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索网找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铁接触网,有限元,索网找形,弹性变化灵敏度
索网找形论文文献综述
汤胤[1](2013)在《基于索网找形的接触网故障诊断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悬索结构在没有施加预张力以前没有刚度,其形状是不确定的,必须通过施加适当预张力赋予一定的形状,才能成为能承受外荷载的结构,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所施加的预张力系统的分布和大小(这是一套自平衡的内应力系统)同所形成的结构初始形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如何最合理地确定这一初始形状和相应的自平衡预张力系统,就是张力结构的“找形”或更确切地称之为“初始平衡状态的确定”或“初始形态分析”这一命题要解决的任务。接触网也是一种悬索结构,施加一定的外部张力后就会产生特定的形状,利用这种原理,可以在ANSYS软件下编制程序计算吊弦的长度和接触网的弹性。首先接触网也是一种悬索结构,施加一定的外部张力后就会产生特定的形状,利用这种原理,用有限元法在ANSYS软件下编制程序计算吊弦的长度和接触网的弹性。在接触网实际运营中,导致弹性发生改变的因素非常多,如接触线的张力、跨距、承力索的张力、吊弦的布置变化、吊弦密度以及结构高度等等因素。影响因素众多,不同的因素作用下,弹性变化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本文将这种弹性变化的速度定义为弹性变化灵敏度,通过仿真计算,定量的给出各种因素对弹性变化的贡献大小。最后通过对沪宁高铁某区段发生的接触网故障的分析,将计算出的弹性变化灵敏度值应用到如何降低接触网跨距内弹性不均匀度,从而改善弓网相互作用的动态性能,降低悬挂零部件松断脱以及受电弓损坏之类的接触网故障的发生,为高铁接触网主动维修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3-12-20)
刘大勇[2](2009)在《基于索网找形的接触网吊弦长度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接触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环没有很好的实施就会影响到最终弓网系统的运营特性,在这几个环节中,设计是基础,施工是关键,这两个环节做好了就可以实现少维护免维修。施工又有许多环节,如测量、预配、下料、装配等,其中预配这个环节要求精度一定要高,主要包括腕臂预配和吊弦长度计算两个计算环节,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建设客运专线,其中有许多线路接触网的形式是弹性链型悬挂,又弹性链型悬挂在我国的经验较少,故弹链的精确预配又是更加重要的一环。弹链区别于简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弹性吊索把跨与跨连接起来,这样在计算时必须以整个锚段为研究对象,传统的方法在精度上很难满足高速客专的要求,所以寻求新的方法来求解也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传统的计算方法,有载荷均布法和力矩法两种,然后又介绍了一种国外的计算方法,即悬链线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性,然后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方法,着重阐述新方法的理论基础,及有限元法解决问题的流程和索网找形的基本思想,然后结合接触网的具体情况对计算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对影响计算的各个因素进行了论述,如线路因素,包括曲线的起迄点信息、外轨超高信息、竖曲线信息等,还包括接触网系统的众多参数,如接触线、承力索、吊弦、弹性吊索线密度等、锚段关节布置信息、中心锚结处吊弦布置、第一吊弦位置确定等,最后将计算结果和西门子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值得提倡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9-05-01)
刘大勇,吴积钦[3](2008)在《基于索网找形的吊弦长度计算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总结现有吊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方法,阐述了新方法的基本理论基础和计算流程。最后对2种方法优缺点进行了总结。本文提出的新方法对传统的计算方法的不足进行了弥补,有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电气化铁道》期刊2008年04期)
赵俊钊,陈务军,付功义,任小强[4](2008)在《索网找形分析方法与成形试验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介绍了索网结构找形分析的非线性有限元法,编制了该数值方法的Matlab计算程序,然后进行数值算例分析.本文进行了马鞍形双曲索网模型成形试验,试验模型平面尺寸为1.8m×1.8m.通过分步分级悬挂砝码加载来控制索张力,测出了成形过程的平衡形态和最终平衡形态,通过试验数据、数值计算与解析比较,证明了计算方法的正确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空间结构》期刊2008年02期)
刘小聪[5](2006)在《索网找形与静力性能计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体育运动的需要,大跨度空间结构得到快速发展,张拉结构作为空间结构的形式之一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从有关张拉结构找形分析的文献看,对张拉结构的找形分析研究各种结果的对比的仍然很少,并且各种找形方法对不同的工程实际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本文按照U.L公式推导建立了索网结构非线性增量平衡方程,根据索网结构找形的支座位移法,结合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给出了索网找形的数值化过程;然后根据动力松弛法理论,编制了找形的程序进行求解;借助大型有限元通用分析程序ANSYS,采用支座位移法,按照完全Newton—Raphson法和BFGS相结合进行非线性求解的思路对索网结构实现了找形;结果比较表明,本文的找形方法是可靠的。 本文研究了初始预应力和结构自重对形态稳定的影响,确定了影响索网形态稳定的主要因素;确定了影响索网静力行为特性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6-03-01)
索网找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接触网的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一环没有很好的实施就会影响到最终弓网系统的运营特性,在这几个环节中,设计是基础,施工是关键,这两个环节做好了就可以实现少维护免维修。施工又有许多环节,如测量、预配、下料、装配等,其中预配这个环节要求精度一定要高,主要包括腕臂预配和吊弦长度计算两个计算环节,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建设客运专线,其中有许多线路接触网的形式是弹性链型悬挂,又弹性链型悬挂在我国的经验较少,故弹链的精确预配又是更加重要的一环。弹链区别于简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弹性吊索把跨与跨连接起来,这样在计算时必须以整个锚段为研究对象,传统的方法在精度上很难满足高速客专的要求,所以寻求新的方法来求解也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介绍了几种传统的计算方法,有载荷均布法和力矩法两种,然后又介绍了一种国外的计算方法,即悬链线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性,然后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方法,着重阐述新方法的理论基础,及有限元法解决问题的流程和索网找形的基本思想,然后结合接触网的具体情况对计算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并对影响计算的各个因素进行了论述,如线路因素,包括曲线的起迄点信息、外轨超高信息、竖曲线信息等,还包括接触网系统的众多参数,如接触线、承力索、吊弦、弹性吊索线密度等、锚段关节布置信息、中心锚结处吊弦布置、第一吊弦位置确定等,最后将计算结果和西门子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一种非常好的值得提倡的新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索网找形论文参考文献
[1].汤胤.基于索网找形的接触网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2].刘大勇.基于索网找形的接触网吊弦长度计算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
[3].刘大勇,吴积钦.基于索网找形的吊弦长度计算方法探讨[J].电气化铁道.2008
[4].赵俊钊,陈务军,付功义,任小强.索网找形分析方法与成形试验研究(英文)[J].空间结构.2008
[5].刘小聪.索网找形与静力性能计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