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合作共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法治社会,社区治理,合作共治格局,多元规范
合作共治论文文献综述
陈光,李嘉美[1](2019)在《论法治社会视角下社区合作共治格局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法治社会的建设要融合于国家治理实践之中。社区治理法治化是法治社会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共同要求,以实现合作共治格局下的社区善治为追求。主体、规范和意识是构成社区合作共治格局的叁个基本要素,并且都各有其结构。从规范结构的视角看,社区合作共治格局的构建存在规范失衡现象突出、规范冲突时有发生、规范衔接与协同作用不足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政府主导的社区行政治理模式、国家制定法体系不完备和政策推动的治理惯性等。对此,应当将合作主义理念所包含的协同、合作与包容等具体理念逐渐融入社区合作共治构建实践之中,用以优化其主体结构、规范结构和意识结构。具体而言,应当重新定位国家公权力机关及其规范,更好地发挥党内法规的作用、为自治性规范提供更大的作用空间,以及谨慎对待民间法、道德与价值观等规范。(本文来源于《法治社会》期刊2019年05期)
[2](2019)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加强警企合作共治 公安部刑侦局组织开展“百万骑手千城亿户”全国反诈宣传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7月10日上午,在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下,公安部刑事侦查局与美团点评集团共同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诈使者计划暨"百万骑手千城亿户"反诈宣传活动,旨在发挥美团点评百万外卖骑手的高效触达能力,将反诈传单、反诈垫餐纸等宣传品送进千家万户,达成"1个季度、1百万骑手、 1千城、1亿份反诈宣传品"的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防伪报道》期刊2019年07期)
胡钰[3](2019)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多元主体合作共治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叁农”)问题是新时代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解决的重要难题。自十八大“美丽中国”的提出以来,全国范围内的乡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乡村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再一次体现了国家对“叁农”问题的重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美丽乡村建设无疑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步骤。然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涉及政府、村自治组织、外来企业、社会组织、村民等多个主体,他们相互合作发挥自身优势助力美丽乡村的建设,但因各自偏好不同,加之各主体间复杂的结构、利益关系,导致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参与主体间利益摩擦、各方主体参与度不高、治理资金短缺等问题,直接影响到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本研究以治理理论为基础,对美丽乡村建设中政府、村自治组织、外来企业、社会组织、村民等主体的结构、偏好、利益关系进行分析。在该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就平寨村多元主体合作共治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分析结论,最后从构建多元主体利益协调机制;强化多元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作用;完善多元主体合作共治保障体系叁方面对美丽乡村建设中多元主体合作共治路径进行探究。有利于协调政府、村自治组织、外来企业、社会组织、村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利益关系,争取多方力量注入,形成利益共同体有效合作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李静[4](2019)在《食品安全的合作共治:日本经验与中国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合作共治是推进新时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尤其值得重点关注。通过对日本食品安全委员会、食品交流工程、生协组织的考察,探求消费者、企业、社会组织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成功经验,推进中国食品安全合作共治的范式重构:通过各地食品安全委员会牵头推进"互联网+食品信息公开",以信息沟通激发民众的参与及管理潜能;通过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向社会"让利"、为消费者"保利",构建"农企民利益共同体",以交流合作及利益主体主导机制,提高企业的参与及治理能力;通过行业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之发挥,引导其做好"企业合伙人""政府合伙人""消费者合伙人",扮演好"利益协调人""行业监察员""治理促动者"角色,以政府、市场、社会之间有效均衡的形成提升社会组织的治理绩效。(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9年04期)
[5](2019)在《多元主体合作共治》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明日报》2019年2月26日刊发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高其才的文章指出,乡村治理主体可以分为内部型主体、外部型主体以及内—外联合型主体叁种类型。乡村治理内部型主体包括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乡村精英(新乡贤)以及普通村民等。内部型主体是乡村治理的直接参与者,也是乡村治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者。乡村治理外部型主体包括基层党政机关、外来企业、公益性社会组织以及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等。外部型主体虽然不是乡村治理的直(本文来源于《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李慧,岳翠朋[6](2018)在《跨界水污染防治的合作共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跨界水污染事件多发,水污染防治困境难解,传统单一的地区分治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跨界水污染防治要求。以整体性治理为框架,以协调、整合、责任为治理机制,统一监测标准,互通监测数据,建立完善跨行政区域水污染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强化流域管理,加强区域合作,从地(本文来源于《治淮》期刊2018年12期)
余璐,戴祥玉[7](2018)在《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合作共治与地方政府协同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协调发展趋势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大量的跨区域公共问题亟须有效治理。协同治理理论为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方政府推进合作共治的治理路径指出了可行方向。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协同治理阻滞因素主要源自治理环境层面的资源短缺和配套制度滞后、治理方式层面的治理流程不畅、治理结构层面的结构失衡和分散化治理。提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合作共治水平,需要从基础环境层、技术保障层和治理主体层叁个方面共同努力,尽快跳脱协同治理标准、协同治理功能和协同治理行动的发展困境。(本文来源于《湖北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王跃峰,李东英[8](2018)在《营建对话机制 树立税企合作共治新标杆》一文中研究指出"税企共治,是税务机关落实‘放管服’改革的智慧结晶,我们从中收获很多。其有效促进了企业经营成本下降、经营风险化解、税法遵从度提升,推动企业向高质量、高效益、规模化和现代化目标发展。"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投集团")董事长孙波在今年4月27日举办的山西省大企业税企高层对话会上说。建投集团是山西省最大的综合性国有建筑企业,也是被国家税务总局列入重点税源管理的"千(本文来源于《中国税务》期刊2018年09期)
何清华[9](2018)在《构建“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新型基层治理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通江县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推进"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不断丰富基层党建内涵,走出一条符合实际、顺应要求、富有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子。强化党的领导,聚集基层治理力量。一是选优配强,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坚持从致富带头人中"选"、从复退军人和返乡人员中"挑"、从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中"提"的原则,不断强化村级班子建设,全县村干部群体呈现出"叁增两减一降"趋(本文来源于《四川党的建设》期刊2018年11期)
马春雨[10](2018)在《农村公共事务合作共治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利益诉求逐渐多样化,农村公共事务越来越复杂。传统政府管理模式、市场化模式和自主治理模式等都无法有效解决公共事务中“棘手问题”。作为一种公共事务的治理机制,合作共治模式成为解决复杂问题的“药方”。本文认为合作共治在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安排,是多元主体共同治理公共事务,进而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只有深入理解多元主体的行为逻辑,才能够更好认识合作共治。对此,本文借鉴相关理论,尝试构建一个环境——行动者——治理过程的分析框架。该分析框架将行动者作为阐释合作共治的切入点,把研究注意力放到微观层面的行动者的行为及互动,对研究我国农村公共事务合作共治模式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同时,在该分析框架基础之上,本研究以黑龙江省W市M乡农田灌溉为例进行经验研究,在理论和经验的互动中深化对合作共治的理解。本文指出政府和村民的合作不是一种自发的秩序,而是一种建构的过程。行动者之所以选择合作共治模式,主要是因为农村公共事务治理中存在很多“棘手问题”,单一的治理主体难以有效应对;其符合行动者自身利益,通过合作共治可以实现共赢,提高治理绩效;此外,合作共治模式也是公共性扩散的必然要求。本文的核心目的在于讨论已有合作共治模式是如何有效运转的,具体是如何设计的。通过案例研究我们发现,权力分享与责任明确、监督与制裁、对话与协商、自主与共享等是合作共治有效运转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之间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值得指出的是,合作共治模式下可以逐渐培养公众公共精神,构建基层和谐秩序,让基层治理走向“善治”。最后,本文希望可以将合作共治模式应用到更多的农村公共事务治理过程中,为解决公共事务问题提供参考借鉴,进而提高我国农村公共事务治理水平。(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5-22)
合作共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7月10日上午,在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下,公安部刑事侦查局与美团点评集团共同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诈使者计划暨"百万骑手千城亿户"反诈宣传活动,旨在发挥美团点评百万外卖骑手的高效触达能力,将反诈传单、反诈垫餐纸等宣传品送进千家万户,达成"1个季度、1百万骑手、 1千城、1亿份反诈宣传品"的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合作共治论文参考文献
[1].陈光,李嘉美.论法治社会视角下社区合作共治格局的构建[J].法治社会.2019
[2]..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警企合作共治公安部刑侦局组织开展“百万骑手千城亿户”全国反诈宣传活动[J].中国防伪报道.2019
[3].胡钰.美丽乡村建设中多元主体合作共治路径研究[D].广西大学.2019
[4].李静.食品安全的合作共治:日本经验与中国路径[J].理论月刊.2019
[5]..多元主体合作共治[J].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2019
[6].李慧,岳翠朋.跨界水污染防治的合作共治[J].治淮.2018
[7].余璐,戴祥玉.经济协调发展、区域合作共治与地方政府协同治理[J].湖北社会科学.2018
[8].王跃峰,李东英.营建对话机制树立税企合作共治新标杆[J].中国税务.2018
[9].何清华.构建“一核多元、合作共治”新型基层治理体系[J].四川党的建设.2018
[10].马春雨.农村公共事务合作共治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