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蘖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分蘖芽,独角金内酯,休眠
分蘖芽论文文献综述
李叶[1](2018)在《独角金内酯调控水稻分蘖芽休眠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控制无效分蘖是水稻高产栽培的研究热点和努力方向,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合适的化学调控剂,独角金内酯是最近才被发现的一种激素或前体,已被证明参与了水稻分蘖的调控,但其调控机理和信号转导途径尚不明确。本研究归纳总结了独角金内酯对水稻分蘖的调控作用、其合成及信号转导过程以及其调控水稻分蘖发生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独角金内酯能较好地抑制水稻分蘖发生,并可能通过抑制分蘖芽中生长素的外输以及进入分蘖芽中直接参与抑制腋芽生长两条途径来发挥作用,另外,本研究还对其中存在的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独角金内酯在水稻大田生产中调控分蘖发生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农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郑凯,丁久玲[2](2016)在《空气凤梨Tillandsia velutina分蘖芽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空气凤梨在分蘖芽发育过程中体内激素的动态变化,以Tillandsia velutina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不同生长阶段母株及分蘖芽体内ZRs、GAs、IAA及ABA等含量,并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分蘖芽的生长,芽体内IAA和GAs含量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母株体内IAA和GAs含量表现出降低趋势;芽和母株体内ZRs含量逐渐降低,ABA含量逐渐升高;分蘖芽为2 cm时母株体内GAs、ZRs和IAA含量最高,芽为4 cm时母株体内的IAA和ZRs含量最低,分蘖芽高于4 cm,芽体内IAA和ZRs含量均显着降低;说明分蘖芽在2~4 cm时处于旺盛生长期,其生长趋于稳定,宜进行分株繁殖;另外,高水平的IAA和ZRs对维路缇纳空气凤梨的开花可能起正向调控的作用。Tillandsia velutina分蘖芽发育过程中体内激素含量与分蘖芽的生长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11期)
潘寿[3](2016)在《氮素和独角金内酯对水稻分蘖芽生长发育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产量高低直接决定着粮食安全。氮素营养一直是粮食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限制因素之一,影响着水稻生长发育的诸多方面。此外,水稻分蘖也是决定水稻产量高低的重要因素。水稻分蘖的多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氮素为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明确氮素和水稻分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塑造完美株型、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以及提高水稻产量都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本论文以野生型水稻日本晴(NIP)和对分蘖伸长有着显着抑制效果的新型植物激素独角金内酯突变体dwarf 3(d3)、dwarf 10(d10)为实验对象,采用水培的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氮素浓度(0、0.2、2.5、5 mM)和氮素形态(NH4N03、(NH4)2S04、Ca(N03)2)处理条件下,NIP分蘖数量的变化、分蘖芽伸长与形成的变化、休眠芽与活跃芽基因的表达变化以及氮素缺乏引起的休眠芽与活跃芽之间转录组变化;氮素处理NIP、d3和d10分蘖数等生理表现型的影响,独角金内酯类似物rac-GR24处理NIP、d3和d10对氮素分配的影响以及15N标记比较NIP、d3和d10对氮素分配的差异。主要结果如下:1.在不同氮素浓度、氮素形态和处理时间下进行水培实验,发现与氮素供应不足相比,在氮素供应充足的情况下,NIP分蘖数显着增加;在不同氮素形态处理时,与NO3-相比,NH4+离子存在的条件下,NIP分蘖生长更旺盛;不同处理时间下,氮素供应时间较短NIP分蘖的伸长受抑制,而分蘖的形成不受氮素供应影响。2.在不同氮素浓度处理下发现与氮素供应不足相比,NIP在氮素供应充足生长至5L期(5L)时,第二片叶子(2nd)基部的分蘖芽和第四片叶子(4th)基部的分蘖芽没有明显的变化,都没有伸长,而第叁片叶子(3rd)的分蘖芽显着伸长。这说明培养到5L期时,3rd分蘖芽在供氮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伸长停止。对加氮和不加氮的3rd分蘖芽进行分析发现,只有加氮的分蘖芽有细胞分裂S期marker基因Histone H4探针的杂交信号,并且信号强烈。同时,定量PCR结果发现细胞分裂相关基因cdc2、cyclinD、cyclinB、PCN4、rPL34、rPL27和HistoneH2A表达相较不加氮表达量提高。此外,还发现分蘖芽中独角金内酯相关基因D3、D10、D14、D17、D27和D53加氮情况几乎都比不加氮表达低。这说明,氮素控制分蘖的伸长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分裂途径以及独角金内酯途径。3.培养至5L期,水稻3rd分蘖芽分别处于活跃状态和休眠状态。对这一时期进行转录组分析发现,与3L期相比,分蘖芽稳定生长的5L期水稻根茎结合处,在加氮情况下有1881个基因表达量发生上调,2573个基因表达量发生下调,在不加氮情况下2087个基因表达量发生上调,2410个基因表达量发生下调,说明氮素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巨大。4.通过研究不同氮素条件下NIP、d3和d10的表型发现,分蘖数等生理表现都呈现出一致的变化,都随氮素浓度的变化而减少或增加,但是NIP分蘖数变化比例更大。这说明,氮素参与独角金内酯对水稻分蘖调控,但是不是简单的上下游关系,氮素调控分蘖数可能存在其它途径。通过GR24处理和15N标记实验发现,d3和d10在不同叶片氮素的分配与NIP有着显着差异,特别是d3新叶中含量明显低于NIP。这说明,独角金内酯可能参与了氮素的在水稻体内的分配。(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6-06-01)
许俊旭[4](2015)在《水稻分蘖芽萌发与休眠相互转换的激素调控和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蘖是水稻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调控分蘖发生是塑造高质量水稻群体的一个重要手段。本研究采用水培、盆栽、大田等试验方式,通过氮素、外源激素和去穗等处理,构建了一系列水稻分蘖芽萌发与休眠相互转换的材料,研究了分蘖节分蘖芽和伸长节分蘖芽萌发与休眠转换过程中各种内源激素含量、相关基因表达以及蛋白组和转录组的变化,探讨了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独角金内酯这3种关键激素在调控水稻分蘖芽休眠与萌发转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分蘖芽萌发与休眠转换过程中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的变化,从分蘖芽的萌发→休眠、休眠→萌发正反两个方面深入研究了水稻分蘖芽萌发与休眠相互转换的激素调控和分子机制,旨在为进一步采取化学手段调控水稻分蘖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K)和独角金内酯(SLs)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水稻分蘖的调控。顶端生长素向下运输,通过抑制CK的合成和促进SLs的合成,抑制分蘖芽的萌发。CK运输到分蘖芽,通过上调FC1的表达,促进分蘖芽的萌发。SLs运输到分蘖芽,通过下调FC1的表达,抑制分蘖芽的萌发。CK能够抑制SLs的合成,但SLs对CK的合成无显着影响。CK对生长素的合成及运输无显着影响,但SLs与生长素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作用,生长素促进SLs的合成,但SLs能够削弱生长素的运输,并降低生长素的含量。氮素等农艺措施显着影响内源激素的状态,氮素在显着促进CK合成的同时显着抑制了SLs的合成,并能够引起内源IAA含量的提高。(2)通过分蘖芽休眠与萌发的蛋白组学研究,发现了一些参与调控分蘖芽休眠与萌发的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相关蛋白。分蘖芽由萌发转入休眠过程中激素合成和信号转导过程也发生变化,包括分蘖芽中CK的合成、PP2A蛋白调控的IAA信号转导及运输的减少,以及分蘖节中脱落酸(ABA)信号转导的增加。抽穗期分蘖芽休眠与萌发相互转换过程中维持顶端优势的信号转导途径相关蛋白表达下调,包括Rad23蛋白,芽中的小G蛋白等,这些蛋白都参与分蘖芽休眠与萌发转换的信号转导过程。除IAA、CK、SLs外,其他激素也参与分蘖芽的休眠与萌发,ABA和油菜素内酯(BR)分别参与抑制和促进分蘖芽的萌发,而赤霉素(GA)可能是分蘖芽萌发过程中的促进型激素。(3)分蘖芽中生长素的合成以及运输有利于分蘖芽的萌发与持续生长,休眠的分蘖芽中生长素的运输被阻断,一方面因为生长素输出蛋白PIN降解的加剧,另一方面因为ARF-GAP的作用使PIN循环运输被干扰。CK进入分蘖芽中能够调节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推测这是CK刺激分蘖芽萌发的机制之一。当分蘖芽持续生长时,分蘖芽向茎中输出的生长素反过来抑制CK的合成,暗示CK更多的起刺激分蘖芽萌发的作用,分蘖芽的后续生长更依赖于生长素。(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罗宝杰,许俊旭,丁艳锋,李刚华,刘正辉[5](2014)在《内源CTK和IAA平衡对水稻分蘖芽休眠与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水稻抽穗期分蘖休眠与萌发转换过程中CTK和IAA含量及CTK/IAA值的变化,探讨内源激素平衡对水稻分蘖的调控作用。采用外施6-BA打破分蘖芽休眠和去穗后外施IAA抑制分蘖芽萌发两种处理,创建分蘖芽休眠与萌发转换的材料,测定伸长节和伸长节分蘖芽中CTK和IAA的含量。6-BA处理打破了分蘖芽的休眠,显着提高了倒二节和倒二芽中CTK含量,降低了倒二节中IAA含量,对倒二芽中IAA含量影响不大,显着提高了节、芽中CTK/IAA值。去穗后外施IAA逆转了去穗对节、芽CTK含量提高效果,CTK含量维持在较低值,显着提高了倒二节中IAA含量,对倒二芽中IAA含量无显着影响,显着降低了节、芽中CTK/IAA值。CTK和IAA共同调控分蘖发生,较高的CTK/IAA值利于分蘖芽萌发,较低的CTK/IAA值使其休眠,节中CTK/IAA值在2.6~2.8,芽中CTK/IAA值在4.8~5.0,可作为分蘖芽休眠与萌发转换的临界指标。(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4年09期)
罗宝杰[6](2014)在《激素及其平衡对水稻分蘖芽休眠与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蘖发生情况与水稻产量关系密切,而植物激素在分蘖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分蘖期基部分蘖节和齐穗后伸长节的分蘖芽为研究对象,通过外源施用不同浓度的6-BA和IAA调控内源激素含量处于不同水平,创造分蘖茅休眠与萌发相互转换的材料,观测分蘖芽生长状况的差异,测定节、芽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研究不同浓度外源激素对分蘖芽生长的调控效果,探讨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平衡对水稻分蘖芽休眠与萌发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外源6-苄基腺嘌呤(6-BA)和生长素(IAA)调控水稻分蘖芽生长作用明显,6-BA有利于打破分蘖芽休眠,IAA则使分蘖茅生长处于停滞状态。不同浓度的6-BA和IAA调控水稻分蘖芽休眠与萌发的效应差异明显,在不同时期调控效果也有差异。6-BA使分蘖芽转入萌发的有效浓度在分蘖期需超过10 mg L-1,齐穗后有效浓度范围为15mg L-1以上,且随着浓度的增大,促进效果越明显。较低浓度的IAA对分蘖萌发没有明显抑制效果,浓度范围分别在40 mgL-1(分蘖期)和50 mg L-1(齐穗后)以上的IAA溶液能够完全抑制分蘖生长。(2)水稻分蘖芽的生长主要受到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的调控。其中,分蘖期分蘖节和分蘖芽中IAA含量的适度提高、CTK含量的提高有利于分蘖发生;齐穗期倒二节和倒二芽CTK含量的提高是分蘖发生的前提条件,倒二节中IAA含量的降低促进分蘖发生,倒二芽中IAA含量与分蘖相关不明显。ABA未参与分蘖芽休眠与萌发转换的调控,但对分蘖芽进一步伸长有影响。(3)内源激素CTK与IAA共同调控水稻分蘖休眠与萌发的转换,CTK/IAA值与休眠与萌发转换关系密切。在水稻的分蘖期和齐穗后,节和芽内较高的CTK/IAA值均有利于打破分蘖芽的休眠,使其转向萌发,反之则使其处于休眠状态。CTK/IAA值调控分蘖发生存在临界范围,分蘖期分蘖节中CTK/IAA值在15.0-17.0左右,分蘖芽中CTK/IAA在16.0-19.0左右;齐穗后伸长节中CTK/IAA值在2.5-2.9左右,分蘖芽中CTK/IAA在4.7-5.0左右,可视为分蘖芽休眠与萌发转换的临界范围。(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周海琴,朱国胜,郭巧生,刘作易,周宁[7](2012)在《巫山淫羊藿分蘖芽组织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巫山淫羊藿的组培快繁体系,为实现其工厂化育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巫山淫羊藿分蘖芽为外植体,MS,B5,WPM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6-BA,NAA,GA3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芽的诱导与增殖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芽适宜的消毒方法为75%乙醇消毒30 s,再用0.1%HgCl2连续2次消毒(4+2)min,污染率可控制在5%以内,存活率为75%。芽诱导适宜的培养基为WPM+6-BA 2.0 mg.L-1+NAA 0.1 mg.L-1+GA30.5 mg.L-1,诱导率为75.5%,且基本培养基和6-BA对诱导率的影响达到极显着水平;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WPM+6-BA 2.0 mg.L-1+NAA 0.5 mg.L-1,增殖系数为3.3;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WPM+IBA 0.5 mg.L-1+0.05%活性炭,生根率为90%,每株3~6条根,苗生长健壮。结论:筛选出了分蘖芽适宜的消毒方法及不定芽诱导、增殖和生根适宜的培养基,建立了巫山淫羊藿分蘖芽的组培快繁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2年24期)
刘杨,顾丹丹,许俊旭,丁艳锋,王强盛[8](2012)在《细胞分裂素对水稻分蘖芽生长及分蘖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细胞分裂素(CTK)和分蘖相关基因表达在调控水稻分蘖芽生长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探讨水稻分蘖芽生长的分子机理。【方法】以南粳44为材料,利用氮(N)和生长素(IAA)调控水稻分蘖芽萌发,分析OsTB1、OsD3、OsD10和OsD27的表达和CTK含量的变化。【结果】外源40 mg.L-1N增加了分蘖节和分蘖芽中CTK含量,抑制了分蘖芽中OsTB1、OsD3、OsD10和OsD27的表达,促进了分蘖芽的萌发生长,外源喷施IAA则逆转了氮的作用。分蘖芽中OsTB1的表达受CTK调控,而OsD3、OsD10和OsD27的表达可能不受CTK调控。【结论】外界因素对分蘖芽生长的调控至少存在2条途径,一条是通过调控节和芽中CTK含量,进而调控芽中OsTB1等基因表达;另一条通过调控OsD3、OsD10和OsD27的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1期)
刘杨[9](2011)在《水稻分蘖芽萌发与休眠相互转换的激素学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蘖是水稻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调控分蘖发生是塑造高质量水稻群体的一个重要手段。本研究采用水培、盆栽、大田等试验方式,通过氮素、外源激素和去穗等处理,构建了一系列水稻分蘖芽萌发与休眠相互转换的材料,研究了分蘖节分蘖芽和伸长节分蘖芽萌发与休眠转换过程中各种内源激素含量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了外源激素对分蘖相关基因表达、内源激素变化和分蘖芽萌发与休眠相互转换的影响,分析了分蘖芽萌发与休眠转换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与激素的关系,从分蘖芽的萌发→休眠、休眠→萌发正反两个方面深入研究了水稻分蘖芽萌发与休眠相互转换的激素学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内源CTK和IAA参与了对水稻分蘖芽萌发与休眠转换的调控,其中CTK是直接因子,IAA是间接因子。总体来讲,CTK促进分蘖芽萌发,IAA抑制分蘖芽萌发,但水稻分蘖芽萌发与休眠的转换不仅仅受到CTK和IAA绝对浓度的影响,而是受到IAA和CTK平衡的调控,当IAA/CTK值升高时,分蘖芽由萌发向休眠转换;当IAA/CTK值降低时,分蘖芽由休眠向萌发转换。氮素、外源激素、去穗等农艺措施对水稻分蘖芽萌发与休眠的影响主要通过调控CTK和IAA两种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平衡实现。外源低浓度氮通过抑制CTK含量的提高进而提高IAA/CTK值抑制分蘖芽萌发,而高浓度氮和6-BA通过提高CTK含量进而降低IAA/CTK值促进分蘖芽萌发;去穗通过提高CTK含量、降低IAA含量进而降低IAA/CTK值促进分蘖芽萌发;外源GA3和IAA通过提高IAA含量、降低CTK含量进而提高IAA/CTK值抑制分蘖芽萌发;而外源NAA通过降低CTK含量进而提高IAA/CTK值抑制分蘖芽萌发。除CTK和IAA外,ABA也参与对水稻分蘖芽生长的调控,但在水稻分蘖芽萌发与休眠的转换过程中未起主导作用。(2)IAA对水稻分蘖芽萌发与休眠的调控具有明显的位置效应,而且IAA的位置效应与其极性运输特性密切相关。分蘖期水稻基部节间不伸长,分蘖节各节密集在一处,地上部极性运输较弱,向各叶位叶涂抹的IAA均能通过极性运输运至节部通过提高IAA含量、降低CTK含量进而提高IAA/CTK值抑制分蘖节分蘖芽萌发,而根部施用的IAA则无法通过极性运输运输至节部位,所以根部施用IAA对分蘖节分蘖芽的萌发无抑制作用。齐穗后,水稻伸长节间伸长,伸长节彼此分开,地上部极性运输较强。向伸长节分蘖芽上部叶或着生叶涂抹的IAA能够通过极性运输运至节部通过提高IAA含量、降低CTK含量进而提高IAA/CTK值抑制伸长节分蘖芽萌发,而向伸长节分蘖芽下部叶涂抹的IAA则无法通过极性运输运至节部,所以向伸长节分蘖芽下部叶涂抹IAA对伸长节分蘖芽的萌发无抑制作用。与IAA不同,CTK对水稻分蘖芽萌发与休眠的调控没有明显的位置效应,向不同叶位叶和根部涂抹6-BA均能促进分蘖芽的萌发。(3)调控水稻分蘖芽萌发与休眠的CTK在节部合成,然后运输至芽,通过调控芽中OsTB1等基因表达来调控水稻分蘖芽生长;外界因素对分蘖芽萌发与休眠的影响主要通过调控节部位CTK的合成进行;除CTK之外,外源IAA等调控措施还可能通过调控OsD3、OsD10和OsD27等基因的表达调控水稻分蘖芽生长。这表明,在水稻体内存在不止一条途径参与调节分蘖芽的萌发与休眠。(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刘杨,丁艳锋,王强盛,李刚华,王绍华[10](2011)在《激素对水稻分蘖芽生长和分蘖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稻品种‘南粳44'为材料,研究了植物激素对水稻分蘖芽生长及OsTB1、OsD3、OsD10和OsD27等基因表达的调控。结果表明,水稻分蘖芽生长的调控至少存在两条途径,一条通过调控分蘖芽中CTK含量进而调控OsTB1等基因表达来实现,另一条通过调控OsD3、OsD10和OsD27等系列基因表达来实现。外源IAA和GA_3对水稻分蘖芽生长的调控是通过这两条途径共同实现的。(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分蘖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空气凤梨在分蘖芽发育过程中体内激素的动态变化,以Tillandsia velutina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不同生长阶段母株及分蘖芽体内ZRs、GAs、IAA及ABA等含量,并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分蘖芽的生长,芽体内IAA和GAs含量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母株体内IAA和GAs含量表现出降低趋势;芽和母株体内ZRs含量逐渐降低,ABA含量逐渐升高;分蘖芽为2 cm时母株体内GAs、ZRs和IAA含量最高,芽为4 cm时母株体内的IAA和ZRs含量最低,分蘖芽高于4 cm,芽体内IAA和ZRs含量均显着降低;说明分蘖芽在2~4 cm时处于旺盛生长期,其生长趋于稳定,宜进行分株繁殖;另外,高水平的IAA和ZRs对维路缇纳空气凤梨的开花可能起正向调控的作用。Tillandsia velutina分蘖芽发育过程中体内激素含量与分蘖芽的生长密切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蘖芽论文参考文献
[1].李叶.独角金内酯调控水稻分蘖芽休眠的研究进展[J].农学学报.2018
[2].郑凯,丁久玲.空气凤梨Tillandsiavelutina分蘖芽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6
[3].潘寿.氮素和独角金内酯对水稻分蘖芽生长发育的调控[D].南京农业大学.2016
[4].许俊旭.水稻分蘖芽萌发与休眠相互转换的激素调控和分子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5
[5].罗宝杰,许俊旭,丁艳锋,李刚华,刘正辉.内源CTK和IAA平衡对水稻分蘖芽休眠与萌发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4
[6].罗宝杰.激素及其平衡对水稻分蘖芽休眠与萌发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
[7].周海琴,朱国胜,郭巧生,刘作易,周宁.巫山淫羊藿分蘖芽组织培养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2
[8].刘杨,顾丹丹,许俊旭,丁艳锋,王强盛.细胞分裂素对水稻分蘖芽生长及分蘖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J].中国农业科学.2012
[9].刘杨.水稻分蘖芽萌发与休眠相互转换的激素学机制[D].南京农业大学.2011
[10].刘杨,丁艳锋,王强盛,李刚华,王绍华.激素对水稻分蘖芽生长和分蘖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效应[J].植物生理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