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气七篇论文-樊经洋

运气七篇论文-樊经洋

导读:本文包含了运气七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运气七篇,天人感应,阴阳五行,时间性阐释

运气七篇论文文献综述

樊经洋[1](2019)在《论运气七篇的思想史背景》一文中研究指出运气七篇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天人感应观念和阴阳五行思想对中医学的理论构建有着深远影响,共同构成运气七篇的思想史背景。深入考察这两种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医学中的理论形态变化,有助于对运气七篇思想意涵和学术价值的理解。同时,受到古代哲学"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传统的影响,秦汉哲学思想构建与中医学理论之间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运气七篇独特的时间性阐释——干支与阴阳五行的结合,为哲学层面阴阳五行宇宙架构的时间维度阐释增添了重要一笔。(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杨秀毅[2](2019)在《浅析《黄帝内经》运气七篇中的辨证论治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帝内经》中的运气七篇详细阐述了古人对自然界气候变化的观察,并结合天干、地支纪年预测气象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进而提出运用阴阳五行理论进行辨证论治,以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针对外感六淫邪气及疫气,提出"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的辨证思想,即首先认清致病邪气的性质,再根据阴阳五行理论,利用药物的性味去克制其所胜的邪气,使各种偏胜之气得以恢复正常;针对运气之郁,指出其发源于自然界气候气化得太过或不及,治疗上要纠正偏胜之气,使其所胜之气得以恢复,并在偏胜之气来临之前补益其所胜之气,以防止相乘太甚。(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廖映烨,李宁[3](2019)在《《内经》“运气七篇”中关于天干记运的若干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阐述了《内经》"运气七篇"中关于天干记运的若干问题,包括"天干配五行"和"天干化五运"之分、"五气经天化运说"的"五气经天化运图"排布特点、戊己分及天门地户之说以及五天五色之气辨,提出研究运气学说应遵循中国古代哲学的特点及其产生的背景、历史的演变过程,才能更好地把握运气学说的实质。(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石舒尹,高旸,薛辉[4](2015)在《正续《名医类案》中运气七篇相关理论应用举隅》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运气七篇相关理论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分析《名医类案》与《续名医类案》中与运气七篇所载理论相关的医案,参考历代医家对该理论的评述、应用,总结部分适用于临床的相关理论。[结果]运气七篇中,亢害承制与脉从病反理论可用于辨别症状真假,推断真实的病因病机。病机十九条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南政北政理论可用于排除气候对脉象的影响,辅助诊断。合理运用岁运理论,有助于推测病因、确立治法。[结论]正续《名医类案》体现了古代医家对运气理论的应用、发挥,有助于理解该理论体系,并指导临床应用。除了岁运理论,运气七篇中还包括不少适用于临床的理论。(本文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黄玉燕,汤尔群[5](2015)在《“运气七篇”法象用药举隅》一文中研究指出"运气七篇"在象数思维指导下,有独特的法象用药方法。如其中的苦味之品是具有火象之物,在某些情况下作为阳性药物来应用。又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五味的运用,除根据五行相克来应用之外,亦有据五味所对应之象的阴阳属性来应用的。因此,临床用药在参考运气学说配伍规律时,需注意从药物功效的"象"出发,不宜直接将后世本草中注明的药物性味代入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5年27期)

薛辉,陈正,胡玉萍,王庆其[6](2014)在《《黄帝内经》运气七篇的疫病观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帝内经》运气七篇为代表的运气学说,讨论了人体的健康、疾病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古人研究天象、气候、物候和病候之间生态关系的一种学说。文章结合《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对疫病的理论认识,认为疫疠是因升降气化失司而致,治疗重在明六化分治,遣方用药贵在各安其气,人体正气充实与否在疫病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同时结合历代医家的医案,以火热疫、寒湿疫为例,分析《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在疫病防治过程中的的价值,希冀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薛辉,赵心华,胡玉萍[7](2014)在《《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发病观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大论中,非常详尽的论述了天象、气候、物候和病候之间的关系,从发病学角度,总结了运气七篇大论关于人体发病的情况,病症特点等,并结合古今案例加以阐释,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4年01期)

沈成,孙文钟[8](2013)在《《素问》“运气七篇”中唐代语词现象举隅》一文中研究指出《素问》"运气七篇"中含有出现于唐代的词汇,有的仅见于有唐一朝。不少词汇亦见于中唐之后的文献中,提示"运气七篇"的成书时代应晚于中唐。(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07-01)

刘志雄[9](2013)在《《运气七篇》中耳鼻咽喉科症状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运气七篇》中耳鼻咽喉科相关症状病机要素分析,比较与现代中医耳鼻咽喉科相关症状的病机要素关系。方法:对比分析耳鼻咽喉科症状在《运气七篇》中与《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教材中病因病机之异同,更进一步分析相关症状的发病机理。结论:通过对比发现《运气七篇》中耳鼻咽喉科症状病机更加丰富,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期刊2013年06期)

郭梅珍,张留超[10](2013)在《论述运气“七篇大论”与《素问》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七篇大论"又被称作是"运气七篇",为《素问》中《天元纪大论》到《至真要大论》的7个篇章,主要记载同运气理论相关的内容。本文通过引经据典对命题进行分析,探讨了"七篇大论"同《素问》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期刊2013年02期)

运气七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帝内经》中的运气七篇详细阐述了古人对自然界气候变化的观察,并结合天干、地支纪年预测气象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进而提出运用阴阳五行理论进行辨证论治,以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针对外感六淫邪气及疫气,提出"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的辨证思想,即首先认清致病邪气的性质,再根据阴阳五行理论,利用药物的性味去克制其所胜的邪气,使各种偏胜之气得以恢复正常;针对运气之郁,指出其发源于自然界气候气化得太过或不及,治疗上要纠正偏胜之气,使其所胜之气得以恢复,并在偏胜之气来临之前补益其所胜之气,以防止相乘太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运气七篇论文参考文献

[1].樊经洋.论运气七篇的思想史背景[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

[2].杨秀毅.浅析《黄帝内经》运气七篇中的辨证论治思想[J].中医学报.2019

[3].廖映烨,李宁.《内经》“运气七篇”中关于天干记运的若干问题探讨[J].湖南中医杂志.2019

[4].石舒尹,高旸,薛辉.正续《名医类案》中运气七篇相关理论应用举隅[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

[5].黄玉燕,汤尔群.“运气七篇”法象用药举隅[J].中医临床研究.2015

[6].薛辉,陈正,胡玉萍,王庆其.《黄帝内经》运气七篇的疫病观初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

[7].薛辉,赵心华,胡玉萍.《黄帝内经》运气七篇发病观探微[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

[8].沈成,孙文钟.《素问》“运气七篇”中唐代语词现象举隅[C].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二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9].刘志雄.《运气七篇》中耳鼻咽喉科症状学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

[10].郭梅珍,张留超.论述运气“七篇大论”与《素问》的关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

标签:;  ;  ;  ;  

运气七篇论文-樊经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