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宙姚丽华保山学院
【摘要】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尤其在许多偏远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仍形同虚设。本课题针对隆阳区范围内农村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现状,从地方高校教育教学的角度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农村美术教育师资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8-0017-02
在美术新课程标准实施下的今天,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能否按课标要求实施教学,一方面体现教育主管部门对美术教育的目的、意义的理解层次和对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通过对教学情况的分析,能够把握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内容、思路和方法,弄清楚农村中小学校对美术师资的要求和看法,这将为地方高校美术师资的培养提供可行性的方案,有效地避免高校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远离农村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
根据对保山隆阳区农村中小学校美术教育现状的调研,现做如下分析。
一美术教育现状
根据相关统计,2008年隆阳区有各级各类学校501所,教职工8249人。依据原保山师范学校从1985年到2003年之间招收美术专业学生的情况分析,其中无间断地招收了18届学生,按每班平均35人计算,实际招收了近630人,根据当年保山市各县区招生名额的分配比例,隆阳区实际占到1/3强。理论上,18年间原保山师范学校为隆阳区培养了近250名美术教师。加上近年来各高校毕业的隆阳区户籍及外籍的美术类学生,实际走进教育系统的美术教师应该达到了平均每校1人的水平,也就是应该不少于501人的标准。
但从所掌握的隆阳区18个乡镇中心学校情况来看,并非每所学校都配有专职的美术教师,26所初级中学里,情况也不尽相同,部分地理条件占优势的学校有2~3人,另有少部分学校则依然为零。中心学校如此,不难想象其他更加偏远地方学校的情况。
调查得知,影响师资配备的主要原因是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持消极的态度,普遍认为一所学校无需一个专职美术教师。因此,即便有美术教师的学校,美术教师也大多是被改行成了语文、数
学等方面的专职老师,美术反成了教师的业余爱好。因此,尽管从理论上讲,隆阳区内各中小学无论它们的地理位置如何偏远,拥有一名美术专职教师是合理合法合情的,但实际情况是,目前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很多时候仍然只是一个概念而已,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在偏远的广大山区更为明显。
二美术师资与美术教育的关系
美术教育现状如此,而师资的能力状况也是影响教育教学不能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与教学相关的其他客观条件的有无同样主宰着教师能力的发挥,因此,师资素质、办学条件、教育环境等是与美术教育的实施息息相关的要素,而办学条件、教育环境又是师资素质得以表现的前提。
1.办学条件
办学条件主要是指开设本课程所具备的硬件设施以及购置这些设施的可能,例如教师示范的工具材料,学生练习的颜料、纸张等,考虑到农村山区的环境特点,对购置这些材料的途径、车程、价格等都是必须予以考虑的因素。隆阳区除了汉庄、河图、板桥等三镇大部分村社在坝区之外,其他13个乡镇绝大部分均属于山区或高寒山区,如瓦马彝族白族乡、瓦房彝族苗族乡、杨柳白族彝族乡、芒宽彝族傣族乡等4个民族乡镇。在这些山区乡镇里,从一个教学点到中心校的距离有些可能不止一天的路程,生活必需的各类物资仍需要人背马驮,而一个乡镇中心并不一定就有美术教学所需要的物资,毕竟这不是村民生活的所需。一盒水粉颜料对于一个山区孩子而言,可能在其整个学生时代都只是一个书面词汇。
调查得知,极少部分做得比较好的学校,主要是靠美术教师在假期或者周末返城、返坝之际帮助学生购买所需资料,但这样的行为会因受到多方的质疑而难以长期坚持。首先,采取这种方式的基本上是刚参加工作的教师,他们凭着自己刚刚走出校门的一腔热血试图一展抱负,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随着对周边环境的熟悉、人事纷繁的洞察,或者一学期、或者一学年,这样的行动就会在无声无息中终止。其次,义务教育阶段,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都将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审查,毕竟美术课开与不开并不是一名普通教师可以决定的权限范畴。
2.教育环境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原则上讲可以扭转先前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至少使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能够有时间、有条件向真正的素质教育迈进。我们从城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就可以看出这样的问题并无改善,作为各方面设施最好、条件最为充分的学校尚不具备这样的意识,农村、山区中小学更无从奢谈。
一个小环境的转变首先需要大环境的支持,亦即随大流。目前的情况是大势所趋,教育必须考虑个体的人的身心和谐发展,而不仅仅只是一种知识的传授,精神世界的无限广大成为人及人类心灵的主题。人类毕竟不同于其他动物,单一地只需要掌握捕猎的技巧即可。既然如此,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小环境,在于主导小环境的因素、个体素质是否全面、健康,眼界是否开阔。恰恰在这一点上,主导因素的素质缺陷成为小环境始终不能汇入大流的根源。
3.师资素质
在客观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师资的素质问题成为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调查中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位高中教师在谈到美术课中的人体欣赏时,把高中阶段的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归纳为两条:一是人体艺术是西方绘画的最高境界,人们可以通过人体艺术了解人体所包含的许多内容;二是高二阶段的学生无论心理还是生理都已达到一定的成熟,通过人体艺术教育可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生理教育。
我们姑且不论人体艺术是否就是西方绘画的最高境界或者形式,而把人体绘画艺术当做生理课来上,美术教师把生理教师的工作都做了,生理教师做什么?美术教师不教美术,又教什么?
从这一点可以看到,美术教师自身对美术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和审美方向等的整体把握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三方面:
一是办学条件的限制致使教师不对教材做整体的分析,对美术知识领域不求全面的把握。因为高校的扩招带来的生源素质的改变,使得很大一部分毕业生还没有解决美术基本问题,就成为了教育别人的人。当自己知识有缺陷时,在办学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蒙混学生、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就成为必然。
二是教育环境的作用促使教学过程模式化、标准化、表演化。美术,本来是很有个性的活动;美术教育,本来也是最能体现和培养个性的教育,但一份标准的大纲、教案、课堂评价体系,将一个个原本很有个性的人装进了这一系列标准的范式当中。最终,教师被习以为常地标准化了,而被标准化了的教师也就习以为常地教出一帮标准化的学生。
据2010年5月云南省中小学艺术教育课堂教学比赛最后反馈的信息得知,全省5000余名中小学美术教师参与了这项活动,在最后参加角逐的300余名教师里,获一等奖的绝大多数教师就采用了这种标准化的表演性教学方式,而能够非常朴素、简单地展示美术课堂教学的最本质面貌的教师寥寥可数。
三是教师素质的问题致使教师不能在教材范围有限的情况下,把握美术教育的本质,开辟乡土内容,联系乡土实际展开教学。
教材,不能概括所有的内容,能够概括所有内容的是生活。在客观条件有限的农村、山区,如何根据地方特色、条件,建立自己的乡土教材,从乡土教材中出发去完成美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摆在农村、山区中小学美术教师面前的一道非常重要的题目。
三问题归纳
我们认为,目前农村、山区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状况是总的地方环境势力所催生的必然结果。一是地方决策意识、政策执行范围和力度的问题;二是自然条件的问题;教材与当地条件存在差异,城市与山村存在差异;三是师资各方面素质能力的问题。
四建议
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小学美术新课标的真正实施并能取得行之有效的效果,还需要假以时日,作为地方高校的美术教育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1.加强基本功训练力度,拓宽美术教育能力范畴
基本功训练,并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所谓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等之类的技法基础范畴的东西,它是指对整个造型能力的基本功训练,也即素描为造型、色彩为造型等,而不是为素描而素描,为色彩而色彩。从目前的毕业生情况看,许多走上教育教学岗位的人,多数只会为了画色彩而画色彩,画素描而画素描,缺少了用色彩、素描表达周围世界和学生自我感受的能力,无法将这些技法层面的东西引向更加深广的知识领域。
2.突破观察方法,把握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
观察方法,就美术教育而言是教会学生如何能够看出美来,即审美的问题,另外也是教会学生如何通过正确的观看,创作出符合人类审美需求的作品的问题。
美术的看与平常普通人群的看有所区别,美术的看在于画者能够经由看直截了当地把握对象的精神内核,能够一眼辨识对象与精神、生命无关的其他杂质,抓住主体部分予以表达、发挥、塑造和完善,是不需要分析就能直接地跳进对象生命之河的心神、物我合一的最单纯行为。
美术教育首要的是对人进行美育,这是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而要达成这样的目的,正确的行之有效的观看方式成为唯一的突破口。我们往往在教学中忽略了这点,忽略了在描摹对象之时,其实对象也是一个生命形态,而我们是否允许了对方讲话,注意到了对方的因不同的组合而形成的完整还是残缺,我们如何与之交流以及交流可能达到的层次。
不同的观看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而观看角度的选择,就是造成不同感受的主要原因。我们说,有选择,就自然存在了被选择所放弃的部分,但一个完整的事物,却是包含了选择和非选择的,如要把我们的感受尽可能地建立在接近真实的境界,我们只有把观看的地方尽可能地建立在更高的位置,让我们看的范围更广、更宽,而非更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