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园要素论文-张司吉

庭园要素论文-张司吉

导读:本文包含了庭园要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庭园,造园要素,台地园,意大利

庭园要素论文文献综述

张司吉[1](2018)在《意大利庭园造园要素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意大利台地园是欧洲园林体系的鼻祖,红衣主教建造的庭园充分反映了其园林特色。以庭园造园要素作为解析对象,分析了以台地为基础的喷泉、水阶梯、水声等特色水景观,归纳了雕塑的布置、形象与象征性,总结了植物种植形式。(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8年07期)

薛思寒[2](2016)在《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岭南庭园空间要素布局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形势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当前,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以建成环境设计适应于气候条件来实现经济节能与健康舒适双赢效果的思路已日趋明朗。岭南庭园是湿热气候下形成的特定的园林形式,探究岭南园林的传统造园思想与地域气候的关联性,有助于更深入的挖掘岭南庭园的地域性价值。本研究立足于我国岭南地区特有的湿热气候,以气候适应性为切入点,运用设计与技术相结合的手段,重点进行景观要素协同作用下的岭南庭园空间要素优化布局模式研究。深入发掘岭南人居环境中的生态智慧,将其古为今用;探究如何使景观要素协同作用,更好的发挥庭园改善微气候的效应;将传统经验与原理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指导方法,促进传统庭园空间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这不仅有益于传统岭南庭园的气候适应性经验的传承,同时为通过景观微气候设计,解决园林室外环境舒适性问题、提升园林空间品质提供参考,为庭园在当代绿色建筑规划中的合理运用提供指导,对营造节约能源的绿色社区和城市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结合史料文献调研及现场实测分析,考证岭南庭园气候适应性特征的成因、发展及表达。明确研究与利用岭南庭园气候适应性特征,对地域性现代建筑创作具有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庭园空间的差异性,将庭园基本空间单元进行分类,提取两类具有代表性的庭园空间抽象模型。(第二章)其次,对现存传统岭南庭园典型案例进行现场实测及热舒适问卷调查,通过整理分析所得结果,探讨湿热气候下的岭南庭园夏季室外环境的热舒适性,并结合统计学的相关方法,计算岭南庭园夏季室外环境热舒适指标PET阈值范围,建立适用于岭南庭园夏季室外热环境的评价标准。(第叁章)第叁,以原理分析结合实证研究,厘清景观要素与庭园微气候的关联机制,论证庭院空间要素配置在调节庭园微气候、营造庭园舒适性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明晰要素配置对庭园微气候调节的重要性(第四章)。在此基础上,以两类典型“庭”空间的代表案例余荫山房和可园为研究对象,利用ENVI-met软件进行庭园景观要素配置的量变模拟,结合庭园室外热环境评价标准,定量分析不同的景观要素水平对庭园室外热环境舒适度的影响。明晰微气候效应的作用原理,既有利于指导设计师进行合理的景观设计、营造舒适的室内外环境,又有助于对后续获得优化方案、策略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和判断。(第五章)。最后,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庭园空间抽象模型进行分组模拟试验。量化分析设计因素对庭园室外空间热环境的影响程度;针对庭园不同使用功能,考虑各时段权重,结合室外热环境评价标准,重点研究景观要素协同作用下两类典型岭南庭园的空间要素优化布局模式,并为优选方案进行舒适度评级;在此基础上,整合提炼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庭园优化布局方法;进一步,从庭园空间布局与景观要素配置两方面,总结提出适用于湿热地区的庭园室外热环境优化布局策略。(第六章)论文创新性的提出了湿热地区夏季庭园室外环境热舒适PET阈值;搭建了要素协同作用下小尺度园林室外热环境的整体性预测工具与分析方法;提出了满足夏季热舒适性的典型庭园空间要素配置多样化组合模式。为园林空间设计方案舒适性比选提供了客观的定量化评价依据;为厘清园林空间要素与微气候环境的关系、实现园林空间要素的动态优化配置提供了科学的可视化分析工具;为湿热地区景观微气候设计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指导。对实现通过技术手段量化园林景观微气候设计、高效发挥庭园设计在绿色建筑室外环境中的调节作用具有现实意义。是对湿热地区气候适应性设计理论体系的完善,为传统生态智慧在当代景观、建筑与城市规划实践中的应用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6-10-18)

范硕秋[3](2011)在《浅析庭园植物设计要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重视和现代化发展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渴望拥有一个优质的生活环境,这样对室外生活空间的需要就会更多。庭园美化慢慢就能够满足这一需求,因此庭园景观已经成为了都市的新时尚,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尝试小庭园设计。(本文来源于《文学界(理论版)》期刊2011年09期)

孙琴,杨柳青[4](2009)在《枯山水庭园设计要素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枯山水"是东方园林的一个奇葩,它的主要造景要素为砂、石、苔岛、植物四种,砂象征水体,石象征山或岛,覆上苔藓的土岗象征高山岛屿,植物修剪成型,这四要素的巧妙组合,幻化出高山大壑、万顷海洋的景观,营造出一种静谧幽玄、苍凉枯寂的美。(本文来源于《文史博览(理论)》期刊2009年01期)

张纪海[5](2008)在《庭园要素与现代城市住宅设计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居住是人类最重要的需求之一,人们创造并丰富了自身居住的室内外空间环境,空间环境又反过来影响人们的生活。随着住宅建筑设计的“国际化”倾向,现代住宅建筑中已难找到“传统”的影子。传统建筑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历史文化的积淀,面对传统我们应该批判的继承,而不是抛弃。本文是对传统庭园要素在现代住宅中运用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旨在挖掘传统庭园对现代住宅设计值得借鉴之处,试图寻求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结合点与平衡点,为未来住宅建筑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文章首先从哲学的角度,追溯和分析了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发展历程:从蒙昧到对立,再由对立到和谐发展。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的民居可谓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典范。但由于人口膨胀、土地缺失,住宅向“竖向”发展,人们的生活离开地面延伸到空中,也渐渐远离了自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不断提高。因此,现代住宅设计转而借鉴探索传统庭园的现代表达,寻求现代社会住区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其次,分析归纳了传统庭园的围合要素、景观要素和生态要素。叁方面要素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抓住各要素的特点进行解析,发掘传统庭园的生态价值、生活价值、人文价值,从传统庭园要素对现代住宅建筑空间的启示中吸取精华,在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的条件下扬弃的传承。接着,提出了以架空层花园、入户花园、阳台花园、空中花园、屋顶(露台)花园为基本形式的现代城市住宅“立体化庭园”体系的概念,例证并阐述了各类型及特征。更进一步立足实例分析探讨了现有的一些结合庭园要素的住宅设计策略,其中不乏有益的探索性尝试,为今后的住宅设计提供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设计思路。住宅设计的品质也体现在住区外部空间环境上,故本章末概述了结合庭园要素的住区水景设计、围合界面设计以及庭园植物配置。最后,由技术角度入手,探讨了结合庭园要素的现代城市住宅设计当中的一些技术环节。理想的建筑设计需要成熟的建构技术作为支撑,只有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立体化庭园”,才能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最终实现现代人“诗意的栖居”梦。(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8-05-01)

[6](2004)在《小庭园设计的20个要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色彩:对比色与互补色。色彩、色相及色调。原色和轻淡色彩。它们是色彩因素的所有组成部分。色调可使气氛活泼也可镇定情绪。最终选择取决于个人品味。□□质感:平滑的、粗糙的,柔软的、多刺的、有光泽的或有绒毛的。尽量采用高对比度——将精致混以粗犷,柔软配以粗硬。植物的叶片、花朵、茎干及硬质的造园材料都有其特殊的质感。(本文来源于《现代园林》期刊2004年04期)

夏金婷[7](2004)在《中国古典庭园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浅析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设计的角度梳理了中国庭园环境艺术构成元素及其关系的演变过程。经过文献检索及调查,发现目前刊行的相关理论着作中关于园林史、艺术论以及中西园林比较的占绝大多数,这些文章都是从文化、审美、历史、园艺栽培技术、建筑、甚至文学的角度加以论述的。少量关于园林设计的着作或是以实践设计指导,或是教学用书为主。学术论文方面,园林学的论文以园林史、园艺栽培、养殖等见长;建筑学的论文以营建技术和建筑艺术审美方面为重;而艺术设计学关于庭园环境艺术设计理论方面的论文数量甚少。因此本论文的目的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庭园环境艺术设计的内容作一次梳理和探讨性研究工作;二是希望能为当今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从构成元素的分析着手,进而总结各个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庭园环境艺术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迭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本文分析了每一阶段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的流变,进而理出庭园环境艺术设计要素及其关系的演变如下。 1、迭山的演变过程可以概括为:体量上由大到小,风格上由写实到写意,材料上由筑土为山到土石相间,再到各种形式并存。 2、理水方面由最初单一的水池,发展到完整的水系,最后能够缩移摹拟大自然的全部水体形式的过程中,风格一直以自然格调为主,面积大致也是由大到小的变化过程。 3、植物配置由简单大面积的分区,发展到唐宋时期的注重个体美,到明清受造园空间变化的影响,面积逐渐缩小,配置趋于精致化。后期地方风格明显。 4、主山主水主建之间的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造园空间的逐渐缩小,与建主实用功能的上升。具体演变过程为:由宋以前的建筑散置于山中,到主体建筑退出山之外,最后居于山水对面,致使山水最后成为静点观赏对象。(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04-02-01)

心唯[8](2000)在《精巧花园·精心设计——小庭园设计的20个要素》一文中研究指出1、色彩:对比色与互补色。色彩、色相及色调。原色和轻淡色彩。它们是色彩因素的所有组成部分。色调可使气氛活泼也可镇定情绪。最终选择取决于个人品味。 2、质感:平滑的、粗糙的、柔软的、多刺的、有光泽的或有绒毛的。尽量采用高对比度—将精致混以粗犷,柔软配以粗硬,植物的叶片、花朵、茎干及硬质的造园材料都有其特殊的质感。(本文来源于《园林》期刊2000年09期)

梅村[9](1997)在《庭园与外部空间——影响90年代景园形态的二个要素》一文中研究指出1 庭 中国传统庭园受阴阳哲学的影响,中国人的空间不论在宗教的精神世界到自然的物质世界都被看作一个两个相互对立力量和谐共存的动态的统一体。阴阳、有无、虚实、大小、左右、色空、刚柔……等等对立的力量,始终处于一处连相对峙、渗透、转化、周而复始,无限运动的关系之中。导致(本文来源于《中外建筑》期刊1997年04期)

庭园要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形势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当前,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以建成环境设计适应于气候条件来实现经济节能与健康舒适双赢效果的思路已日趋明朗。岭南庭园是湿热气候下形成的特定的园林形式,探究岭南园林的传统造园思想与地域气候的关联性,有助于更深入的挖掘岭南庭园的地域性价值。本研究立足于我国岭南地区特有的湿热气候,以气候适应性为切入点,运用设计与技术相结合的手段,重点进行景观要素协同作用下的岭南庭园空间要素优化布局模式研究。深入发掘岭南人居环境中的生态智慧,将其古为今用;探究如何使景观要素协同作用,更好的发挥庭园改善微气候的效应;将传统经验与原理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指导方法,促进传统庭园空间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这不仅有益于传统岭南庭园的气候适应性经验的传承,同时为通过景观微气候设计,解决园林室外环境舒适性问题、提升园林空间品质提供参考,为庭园在当代绿色建筑规划中的合理运用提供指导,对营造节约能源的绿色社区和城市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结合史料文献调研及现场实测分析,考证岭南庭园气候适应性特征的成因、发展及表达。明确研究与利用岭南庭园气候适应性特征,对地域性现代建筑创作具有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庭园空间的差异性,将庭园基本空间单元进行分类,提取两类具有代表性的庭园空间抽象模型。(第二章)其次,对现存传统岭南庭园典型案例进行现场实测及热舒适问卷调查,通过整理分析所得结果,探讨湿热气候下的岭南庭园夏季室外环境的热舒适性,并结合统计学的相关方法,计算岭南庭园夏季室外环境热舒适指标PET阈值范围,建立适用于岭南庭园夏季室外热环境的评价标准。(第叁章)第叁,以原理分析结合实证研究,厘清景观要素与庭园微气候的关联机制,论证庭院空间要素配置在调节庭园微气候、营造庭园舒适性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明晰要素配置对庭园微气候调节的重要性(第四章)。在此基础上,以两类典型“庭”空间的代表案例余荫山房和可园为研究对象,利用ENVI-met软件进行庭园景观要素配置的量变模拟,结合庭园室外热环境评价标准,定量分析不同的景观要素水平对庭园室外热环境舒适度的影响。明晰微气候效应的作用原理,既有利于指导设计师进行合理的景观设计、营造舒适的室内外环境,又有助于对后续获得优化方案、策略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和判断。(第五章)。最后,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庭园空间抽象模型进行分组模拟试验。量化分析设计因素对庭园室外空间热环境的影响程度;针对庭园不同使用功能,考虑各时段权重,结合室外热环境评价标准,重点研究景观要素协同作用下两类典型岭南庭园的空间要素优化布局模式,并为优选方案进行舒适度评级;在此基础上,整合提炼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庭园优化布局方法;进一步,从庭园空间布局与景观要素配置两方面,总结提出适用于湿热地区的庭园室外热环境优化布局策略。(第六章)论文创新性的提出了湿热地区夏季庭园室外环境热舒适PET阈值;搭建了要素协同作用下小尺度园林室外热环境的整体性预测工具与分析方法;提出了满足夏季热舒适性的典型庭园空间要素配置多样化组合模式。为园林空间设计方案舒适性比选提供了客观的定量化评价依据;为厘清园林空间要素与微气候环境的关系、实现园林空间要素的动态优化配置提供了科学的可视化分析工具;为湿热地区景观微气候设计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指导。对实现通过技术手段量化园林景观微气候设计、高效发挥庭园设计在绿色建筑室外环境中的调节作用具有现实意义。是对湿热地区气候适应性设计理论体系的完善,为传统生态智慧在当代景观、建筑与城市规划实践中的应用起到了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庭园要素论文参考文献

[1].张司吉.意大利庭园造园要素解析[J].山西建筑.2018

[2].薛思寒.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岭南庭园空间要素布局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

[3].范硕秋.浅析庭园植物设计要素[J].文学界(理论版).2011

[4].孙琴,杨柳青.枯山水庭园设计要素浅析[J].文史博览(理论).2009

[5].张纪海.庭园要素与现代城市住宅设计初探[D].重庆大学.2008

[6]..小庭园设计的20个要素[J].现代园林.2004

[7].夏金婷.中国古典庭园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浅析构成要素及其关系的演变[D].东华大学.2004

[8].心唯.精巧花园·精心设计——小庭园设计的20个要素[J].园林.2000

[9].梅村.庭园与外部空间——影响90年代景园形态的二个要素[J].中外建筑.1997

标签:;  ;  ;  ;  

庭园要素论文-张司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