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土壤溶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限点法,移动最小二乘,迎风格式,土壤溶质迁移方程
土壤溶质论文文献综述
秦新强,苏李君,王兴,李永真,王岳玲[1](2019)在《土壤溶质迁移方程的迎风稳定有限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土壤溶质迁移方程具有对流项的特性,构造了迎风稳定有限点方法.该方法采用自适应迎风格式使其支持域偏向于迎风侧,以获取到上游信息,在对流占优的情况下,避免数值震荡现象.通过对一维和二维土壤溶质迁移方程的数值计算,详细分析了在不同布点、不同时间步长、不同影响因子的作用下,新算法数值解的收敛性、收敛阶与稳定性.数值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边界及梯度变化大的区域内,可以有效地提高计算精度,达到消除数值震荡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工程数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郭全恩,王益权,南丽丽,李保国,曹诗瑜[2](2019)在《不同溶质及矿化度对土壤溶液盐离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西北旱区水源短缺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微咸水资源对于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以甘肃省秦安县果园粉砂质黏壤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方法,采用蒸馏水(CK)和不同矿化度(1, 3, 5, 10 g/L)的NaCl、Na2SO4两种类型的盐溶液对土壤饱和浸泡8~12 h后离心,收集不同转速下的释水溶液,研究不同吸力(pF分别为1.0,1.49,2.01,2.71,3.49,4.09)条件下土壤释水溶液盐分离子的组成。结果表明:不同矿化度的NaCl和Na2SO4对释水溶液电导率、HCO3-、Cl-、SO42-、Ca2+、Mg2+、Na+的影响差异均达极显着(p<0.01)或显着水平(p<0.05)。相同矿化度的NaCl和Na2SO4在土壤释水过程中对不同盐分离子的影响不同。同为1g/L的NaCl和Na2SO4,NaCl中的Cl-置换土壤中HCO3-的能力要强于Na2SO4中的SO42-。在土壤水吸力(pF)小于2.01时,高矿化度(>3 g/L)的NaCl对于土壤溶液中Ca2+的解离具有促进作用,且促进能力随着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土壤水吸力(pF)大于2.01时,加入溶液中的Cl-和SO42-均具有抑制土壤中HCO3-的解离,加入溶液中的Cl-具有抑制土壤中SO42-的解离,加入溶液中的SO42-具有抑制土壤溶液中Cl-的解离,低矿化度(1 g/L)的NaCl对于土壤溶液中Ca2+的解离具有抑制作用。不同矿化度的NaCl和Na2SO4,对土壤溶液中Mg2+的解离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从微咸水利用于盐渍化土壤改良的角度来看,对于苏打型盐土,可尝试用含Cl-和SO42-的盐水灌溉;对于硫酸盐型盐土,可尝试用含Cl-的盐水灌溉;对于氯化物型盐土,可尝试用含SO42-的盐水灌溉。(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吴军虎,任敏[3](2019)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作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溶质运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HPMC)是一种潜在的土壤改良剂,加入土壤中后具有明显的减渗效果,对缓解黄土高原水土养分的流失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在土壤中施加不同含量的HPMC,研究HPMC对土壤溶质迁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HPMC质量分数在0~0.5 g/kg范围内,饱和导水率随HPMC添加量增大而逐渐减小,0.5g/kg组相比未添加HPMC的空白组降低37.3%;土壤中保守性溶质的运移速度显着降低;随HPMC添加量增加,溶质的初始和完全穿透时间明显推迟,穿透总历时延长;2)CDE方程和两区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在土壤中添加不同含量HPMC时溶质的运移状况,2种模型的拟合曲线也均能与实测曲线较好吻合,但两区模型的模拟精度更高。3)基于两区模型的参数拟合结果,随HPMC添加量的增加,平均孔隙水流速越小,水动力弥散系数、弥散度和质量交换系数均增加,而土壤可动水体的含水量比率逐渐减少。(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应珊珊[4](2018)在《基于贝叶斯方法的土壤溶质迁移转化反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认识养分和农药等土壤溶质的环境行为,数值模型常用来模拟土壤溶质的迁移转化过程。溶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本质上是一个确定性过程,但由于观测数据的稀缺性以及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空间非均质性,迁移转化过程必然存在不确定性。面对复杂的自然环境状况,迁移转化模拟不仅需要识别正确的模型形式,即处理模型结构的不确定性,也需要确定模型参数,即处理参数的不确定性。如何从包含有测量误差的观测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反演识别出正确的模型结构及相应的最优参数,减小模拟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对于准确模拟土壤溶质迁移转化过程以及理解其内在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贝叶斯推断是一种概率方法,已经广泛应用在数值模拟的反演研究中。基于贝叶斯所进行的反演估计是利用先验认识和观测数据推断出目标量的后验概率。本文将贝叶斯方法与土壤溶质迁移数值模型耦合,分别对氮和农药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PCP)的迁移转化过程进行反演识别,定量解析各个过程对溶质消减的贡献率,具体工作如下:(1)基于广义速率方程的动力学模型贝叶斯推断方法在土壤溶质迁移转化模拟中,反应动力学类型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却无法确定反应动力学的形式。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本章发展了一种新的确定反应动力学形式的贝叶斯估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定义一个含有离散和连续参数的广义速率方程,利用可以实现对离散分布进行采样的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算法(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同时进行动力学模型的选择和动力学参数的估计,并通过数值研究和氮转化实验验证方法的有效性。数值算例表明,此方法可以准确识别真实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动力学参数,在不同的观测误差水平和不同的观测数据缺失情况下也表现良好。在氮转化的实验研究中,本方法能够从多达19683(39)个候选氮转化模型中选择出最佳模型,最佳模型的模拟结果能够准确再现观测数据。(2)不同温度和土壤孔隙含水率(Water-filled porespace,WFPS)条件下水稻土中产生N2O主导反应的识别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利用氮转化模型对不同温度和WFPS条件下水稻土中的氮转化浓度数据进行模拟研究,利用MCMC对不同处理下氮转化进行动力学模型选择和动力学参数估计。各处理组的模拟结果能够准确匹配NH4+、N03-和NO2-浓度数据,也能够准确预测20T90W(20℃,90%WFPS,下同)、20T120W、30T90W和30T120W的N2O释放速率数据。通过分析不同温度和WFPS条件下各反应路径的速率水平及其不确定性,我们推断在30T120W处理组下RNO2-(an)-N2O(s)(即反硝化菌主导的反硝化反应或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Dissimilatory nitrate reduction to ammonium,DNRA)与ONH4-(ae)-N2O(s)(即自养硝化菌主导的硝化反应)是N20主要的产生路径。在30T90W、20T90W和20T120W处理组下,ONH4-(a+,、N2O(s)是N2O主要的产生路径。在高温高湿条件下,NH4(ae)-N2O(s)N2O能够从土壤中逸出,其他处理中土壤中的N2O基本上被还原成N2。(3)基于贝叶斯模型平均的水稻土氮转化路径反演在上述研究中,我们利用了较复杂的氮模型,但模拟结果仍无法匹配低温低湿条件下5T和60W处理组的N20释放速率。为了全面考虑模型结构中的不确定性,避免使用单一模型带来的偏差,我们构建了 12个不同路径组合的氮转化模型,应用贝叶斯模型平均(Bayesian model averaging,BMA)方法,通过加权平均整合12个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预测,找到了符合低温低湿条件下最为合理的模型结构并完成了较为全面的不确定性分析。模拟结果表明BMA模拟能够整合各候选模型对不同氮库的模拟能力,全面考虑模型结构的不确定性,从而获得更好的预测效果。(4)PCP在水稻土好氧厌氧界面中消减过程的反演模拟为了验证反演模型在更复杂场景中的适用性,我们利用迁移转化模型模拟了水稻土土水好氧-厌氧界面中五氯酚的消减行为。我们主要考虑PCP及其降解产物在土水界面中的扩散、吸附和降解过程,利用MCMC反演了未知的扩散反应模型参数,采用最大后验概率估计的参数反演结果(maximum-a-posteriori,MAP)模拟再现了 PCP在水稻土好氧厌氧界面中的消减,定量化解析了各过程对于消减的贡献率。根据PCP和Cl-浓度数据得出的反演结果表明,0-6 mm 土层是整个土壤剖面中PCP消减的活跃区域,其中PCP的消减主要是由固相中的降解作用导致的,同时扩散作用将较深层(2.4-4.8 mm)的PCP传输到浅层以促进PCP的完全消减;积水层的脱氯水平最高,且不同深度土层的PCP脱氯水平相似,2,3,4,5-TeCP和3,4,5-TCP是PCP的主要脱氯产物。综上所述,本文发展的方法可以对未知的模型及参数进行充分地探索,从有限的观测数据中识别出运移模型的结构形式以及相应的参数,有效减少不确定性,进而能够提供更多土壤溶质迁移转化过程的内在认识,为分析复杂的迁移转化过程提供一个有利的信息挖掘工具。(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12-01)
任长江,王建华,赵勇,白丹,龚家国[5](2018)在《改进的水动力参数模型在非饱和土壤溶质运移问题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水分和溶质运移参数模型(导水率、扩散率和水动力弥散系数)只是含水率的函数,难以反映土壤初始含盐量以及溶液浓度对含水率和溶质入渗透性的影响。该文对传统以含水率为变量的水动力参数模型进行改进(引入反映浓度的参数α、β和γ),并通过室内不同初始含盐量(2、4、6、8和10g.kg-1)清水淋洗试验和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0、15、25、50和100g.L-1)入渗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试验表明土壤初始含盐量和入渗溶液浓度越大,相同入渗时间湿润锋和累积入渗量越小。数值模拟表明:(1)含水率和溶质浓度的实测值与计算值吻合较好,改进后的模型较传统模型精度提高了6.31%;(2)参数α、β和γ越大,相同位置含水率和溶质浓度越大,相同时间湿润锋运移距离越大。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参数α、β和γ对扩散率、导水率及水动力弥散系数的敏感度不受含水率的影响,但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期刊2018年04期)
曾季才,查元源,杨金忠[6](2018)在《基于Richards方程切换的土壤水流及溶质运移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每个节点的土壤水分状态来选择合适的Richards方程形式,并用隐式迭代算法求解,得到一种用于模拟土壤水盐运移过程的通用方程切换方法。该方法能自由切换任意节点的控制方程,从而充分利用水头型和含水量型Richards方程的优势,适用于所有主流的迭代求解算法。成功将该方法应用于非均质土壤饱和-非饱和的溶质运移过程模拟。通过室内及数值试验,证明其在干燥砂土淋盐及干湿交替上边界的土壤积盐等普遍难题中,相比传统数值算法能大幅度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本文方法对大区域饱和-非饱和水流运动及溶质运移数值模拟具有显着优势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水利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裴青宝[7](2018)在《红壤土壤水分溶质运移特性及滴灌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大力实施脐橙、柑橘等经济作物的高效节水改造工程;滴灌技术多被用到丘陵地区脐橙和柑橘灌溉中。研究确定适合于该区域的滴灌技术参数,对该区域脐橙和柑橘滴灌设计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容重红壤一维垂直和水平状态下的水分和溶质运移规律及建模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溶质运移相关参数进行了测定和确定。通过室内与田间试验研究了多因素影响下多点源滴灌水分溶质交汇入渗湿润体范围内含水率和NO3--N运移分布特征,采用Hydrus-3D对滴灌湿润锋推移及水分溶质分布状况进行模拟。根据研究成果在大田脐橙工程中进行了设计和实施,经过两年的运行监测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大田实施效果进行了后评价。主要结论如下:(1)容重对红壤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较强的影响,相同含水率条件下红壤容重越大土壤吸力越大,呈现幂函数关系。容重对红壤入渗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容重越大入渗能力越小,水分和溶质不易运移到深层土体内。非吸附性离子Cl-在红壤中随水迁移,且在入渗结束后有一个明显的再分布过程;入渗溶液浓度变化对红壤入渗过程有较大的影响。HYDRUS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出不同因素影响下的红壤一维入渗水分运动和溶质分布规律,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在10%以内。相比于其它入渗模型,Green-Ampt模型更适合于对红壤入渗特性的模拟。(2)单点源入渗试验后湿润体呈现半椭球状,容重越大湿润锋水平方向距离越大于垂直方向,流量相同条件下容重越大地表积水现象越明显。多因素影响下的多点源交汇入渗滴头间距对交汇时间有较大影响,间距越大湿润锋交汇时间约长。滴头间距越小,流量越大越容易造成地积水和表径流的发生和发展,间距相同流为8.4mL/min(2L/h)时,湿润锋水平运移的速度和距离大于垂直方向,且在地表以下10cm的范围内受到水分浸泡致使土壤结构发生变化,此范围内NO3--N富集达到最大值。Hydrus-3D模型对不同因素影响下的交汇入渗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平均误差为11.5%,其中对湿润锋的推移模拟精度最高,对NO3--N光迁移分布模拟精度最差。综合分析认为在室内试验条件下容重为1.4 g/cm3时,最适合于红壤地区多点源滴灌的滴头间距为40cm,滴头流量为4.2mL/min(1L/h)。(3)红壤丘陵地区的田间试验表明,交汇入渗后,流量相同时,间距越大湿润范围越广;间距相同时,流量为2 L/h湿润体最大,间距为20cm,流量为2 L/h的交汇区域最大。滴头流量和间距对水分和溶质运移分布有较大影响,在流量为2 L/h时4个不同间距试验地表以下20cm的范围内的含水率和NO3--N较高。田间试验Hydrus-3D模型的模拟误差达到13.5%;模型效率系数均在0.85以上,表明模型具有很好的可信度。(4)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脐橙滴灌节水改造工程后评价体系,根据试验间距设计实施的4个灌区综合评价得分为:竹背3.6548、岭背3.335、黄坑3.0007、大仙背2.9744。竹背村脐橙灌区滴灌节水工程后评价为优,其它3个灌区为良;表明试验得出的滴灌技术参数为最佳参数适合于生产实际。综合分析红壤丘陵区域田间多点源滴灌最适宜的流量为1 L/h,滴头间距为40cm。(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8-06-30)
杨彤[8](2018)在《污染地下水中溶质向土壤垂向迁移规律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填埋场周边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问题逐渐呈现出来并获得广泛关注。但大量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填埋场及周边直接影响区,忽略了地下水受到污染后,水中污染物会在毛细作用的驱动下向上迁移,进而污染含水层上覆土壤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论文构建土壤-含水层耦合试验装置,通过模拟污染地下水中溶质向土壤的垂向迁移过程,研究含水层中污染物向土壤垂向迁移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溶质的迁移机理进行初步探索,为开展污染地下水对土壤的影响和防治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吸附试验结果表明,Cd达到平衡的时间明显比Cr达到平衡的时间长,前者为960min,后者为300min。当溶液中的溶质浓度均为10mg/L时,吸附达到平衡时土壤中Cd和Cr的浓度分别为98.70mg/kg和11.91mg/kg,表明土壤对Cd的吸附作用较Cr更强。土壤毛细上升高度和上升时间为幂函数关系,位置高度与该处的土壤含水率呈线性相关,在距含水层高度为2cm时,含水率为30.15%~35.13%,在距含水层25cm高度,土壤中含水率下降至23.12%~26.81%;土壤中Cr浓度随试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毛细上升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距含水层高度为2cm时浓度为6.319~27.766mg/L,在距含水层25cm高度时浓度为0.419~2.742mg/L;Cd、氨氮与Cr的变化趋势类似,二者在距含水层高度2cm处时的含量分别46.174~69.982mg/L、1.415~3.623mg/L,在距含水层25cm时分别为0~45.494mg/L、0.168~0.905mg/L。通过分析叁种不同溶质在土壤中的迁移曲线表明,重金属Cr及重金属Cd的迁移规律大致相同,但当Cr在土壤中运移时,会有少量的Cr离子随毛细水快速的向上迁移,大量的Cr离子依然富集在土壤底部与含水层接触的位置,且随着时间推移缓慢的向上迁移,Cd离子在运移期间则不会有少量离子由土壤底部随毛细水快速向上迁移。氨氮的迁移受到土壤含水率的制约,在实验初期土壤含水率未达到饱和的时候,含水率与氨氮浓度基本呈现一个线性的关系,当土壤中含水率达到饱和时,氨氮则会在土壤含水率达到饱和的部分开始富集,在此部分的土壤中氨氮浓度逐渐增大,而在土壤含水率未达到饱和的部分,氨氮与含水率依然呈现一个线性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闫一凡,李晓鹏,张佳宝,刘建立[9](2018)在《基于GLUE的土壤溶质运移参数反演及不确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溶质运移模型参数的识别结果常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制约了模型的实际应用。以土壤中Cu2+运移过程为例,采用广义似然不确定性估计(Generalized likelihood uncertainty estimation,GLUE)并引入最大似然值(MaximumNash-Sutcliffe,MNS)等叁种定量指标,探讨了数值反演估计弥散系数等参数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Nonlinear least squares,NLLS)得到的唯一"最优"参数组合对Cu2+出流曲线拟合效果很好(R2>0.937),但因"异参同效",无法刻画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GLUE则可明确溶质运移参数及其响应界面的不确定性,MNS对应的参数组合对Cu2+出流曲线拟合R2>0.937,效果与NLLS的拟合结果高度一致。GLUE计算的95%置信区间覆盖了80%以上的观测点(NLLS为46.3%),其反演参数的取值范围也远大于NLLS的结果。在模型参数及响应界面不确定性分析两方面GLUE方法均优于NLLS方法。(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侯宗丽[10](2017)在《土壤溶质迁移方程的Kriging-EFG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土壤盐碱化和土壤污染的日益加剧,有关土壤溶质问题的研究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寻找高效的科学方法来控制和调节土壤溶质浓度对土壤养分管理及环境污染监测问题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无网格方法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其中,基于移动最小二乘的Galerkin加权残量无网格法使用较广泛,该方法构造的形函数具有高阶连续性,可在求解域内部和边界处采取直接布点的方式,能处理有限元难以处理的大变形、断裂等问题,但其形函数不具有Kronecker δ函数性质。本文采用Kriging插值法构造形函数,结合Galerkin加权残量法,提出一种新的无网格方法:Kriging-EFG法,该方法的形函数满足Kronecker5函数性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Kriging-EFG法应用到惰性非吸附性土壤溶质迁移方程中,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回顾土壤溶质迁移方程的产生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无网格法的产生背景、研究意义及分类;详述了无单元Galerkin无网格法(EFG)的研究现状和基本原理;最后介绍了Kriging插值法的研究背景和基本原理。(2)在分析无单元Galerkin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Kriging-EFG无网格法,该方法采用Kriging插值构造形函数、Galerkin加权残量法进行控制方程的离散,并针对土壤溶质迁移方程分别建立了一维和二维Kriging-EFG无网格法的数值离散方案。(3)将该离散方案用于一维土壤溶质迁移方程的具体数值算例中,通过分别调节支持域影响因子、高斯函数因子和罚因子,使得本文一维算例的误差精度能够达到10~4;此外,对于二维土壤溶质迁移方程,通过调节与一维相同的各因子,可使得本文二维算例误差精度也能够达到10~(-4)。因此,Kriging-EFG无网格法可适用于一维、二维的土壤溶质迁移方程。(4)将本文算法误差与有限元、有限差分法误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较好,求解精度较高,是一种较好的数值模拟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7-06-30)
土壤溶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西北旱区水源短缺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微咸水资源对于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以甘肃省秦安县果园粉砂质黏壤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方法,采用蒸馏水(CK)和不同矿化度(1, 3, 5, 10 g/L)的NaCl、Na2SO4两种类型的盐溶液对土壤饱和浸泡8~12 h后离心,收集不同转速下的释水溶液,研究不同吸力(pF分别为1.0,1.49,2.01,2.71,3.49,4.09)条件下土壤释水溶液盐分离子的组成。结果表明:不同矿化度的NaCl和Na2SO4对释水溶液电导率、HCO3-、Cl-、SO42-、Ca2+、Mg2+、Na+的影响差异均达极显着(p<0.01)或显着水平(p<0.05)。相同矿化度的NaCl和Na2SO4在土壤释水过程中对不同盐分离子的影响不同。同为1g/L的NaCl和Na2SO4,NaCl中的Cl-置换土壤中HCO3-的能力要强于Na2SO4中的SO42-。在土壤水吸力(pF)小于2.01时,高矿化度(>3 g/L)的NaCl对于土壤溶液中Ca2+的解离具有促进作用,且促进能力随着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土壤水吸力(pF)大于2.01时,加入溶液中的Cl-和SO42-均具有抑制土壤中HCO3-的解离,加入溶液中的Cl-具有抑制土壤中SO42-的解离,加入溶液中的SO42-具有抑制土壤溶液中Cl-的解离,低矿化度(1 g/L)的NaCl对于土壤溶液中Ca2+的解离具有抑制作用。不同矿化度的NaCl和Na2SO4,对土壤溶液中Mg2+的解离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从微咸水利用于盐渍化土壤改良的角度来看,对于苏打型盐土,可尝试用含Cl-和SO42-的盐水灌溉;对于硫酸盐型盐土,可尝试用含Cl-的盐水灌溉;对于氯化物型盐土,可尝试用含SO42-的盐水灌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土壤溶质论文参考文献
[1].秦新强,苏李君,王兴,李永真,王岳玲.土壤溶质迁移方程的迎风稳定有限点法[J].工程数学学报.2019
[2].郭全恩,王益权,南丽丽,李保国,曹诗瑜.不同溶质及矿化度对土壤溶液盐离子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9
[3].吴军虎,任敏.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作土壤改良剂对土壤溶质运移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9
[4].应珊珊.基于贝叶斯方法的土壤溶质迁移转化反演研究[D].浙江大学.2018
[5].任长江,王建华,赵勇,白丹,龚家国.改进的水动力参数模型在非饱和土壤溶质运移问题中的应用[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8
[6].曾季才,查元源,杨金忠.基于Richards方程切换的土壤水流及溶质运移数值模拟[J].水利学报.2018
[7].裴青宝.红壤土壤水分溶质运移特性及滴灌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8].杨彤.污染地下水中溶质向土壤垂向迁移规律及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9].闫一凡,李晓鹏,张佳宝,刘建立.基于GLUE的土壤溶质运移参数反演及不确定性[J].土壤学报.2018
[10].侯宗丽.土壤溶质迁移方程的Kriging-EFG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