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青光眼论文-何艳芳,张淑贤

晚期青光眼论文-何艳芳,张淑贤

导读:本文包含了晚期青光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视功能,青光眼,复方血栓通胶囊,眼压

晚期青光眼论文文献综述

何艳芳,张淑贤[1](2019)在《复方血栓通胶囊对中、晚期青光眼术后患者视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中、晚期青光眼手术后患者采取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东莞东华医院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6例中、晚期青光眼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5%,高于对照组的8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功能、眼压以及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眼压、血流阻力系数(R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总灰度值及F–VEP波峰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舒张末期流速(EDV)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中、晚期青光眼术后患者的效果显着,其能明显改善患者视力水平,促进视功能恢复,稳定病情发展。(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史彩霞,张可,马威,武志海[2](2018)在《睫状体光凝术在晚期新生血管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生血管青光眼是继发于眼部缺血疾病的一类难治性青光眼~([1])由于视网膜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玻璃体腔及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过度分泌,促进虹膜表面及房角处新生血管的产生~([2]),新生血管青光眼的前期患者眼压不高,因为该期房角处的新生血管并不影响小梁的滤过功能随着缺血缺氧的(本文来源于《实用医技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于波[3](2018)在《探讨睫状体冷冻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和分析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睫状体冷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64例,分为引流组和冷冻组各32例,观察和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引流组患者平均眼压为(34.5±10.1)mmHg,冷冻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为(25.1±7.4)mmHg。冷冻组明显低于引流组且P<0.05。治疗成功率方面,引流组的治疗成功率为65.63%,冷冻组的治疗成功率为81.25%,冷冻组明显高于引流组且P<0.05。结论使用睫状体冷冻术对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着降低患者的眼压,疗效确定。(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8年32期)

关明琦[4](2018)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晚期青光眼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讨论对晚期青光眼患者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具体效果和实际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晚期青光眼患者64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2例,1组为对照组,使用传统小梁切除术; 2组为观察组,使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8. 13%)相比,观察组(96.88%)明显较高,P<0.05。结论对晚期青光眼患者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可在各大医院中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张绍阳,李莉,钟珊[5](2018)在《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残余性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和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治疗残余性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将30例30眼患者分为SLT组15例(接受SLT治疗)和药物组15例(接受0. 004%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眼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眼压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3个月,两组眼压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其余时间点,两组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的基线眼压相比,治疗后1 d,SLT组眼压下降的幅度大于药物组,其余各时间点药物组眼压下降的幅度均大于SLT组。SLT组患者治疗后眼压的波动大于药物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LT可有效降低残余性晚期POAG患者的眼压,但降压效果及稳定性逊于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新医学》期刊2018年09期)

鲁彬[6](2018)在《小视野青光眼晚期显微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小视野青光眼晚期显微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小视野青光眼晚期患者中选取45例,运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所有患者均行显微小梁切除术治疗并统计治疗效果。结果 45例小视野青光眼晚期患者有23例患者(51.11%)的视力明显改善,17例患者(37.78%)的视力不变,5例患者(11.11%)的视力下降。结论显微小梁切除术治疗小视野青光眼晚期具有显着的临床效果,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眼压,改善视功能。(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8年08期)

吴迪[7](2018)在《睫状体冷冻术在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睫状体冷冻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绥化市明水县康盈医院眼科收治的80例(80眼)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40眼)。对照组采取减压阀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睫状体冷冻术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平均眼压为(48.2±14.9)mm Hg,对照组为(49.6±13.8)mm H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8,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眼压为(25.6±7.3)mm Hg,对照组为(34.8±10.3)mm Hg,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水平,且观察组平均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睫状体冷冻术可显着降低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眼压,临床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慢性病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刘颖,葛翠洁,谢丽丽,张兰,李跃峰[8](2018)在《和血明目片联合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和血明目片联合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收治的102例(102眼)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均给予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给予和血明目片治疗。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2个月及手术后3个月,分别两组患者眼压、视力及疼痛症状评分进行观察。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低眼压、角膜水肿、前房渗出与出血、眼球疼痛及葡萄膜炎症,并计算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2个月及手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及疼痛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视力则均明显增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3.7%,而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1.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血明目片联合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较好,不仅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改善疼痛,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8年08期)

闫巧灵,张丽艳,刘赛[9](2018)在《观察全视网膜冷凝、睫状体冷冻术联合使用对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中联合应用全视网膜冷凝技术及睫状体冷冻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0月在我院诊治的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以全视网膜冷凝术+睫状体冷冻术进行治疗。结果患者术后6~10个月的平均眼压为(2.12±0.13)k Pa;虹膜新生血管于术后的2~3天内开始出现新生血管的消退,且在5~6天内其小血管全部消退,术后3周患者的虹膜新生血管中大部分均萎缩并消退。结论联合应用全视网膜冷凝术及睫状体冷冻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疗效确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22期)

祁玮,魏玉芸[10](2018)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晚期青光眼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在晚期青光眼的治疗中,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晚期青光眼患者,其中病眼78眼,对所有患者进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进行表面麻醉,并应用巩膜瓣可拆缝线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手术完成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0.5~3年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未产生严重的并发症。且眼压≤10 mm Hg 10眼,比率为12.8%,10~15 mm Hg 40眼(51.3%),16~20 mm Hg 10眼(12.8%),21~25 mm Hg 17眼,比率为21.8%,高于26 mm Hg 1眼(1.3%)。结论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应用于晚期眼光眼患者中,效果显着,能够对患者仅有的视力进行保存,医疗纠纷概率有所降低,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8年18期)

晚期青光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生血管青光眼是继发于眼部缺血疾病的一类难治性青光眼~([1])由于视网膜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玻璃体腔及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过度分泌,促进虹膜表面及房角处新生血管的产生~([2]),新生血管青光眼的前期患者眼压不高,因为该期房角处的新生血管并不影响小梁的滤过功能随着缺血缺氧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晚期青光眼论文参考文献

[1].何艳芳,张淑贤.复方血栓通胶囊对中、晚期青光眼术后患者视功能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2].史彩霞,张可,马威,武志海.睫状体光凝术在晚期新生血管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8

[3].于波.探讨睫状体冷冻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J].智慧健康.2018

[4].关明琦.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晚期青光眼的疗效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

[5].张绍阳,李莉,钟珊.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残余性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8

[6].鲁彬.小视野青光眼晚期显微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体会[J].心理月刊.2018

[7].吴迪.睫状体冷冻术在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J].慢性病学杂志.2018

[8].刘颖,葛翠洁,谢丽丽,张兰,李跃峰.和血明目片联合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

[9].闫巧灵,张丽艳,刘赛.观察全视网膜冷凝、睫状体冷冻术联合使用对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

[10].祁玮,魏玉芸.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晚期青光眼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8

标签:;  ;  ;  ;  

晚期青光眼论文-何艳芳,张淑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