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论文-李晶

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论文-李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手阳明大肠经,痉挛性肌张力增高,针灸治疗,针刺治疗

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论文文献综述

李晶[1](2018)在《张伯儒针灸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痉挛性肌张力增高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后遗症,是指肌肉紧张度在牵张反射中随速度增加而加强并伴有亢进的腿反射,系牵张反射被释放而增强所致。上肢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呈"折刀状",是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损害的典型表现~([1])。痉挛性肌张力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脑卒中后可能会出现大部分肌群肌张力增高伴腱反射亢进,运动时阻力增加,肢体常被拉向肌群痉挛的一方,不能产生协调运动,是临床治(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周莉莉[2](2014)在《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或中风,是指起病迅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状群。随着现代抢救治疗和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存活的患者中有50%~80%遗留肢体功能障碍、失语等严重的后遗症。痉挛为卒中的常见并发症,致使卒中患者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本文主要对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4年08期)

刘国强,王晓霞,伦奕[3](2011)在《痉挛肌排刺配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49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痉挛肌排刺配合温针灸对脑卒中后引起的上肢肌张力增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痉挛肌排刺配合温针灸的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疗程为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的上肢肌张力进行改良A shw orth量表(MA S)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A 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并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痉挛肌排刺配合温针灸对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有显着疗效,能够明显改善上肢的功能。(本文来源于《陕西中医》期刊2011年05期)

朱鹏[4](2009)在《“醒脑解痉”针法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随机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醒脑解痉”针法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为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与新方法。对象和方法:由计算机产生随机号,采用系列编号的、不透光的、密封的信封随机分配治疗方案,将叁所医院总共收治的24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醒脑解痉”针刺组)120例,对照组(常规针刺组)120例。两组病人每周治疗5天,周六,周日休息,前后治疗4周,共20次。疗效判定:(1)肌张力评定: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 (2)肌力改变评定:采用Robert Lovett法;(3)随访期末死亡/残废率:采用Barthel Index (BI)记分法。利用SPSS软件包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结果:(1)两组病例入选时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2)治疗组改善肌张力愈显率36.67%,对照组愈显率30.83%,治疗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肌张力总有效率为7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4.1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M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M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AS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肌力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肌力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肢肌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下肢肌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3个月及6个月随访时治疗组的死亡/残废率较对照组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副作用。结论:①本研究设计及实施方案具有可行性和较好的可操作性;②“醒脑解痉”针法对于改善肌张力增高以及增强肌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③“醒脑解痉”针法在改善肌力方面与其它针法疗效之间的差异则需要进一步研究及临床观察。(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4-01)

赵真豪,吴节[5](2007)在《“醒脑解痉”针法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58例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醒脑解痉"针法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为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针刺治疗方案。方法:"醒脑解痉"针法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58例,并与常规针刺法62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改善肌张力总有效率为77.59%,愈显率41.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4%,愈显率32.26%。治疗组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解痉"针法在改善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方面与常规针刺法比较,有一定的优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07年10期)

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或中风,是指起病迅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状群。随着现代抢救治疗和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脑血管病死亡率明显下降,但存活的患者中有50%~80%遗留肢体功能障碍、失语等严重的后遗症。痉挛为卒中的常见并发症,致使卒中患者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本文主要对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晶.张伯儒针灸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经验[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

[2].周莉莉.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4

[3].刘国强,王晓霞,伦奕.痉挛肌排刺配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49例[J].陕西中医.2011

[4].朱鹏.“醒脑解痉”针法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随机对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

[5].赵真豪,吴节.“醒脑解痉”针法治疗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58例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四川中医.2007

标签:;  ;  ;  ;  

卒中后痉挛性肌张力增高论文-李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