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传播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PbSe量子点,量子点光纤,熔融拉丝,光致荧光光谱
光传播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席子扬[1](2017)在《钠硼铝硅酸盐玻璃基底PbSe量子点掺杂光纤的制备及其光传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点(quantum dot,QD)是一种半导体纳米晶体,它的量子尺寸效应使得能级分立并且尖锐化。通过制备不同大小的量子点,能够得到不同波长和带宽的吸收和发射谱。近年来的研究指出,IV-VI族的PbSe量子点的吸收-发射谱覆盖了很宽的波带,例如:4~10nm直径的PbSe量子点掺杂玻璃在1200~2300nm范围内都具有强荧光辐射,得到了人们极大关注。本文首先通过高温熔融法,在硅酸盐玻璃基底中成功合成了PbSe量子点,其晶粒尺寸为7.0~9.5nm,掺杂体积分数为2%,测量所得峰值波长位于1510~1730nm。为量子点掺杂光纤的制备和研究打下基础。接着,对硅酸盐玻璃熔体进行拉丝,再经过退火热处理,实验室制备得到了光纤直径为80~130?m的PbSe量子点玻璃裸光纤。用透射电镜分析,光纤中PbSe量子点的晶粒尺寸为4.2~5.5 nm,掺杂体积比约1%。对量子点光纤的柔性进行了初步测试。以980 nm泵浦激光作为激励源,用荧光光谱仪观测了量子点光纤的荧光发射谱。结果表明:合适的量子点光纤的退火条件跟块玻璃不同。当退火温度为500~600℃、热处理时间为5~10 h时,观测到量子点光纤有强烈的荧光辐射,峰值波长位于1300~1450 nm,FWHM(半高全宽)达200~330nm。光纤最佳退火温度为600℃、时间7.5 h。由本文得到的量子点玻璃光纤,可进一步制备成玻璃基底的量子点光纤型增益器件(光纤放大器、光纤激光器)。(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7-03-01)
张敏[2](2016)在《钒酸盐晶体波导结构优化设计和光传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波导结构是由低折射率介质包围高折射率介质所形成的波导结构。在波导结构中,波导是一种将光限制在特定介质区域(微米量级)内部或表面附近的狭窄的导光通道元器件,它能使光波沿着某一确定的方向进行传播。通过在光波导上制备多种微型光学元件,并互联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光学系统称为集成光路。在论文中,探讨了波导的基本结构理论和制备方法。以经典的电磁学理论和线性光学理论为基础,推导出了在不同能级下条形光波导的泵浦阈值和波导激光的斜率效率。介绍了光束传播法的基本求解过程,并利用麦克斯韦方程求解出TE模和TM模的场分布。光波导的传输损耗是判断波导性质优劣的主要指标,为设计出低传输损耗和高效率的波导,采用Rsoft仿真模拟软件和有限差分光束传播方法,对镱掺杂钒酸盐晶体(Yb:YVO4、Yb:LuVO4、Yb:GdVO4)单线条形波导、双线条形波导和包层波导与材料的折射率差、波导尺寸等参量进行优化。论文所采用的晶体光波导是由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所制备的,主要研究了Yb:钒酸盐晶体波导在不同结构参量下的光传播性质,仿真了Yb:钒酸盐晶体波导在不同结构参量下所引起的激光强度分布。通过选取特定参量范围,使光在波导内只以基模形式传播,且光在波导内的近场光强分布稳定,散射损耗低,模式转换损耗消失。通过控制波导参量可有效降低光在波导内的传播损耗并提高近场光强分布的稳定性,能够为飞秒激光微加工多种晶体波导及其晶体波导激光器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青岛大学》期刊2016-05-26)
肖阳[3](2016)在《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光传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免疫层析型光学生物检测仪器是一类比较典型的POCT仪器,具有灵敏、快速、灵活性、稳定性、便携等优点。为了进一步提升此类仪器的性能,本文首次从研究免疫层析试纸光传播特性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提高免疫层析分析仪的检测水平。在研究过程中,考虑到免疫层析试纸与生物组织同属于光混浊介质,故将组织光学的分析方法引入到免疫层析试纸光传播特性的研究中。本文采用单积分球法和反向倍增法求得免疫层析试纸的吸收系数和约化散射系数,并采用Henyey-Grenstein相函数模型和无限长圆柱模型分别对免疫层析试纸光传播特性进行了模拟。无限长圆柱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单积分球实验测量值相差较大,而Henyey-Greenstein相函数模型的模拟结果则基本相符。进而,基于Henyey-Greenstein相函数模型研究了免疫层析试纸激发光传播特性以及探究了各种光学特性参量对传播特性的影响,并就如何提高免疫层析分析仪的检测水平给出了指导,具体如下。由免疫层析试纸激发光传播特性可知,在反射空间以与界面法线成大角度的方位进行荧光检测可降低激发光的干扰,从而提高信噪比。由各种光学特性参量对传播特性的影响可知,选取较小各向异性因子、较大厚度、较大散射系数的免疫层析试纸可进一步降低激发光的干扰,提高信噪比。结合各种光学特性参量对传播特性的影响和免疫层析试纸中荧光标记物的分布,可通过选取不同光学特性参量的免疫层析试纸来增强荧光的激发,从而提高信噪比。通过开展免疫层析试纸光传播特性研究,获得了免疫层析试纸激发光散射光场分布及各个光学特性参量影响散射光场分布的规律,为如何提高免疫层析分析仪的检测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3-17)
余文愫[4](2014)在《光诱导二维光子晶格中涡旋光传播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涡旋光束指的是携带有螺旋相位和非零角动量的局域非线性激励,利用其轨道角动量可以操纵微观粒子,还可以作为信息进行量子编码和信息传输等。在非线性光学中,涡旋光束在自散焦介质中能自陷形成涡旋孤子,但在自聚焦介质中却由于方位角调制不稳定性而演化成沿着切线方向分离的基态孤子。最近,人们发现涡旋光束在自聚焦光子晶格中可以形成稳定传输的涡旋孤子,这拓展了涡旋光束的研究。另外,光诱导光子晶格是一种周期光学系统,其对光束传输的控制在全光交换、光开关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工作是研究涡旋光束在光诱导四方晶格和贝塞尔晶格中的传播特性,研究光子晶格对光束传输的影响以及形成涡旋孤子的条件。由麦克斯韦方程组和光折变效应的机理推导出描述光束传输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并运用优化的交替隐式差分波传输法对方程进行数值求解。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1.研究涡旋光束在自聚焦四方光子晶格中的传输特性。研究发现,不存在晶格时涡旋光束会分裂成基态孤子。存在晶格后,非格点激发和格点激发的一阶涡旋光束在合适的条件下能形成稳定传输的离散涡旋孤子,而二阶涡旋光束在传输过程中则会出现拓扑翻转现象,生成准稳态的涡旋孤子。单格点入射时,当输入的涡旋光束强度过低会有能量沿着轴向耦合,但增加输入光强并在合适的条件下就可以形成稳定传输的涡旋孤子。2.研究了涡旋光束在自散焦四方晶格中的传输特性。研究发现,格点激发的一阶涡旋光束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形成稳定传输的离散涡旋孤子,但四瓣聚焦在格点之间。二阶涡旋光束传输过程中也存在拓扑翻转的现象。3.研究了一阶涡旋光束在贝塞尔晶格中传输的情况。由于贝塞尔晶格的径向对称性,当输入的涡旋光束恰好落在晶格的第一环道内并且晶格深度和外加电场强度都合适时可以形成稳定传输的环状涡旋孤子。(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4-04-10)
陈彬[5](2012)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腔光机械系统中的光传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机械系统是近年来被提出并引起广泛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一个典型的光机械系统一般由一个纳米光腔和一个纳米机械振子耦合形成。在该系统中,内腔场强辐射压驱动机械振子在其固有频率附近作机械振动,而该振动反过来将会调制光场的分布,因而在场辐射压作用下,机械振子和光场由于相互调制而耦合在一起。因为光机械系统把光场与力学元件耦合在了一起,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光场来调节力学元件的运动状态,如通过控制光场可以实现将力学振动冷却至其振动基态。相反,我们也可以通过改变力学元件的特征而实现对光场的有效调节。基于此原因,光机械系统在精密测量、经典及量子信息处理、光开关及光存储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与光腔耦合的系统中,实验证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在光腔中的集体振动可近似看做一个机械振子的简谐振动,在内腔场辐射压的作用下,该振动与内腔场耦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典型的光机械系统。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腔光机械系统中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及光传播特征。通过求解体系满足的海森堡运动方程并利用腔满足的输入-输出关系,我们得到了探测光的透射率及四波混频的相对输出强度。以实验数据为实际参数,我们进行了具体的数值计算,分别讨论了在有效腔-泵浦失谐量满足“红”失谐和“蓝”失谐条件下泵浦光场对探测光场透射谱的调控作用。我们研究了该耦合系统中的慢光效应及四波混频效应,并基于该光机械系统提出了实现全光晶体管和单光子路由器的设计方案。全文共分为如下六章。在第一章中,介绍了几种典型的光机械系统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较为详细的综述,介绍了慢光效应及全光开关和全光晶体管的研究进展,最后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全文的结构安排。在第二章中,研究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腔光机械系统中的慢光效应。在该系统中,由于内腔场辐射压驱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集体振动与内腔场相耦合,因此,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集体振动将改变腔的有效长度因而调节腔的有效频率。当有效腔-泵浦失谐量满足“红”失谐条件时,在泵浦光场的驱动下,共振探测光束通过该耦合系统时将受到泵浦场的有效调制。随着泵浦场振幅的增大,共振探测光的透射率增大,其相位也急剧增加。因而共振探测光的群速度将大大减小,即探测光会发生延迟。研究结果表明,在该系统中探测光的延迟时间最长可达0.8ms.在第叁章中,研究了在有效腔-泵浦“蓝”失谐条件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与光腔耦合形成的光机械系统中的光传播特征。在“蓝”失谐条件下,由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集体振动和内腔场的相互作用哈密顿量呈现放大的特征,因此当泵浦光功率达到某一临界值时,系统相互作用项的放大特征将起主要作用,共振探测光的透射将被有效地放大。共振探测光的放大率起初随着泵浦光功率的增大而增大,最后随之趋于饱和。根据“蓝”失谐条件下泵浦光对共振探测光的放大作用,我们提出了利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腔光机械系统实现全光晶体管的方案。在第四章中,研究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腔光机械系统中的四波混频效应。在该耦合系统中,由于在内腔场辐射压的驱动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集体振动与内腔场耦合,因而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集体振动的激发下,腔内将发生由两个泵浦光子和一个探测光子参与的四波混频过程。研究表明,泵浦光场对四波混频的产生起开关的作用,四波混频的输出强度随泵浦场功率的增大而增大并最后趋于饱和。在第五章中,研究了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与双边透射腔耦合形成的光机械系统中的光传播特征。在该耦合系统中,由于光腔是双边透射腔,因而探测光子既可以从右腔镜透出也可以从左腔镜透出。我们研究了该系统中泵浦光在满足有效腔-泵浦“红”失谐条件下对探测光透射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当仅用一束共振探测光驱动该耦合系统时,共振探测光将完全从右腔镜透出;而当用理想功率的泵浦光以及共振探测光共同驱动该系统时,共振探测光却完全从左腔镜透出。因而,在该系统中,可以通过调节泵浦光来有效地控制探测光的路径。根据这一原理,我们提出了基于该耦合系统实现单光子路由器的设计方案。第六章对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做了详细的总结并对后续的研究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展望.本论文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774101和10974133)和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的资助。(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2-05-01)
金理[6](2012)在《一维金属—介质纳米周期结构光传播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传统光学集成回路减小到纳米尺寸时候,运用表面等离子体(SurfacePlasmon, SP)可以克服空间约束光能量所受到的衍射效应限制。金属-介质纳米周期结构作为SP一种重要的载体,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功能,它已经被应用于包括传感、医疗、能源、通信等多个领域。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成熟,金属-介质组成的纳米周期结构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其中,作为基础的一维金属-介质组成的纳米周期结构也日益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论文结合金属-介质表面激发的SP以及结构的周期性,研究一维金属-介质纳米周期结构中光的传播特性。此结构可以实现纳米尺度上光能量的限制以及操控。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综述了金属-介质纳米周期结构的研究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且给出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介绍了模拟和计算金属-介质纳米周期结构的常用数值方法。详细介绍了传输矩阵法和时域有限差分法,并且对每一种方法分别从以下叁种情况进行讨论,即:考虑普通材料、考虑材料损耗和色散及考虑材料非线性。第叁章,分析了基于金属包覆介质波导的纳米周期结构光传播特性。当入射光方向平行于金属-介质界面时,分别讨论了金属包覆介质波导在纵向和横向形成一维周期性结构这两种情况下,金属-介质纳米周期结构的光传播特性。当形成纵向周期性时,详细研究了含周期垂直狭槽的金属包覆介质波导的透射增强特性;当形成横向周期性时,详细研究了金属-介质波导阵列的输出相位可调特性。第四章,分析了由金属和介质组成的纳米周期光子多层结构的光传播特性。当入射光方向垂直于金属-介质界面时,首先,研究了由金属-介质波导阵列模型转变成的金属-介质周期光子多层模型其多通道滤波特性;其次,因为金属具有损耗和吸收,为获得完美透射特性,设计了介质周期光子多层结构,得出介质周期光子多层结构能够实现完美透射;再者,当利用金属损耗和吸收时,分析了非对称金属包覆介质周期光子多层结构,并获得可调多通道单向完美吸收和反射特性。第五章,概括了本论文前面所述的工作,并对一些潜在的应用做了展望。总之,本论文提出的一维金属-介质纳米周期结构及对其的理论分析为一维金属-介质纳米周期光子器件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对研究和探索二维、叁维金属-介质纳米周期结构光传播特性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期刊2012-04-24)
张军,于天宝,刘念华,廖清华,何灵娟[7](2011)在《全内反射型叁角晶格光子晶体多模波导中的光传播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光波在没有光子带隙的叁角晶格型光子晶体多模波导中的传播特性.利用等效折射率法,将该结构等效为叁层平板介质波导,基于自映像原理,数值分析和模拟了其多模干涉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全内反射和分布式布拉格反射的联合效应,光场类似于传统波导模式,能高效地传输;随着填充率的增大,高透射区域将向波长减小的方向移动,带宽和透射率也随之增加,研究结果为实际应用中选择适当的填充率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10期)
邓鑫,陈长水,江怡帆,刘湘容,刘颂豪[8](2011)在《点阵结合法进行人体手厥阴心包经的光传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体研究了人体手厥阴心包经及其周围非经络组织的光传输特性。应用点阵结合法对包含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区域漫射光强度空间分布进行了无损测量。并对该区域的漫射光强度进行了整体分析,在漫射光强度分布的叁维图上观察到有明显的线状凹陷,其位置与经络两侧的肌腱相吻合。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测出体表漫射光的空间分布。将实验数据进行叁次样条插值处理,发现光波沿手厥阴心包经方向和其他非经络方向传播时的衰减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在比较的5个方向中,手厥阴心包经方向为漫射光强度衰减最小方向,并且与经络方向偏离越大,漫射光沿该方向衰减越快。(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1年08期)
李梁[9](2011)在《Doppler展宽介质中慢光传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磁诱导透明(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简称EIT)现象的发现标志着人们对主动光学介质的研究与应用进入了新时代。虽然在此之前人们早已意识到利用主动介质可以显着增强介质的光学响应,但由于在主动介质中光与物质(原子、分子等)发生共振相互作用,导致介质对光的强烈吸收,所以人们一直认为利用主动光学介质实现增强的光学响应是不切实际的。EIT现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引入外加控制光场相干地制备多能级原子、分子等的量子态,以实现探测光场激发路径间的量子相消干涉,从而大大消除介质对探测光场的吸收;同时,由于共振相互作用介质对探测光场的线性和非线性响应显着增强。EIT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为人们调控介质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效应开辟了崭新的途径:(i).利用EIT可主动调控光场的群速度,使其减慢甚至停止,这在制作新型光学延迟器件、实现量子存储、设计量子通信器件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ii)利用EIT得到的显着增强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可实现少光子多波混频、量子相位门、量子无损测量、弱光超慢光孤子等,从而为研究弱光强、少光子数甚至单光子水平下非线性光学效应开创了新方向。EIT的研究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应用前景,它给人们带来的惊喜与收获比当初的预期要多得多。尽管EIT理论及其应用的探索已有二十余年,但有关研究仍然十分活跃,发展势头强劲。当前,如何具体实现基于EIT效应的各种新型光学器件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但是,从现有的情况来看,人们对现实的热原子系统中的EIT、受限系统(微型波导、微型腔等)中的EIT等具有较强应用背景的研究还不多或不够深入;许多(特别是具有重要实际应用背景)的课题需要从理论上开展前期的探索性研究,有些原有的理论处理也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EIT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在有关介质中实现稳定传播的光孤子及其在光与量子信息处理和传输方面的应用。但由于光孤子实现条件较为苛刻,以往的理论方案对光孤子可操控性的研究尚不具体,有待在理论上开展进一步的探索。本文基于光和介质相互作用的半经典理论,通过引入和发展非线性波动理论中的奇异摄动理论,特别是多重尺度方法,对热原子系统和微型波导内的EIT系统中光的线性和非线性传播性质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另外,对如何通过使用外加微波场来调节、优化EIT介质中超慢光孤子的传播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EIT条件下Doppler展宽介质中的线性与非线性光传播研究。我们从具有内部自由度的Boltzmann方程出发,导出了热原子系统所满足的Maxwell-Bloch方程组,利用该方程组深入讨论了体系的线性光学性质。我们考虑了两底能级的非相干粒子数交换效应所带来的后果。首先,通过对探测场谱线线宽的详细严格计算,给出了体系中发生EIT的新判据,即|Ωc|2-Υ31>>2Υ21△ω2D,此处Ωc是控制场的半Rabi频率,△ωD是Doppler宽度,Υjl是原子态|j>与|l>之间的衰变率。在此条件下非相干粒子数交换效应可以忽略,而退相(dephasing)成为体系消相干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以前国际上的几个研究小组所给出的EIT产生条件或者不合理、或者是我们所得结果的特例,从而澄清了长期以来的有关争议。其次,进一步发展了求解Maxwell-Bloch方程的奇异微扰理论,并由此对有非均匀展宽介质中的Kerr非线性及弱非线性光波的传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Doppler展宽情况下体系的Kerr非线性效应仍可得到很大的增强。另外,我们还探讨了热原子系统中实现稳定的超慢光孤子的可能性,推导出探测光场所满足的非线性包络方程,得到了孤子解;所得到的时间光孤子具有超慢的传播速度和很低的产生功率。2.微型波导内原子系统中的EIT现象与增强的非线性光学响应研究。我们建立了分析受限系统中多原子体系光学性质的理论处理方案;基于该方案对系统的线性和非线性光学性质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在有关系统线性光学性质的讨论中,我们分析了微型波导对光的有效光强的增强作用,并提出了在微型波导内原子系统发生EIT现象的条件,即|Ωc|=2》Υ21Υ3/ρ,此处ρ是表征波导对有效光强度增强大小的数值因子。我们的结果显示,两底能级的非相干粒子数交换效应使得EIT窗口深度较非受限体系更宽、更深。研究结果还显示,当入射光模式频率与原子跃迁频率相近时,系统的光学响应对波导尺寸的变化非常敏感。在有关非线性光学性质的讨论中,我们的分析还表明,在线性响应强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微型波导内EIT系统的非线性响应较自由空间情形有显着增强。3.外加微波场对EIT系统中弱光超慢光孤子的优化和调控作用的研究。利用多重尺度方法,我们导出了探测光脉冲包络函数满足的包含线性色散、高阶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的高阶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并通过使用孤子微扰理论分析了高阶效应和外加微波场对体系中光孤子的影响。对探测光线性传播的分析表明,外加微波场不改变光场的线性传播特性,但对系统贡献一直流项,即ΩcΩm/d21,此处Ωm是微波场的半Rabi频率。在有关探测光非线性传播的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该直流项对系统中超慢光孤子的传播性质有明显的影响;通过调节外加微波场的强度,可对光孤子的传播速度进行调控,控幅可达到群速度的30%。结果还显示,外加微波场也能有效地抑制光孤子传播过程中产生的频率下移,从而可用于对超慢光孤子的优化设计。上述研究结果不仅对于EIT系统中线性和非线性光学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基于EIT效应的新型光学器件的研制和弱光条件下光与量子信息的处理和传输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1-04-01)
高兴宇,宁黎华,萧泽新[10](2010)在《纳米棒结构表面等离子体波导的光传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研究了金属平行纳米棒和π型纳米结构表面等离子体(SPs)波导的光传播特性。在调制高斯脉冲平面波入射条件下,这两种纳米棒波导结构具有形状相似、大小不同的SPs瞬态激发光谱。在高数值孔径聚焦倏逝场入射条件下,π型纳米结构能够激发纵向SPs,使得它具有更均匀的局域场增强特性和更好的远场传播能力。(本文来源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光传播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光波导结构是由低折射率介质包围高折射率介质所形成的波导结构。在波导结构中,波导是一种将光限制在特定介质区域(微米量级)内部或表面附近的狭窄的导光通道元器件,它能使光波沿着某一确定的方向进行传播。通过在光波导上制备多种微型光学元件,并互联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光学系统称为集成光路。在论文中,探讨了波导的基本结构理论和制备方法。以经典的电磁学理论和线性光学理论为基础,推导出了在不同能级下条形光波导的泵浦阈值和波导激光的斜率效率。介绍了光束传播法的基本求解过程,并利用麦克斯韦方程求解出TE模和TM模的场分布。光波导的传输损耗是判断波导性质优劣的主要指标,为设计出低传输损耗和高效率的波导,采用Rsoft仿真模拟软件和有限差分光束传播方法,对镱掺杂钒酸盐晶体(Yb:YVO4、Yb:LuVO4、Yb:GdVO4)单线条形波导、双线条形波导和包层波导与材料的折射率差、波导尺寸等参量进行优化。论文所采用的晶体光波导是由飞秒激光微加工技术所制备的,主要研究了Yb:钒酸盐晶体波导在不同结构参量下的光传播性质,仿真了Yb:钒酸盐晶体波导在不同结构参量下所引起的激光强度分布。通过选取特定参量范围,使光在波导内只以基模形式传播,且光在波导内的近场光强分布稳定,散射损耗低,模式转换损耗消失。通过控制波导参量可有效降低光在波导内的传播损耗并提高近场光强分布的稳定性,能够为飞秒激光微加工多种晶体波导及其晶体波导激光器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传播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席子扬.钠硼铝硅酸盐玻璃基底PbSe量子点掺杂光纤的制备及其光传播特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
[2].张敏.钒酸盐晶体波导结构优化设计和光传播特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6
[3].肖阳.免疫层析试纸条上光传播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6
[4].余文愫.光诱导二维光子晶格中涡旋光传播特性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
[5].陈彬.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腔光机械系统中的光传播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6].金理.一维金属—介质纳米周期结构光传播特性分析[D].宁波大学.2012
[7].张军,于天宝,刘念华,廖清华,何灵娟.全内反射型叁角晶格光子晶体多模波导中的光传播特性[J].物理学报.2011
[8].邓鑫,陈长水,江怡帆,刘湘容,刘颂豪.点阵结合法进行人体手厥阴心包经的光传播特性研究[J].光学学报.2011
[9].李梁.Doppler展宽介质中慢光传播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0].高兴宇,宁黎华,萧泽新.纳米棒结构表面等离子体波导的光传播特性研究[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