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构造论文-张震,张新涛,徐春强,吴庆勋,李龙

潜山构造论文-张震,张新涛,徐春强,吴庆勋,李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潜山构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层结构,构造演化,控藏作用,428潜山

潜山构造论文文献综述

张震,张新涛,徐春强,吴庆勋,李龙[1](2019)在《渤海海域428潜山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渤海海域428潜山的构造演化过程相对复杂。根据新叁维地震和钻井资料,采用水平相干体技术,分析428潜山的地层结构和构造特征,探讨构造成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潜山东、西两个构造脊分别具有古生界和前寒武系、中生界和前寒武系双层结构特征;经历印支运动期的近SN向逆冲挤压、燕山运动早期的NW向继承性挤压、燕山运动中期的NW-SE向强烈伸展断陷、燕山运动晚期的NWW向挤压隆升,以及喜山运动期以来的伸展、走滑复合迭加改造,428潜山发育长期活动、早期活动和晚期活动3类断层,一系列网格状裂缝及多个不整合面改善潜山储层物性,增强油气输导能力。该结果为渤中坳陷区域内潜山油气勘探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徐长敏,黄子舰,李艳霞,田青青,李阳[2](2019)在《地化录井技术在渤中19-6构造潜山储集层凝析气层识别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渤中凹陷西南部的渤中19-6构造在潜山已发现渤海湾盆地最大的凝析气田,在录井过程中,由于荧光显示微弱,快速准确识别储集层含油气性难度很大,通过地化录井资料统计分析,总结出适用于该构造凝析气藏准确识别和评价的方法。根据轻烃丰度、∑(C_6-C_9)和热解气相色谱∑nC_(21-)/∑nC_(22+)等参数建立交会图板,可有效识别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集层凝析气层、湿气层与干层,利用岩石热解P_g、(S_0+S_1)/S_2、地化亮点、热解气相色谱谱图形态识别凝析气层与湿气层。实践证明,地化录井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储集层含气性判识的难题,为该凹陷储集层的录井解释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为下步选择录井方案及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录井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张伟涛,薛雁,代莉,张在鹏,周健[3](2019)在《长堤潜山构造模型及演化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宏观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基础上,结合地球物理属性,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对长堤潜山进行精细构造解析,建立全新的长堤潜山构造解释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性质的构造进行重新识别,改变前人只有张性和扭性构造发育的解释方案。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活动整体西强东弱,平面上逆断层以北西走向为主,正断层主要呈北东走向,张扭断层主要近南北走向。早期北西向逆断层多被晚期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断层切割改造。同时,不整合及断层活动性分析认为,长堤地区主要经历海西期初始挤压变形阶段、印支—燕山期潜山主体形成阶段、喜山早期拉张断陷改造定型阶段、喜山晚期披覆兼走滑调整阶段4期主要变形,恢复关键变形期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过程,为长堤潜山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再评价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肖述光,吕丁友,侯明才,胡贺伟,黄志[4](2019)在《渤海海域西南部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与潜山形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西南部中生代潜山构造广泛发育,但对其成因演化机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为此,基于对该区叁维地震资料的精细地层解释和构造样式识别,厘清断裂的期次、类型、活动特征,揭示关键构造期构造格局和潜山形成演化过程,明确潜山分带差异构造特征,并开展潜山类型划分。研究结果表明:①渤海海域西南部潜山内幕主要发育印支期、燕山早期、燕山中期、喜马拉雅期等4期构造运动,其中印支期、燕山早期构造运动对潜山形成和分布起到决定性的控制作用;②上述4期构造运动形成了由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等3组断裂组成的4套复杂网格状断裂系统,各组断裂形成期次、性质及活动特征差异明显;③该区经历了古生代潜山物质基础形成、中生代晚叁迭世—早侏罗世挤压造山与逆冲构造发育、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陆内裂陷及潜山初始格局的形成、新生代走滑—伸展复合改造与埋藏定型等4个演化阶段;④关键构造期表现形式的差异导致该区潜山构造特征呈现明显的分带性,可划分为西侧残留逆冲型潜山带、中部反转翘倾型潜山带和东侧复杂走滑断块型潜山带。结论认为,中、新生代经历多旋回的构造运动导致了该区潜山类型的多样性和内幕断裂系统的复杂性。(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19年05期)

辛也,刘惠民,马立驰,田雯[5](2019)在《埕岛潜山披覆构造带新近系断裂控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埕岛油田位于济阳坳陷与渤中坳陷交界处的埕北低凸起东南部,是1988年在渤海湾南部浅海—极浅海海域发现的一个海上油田。目前已发现七套含油层系—明化镇组、馆陶组、东营组、沙河街组、中生界、古生界和太古界。埕岛潜山披覆构造带油藏类型丰富,构造类、地层类、岩性类、复合类油藏均有发育。其周缘发育埕北、沙南、渤中、(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4-13)

田雯,王永诗,马立驰,杨贵丽,辛也[6](2019)在《桩海地区下古生界潜山构造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构造裂缝是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岩石弹性破裂而形成的裂缝,通常成组出现,定向性好,贯穿岩石的能力较强,规律性较强(秦启荣,2006),对于油气运移和储集起重要作用,大多数碳酸盐岩储层又都是缝洞型的,因此,对于碳酸盐岩储层研究,裂缝研究是不可回避的(邬光辉等,1999;宋永东等,2007)。桩海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埋藏深,(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4-13)

侯明才,曹海洋,李慧勇,陈安清,韦阿娟[7](2019)在《渤海海域渤中19-6构造带深层潜山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部的渤中19-6深层潜山构造带是新近勘探发现的特大型含油气区,该区的储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储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为此,基于对钻井岩心、井壁岩心、岩石薄片的观察和描述,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录井及测井等资料,对该区潜山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等进行分析,探讨控制储层发育的内在因素,研究储层展布规律。结果表明:(1)渤中19-6构造带深层潜山储层是由太古界潜山变质花岗岩主体及上覆的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孔店组砂砾岩组成的泛潜山储集系统,形成砂砾岩孔隙带+风化壳溶蚀裂缝带+内幕裂缝带的多层次储层结构,储层成因复杂、类型多样;(2)太古界变质花岗岩潜山储集体内部在垂向上可划分为风化壳、内幕裂缝带和致密带,具有孔隙型和裂缝型的双重特性;(3)潜山风化壳主要受到强烈的溶蚀淋滤作用迭加断裂作用的影响,形成裂缝—孔隙型储集空间,内幕裂缝带储层的发育规模与分布受控于3期裂缝的迭加作用,燕山期以来是潜山裂缝的主要发育时期;(4)孔店组砂砾岩为典型的筛积沉积,后期溶蚀作用为其主要的控制因素;(5)混合岩化作用及超临界流体隐爆作用对储层发育起到了建设性作用。结论认为,渤中19-6构造带发育砂砾岩+变质岩潜山储集系统的认识,有助于确定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目标与方向。(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19年01期)

华晓莉,李慧勇,孙希家,于海波,史盼盼[8](2018)在《渤海沙西北构造带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白云岩形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碳氧锶稳定同位素、X衍射有序度及微量元素特征分析,系统研究了渤海湾盆地沙西北构造带碳酸盐岩潜山白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沙西北构造带下古生界白云岩可划分为泥晶白云岩、颗粒白云岩、泥质/灰质白云岩和鞍状白云岩四类,各类白云石特征差异明显。泥晶和颗粒白云岩δ~(18)O大于-7‰,~(87)Sr/~(86)Sr值与海水值接近,为0.7090~0.7120,Na_2O含量较高,大于0.06%,有序度偏低,薄片中可见石膏,为准同生成因。泥质/灰质白云岩为细晶结构,δ~(18)O偏负,为-8‰~-10‰,~(87)Sr/~(86)Sr为0.7120~0.7140,Na_2O含量降低,有序度变大,镜下见次生加大亮边,为埋藏成因。鞍状白云岩为中粗晶结构,贫δ~(18)O,~(87)Sr/~(86)Sr较高,薄片中见辉绿岩,为热液成因。本区白云岩以准同生和埋藏成因为主,局部沿断裂可能存在热液成因。奥陶系沉积时期主要发生埋藏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是增加白云岩有效孔隙的重要阶段,为优质储层形成起到了建设性作用。(本文来源于《高校地质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崔宇,李宏军,付立新,肖飞,王辉[9](2018)在《歧口凹陷北大港构造带奥陶系潜山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及发育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是歧口凹陷重要的油气勘探对象,由于其储层的非均质性强,勘探进展缓慢。在分析宏观构造背景、钻井、录井、常规测井、成像测井、试油和地震等资料的基础上,明确了北大港构造带奥陶系潜山的储层特征和储层主控因素,提出了多期次岩溶发育模式。北大港构造带潜山储层的岩性主要为白云岩和膏溶角砾岩,储集空间以溶洞、粒间溶孔、晶间孔和裂缝为主,储层发育主要受控于岩性组合,以及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3期古岩溶的综合改造。基于恢复的岩溶古地貌、试油表现、溶洞充填物和构造背景,建立了3期古岩溶改造模式,即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的准平原化岩溶残丘—斜坡—洼地改造模式、印支期—燕山期总体岩溶斜坡背景下的次级残丘—洼地模式、喜马拉雅期的断裂岩溶改造模式。其中,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是北大港构造带最重要的储层改造阶段,印支期—燕山期古岩溶储层的改造作用仅在千米桥潜山带较明显,而喜马拉雅期的古岩溶改造仅发育于古近系凹陷的边界断裂带,改造了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的古岩溶地层。(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张以明,杨德相,陈树光[10](2018)在《冀中坳陷杨税务潜山构造——古地理及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冀中坳陷北部奥陶纪潜山油气藏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但构造特征、演化规律以及对古地理和沉积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岩心、薄片观察、构造活动、地层厚度、白云岩含量、泥岩含量以及生屑含量等因素进行岩相古地理恢复,再现盆地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早、中奥陶世属于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期间发生了怀远运动在内的多期构造活动,导致五期相对海平面升降,对应五期沉积旋回,发育了潮坪相(潮上带、潮间带)、局限台地相以及开阔台地相,岩性经历了白云岩和石灰岩交替出现的格局,进而明确岩相带展布,指出奥陶系云坪、灰云坪为有利岩相带,形成叁套区域分布似层状云化孔隙型储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基于新采集处理的高精度迭前深度偏移叁维地震资料,深化潜山及内幕构造形成演化过程与储层控制因素研究,揭示了加里东、海西期多期抬升剥蚀淋滤发育古岩溶;印支期近南北向挤压,形成近EW向展布褶皱古隆起,发育并识别出了由南向北俯冲的逆冲反转构造;燕山期NW-SE向挤压,发生逆冲反转,形成NE向逆冲反转带。在逆冲反转带地层抬升暴露地表,发生顺层岩溶以及沿逆冲断裂或张剪裂缝的垂向古岩溶。另外,在逆冲褶皱弯曲处发育张剪裂缝和断层附近密集发育剪切滑动裂缝,为潜山储层孔缝交织改善储层结构以及沟通油源起到重要作用,多期构造演化迭合,形成多期多方向裂缝和幕式岩溶过程,进而提出了"岩相、岩溶和裂缝"叁主因控储模式,指导了有效储层发育区的落实。(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潜山构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位于渤中凹陷西南部的渤中19-6构造在潜山已发现渤海湾盆地最大的凝析气田,在录井过程中,由于荧光显示微弱,快速准确识别储集层含油气性难度很大,通过地化录井资料统计分析,总结出适用于该构造凝析气藏准确识别和评价的方法。根据轻烃丰度、∑(C_6-C_9)和热解气相色谱∑nC_(21-)/∑nC_(22+)等参数建立交会图板,可有效识别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集层凝析气层、湿气层与干层,利用岩石热解P_g、(S_0+S_1)/S_2、地化亮点、热解气相色谱谱图形态识别凝析气层与湿气层。实践证明,地化录井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储集层含气性判识的难题,为该凹陷储集层的录井解释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为下步选择录井方案及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潜山构造论文参考文献

[1].张震,张新涛,徐春强,吴庆勋,李龙.渤海海域428潜山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9

[2].徐长敏,黄子舰,李艳霞,田青青,李阳.地化录井技术在渤中19-6构造潜山储集层凝析气层识别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录井工程.2019

[3].张伟涛,薛雁,代莉,张在鹏,周健.长堤潜山构造模型及演化特征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9

[4].肖述光,吕丁友,侯明才,胡贺伟,黄志.渤海海域西南部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与潜山形成机制[J].天然气工业.2019

[5].辛也,刘惠民,马立驰,田雯.埕岛潜山披覆构造带新近系断裂控藏分析[C].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摘要集.2019

[6].田雯,王永诗,马立驰,杨贵丽,辛也.桩海地区下古生界潜山构造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研究[C].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摘要集.2019

[7].侯明才,曹海洋,李慧勇,陈安清,韦阿娟.渤海海域渤中19-6构造带深层潜山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天然气工业.2019

[8].华晓莉,李慧勇,孙希家,于海波,史盼盼.渤海沙西北构造带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白云岩形成机制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18

[9].崔宇,李宏军,付立新,肖飞,王辉.歧口凹陷北大港构造带奥陶系潜山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及发育模式[J].石油学报.2018

[10].张以明,杨德相,陈树光.冀中坳陷杨税务潜山构造——古地理及对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标签:;  ;  ;  ;  

潜山构造论文-张震,张新涛,徐春强,吴庆勋,李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