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与隐身一体化论文-宋长红,李春华,招启军

气动与隐身一体化论文-宋长红,李春华,招启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气动与隐身一体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学科,总体,气动,隐身,隐身技术,总体设计

气动与隐身一体化论文文献综述

宋长红,李春华,招启军[1](2017)在《直升机总体/气动/隐身一体化综合设计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一种基于"全析因设计的少量样本点计算+径向基函数响应面代理模型"的多学科设计优化策略和优化方法,在直升机RCS特性分析和直升机气动特性的基础上,考虑已有的总体性能分析方法,建立了一套总体/气动/隐身一体化综合设计方法。采用该方法应用到某算例直升机的总体/气动/隐身一体化优化设计中,优化后各项目标计算值和通过代理模型得到的拟合值误差都在1.5%范围内,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趋势是一致的,说明建立的优化方法获得的结果可以满足工程实际应用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直升机技术》期刊2017年03期)

郑日升,戚开南,张庆兵,肖志河,刘恒军[2](2017)在《“X”型布局锯齿唇口进气道的超声速飞行器气动与隐身一体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X"型布局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外形与隐身性能一体化设计研究,采用标准k-ωSST湍流模型和多层快速多极子(MLFMA)数值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有/无锯齿进气道唇口飞行器流动机理和散射机理,获得了有/无进气道唇口的气动性能和飞行器的雷达散射截面(RCS)。研究结果表明:在入射频率15GHz时,采用锯齿外形进气道唇口的飞行器在垂直极化(VV)和水平极化方式(HH)时能够降低飞行器的RCS;在锯齿区域附近出现大量的小尺度激波和涡流结构,扰乱了进气道正常流动;无锯齿时,进气道流量系数较大,其次是锯齿角度为90°外形,锯齿角度为45°时进气道的流量系数相对最小,主要是因为锯齿角度45°时的进气道进口泄漏量相对较小;得到了无锯齿时进气道的总压损失最小,同时,无锯齿进气道唇口飞行器的阻力系数相对较小。(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7年11期)

胡劲,刘涛,张鹏,欧军,魏树孝[3](2016)在《巡飞武器气动/结构/隐身一体化设计及多学科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巡飞武器不仅需要满足续航时间的要求,还应尽量降低其RCS值以提高战场生存能力,同时还要满足结构尺寸、质量及结构特性的要求。本文对巡飞武器气动/结构/隐身一体化设计及多学科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气动/结构/隐身一体化优化模型和分析流程,优化了巡飞武器总体参数,改良了巡飞武器的总体性能。(本文来源于《航空兵器》期刊2016年03期)

楚亮[4](2011)在《联结翼布局气动/结构/隐身一体化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联结翼多学科优化要求出发,重点对并行子空间设计算法进行了改进。采用Pareto遗传算法作为系统级搜索策略,结构子学科优化则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了旨在提高优化计算效率的响应面方法。实现了基于改进型并行子空间设计算法对气动、结构及隐身多目标函数间的折中与优化。(本文来源于《航空科学技术》期刊2011年02期)

蒋相闻[5](2010)在《直升机机身气动与雷达隐身一体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武装直升机气动与隐身一体化设计是当前直升机总体设计和空气动力学领域具有挑战性和重要意义的研究内容。本文针对武装直升机复杂的电磁散射和气动特性,分别建立了基于高频特性的雷达散射截面(RCS)计算方法和基于动量源模型的旋翼/机身组合流场及气动特性分析的CFD方法,重点研究了直九直升机机身不同结构参数布局对其气动及RCS特性的影响,并结合优化方法开展机身气动特性与隐身性能一体化设计研究。具体内容如下:作为前提和背景,第一章简要介绍了雷达隐身技术的发展,分析了飞行器雷达隐身国内外研究的技术现状,指出了采用一体化方法开展直升机机身气动特性和雷达隐身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第二章,根据直升机旋翼/机身组合的几何特征、雷达散射特性及其干扰流场特点,在构建直升机旋翼和机身的几何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合于直升机旋翼/机身组合流场和电磁散射计算的一体化网格生成方法。第叁章,根据高频区电磁散射特性,将物理光学法和等效电磁流法相结合,建立了一套基于“面元边缘”的RCS计算方法和程序,在通过球板组合和某外形复杂的导弹算例验证方法有效性的基础上,对直九直升机和某型武装直升机的RCS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了一些减缩直升机RCS的外形设计方案,并进一步采用准静态法对动态旋翼进行RCS的时域和频域计算分析,计算结果体现了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第四章,基于Jameson有限体积法,以动量源模型代替旋翼对流场的作用,建立了一套适合于直升机流场分析的数值方法和计算程序。在算例验证本文方法有效性基础上,着重模拟了悬停和前飞状态下直九直升机旋翼/机身不同结构参数布局的流场和气动特性,得出了一些关于设计参数对其气动特性影响的结论。第五章,采用代理模型优化方法,建立了一套武装直升机机身气动和雷达隐身一体化设计方法。运用该方法首先对直九直升机机身进行了气动和隐身一体化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两种目标设计方法重点开展了直九直升机机身气动与雷达隐身综合设计,搜寻并获得了满足气动性能提高与RCS减缩要求的机身结构布局组合。(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0-12-01)

谭远明,沈伋[6](2010)在《基于代理模型的机载吊舱气动与隐身一体化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雷达隐身要求的机载吊舱初步设计时,存在载机-吊舱组合体RCS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为此,本文构造了用于计算RCS的代理模型,并基于此代理模型以吊舱横截面积、吊舱对载机的气动特性影响量和飞机与吊舱组合的RCS为优化目标,用评价函数法构造吊舱外形设计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用复合形法求解该模型的设计参数。按该参数设计的吊舱外形能使载机在挂载吊舱后气动阻力系数与RCS增量均保持较低的水平,同时可保持吊舱较大的装载截面。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法在吊舱的初步设计阶段对设计参数的选取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飞机设计》期刊2010年03期)

楚亮,马东立,刘忠铁[7](2009)在《非圆截面弹体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非圆截面弹体气动和隐身设计要求出发,根据多目标优化的基本概念,将Pareto方法与遗传优化搜索相结合,采用了联赛式选择复制算子、小生境技术和Pareto解集过滤器技术使解集具有较好分布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了旨在提高优化计算效率的响应面方法.通过采用基于N-S方程的数值求解方法计算弹体气动性能,采用物理光学法和物理绕射理论来计算其雷达散射截面积,实现了基于Pareto遗传算法的非圆截面弹体气动与隐身两个目标函数间的折衷与优化,取得了较好的优化设计结果.(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10期)

何开锋,钱炜祺,陈坚强,郭勇颜[8](2009)在《基于流体力学和电磁学方程数值求解的飞行器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基于流体力学和电磁学方程数值求解的飞行器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方法。首先介绍了精度相对较高的飞行器气动和隐身特性数值计算方法,即,对于气动性能计算,求解的是结构网格上的NS方程加BL代数湍流模式;对于隐身特性计算,是用时域有限体积法来求解电磁学微分方程以获取RCS值。由于采用了高精度的数值方法,优化时单一设计点的气动性能计算和隐身性能计算变得较为耗时,因此在进行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时本文采用了一种"少量样本计算+Kriging响应面模型建模"的优化策略。针对某类似X-47飞行器的一体化设计算例计算表明,上述设计方法是可行的,实现了优化设计中引入高精度的性能分析方法,有望提高优化结果的可信度。(本文来源于《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高宜胜,伍贻兆,王江峰[9](2009)在《先进飞行器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方法研究现状与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先进飞行器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首先介绍了设计中的常用的数值模拟技术,针对气动力计算,重点分析对比了位势方程、Euler方程和NS方程等气动力计算方法;针对隐身性能计算,重点分析对比了高频近似方法、时域法、频域法等雷达散射截面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先进飞行器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的策略和步骤,最后对该设计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江苏航空》期刊2009年01期)

胡添元,余雄庆[10](2009)在《基于参数化CAD模型的飞行器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将CAD软件与气动/隐身多学科设计优化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的流程为:(1)建立外形参数化数学模型;(2)应用CATIA二次开发技术,自动生成叁维CAD模型;(3)从该模型上提取气动和隐身计算所需的外形数据;(4)应用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以一个翼身融合体飞行器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为例,详细阐述流程的具体实现过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充分利用了CAD软件精确的参数化建模功能;(2)为气动分析和雷达散射截面(RCS)计算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外形模型;(3)能从CAD模型中获取容积、表面面积等几何特征信息;(4)优化结果直接反映为叁维CAD模型。这些优点使得该方法具有实用意义。(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气动与隐身一体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X"型布局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外形与隐身性能一体化设计研究,采用标准k-ωSST湍流模型和多层快速多极子(MLFMA)数值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有/无锯齿进气道唇口飞行器流动机理和散射机理,获得了有/无进气道唇口的气动性能和飞行器的雷达散射截面(RCS)。研究结果表明:在入射频率15GHz时,采用锯齿外形进气道唇口的飞行器在垂直极化(VV)和水平极化方式(HH)时能够降低飞行器的RCS;在锯齿区域附近出现大量的小尺度激波和涡流结构,扰乱了进气道正常流动;无锯齿时,进气道流量系数较大,其次是锯齿角度为90°外形,锯齿角度为45°时进气道的流量系数相对最小,主要是因为锯齿角度45°时的进气道进口泄漏量相对较小;得到了无锯齿时进气道的总压损失最小,同时,无锯齿进气道唇口飞行器的阻力系数相对较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动与隐身一体化论文参考文献

[1].宋长红,李春华,招启军.直升机总体/气动/隐身一体化综合设计分析方法研究[J].直升机技术.2017

[2].郑日升,戚开南,张庆兵,肖志河,刘恒军.“X”型布局锯齿唇口进气道的超声速飞行器气动与隐身一体化研究[J].推进技术.2017

[3].胡劲,刘涛,张鹏,欧军,魏树孝.巡飞武器气动/结构/隐身一体化设计及多学科优化设计[J].航空兵器.2016

[4].楚亮.联结翼布局气动/结构/隐身一体化设计方法[J].航空科学技术.2011

[5].蒋相闻.直升机机身气动与雷达隐身一体化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

[6].谭远明,沈伋.基于代理模型的机载吊舱气动与隐身一体化设计方法[J].飞机设计.2010

[7].楚亮,马东立,刘忠铁.非圆截面弹体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

[8].何开锋,钱炜祺,陈坚强,郭勇颜.基于流体力学和电磁学方程数值求解的飞行器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J].空气动力学学报.2009

[9].高宜胜,伍贻兆,王江峰.先进飞行器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方法研究现状与趋势[J].江苏航空.2009

[10].胡添元,余雄庆.基于参数化CAD模型的飞行器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J].宇航学报.2009

标签:;  ;  ;  ;  ;  ;  

气动与隐身一体化论文-宋长红,李春华,招启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