基体,以颗粒作为增强相而复合成型的一种新型材料,它除了具备优异的金属性之外,还兼备陶瓷的高温稳定性、低的热膨胀系数、高的弹性模量等优点。作为典型的过渡金属碳化物,TiC_x以其高熔点、高的杨氏模量、低密度和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等优点而被选做目前广泛应用的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然而,关于TiC_x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中TiC_x颗粒的形貌、尺寸控制及其对铜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还没有详细的研究报道。本文以Cu-Ti-C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燃烧合成+真空热压的方法制备了纳米TiC_x颗粒增强Cu基复合材料。分析并揭示了内生纳米TiC_x颗粒形貌和尺寸的控制机制;不同增强颗粒形貌、尺寸和增强相体积分数对内生纳米TiC_x颗粒增强Cu基复合材料压缩、导电和室温、高温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本文主要创新点如下:1.揭示出以Cu-Ti-C体系为研究对象,不同C源的种类、反应物含量、C/Ti摩尔比以及球磨工艺对内生TiC_x颗粒尺寸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a)C源尺寸越小,表面积越大,与Cu-Ti二元液相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合成反应时向Cu-Ti液相中溶解C原子的速度越快,形成TiC_x核心的数量越多,合成的TiC_x颗粒尺寸越小;b)反应物含量小于20 vol.%时,随着反应物含量增加,C溶解的速度增加,形成TiC_x核心的数量增加,TiC_x颗粒的尺寸减小,反应合成过程中C的溶解是主要影响因素;但当反应物含量大于20 vol.%时,虽然C的溶解速度增加,但Ti的扩散距离减小,TiC_x颗粒的尺寸逐渐增大,反应合成过程中Ti的扩散是主要影响因素;c)随着C/Ti摩尔比的增加,Cu-Ti-C反应体系中C源的量增加,单位时间内溶入到Cu-Ti液相中C原子的数量增加,形成的TiC_x核心数量增加,合成的TiC_x颗粒尺寸减小;d)采用球磨破碎后的CNTs作为C源与Cu粉进行预处理,CNTs的比表面积增加、与Cu-Ti液相接触面积增加,单位时间内溶解的C原子数量增多,形成TiC_x核心数量增多,TiC_x颗粒尺寸减小。2.揭示出以Cu-Ti-C体系为研究对象,以CNTs作为C源,不同C/Ti摩尔比和反应物含量对燃烧合成反应制备内生TiC_x颗粒形貌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a)随着反应物含量的增加,单位时间内C源溶入Cu-Ti液相中C原子的数量增加,TiC_x晶格的{111}晶面生长逐渐变慢,而{100}晶面生长速度逐渐加快,内生TiC_x颗粒的形貌逐渐由立方体向近球形、球形转变;b)当C/Ti摩尔比比较低时,反应体系不能提供足够的C原子,促使TiC_x晶格的{100}晶面生长,抑制{111}晶面生长,形成八面体结构的TiC_x;随着C/Ti摩尔比增加,反应体系能提供更多的C原子,TiC_x晶格的{100}晶面生长变得缓慢、{111}晶面生长速度增加,TiC_x颗粒逐渐转变为近球形、球形形貌;C/Ti摩尔比进一步增加,TiC_x晶格的{100}晶面生长被抑制,{111}晶面生长速度增加,形成立方体形貌的TiC_x。3.揭示出不同增强颗粒形貌、尺寸和增强相体积分数对TiC_x/Cu复合材料压缩性能和导电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a)与球形增强颗粒相比,立方体形貌的增强颗粒对基体位错运动的钉扎效果更加明显,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压缩强度;本实验条件下,过小尺寸的TiC_x颗粒容易发生聚集,在复合材料受到压力发生变形时容易作为裂纹源,降低了TiC_x/Cu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当TiC_x颗粒的尺寸接近,随着TiC_x颗粒体积分数增加,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压缩强度增加;b)当内生TiC_x颗粒的形貌为立方体时,燃烧合成反应生成的TiC_x/Cu复合材料中剩余Ti原子含量少,减弱了对电子的散射作用,能够提高TiC_x/Cu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当增强相体积分数一定时,尺寸较大的增强颗粒与基体结合界面减少,对电子的散射作用降低,电导率较高;TiC_x/Cu复合材料中。TiC_x体积分数增加,增加了对电子的阻碍作用,降低了TiC_x/Cu复合材料的电导率。4.揭示出不同增强颗粒形貌、尺寸、增强相体积分数和载荷对内生纳米TiC_x颗粒增强Cu复合材料室温、高温磨损行为的影响规律和强化机制:a)在增强颗粒尺寸相同时,球形增强颗粒对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强化效果要高于立方体增强颗粒的强化效果。当增强颗粒形貌为球形时,随着增强颗粒尺寸的增大,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性能逐渐提高;随着增强相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耐磨损性能逐渐提高。随着温度和载荷增加,复合材料的体积磨损率逐渐增大;b)强化机制:纳米TiC_x钉扎Cu基复合材料基体,阻碍位错运动,抵抗复合材料常温塑性变形和高温软化行为;纳米TiC_x有效地传递载荷,提升复合材料的强度;钉扎晶界,提高复合材料的室温、高温强度和硬度,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性能。复合材料硬度增大,磨粒刺入到基体的深度减小,强化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性。TiC_x/Cu复合材料磨损过程中产生的磨屑中纳米TiC_x颗粒强化机械混合层,TiC_x颗粒对机械混合层有支撑作用,提高了复合材料的耐磨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卢轮[8](2018)在《纳米结构含锌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形貌尺寸调控及储锂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锌复合金属氧化物拥有比容量高、可设计性强、优化手段多样等一系列优点,被认为是极具前景的新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较低的电导率和较差的循环稳定性严重限制了含锌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实际应用。此外,含锌复合金属氧化物中涉及到多种金属元素、多相氧化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大量潜在变量。氧化物尺寸、形貌、成分、界面结合、分散性、离子价态及晶体结构都会显着影响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目前仍缺乏准确的模型来科学地预测这些变量对含锌复合金属氧化物电化学性能的具体影响程度,导致设计电极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基于形貌尺寸调控思路,兼顾成分设计,对含锌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缺点进行优化改性。并总结相关改性规律,为高性能含锌复合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可控制备提供借鉴。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首次使用酒石酸钾钠作为络合剂,通过混合溶剂热法制备出介孔纳米环结构ZnO/ZnCo_2O_4/Co_3O_4复合金属氧化物。研究了络合剂加入量对复合金属氧化物形貌的影响,发现介孔纳米环结构的形成严格受控于络合剂含量,当酒石酸钾钠加入量控制在2 mmol时才能获得均匀分散且结构完整的纳米环结构,络合剂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氧化物颗粒严重团聚;对比不同形貌ZnO/ZnCo_2O_4/Co_3O_4复合氧化物的储锂性能,证明介孔纳米环结构ZnO/ZnCo_2O_4/Co_3O_4性能最佳,在500 m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200圈,复合电极比容量仍高达1102 mAh g~(-1);该电极材料合成工艺简单易行,适合大规模生产,并且酒石酸钾钠特殊的络合属性还可以被延伸应用于其他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制备。(2)研究了NiMoO_4和ZnMoO_4颗粒尺寸和含量对ZnMoO_4-NiMoO_4复合金属氧化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纳米NiMoO_4和亚微米ZnMoO_4颗粒分别有助于提高电极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两种颗粒的数量受控于Zn/Ni比例,当Zn/Ni添加比例为3时,复合电极的储锂能力最高,在500 m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200圈后比容量仍能保持621 mAh g~(-1)。(3)设计并制备了ZnO-NiO-Co_3O_4复合纳米片,研究了纳米片形貌、尺寸、成分对储锂性能的影响。形貌方面,ZnO-NiO-Co_3O_4具有新颖二维纳米片结构,均匀分散的纳米片可以保证电解液的渗透并为化学反应提供更大的比表面积;尺寸方面,紧密连接的ZnO和NiO小粒子可以相互弥补对方尺寸上的劣势,尺寸更小的NiO能够帮助ZnO缓解因体积膨胀而产生的内部应力,尺寸较大、分散性更好的ZnO能有效减轻NiO纳米粒子团聚对电极性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成分方面,调控Zn/Ni比例可以优化复合电极性能,获得的最优化Zn/Ni比例为3,此外,少量Co_3O_4作为“性能增强剂”能够进一步降低复合氧化物的电荷转移电阻,提高倍率性能;在形貌、尺寸、成分的协同作用下,ZnO-NiO-Co_3O_4复合纳米片表现出非常优异的储锂性能。(4)使用L-半胱氨酸同时作为硫源和还原剂,通过一步反应法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表面原位生长ZnS纳米小颗粒。发现引入rGO能显着改善ZnS纳米颗粒的分散性并提高电极材料的比表面积;首次使用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ZnS负极材料的粘结剂,取得了良好的改性效果;对比了CMC和聚偏氟乙烯(PVDF)的粘结性能,CMC粘结的复合电极在容量保持率、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上都具有明显优势;分析了CMC作为ZnS粘结剂的独特优势:CMC可以为ZnS纳米颗粒提供良好的叁维包覆作用,有效减少ZnS因体积膨胀而造成的容量损失,进而提高其容量保持率,此外,还发现CMC的使用能进一步减小电极的电荷转移电阻,提升ZnS在大电流下的充放电性能;含锌硫化物的研究工作是对含锌氧化物研究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将含锌氧化物电极设计和优化的相关经验应用于含锌硫化物中,有望开发出更多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负极材料。(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侯慧敏[9](2018)在《尺寸和形貌调控的纳米金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金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生物医学、信息技术、环境监测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纳米金进入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反应,已经引起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兴趣。已有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反应主要与纳米金的大小、形状、电荷、表面修饰物等因素有关。蛋白质是细胞内含量最高的成分,作为维系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对调节生理功能,维持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球形纳米金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较为普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然而,特殊形貌的纳米金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所以研究两者相互作用的机理尤为重要。本论文运用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荧光光谱、动态光散射(DLS)以及透射电镜(TEM)等技术,研究了尺寸和形貌(星状、棒状)不同的纳米金分别与纤维蛋白原(FIB)、胰蛋白酶(Try)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FIB和Try的加入,使纳米金出现明显的聚集现象。通过UV-vis吸收光谱和DLS技术对FIB和Try两种蛋白质分子诱导球形纳米金聚集行为进行研究。当FIB的浓度较低时,FIB对球形纳米金的聚集有较大的影响;当FIB的浓度不变时,球形纳米金的聚集程度取决于其粒径大小,我们推测主要是由FIB独特的链状结构导致的。利用TEM技术研究了“蛋白晕”与球形纳米金尺寸间的关系,并应用CD技术分析了不同尺寸球形纳米金对FIB和Try两种蛋白质分子二级结构的影响。我们同时研究了棒状和星状纳米金分别与FIB和Try的相互作用,并与球形纳米金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纳米金的表面都会形成蛋白晕,并且纳米金表现出明显的聚集现象。通过荧光光谱实验,发现纳米金对FIB和Try有明显的猝灭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形貌的纳米金与FIB和Try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尺寸和形貌的纳米金与FIB和Try相互作用所诱导的纳米粒子的聚集行为相似。由于棒状、星状纳米金的各向异性,与蛋白质作用时不会使纳米金产生聚沉现象。本研究的开展,对进一步研究生物纳米界面的性质以及深入理解纳米粒子的生物效应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南彩云,张宇[10](2018)在《LiFePO_4纳米晶的尺寸、形貌调控及锂电池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与其尺寸、形貌和结构密切相关,本文围绕乙二醇体系制备LiFePO_4纳米晶展开了材料的尺寸和形貌调控合成探索,并对材料进行了锂电池性能表征。改变体系的反应物浓度,LiFePO_4纳米晶的尺寸明显发生变化,当体系中FeSO_4的浓度为0.15mol/L时,得到的LiFePO_4纳米晶尺寸最小,其锂离子电池的容量稍高于其他尺寸的LiFePO_4纳米晶。葡萄糖的添加量对LiFePO_4纳米晶的形貌会产生影响,但对锂离子电池性能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8年04期)

尺寸及形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法合成了具有pH响应性的两亲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2-乙烯基吡啶)(PS101-b-P2VP70),并以其胶束为"模板",通过氧化聚合制备聚苯胺(PANI).通过调节PS101-b-P2VP70胶束溶液的pH值,探究PANI颗粒形貌的可控调节及颗粒尺寸与PANI电化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利用凝胶渗透色谱(SEC)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确定了PS101-b-P2VP70的分子量分布及结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粒度测试、循环伏安(CV)、计时电位(Chronopotentiometry)及交流阻抗谱(EIS)对PANI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模板"法合成的PANI形貌尺寸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在pH≤4时其尺寸随pH值的增加而减小;当pH=5时,模板剂中P2VP段疏水性的明显增大导致其胶束颗粒聚集为尺寸较大的聚集体,并使其诱导的PANI颗粒平均粒径显着增大;当pH=4时PANI颗粒在溶液中的平均粒径为141 nm,呈"串状"形貌且分散性最好. PANI具有快速充放电能力和良好的赝电容特性,随颗粒尺寸减小样品电化学性能增强. pH=4时样品电化学活性最好,循环伏安曲线面积最大,放电比容量最高,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其放电比容量可达1411. 88 F/g,且该样品阻抗值最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尺寸及形貌论文参考文献

[1].杨志强,兰石琨,包新军.改进的碳铵沉淀法中氧化钇粉体尺寸及形貌的调控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9

[2].王琳,张艳慧,阿孜古丽·木尔赛力木,兰海蝶.以PS-b-P2VP为模板剂诱导调控聚苯胺形貌、尺寸及电化学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3].秦苗,王红艳,余泽强,潘敬远.十二烷基羟乙基二甲基溴化铵对金纳米材料形貌及尺寸控制的影响[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

[4].黎相孟,祝锡晶,魏慧芬,崔学良,李建素.尺寸形貌对硅纳米锥阵列结构反射特性的影响[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18

[5].刘廷光,夏爽,白琴,周邦新.316L不锈钢的叁维晶粒与晶界形貌特征及尺寸分布[J].金属学报.2018

[6].刘松涛.稀土离子掺杂MYF_4(M=Li,Na,K)纳米材料相、尺寸、形貌的控制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7].张冬冬.内生TiC_x颗粒形貌、尺寸控制及其对Cu基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8

[8].卢轮.纳米结构含锌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形貌尺寸调控及储锂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8

[9].侯慧敏.尺寸和形貌调控的纳米金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8

[10].南彩云,张宇.LiFePO_4纳米晶的尺寸、形貌调控及锂电池性能研究[J].化学通报.2018

标签:;  ;  ;  ;  ;  

尺寸及形貌论文-杨志强,兰石琨,包新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