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论文-余文明,刘文锋,王召猛,张华

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论文-余文明,刘文锋,王召猛,张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装配整体式,延性系数,层间位移角,轴压比

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论文文献综述

余文明,刘文锋,王召猛,张华[1](2019)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位移角统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收集了68个装配整体式框架节点在固定竖向荷载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分析回归出了装配整体式框架节点延性系数及其各位移角与轴压比、剪跨比和配箍特征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延性系数随着轴压比和配箍特征值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剪跨比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轴压比和剪跨比的增大,屈服位移角、最大位移角和极限位移角均减小;随着配箍特征值的增大,屈服位移角、最大位移角和极限位移角均增大。并在此基础上比对了规范各性能水准下层间位移角限值,给出了各性能水准量化的建议值。(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李然,黄小坤,田春雨[2](2018)在《叁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受力性能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竖向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和底部预留后浇区搭接连接叁种连接方式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试验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类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现象及其性能裂缝分布、破坏模式以及受力性能指标,并与现浇剪力墙对应现象及其性能指标进行比较,总结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的受力特性,分析其破坏机理。研究表明,叁种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均展现了良好的整体性能,抗震性能指标与现浇剪力墙基本相同;但不同的竖向钢筋连接方式、轴压比和装配方式等参数对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的试验现象和破坏机理产生一定影响,如裂缝分布分区、局部强化、塑性铰上移,甚至峰值荷载与破坏迟滞等。(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8年S2期)

余文明[3](2018)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大量建造使用。但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抗震性能优劣,一直都是大家比较关注的焦点。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作为先进的抗震设计思想,已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认可。本文以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对象,采用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对结构模型进行抗震性能分析。对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包括极罕遇地震在内的多级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本文完成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1)利用SAP2000软件分析模型,通过对结构本构模型的介绍以及节点的处理,建立了叁个不同高度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2)阐述了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假定,探讨了不同加载模式的概念定义以及所适用的结构体系。采用倒叁角侧向加载模式对结构模型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获得结构的Pushover曲线,该加载模式对于本文结构计算结果误差较小。(3)研究结构多自由度体系转化成单自由度体系的关系,并对Pushover曲线进行折线化,确定屈服位移和极限位移,结构的延性系数以及不同弹塑性状态下结构的塑性铰的发展分布情况,研究了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行为反应和薄弱环节。(4)采用多倍屈服位移为控制位移对结构进行推覆,叁个结构模型的顶点位移角和最大层间位移角总体变化趋势近似于一条直线。且在同一位移控制指标下最大层间位移角大于顶点位移角。(5)阐述了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地震波的选波原则,采用合适的地震波对结构模型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对结构在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和极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抗震性能评估。(6)通过对结构模型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各个模型结构变形曲线,统计分析得到不同地震作用下结构顶点位移角小于最大层间位移角。(7)根据装配式框架结构不同地震作用水平,计算求得结构模型能力曲线,给出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位移角的抗震性能评估方法。基于能力谱S_a-S_d曲线转化为α-S_d曲线,并与不同烈度下的地震需求谱进行比较确定性能点,并采用顶点位移角和最大层间位移角来评估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8-12-01)

钱凡排,王伟栋,余建民,姚元重,许伟烽[4](2017)在《预制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燃气阀门井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砖砌燃气阀门井存在的弊端,提出预制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燃气阀门井设计方案。经工程应用得出,预制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燃气阀门井提高了阀门井整体稳定性和抗渗漏性能。(本文来源于《煤气与热力》期刊2017年08期)

舒皓[5](2017)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板桥拆除加固措施前后安全评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桥梁很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叁、四级公路桥梁。由于当时桥梁设计荷载较低、年代久远及缺乏维护等原因,大部分此类桥梁都存在安全隐患或可能已满足不了运营要求,如何对此类桥梁的可靠性进行准确评估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桥梁使用的经济性。本文属于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云南在役多年小跨径梁式桥安全再利用试验研究”的子课题。对云南一座运营近30年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板桥进行力学性能研究,该桥在运营过程中曾被加固过。开展静载试验针对两种状态进行对比研究。一是未拆除加固前的状态,包括钢板加固、钢板与梁顶混凝土层加固两种情况;二是拆除所有加固后的状态。评估桥梁现有状态是否满足要求,分析桥梁拆除加固前后力学性能变化;另外对拆除所有加固桥梁状态进行加载破坏性试验,研究加载过程中桥梁受力机理等问题;最后建立叁维实体有限元仿真模型,对静载试验和加载破坏性试验进行模拟,将理论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本文对桥梁无损检测方法和理论进行了介绍,对试验桥梁进行专项检测,包括混凝土强度检测、混凝土碳化深度检测和钢筋锈蚀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略低于设计值,桥梁底板混凝土碳化深度在5.0~6.0mm之间,桥梁侧面混凝土碳化深度都大于10mm,钢筋锈蚀结果在-300~-400mV之间,表明钢筋有锈蚀活动性,发生锈蚀概率大于90%。初步评价桥梁现有状况,为试验分析提供参考。(2)本文对加固桥梁原始状态进行静载试验分析,分析表明在试验荷载作用下,控制截面部分测点应变实测值大于理论计算值,根据《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规定,判定现加固状态桥梁承载能力不满足要求。(3)本文对桥梁加固前后进行静载试验数据对比分析,在桥梁拆除顶板混凝土加固层后进行静载试验,测点应变、挠度值增大较快,而在进一步拆除加固钢板后,测点应变、挠度值增大则相对比较平缓,试验表明试验梁顶混凝土加固层对结构刚度提高要比钢板加固明显。(4)本文对静载试验和加载破坏性试验进行有限元模型分析,介绍在模拟桥梁实际钢筋混凝土结构过程中的方法和要点,通过将计算理论值与实测值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对计算模型的适用性进行验证,具有一定参考意义。(5)本文以试验桥梁未加固初始状态作为研究对象,仅考虑钢筋锈蚀这一单一因素的影响,将结构时变荷载效应和时变结构抗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桥梁具有较大的承载潜力和安全储备。采用MATLAB计算程序对桥梁时变可靠度进行计算,通过与目标可靠度指标的对比分析,桥梁在运营达90年时可靠度已不能满足要求。(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7-06-12)

徐奥麟[6](2017)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网格式框架墙的基本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网格盒式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侧刚度,同时又能有效地克服常规框筒结构的一些不足,具有优异的结构性能。但是,由于该体系中的网格式框架墙的节点多,给现场施工带来了诸多不便,限制了该体系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如果能够将网格式框架墙拆分成若干基本单元,在工厂中预制完成后现场装配,将大大提高施工的效率。因此,将预制装配混凝土技术与钢筋混凝土空间网格盒式结构相结合,形成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空间网格盒式结构技术体系,将在我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提出了的一种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并进行试验研究和有限元模拟。研究内容如下:(1)深入了解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研究现状,以及混凝土空间网格盒式结构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合理的混凝土网格式框架墙的预制装配形式。(2)对比研究网格式框架墙与普通框架的基本力学特征及经济性,研究盒式结构体系中网格式框架墙基底剪力及弯矩分配情况,利用D值法推导网格式框架墙在广义力作用下的刚度。提出了网格式框架墙的适用高度并对现有网格式框架墙进行优化选型。(3)对装配式混凝土网格式框架墙进行试验研究,使用MTS液压伺服加载试验系统,通过推拉作动器对网格式框架墙施加往复水平荷载。与常规框架结构比较,对比装配式网格式框架墙的耗能能力、变形恢复能力,综合评价延性和抗震性能。研究节点部位的受力性能,延性和破坏机理。发现装配式网格式框架墙实现了等同现浇,其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优于相同材料用量情况下的常规框架结构。(4)利用ABAQUS/ANSY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装配式混凝土网格式框架墙进行弹塑性分析,对其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反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构的受力性能和滞回特性。模拟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5)利用PUSH/EPD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装配式混凝土空间网格盒式结构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对新体系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构的开裂部位和震害发展情况,找出结构的薄部位和薄弱层,评估其抗震性能,提出优化建议。结果表明,优化以后结构受力合理,无明显薄弱部位,破坏模式也比较理想。(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5-31)

刘璐,黄小坤,田春雨,殷小溦,李然[7](2016)在《配置大直径大间距HRB500高强钢筋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4个配置大直径大间距HRB500高强钢筋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其开裂过程、破坏形态以及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延性与耗能能力等。结果表明:4个梁柱节点试件均表现为梁端塑性铰区的弯曲破坏,节点区处于弹性状态;节点整体性能良好,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与普通配筋形式相比,大直径大间距的配筋形式对梁柱节点性能影响不明显;大直径钢筋在节点区采用锚固板机械锚固形式安全可靠。(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李争鹏[8](2016)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地预测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尤其是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响应以及震后的损坏程度,使其保持预定的功能,可对结构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我国规范的性能设计内容主要针对的是现浇混凝土结构,且对于构件进入屈服后其设计方法并不十分合理,对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更是没有相应的性能设计方法。为探讨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本文开展了以下工作,并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结论:1、介绍性能设计的基本概念;对比国内外规范对性能水准定义,总结国内外学者对装配整体式结构所作的一些相关试验;2、经换算中美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值在低等级时,相差不大,但随着混凝土等级的提高,对应强度差异有增大的趋势;我国规范规定的棱柱体抗拉强度实验值比美国混凝土的轴拉强度小,强度低或高时差异较大,在常用等级混凝土的区间范围内,差异较小;中美钢筋具有基本一致的弹性模量与均匀伸长率;3、经由屈服位移角与极限位移角拟合计算公式得出柱塑性变形能力按拟合公式计算值与美国规范相比差异不大,跨高比不大且接近规范要求限值的二、叁级框架梁也仅有较小差异,其余构件按拟合计算公式计算时需谨慎考虑;4、选取的试件在达到峰值强度前,两者具有较好的吻合度,标准化力-变形曲线屈服前的刚度与试验骨架曲线的初始刚度基本一致,证明了钢筋混凝土梁构件屈服弦转角取0.005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峰值强度后标准化力-变形曲线下降较快,而试验骨架曲线下降较为平缓,也即标准化力-变形曲线不能真实反映构件峰值强度后的抗震性能;5、根据对现浇结构性能设计参数的研究,对比装配式结构与现浇结构的差异,得出了现浇结构性能设计参数在装配式结构中的适用范围,并建议广东省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采用性能设计叁指标,建议承载力控制、变形控制的效应与部位;提出将装配整体式的连接分为强连接与延性连接。研究得出:材料选用不同代表值对结构及构件性能判别都有影响,以材料标准值判断变形控制效应是否进入屈服阶段会使实际结构处于不安全的状态,建议判断地震下结构实际所处状态时采用材料强度平均值;结构含强连接与不含梁端强连接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几乎一致,但精确对比含梁端强连接的结构层间剪力、层间位移角会稍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04-18)

姬兵亮[9](2015)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板桥纵向开裂成因及其设计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纵向开裂是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板桥常见病害,对70座整体板桥检测及数据分析结合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整体式板桥纵向开裂的特点及其成因,然后对桥梁构造及结构设计提出了优化措施,可以对整体式板桥的设计和后期加固改造提供有益参考和指导。(本文来源于《山西交通科技》期刊2015年04期)

原浩祺[10](2015)在《钢筋混凝土整体式板梁纵向裂缝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桥梁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整体式板梁的检测,发现很多板梁底面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沿车辆行驶方向的纵向裂缝。经过调查分析并采用Madis FEA建立模型得出裂缝主因,并提出维修加固措施。(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5年01期)

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竖向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和底部预留后浇区搭接连接叁种连接方式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试验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类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现象及其性能裂缝分布、破坏模式以及受力性能指标,并与现浇剪力墙对应现象及其性能指标进行比较,总结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的受力特性,分析其破坏机理。研究表明,叁种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均展现了良好的整体性能,抗震性能指标与现浇剪力墙基本相同;但不同的竖向钢筋连接方式、轴压比和装配方式等参数对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的试验现象和破坏机理产生一定影响,如裂缝分布分区、局部强化、塑性铰上移,甚至峰值荷载与破坏迟滞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论文参考文献

[1].余文明,刘文锋,王召猛,张华.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位移角统计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9

[2].李然,黄小坤,田春雨.叁种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受力性能对比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8

[3].余文明.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性能化抗震设计方法[D].青岛理工大学.2018

[4].钱凡排,王伟栋,余建民,姚元重,许伟烽.预制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燃气阀门井设计与应用[J].煤气与热力.2017

[5].舒皓.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板桥拆除加固措施前后安全评估试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

[6].徐奥麟.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网格式框架墙的基本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17

[7].刘璐,黄小坤,田春雨,殷小溦,李然.配置大直径大间距HRB500高强钢筋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6

[8].李争鹏.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相关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9].姬兵亮.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板桥纵向开裂成因及其设计优化研究[J].山西交通科技.2015

[10].原浩祺.钢筋混凝土整体式板梁纵向裂缝分析[J].四川建筑.2015

标签:;  ;  ;  ;  

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论文-余文明,刘文锋,王召猛,张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