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数学创新教育

职教数学创新教育

许秋香(江苏省江都市职教集团,江苏江都225200)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摘要: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是数学素质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就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动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方面进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创新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于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注重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动力。

数学兴趣是学生的一种力图接近、探究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使学生在集中精力获得知识的同时,努力地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成为创新的动力因素。数学因为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学中的难度很大,往往使学生们望而却步。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材料的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都是要从教学素材中选取通俗生动的事例,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使用一张薄纸对折若干次后,“可与珠峰试比高”来引起学生的学习指数函数的兴趣。“星期天以后的第2200天是星期几?也能引起学生对二项式定理的兴趣,等等。在兴趣的形成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想探讨和研究的兴趣,进而成为创新的动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陈旧,知识面窄,则会严重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全面认识,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造的欲望。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的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放在具有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去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

三、善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现状,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优化教学结构,实现资源共享,还能增强学生兴趣,激发探索精神。比如在学习函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内容时,我们可以利用电脑制作课件,这样能做到静动结合,给学生以质感、美感。如在学习立体几何中旋转体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示旋转体的形成过程,这样,就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形象直观的三维动画。学生容易接受,印象深刻,也能带来非常棒的效果。如果能根据课堂内容,通过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等,不仅能提高实践能力,而且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确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的,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组织作用和熏陶作用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这里,既不能忽视“导”的作用,也不能用老师的“导”来取代学生的“学”。那么,如何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就成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问题。首先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时,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人、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有潜力的人,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主动发展;其次要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与学习;尤为重要的是教师要重视教学中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可以用一些话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我们一起看生活中的一个故事”,“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大家说他说的好不好”,“回答得非常好”,“能不能说一说你们学到了什么”等。从这些富有激情又充满启发的语中,我们清楚看到教师是数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从学生出色的表现中,从课堂活跃的气氛中,可以看出学生学得很开心,显然,从课后的反馈情况可知教学效果也很好。

但是我们应该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必须有个“度”,这个“度”就定在“激趣、启思、导向”上,至于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它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和区分,怎样运用原有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什么是新知识,新知识学来有什么用等等具体问题,就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去主动探索,通过自身的努力自己解答这些问题,老师决不能代替学生。

总而言之,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只有我们教师具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能力。只有在这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爱因斯坦说过“科学就是一些有趣的探索”。只有深入探索,才能有所创新。如果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他们的创新,我们通过系列的课外活动及电化教学,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培养,随着电化教学的不断推进和优化,我认为我们的职业教育天空会更蓝、更广阔、更美好。

参考文献:

[1]王金芝.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探.教育创新,2008,(6).

[2]张秀云.浅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问?科教探索,2008,(10).

[3]程丰连.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18).

[4]许素梅.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素质教育论坛,2007,(6).

[5]卢土扰.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精神的培养.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2).

标签:;  ;  ;  

职教数学创新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