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那乔亚论文-郑长贵,查建明

戴那乔亚论文-郑长贵,查建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戴那乔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戴那·,乔亚,新形式主义,开放性,大众化

戴那乔亚论文文献综述

郑长贵,查建明[1](2010)在《从戴那·乔亚的诗歌体裁看新形式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当代诗人和评论家戴那·乔亚的诗歌因多有传统格律的回归而被称为新形式主义。然而,在当下诗歌体裁和诗歌功能单一化的文化生态中,乔亚诗歌以沉思式抒情、抒情式叙事、歌剧脚本等为代表的诗体扩展性尝试更具有新形式主义之"新"意。这些文体诉求反映的是大众化的读者意识,也有开放性的诗学理据;而开放性和大众化正是美国诗歌传统的精髓所在。(本文来源于《江西社会科学》期刊2010年09期)

查建明,郑长贵[2](2010)在《论英语素体诗汉译的形式要求——以戴那·乔亚《清点孩子》的译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英语格律诗汉译的基础研究,素体诗的汉译策略在形式上可以设定"兼顾顿数与字数"的量化标准,还应该使译文尽可能体现句中停顿与跨行、节奏替换与缺省等原作中有意义标记的文体特征。(本文来源于《新余高专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杨春娇,袁雪生[3](2009)在《失去与死亡:戴那·乔亚的诗《祷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当代新形式主义诗人戴那·乔亚的诗《祷告》表达了失去和死亡对人生以及心灵的影响。乔亚认为,生死是一种秩序,是一种周而复始的轮回。同时作者也在思考信仰到底能不能减轻痛苦。通观全诗诗人并没有把痛苦直白地叙说,而是把自身的痛苦与自然界间万事万物的生死轮回结合起来。全诗的语调是悲伤的,但在诗的结尾,诗人却以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死。(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09年11期)

查建明,郑长贵[4](2009)在《扩展与回归——戴那·乔亚的诗歌形式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新形式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美国当代诗人和评论家戴那.乔亚在批判诗歌学院化导致"次文化"危机的同时倡导传统形式诗歌的创作。乔亚在诗歌形式方面的主张可以从"非个人化"的写作模式、"去精英化"的文化考量和"回归传统"的形式外观等叁个方面加以认识。叁方面相辅相成,都是为了扩展诗歌功能,使之回归主流文化。(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查建明[5](2008)在《清点传统:戴那·乔亚叙事诗《清点孩子》的新形式主义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代美国“新形式主义”诗人戴那·乔亚(1950—)的叙事诗《清点孩子》通过叙述主人公害怕失去孩子的恶梦引发人们对家庭责任和生死轮回的思考。同时,诗歌通过其中人物和事件的隐喻寓言了诗人创作弗洛斯特式中篇叙事诗的传统意识。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姓蔡的华裔会计。他在清算一位刚过世的单身老人的家产时,惊讶地发现一间幽暗的屋子里整齐地排列着老人生前从垃圾桶里捡回的各式各样的布娃娃。当晚,蔡先生梦见自己怎么也算不清帐本上的数目,而他已去世多年的几代家人似乎都前来质问他的无能。梦中的他惊恐地发现,他的无能将会导致自己的孩子落到跟布娃娃同样的下场。从恶梦中惊醒,蔡先生急切地走进女儿的房间。看着睡梦中的女儿,他开始意识到一个家庭中的生生死死远非人力所能左右;而在这个生生死死的世界里,对不朽的追求是渺茫的。蔡先生对失去孩子的恐惧隐喻了诗人对叙事诗传统遭受排拒的担忧。诗人担心叙事诗传统在经历现代主义之后会被一种集体无意识丢弃在诗歌历史的垃圾桶里。爱与恐惧相生相随:蔡先生呵护自己的孩子,正如诗人偏爱传统的叙事诗一样。诗人不赞成由抒情短篇拼贴在一起的现代史诗的创作,认为现代史诗就像老人摆满布娃娃的房间一样远离大众的视野。诗人赞赏二十世纪早期的美国诗人弗洛斯特、杰弗斯等,认为他们直接继承了华兹华斯和勃朗宁等人的英国叙事诗传统。作为华裔,蔡先生有很强的传宗接代意识;同样,作为“新形式主义者”,诗人对诗歌体裁也应有很强的传统意识。蔡先生感悟到家庭中永恒的生死轮回,而诗人应当担负起叙事诗传统,让这种传统以一代又一代“孩子”的面目获得新生。然而诗人并没有像蔡先生那样停留在对自己的无力和对命运定数的哀叹上,而是找到了自己对于叙事诗传统的传承方案。以弗洛斯特的叙事诗为范本,诗人倡导一种融合抒情、依赖格律的中篇叙事诗创作。《清点孩子》以但丁惯用的叁行诗节为形式外观,以传统史诗的无韵体糅合当代口语,并以丰富的节奏变体突出了韵律的表意功能。全诗几乎是叙述者的戏剧独白,既塑造了人物形象,又浓缩了故事情节。诗歌的创作正值诗人痛失幼子的哀伤时期,然而诗歌并没有成为诗人情感的直接宣泄,而是以虚构的人物和事件为读者呈现一个发人深省的传承与创新的主题。以《清点孩子》为代表的中篇叙事诗为“新形式主义”诗歌提供了可行的范例,其诗歌表现的叙事功能成为“新形式主义”复兴传统诗歌形式的核心。叙事营造出的自足语境避免了诗歌中抒情成分的过度自指,也使诗歌能够驾驭更为广阔的题材,还能够吸引更多阶层的读者参与。这种叙事诗在沿用传统史诗的格律规则的同时,主张尝试相对短小的篇幅和容易驾驭的题材。这为延续叙事诗传统提供了一种折衷策略,也有助于改变当前美国诗歌受体制化影响导致的读者同质化和体裁单一化倾向。(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08-12-26)

脱剑鸣[6](2007)在《评戴那·乔亚的《每日星象图》》一文中研究指出戴那·乔亚是美国当代"新形式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本文对他的第一本诗集《每日星象图》做了比较全方位的评析,指出当代美国人居无定所的生活是他诗歌的主要素材,而隐藏于这一现象背后的失落感,和对于永远追求不到的美好事物的渴望,是他诗歌的主题。(本文来源于《英语研究》期刊2007年04期)

脱剑鸣[7](2007)在《美国当代“新叙事诗”运动和戴那·乔亚的叙事诗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叙事诗”运动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旨在纠正自浪漫主义以来,尤其是20世纪初现代主义占据美国文坛以来,抒情诗独霸天下、诗歌体裁逐渐单一化的倾向。戴那.乔亚是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他不仅从理论上阐述了叙事诗存在的必要,而且以坚实的创作实践证明了叙事诗在新时期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当代外国文学》期刊2007年03期)

戴那乔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英语格律诗汉译的基础研究,素体诗的汉译策略在形式上可以设定"兼顾顿数与字数"的量化标准,还应该使译文尽可能体现句中停顿与跨行、节奏替换与缺省等原作中有意义标记的文体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戴那乔亚论文参考文献

[1].郑长贵,查建明.从戴那·乔亚的诗歌体裁看新形式主义[J].江西社会科学.2010

[2].查建明,郑长贵.论英语素体诗汉译的形式要求——以戴那·乔亚《清点孩子》的译文为例[J].新余高专学报.2010

[3].杨春娇,袁雪生.失去与死亡:戴那·乔亚的诗《祷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

[4].查建明,郑长贵.扩展与回归——戴那·乔亚的诗歌形式观[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

[5].查建明.清点传统:戴那·乔亚叙事诗《清点孩子》的新形式主义解读[D].南昌大学.2008

[6].脱剑鸣.评戴那·乔亚的《每日星象图》[J].英语研究.2007

[7].脱剑鸣.美国当代“新叙事诗”运动和戴那·乔亚的叙事诗创作[J].当代外国文学.2007

标签:;  ;  ;  ;  ;  

戴那乔亚论文-郑长贵,查建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