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玻纤反应注射成型论文-王国杰

长玻纤反应注射成型论文-王国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长玻纤反应注射成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长玻纤增强聚氨酯,螺栓连接,强度分析,失效分析

长玻纤反应注射成型论文文献综述

王国杰[1](2013)在《长玻纤增强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复合材料螺栓连接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长玻纤增强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LFI-RRIM PU)复合材料在汽车行业的广泛应用,其成型件从辅助次承力部件发展成为主承力部件,与金属材料的机械连接场合越来越多。由于LFI-RRIM PU复合材料在连接部位的受力不均匀性,对螺栓连接部位的细节分析至关重要。本文针对LFI-RRIM PU复合材料螺栓连接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保证LFI-RRIM复合材料螺栓连接强度和提高连接效率的方法。论文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通过拉伸性能试验对长玻纤增强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失效机理进行分析,建立拉伸性能预测方程式,确定合适的失效准则;第二,通过正交试验和ABAQUS有限元仿真模拟对LFI-RRIMPU复合材料单螺栓连接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因素主要包括连接板宽径比、端径比、厚径比以及装配预紧力等;另外对螺栓连接处的局部增补措施(如增置凸台、镶嵌螺母等)进行有限元仿真模拟,分析最大限度提高LFI-RRIM PU复合材料螺栓连接强度的方法;第叁,通过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LFI-RRIM复合材料多螺栓连接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因素包括连接板端距、行距、边距、列距、厚度以及装配预紧力等,分析提高螺栓连接效率的方法;最后,在LFI-RRIM PU复合材料多螺栓连接仿真模拟的基础上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对影响多螺栓连接的尺寸因素进行优化,使得载荷分配趋于均匀,进而保证了多螺栓连接强度、提高连接效率,为LFI-RRIM PU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3-01-01)

周秋明,顾远,刘涛,田春蓉,王建华[2](2010)在《长玻纤增强反应注射成型PU泡沫塑料的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压喷灌机开展了长玻纤增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RPUF)的成型技术研究。结果表明:RPUF的弯曲模量随着玻纤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密度为0.75 g/cm3的RPUF的弯曲强度随玻纤用量的增加而减小,密度为0.95g/cm3的RPUF的弯曲强度随玻纤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玻纤质量分数大于40%时,弯曲强度开始下降;在载荷垂直于玻纤的分布方向,RPUF的压缩模量随着玻纤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载荷平行于玻纤分布方向,压缩模量随着玻纤用量的增加而增大;RPUF的压缩强度随着玻纤用量的增加而减小;RPUF的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在载荷平行于玻纤分布方向明显高于载荷垂直于玻纤分布方向;随着玻纤用量和长度的增加,RPUF的冲击强度均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0年12期)

王晓博[3](2009)在《长玻纤增强反应注射成型一体化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玻纤增强反应注射成型是一项应用前景广阔的聚氨酯塑料成型技术,但在我国尚处于初级应用阶段,在实际生产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扬子汽车内饰有限公司的实际工程项目“16/40型LFI长玻纤增强反应注射成型生产线改造”为背景,针对现有生产线存在的后铺入的表皮与模具不贴合以及人工操作部分耗时较多等问题,提出了一个一体化解决方案,并对相关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对现行生产线的运行情况、结构特点以及工艺过程进行分析,指出现行生产线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分析了一体化成型工艺过程的关键技术。分析了真空吸塑成型的机理,建立了描述表皮真空吸塑成型过程的理论模型,包括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和本构方程在内的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以某型客车电器盖板表皮零件为例,利用专业的塑料热成型分析软件POLYFLOW进行真空吸塑成型工艺仿真的整个技术过程。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压力加载时间的增加以及吸塑压力的增加,制件各部分成型的速度有快有慢,较深的部位和较细小的面成型较慢,为了使制件的厚度分布更均匀,质量更高,可在这些部位增加吸塑孔的数量,加快该部位成型速度;在底部与侧壁之间加大圆角半径,同时采用较大的脱模斜度能改善壁厚分布,在制品结构设计时应尽量对过渡处的尖角进行倒圆,以使最终的成型制品壁厚分布更加均匀;对于深径比较大的制品,有预拉伸的制品厚度分布明显较无预拉伸的更均匀。运用ANSYS对片材辐射加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塑料片材在辐射加热过程中不同时刻温度场的分布以及各节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显示:在辐射加热的各个阶段片材截面的温度分布始终是不均匀的,最高温度位于中间大部分区域,最低温度位于片材边缘区域;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均匀度在加热阶段呈逐渐增大趋势;在辐射加热阶段片材沿厚度方向存在一个的温度梯度,通过断开加热电源使片材适当自然冷却,可以改善该温度梯度。最后对生产线改造的结构部分提出了一体化工艺解决的方案,并完成了系统各单元的结构设计。通过对生产线的改造,将使表皮成型、浇注、反应成型达到一体化,进而提高汽车内饰件产品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马吉航[4](2009)在《长玻纤反应注射成型浇注过程离线编程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机器人离线编程技术是对机器人编程语言的一种拓广,机器人不必停产,在虚拟生产环境中利用一些规划算法对叁维图形进行控制,离线进行路径规划。相比传统的在线示教编程,离线编程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文针对汽车内饰件浇注机器人进行研究,提出了离线编程的解决方案。(1)对公司所选用的IRB6650型机器人进行运动学分析,提出了解决机器人运动学计算的思路,并给出相应的算法及结果,为机器人离线编程提供支持;(2)对机器人几种经典编程语言进行了研究,分析了ABB机器人的编程语言——RAPID的语言指令及应用;(3)根据生产线的基本参数建立了与浇注程序编制相关的混合头、汽车内饰模具、压力机等叁维模型,构建汽车内饰件虚拟生产车间;(4)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在所建立的虚拟生产车间合理规划浇注路径,避免混合头与模具、压力机等产生干涉碰撞。编制生成机器人轨迹程序,并将其转换成控制器能够识别的实际生产浇注程序;(5)研究分析了ABB机器人的通讯原理,将机器人运行轨迹程序上传给机器人控制器,启动轨迹程序现场验证轨迹规划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刘帅[5](2008)在《长玻纤增强反应注射成型质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玻纤增强反应注射成型是一项应用前景广阔的聚氨酯塑料成型技术,但在我国尚处于初级应用阶段,在实际生产中还存在许多工艺问题。本文结合国内某知名汽车内饰件公司最新引进的16/40型LFI长玻纤增强反应注射成型生产线,对长玻纤增强反应注射成型制品的质量问题进行了研究。(1)通过分析长玻纤增强反应注射成型工艺及其特点、聚氨酯制品成型定型原理,确定了影响成型过程和制品质量的主要工艺参数。(2)分析了生产中制品缺陷的产生原因,提供了各种缺陷的解决措施,为改善制品质量提供了指导方法。(3)利用模流分析软件MoldFlow对料液的充模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探讨了充模过程中缺陷产生的机理;针对气泡缺陷进行了工艺参数的优化,确定了不产生气泡缺陷的最佳浇注长度、物料温度和合模时间等工艺参数:通过变更浇注轨迹减少了气穴的数量,调整了气穴的分布位置,并为浇注轨迹的制定提供了可遵循的原则。(4)利用MATLAB软件完成对PU体系固化冷却过程的数值计算和分析,得到体系温度和反应程度的变化规律:对工艺参数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模具温度对PU制品成型影响最大,设置高的模具温度能得到优良的表面质量,并有效缩短脱模时间。(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长玻纤反应注射成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高压喷灌机开展了长玻纤增强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RPUF)的成型技术研究。结果表明:RPUF的弯曲模量随着玻纤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密度为0.75 g/cm3的RPUF的弯曲强度随玻纤用量的增加而减小,密度为0.95g/cm3的RPUF的弯曲强度随玻纤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玻纤质量分数大于40%时,弯曲强度开始下降;在载荷垂直于玻纤的分布方向,RPUF的压缩模量随着玻纤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载荷平行于玻纤分布方向,压缩模量随着玻纤用量的增加而增大;RPUF的压缩强度随着玻纤用量的增加而减小;RPUF的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在载荷平行于玻纤分布方向明显高于载荷垂直于玻纤分布方向;随着玻纤用量和长度的增加,RPUF的冲击强度均明显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长玻纤反应注射成型论文参考文献

[1].王国杰.长玻纤增强聚氨酯反应注射成型复合材料螺栓连接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2].周秋明,顾远,刘涛,田春蓉,王建华.长玻纤增强反应注射成型PU泡沫塑料的力学性能[J].塑料工业.2010

[3].王晓博.长玻纤增强反应注射成型一体化工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

[4].马吉航.长玻纤反应注射成型浇注过程离线编程与优化[D].南京理工大学.2009

[5].刘帅.长玻纤增强反应注射成型质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标签:;  ;  ;  ;  

长玻纤反应注射成型论文-王国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