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液压矫直机论文-姚成玉,张晓磊,陈东宁,彭晓静,杨晓荣

全液压矫直机论文-姚成玉,张晓磊,陈东宁,彭晓静,杨晓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全液压矫直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液压矫直机,PID控制,微粒群算法,动力驱动

全液压矫直机论文文献综述

姚成玉,张晓磊,陈东宁,彭晓静,杨晓荣[1](2019)在《基于动力驱动微粒群算法的液压矫直机PID控制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兼顾微粒群算法收敛速度与跳出局部解的能力,利用阶段性搜索方式将算法搜索过程分为前、后两个不同阶段。在算法的前期搜索阶段,当前微粒受个体最优微粒与全局最优微粒的引力作用,在算法的后期搜索阶段引入中值导向加速度,提出一种动力驱动微粒群算法。最后,针对液压矫直机PID控制的参数优化问题,考虑控制信号、上升时间和误差量的关系,建立液压矫直机PID控制参数优化模型,利用动力驱动微粒群算法优化得到更好的参数组合,实现PID控制参数优化。(本文来源于《液压与气动》期刊2019年04期)

王晶,王凯,柳渊,韩贺永[2](2018)在《全液压矫直机伺服系统动态特性的联合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矫直机工作过程中,由于板型缺陷不同,矫直时所需的矫直力不同。在对矫直机液压系统进行模拟仿真时,为更好的对这一变载荷情况进行仿真,本文建立一种AMEsim/Simulik联合仿真模型,加入了二级控制中系统参数的在线调整。采用参考模型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策略对参数进行在线调整建立联合仿真模型。通过对比Simulink,AMEsim和AMEsim/Simulik联合仿真叁种仿真方法,结合现场采集数据,得出采用联合仿真时结果误差最小。其仿真结果更贴近实际情况,能够为理论研究提供最真实的数据资料。(本文来源于《重型机械》期刊2018年04期)

郭恩航,陈真,丁贵擎[3](2018)在《YW41-200T型液压矫直机无压力故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压系统发生内泄露导致液压系统故障,以200T液压矫直机液压系统无压力故障为例,对内泄露故障进行分析,最终找出泄漏点并解决故障。(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8年17期)

杨晓荣[4](2018)在《基于混合群智能算法的液压矫直机PID参数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低成本、高产出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对实际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混合群智能算法可综合不同算法的优势,已解决了工程实践中的大量优化问题。因此,本文围绕微粒群算法、蝙蝠算法、蚁群算法、混合群智能算法及其应用展开研究。首先,针对微粒群算法在搜索过程中无法真实地模拟微粒在自然界中复杂的生物行为活动,因此,考虑从能真实反映微粒间信息交互的作用力规则和动态拓扑结构两方面改进微粒群算法,提出基于有向自组织结构的两阶段微粒群算法。将所提算法与其他改进微粒群算法进行优化性能对比测试,证实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其次,针对蝙蝠算法速度、位置更新方式过于单一且在搜索过程中无法真实地模拟蝙蝠在自然界中具有的趋利避害本质,又由于蝙蝠算法与微粒群算法的相似性,因此,考虑将微粒群的改进方法移植到蝙蝠算法中,即也从作用力规则和动态拓扑结构两方面对其进行改进,提出动态拓扑引斥力蝙蝠算法。将所提算法与其他改进蝙蝠算法进行优化性能对比测试,证实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进而,针对蚁群算法在搜索过程中过分依赖信息素进行路径选择,这种单一的信息素更新机制在寻找全局最优解方面有所欠缺且易使算法陷入局部最优,为了能真实地模拟蚁群社会相互协作的行为活动,提出一种多阶段自适应信息素机制蚁群优化算法。利用旅行商问题对所提算法性能进行测试,证实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最后,针对单种群智能算法因单一生物种群局限性会存在优化和适用缺陷,综合考虑微粒群算法、蝙蝠算法、蚁群算法的优势,将以上改进的3种算法进行分阶段混合,提出一种混合群智能算法。将混合群智能算法用于解决液压矫直机PID控制优化和液压阀块加工车间调度优化问题中,并将优化结果与具有代表性的微粒群算法、蝙蝠算法进行对比,证实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8-05-01)

杜金祥,岳光,张华君[5](2018)在《一种新型全液压矫直机多神经元PID伺服控制器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普遍常用的BP神经网络算法的缺陷,即反传算法复杂,收敛速度慢,在解决一些复杂多变非线性及系统多耦合问题时,网络权值收敛局部极小点,导致网络训练失败,反传算法权值迭代出现畸形变化问题。虽然神经网络控制器在软件仿真中运行结果都能满足要求,但是在实际的现场工程应用中很难适应复杂工业现场所要求的控制快速性和及时性。针对以上缺陷,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多神经元PID神经网络算法,其原理是通过简化PID神经元网络控制器,改善其权值初始化来达到新型多神经元PID控制器控制过程的快速性和响应的及时性,将其应用到全液压矫直机四缸伺服控制器。通过将传统神经元网络控制器和文中所研究的新型多神经元PID控制器位移响应曲线对比分析,该新型多神经元PID伺服控制器具有反传算法大为简化、收敛速度快、网络权值灵活性好、实时性等优点,为多神经元PID控制器的工程化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机床与液压》期刊2018年07期)

和东平[6](2017)在《全液压矫直机位置—压力协同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全液压矫直机的液压系统是一个高速、大惯量、高频响、多自由度的电液伺服系统。在中厚板的矫直过程中,传统的控制方式主要以位置闭环为主,位置闭环能很好地保证对液压缸输出位移的控制和跟踪,但是不能实现压力的在线无级改变,保证矫直力的稳定输出;而且传统的液压系统泵源处使用的是电磁溢流阀调定系统的工作压力,在矫直钢板的过程中会有溢流损失,造成能量的损失,自动化程度不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自动化程度和板型控制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单纯的位置闭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矫直工艺的需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全液压矫直机位置——压力协同控制策略。本文提出的位置——压力协同控制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在矫直辊系压下及矫直的过程中,系统通过压力——位置转换增益将液压缸大小腔的动态工作压力信号实时转换为一个位置补偿信号补偿到位置闭环内,从而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同时将液压缸大腔的压力信号反馈到泵源处比例溢流阀的输入端,根据不同的板厚实现快速无级改变系统的工作压力,从而提高整机的自动化程度。本文通过对全液压矫直机工作原理及电液伺服系统的详细分析、理论推导和计算,构建了全液压矫直机位置——压力协同控制策略的单缸数学模型,并且与单纯的位置闭环做了比较,分析了其控制效果。首先在AMESim软件中进行单缸协同控制和四缸同步协同控制模拟仿真,通过仿真运行证明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正确性,然后通过实验室的小型阀控缸实验台验证压力信号补偿到位置闭环以后的控制效果,最后在现场的十一辊矫直机上实验验证位置——压力协同控制四缸同步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全液压矫直机位置——压力协同控制策略不仅提高了矫直机液压系统的响应速度,还实现了液压系统压力的快速无级改变,提高了整机的自动化程度。全液压矫直机位置——压力协同控制策略的实现为我国大型冶金设备的自主创新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期刊2017-04-01)

和东平,韩贺永,黄庆学,王君,张晓民[7](2016)在《全液压矫直机位置闭环和力闭环转换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MEsim分别建立了全液压矫直机电液位置伺服控制模型和电液力伺服控制模型,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动态仿真研究,通过调整合适的PID参数,得到了位置阶跃响应曲线和力阶跃响应曲线,明确了二者控制的优缺点。并且进一步提出了全液压矫直机的双环限幅转换策略,通过限幅器的作用,当一个环处于工作状态的时候另一个环始终处于饱和状态,最终实现双环的平稳转换。通过仿真分析,该转换策略不管是位置闭环向力闭环转换还是力闭环向位置闭环转换都可以实现平稳转换。最后在实验室两缸同步实验台上用主从同步方式验证该转换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转换策略对现实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刘少攀,黄庆学,胡鹰[8](2016)在《全液压矫直机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第叁代全液压矫直机的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中存在有数据采集速率低与数据丢失等现象,因此不能够精确地反应矫直力的变化情况。在整个矫直过程要想实现对矫直力等高速变化的过程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必须对系统的数据采集技术进行优化。结合现有的矫直机控制系统提出了基于PLC功能模块的高速数据采集方案,将采集的单个过程数据存储到某一数据块中,然后打包缓存到另一数据块中统一发送到HMI,避免了单个数据传送中丢失数据的现象,提高了数据采集速率。并对此方案的实施给出了具体的实现过程,运行结果证明此方案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重型机械》期刊2016年02期)

赵立慧[9](2015)在《3500T大直径管棒材液压矫直机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压矫直机及其矫直工艺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成品的质量、成材率与附加值,而叁点反弯式压力矫直法是最早采用的反向压弯矫直工艺。3500 T大直径管棒材立式液压矫直机,采用压机固定的精密型半自动化技术方案,通过基于刚度指标的整体式机架、高/微速精确定位的纵向移动平台、人性化的电液联动控制等系统设计,很好的解决了工件顶升、旋转翻料、扶持降落、纵向定位移动、定量化压力矫直等工艺难题,对大弯曲度变形(包括鹅头弯)的大直径厚壁无缝管等取得了良好的矫直效果。(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朱清智,吴会敏[10](2015)在《神经网络在液压矫直机DSP伺服控制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DSP强大的数据处理和高速运行特点,实现BP神经网络-PID复合控制策略,改善矫直机伺服压下系统非线性及参数时变性。通过仿真研究,伺服控制系统对钢板矫直的质量提高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器仪表》期刊2015年07期)

全液压矫直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矫直机工作过程中,由于板型缺陷不同,矫直时所需的矫直力不同。在对矫直机液压系统进行模拟仿真时,为更好的对这一变载荷情况进行仿真,本文建立一种AMEsim/Simulik联合仿真模型,加入了二级控制中系统参数的在线调整。采用参考模型的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策略对参数进行在线调整建立联合仿真模型。通过对比Simulink,AMEsim和AMEsim/Simulik联合仿真叁种仿真方法,结合现场采集数据,得出采用联合仿真时结果误差最小。其仿真结果更贴近实际情况,能够为理论研究提供最真实的数据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液压矫直机论文参考文献

[1].姚成玉,张晓磊,陈东宁,彭晓静,杨晓荣.基于动力驱动微粒群算法的液压矫直机PID控制参数优化[J].液压与气动.2019

[2].王晶,王凯,柳渊,韩贺永.全液压矫直机伺服系统动态特性的联合仿真研究[J].重型机械.2018

[3].郭恩航,陈真,丁贵擎.YW41-200T型液压矫直机无压力故障分析[J].科技风.2018

[4].杨晓荣.基于混合群智能算法的液压矫直机PID参数优化[D].燕山大学.2018

[5].杜金祥,岳光,张华君.一种新型全液压矫直机多神经元PID伺服控制器设计与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8

[6].和东平.全液压矫直机位置—压力协同控制策略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7

[7].和东平,韩贺永,黄庆学,王君,张晓民.全液压矫直机位置闭环和力闭环转换策略研究[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6

[8].刘少攀,黄庆学,胡鹰.全液压矫直机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重型机械.2016

[9].赵立慧.3500T大直径管棒材液压矫直机研制[J].太原科技大学学报.2015

[10].朱清智,吴会敏.神经网络在液压矫直机DSP伺服控制器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

标签:;  ;  ;  ;  

全液压矫直机论文-姚成玉,张晓磊,陈东宁,彭晓静,杨晓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