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野外条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无人机,非战争军事行动,卫勤保障,药材补给
野外条件论文文献综述
岳旭,李玉龙,岳雷,王海云,刘然[1](2019)在《无人机用于野外条件下药材补给的前瞻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应用无人机在野外条件下快速补给急救药材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应用无人机和野战急救车进行急救药材补给,比较两种补给方法的出动准备时间、运输途中时间、总输送时间、实际行驶里程和行驶时速。结果无人机平均出动准备时间长于越野车,但其运输途中时间、总输送时间、实际行驶里程和行驶时速均明显优于野战急救车(P<0.01)。结论无人机既具有目标定位准、飞行速度快、不受地形地貌限制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空域协调复杂、受气象条件影响大和控制距离有限的不足。在工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运输手段,以提高药材补给效率。(本文来源于《白求恩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胡琴,金京,杜永斌,樊建庭[2](2018)在《野外条件下松墨天牛诱芯中引诱剂成分变化及其对诱捕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进一步阐明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诱芯中引诱剂植物挥发物(α-蒎烯和乙醇)和聚集信息素(2-十一烷氧基-1-乙醇)在野外条件下的变化及其对诱芯诱捕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应用气质联用仪(GC-MS),检测了松墨天牛诱芯中引诱剂植物挥发物α-蒎烯和乙醇及聚集信息素2-十一烷氧基-1-乙醇在野外悬挂不同时间后的比例和成分变化;并在林间设置20个诱捕器,每诱捕器上悬挂1个诱芯,其中10个诱捕器在第30天时更换新的诱芯,另10个诱捕器的诱芯不更换,调查相应的野外诱捕效果。【结果】诱芯中引诱剂植物挥发物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植物挥发物在前15 d内,平均释放量为5.05 mL/d;在第45-60天内,平均释放量仅为0.58 mL/d。植物挥发物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植物挥发物中α-蒎烯和乙醇的初始总含量≥97%,另外含有莰烯、氧化蒎烯、松香芹醇、松香芹酮、桃金娘烯醛、马鞭草烯酮、桃金娘烯醇等7种杂质。随着时间延长,植物挥发物中成分种类和含量均发生变化,其中第15天时,乙醇含量为零;第15-45天期间,共新增3种杂质,即马鞭草烯醇、樟脑烯醛和马鞭草烯基乙基醚;原有杂质松香芹醇、松香芹酮、桃金娘烯醛、马鞭草烯酮到第60天时含量所占比例显着增加。聚集信息素2-十一烷氧基-1-乙醇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前15 d内,平均释放量为1.05μL/d;在第30-45天内,平均释放量下降到0.52μL/d;第45天时,聚集信息素含量几乎为零。野外诱捕试验结果显示,旧诱芯(已悬挂30 d的诱芯)和新诱芯(第30天时新更换的诱芯)在第45天时诱捕效果无显着性差异,在第50天时,新旧诱芯的野外诱捕效果差异达显着水平(P<0.05),在第60天后,新旧诱芯的野外引诱效果差异达极显着水平(P<0.01)。【结论】结果表明,松墨天牛诱芯中引诱剂在野外条件下释放速率存在"先快后慢"的趋势,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各成分之间的比例发生变化,主要成分也发生氧化,进而影响诱捕效果。我们自制的松墨天牛诱芯野外诱捕的高效持效期不少于45 d,持效期不少于60 d,如何更好地控制松墨天牛诱芯中引诱剂的释放速率,延缓各成分的变化,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张立仁,高向东[3](2018)在《抓好野外动散条件下政治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军事训练中政治工作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的基本形式。根据野外动散条件下经常性政治工作特点,我们按照越是动散条件越得抓统筹、越是无形工作越得抓有形、越是力量薄弱越得抓队伍的思路,逐步探索形成分解式筹划、抓手式推进、主体式落实的方法路子,推进院校学员在野外训练动散条件下政治工作有效开展。一、分解式筹划,让政治工作到点到位实践感到,动态中有静态、分散后有集中,只要"分(本文来源于《政工学刊》期刊2018年09期)
谢芳,王志涛[4](2018)在《浅析野外条件下广播信号的几种传输手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析了野外条件下广播信号的几种传输方式,并对其可行性与可操作性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具体实现方法,对于进行野外广播作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世界》期刊2018年09期)
冯闪闪,吴幸强,王纯波,彭颖,庆卉[5](2018)在《阳离子淀粉制备条件优化及其对野外蓝藻的絮凝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淀粉改性阳离子型絮凝剂具有无毒、价廉、高效以及可生物降解等优点而被广泛关注。该研究首先采用正交法对其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利用该制备材料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野外蓝藻的絮凝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当2,3-环氧丙基叁甲基氯化铵(GTA)与淀粉用量比例为1∶5,中火微波条件下合成的阳离子淀粉絮凝效率最佳。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最佳的絮凝条件为:搅拌速度在120 r/min以上,搅拌时间在0.5~4 min范围内时,絮凝效率可高达90%以上,且p H在5~9范围内对絮凝效率无影响。阳离子淀粉的投加量与初始叶绿素a浓度呈正相关,当初始叶绿素a浓度为100μg/L时,阳离子淀粉絮凝剂浓度仅需16.7 mg/L。(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罗雅雪,张思琪,颜红,岳彩雯,韦小茶[6](2018)在《亚喀斯特林地野外模拟降雨条件下地表径流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贵州省亚喀斯特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模拟降雨实验的方法,分析不同降雨强度的地表径流效应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降雨过程中任意时间段,雨强越大,地表径流量越大;降雨过程中,雨强为30 mm/h时的径流系数范围为0.0143~0.0407。雨强为75 mm/h时的径流系数范围为0.0093~0.0420。雨强为120 mm/h时的径流系数范围为0.0111~0.0435;侵蚀产沙随降雨历时变化的幅度较地表径流大,产沙量变化曲线呈现明显的不规则波动;雨强为30 mm/h时的产流时间是2.37 min,雨强为75 mm/h时是1.29 min,雨强为120 mm/h时是1.51 min;降雨结束时,累积地表径流量表现为雨强越大,累积地表径流量越大,即雨强为120mm/h时的累积地表径流量最大。以累积地表径流量算出的径流系数,表现为随着雨强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研究结果表明:在亚喀斯特地区,雨强不同导致地表径流特征不同。该实验结论可为亚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建设等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温永福,高鹏,穆兴民,赵广举,孙文义[7](2018)在《野外模拟降雨条件下径流小区产流产沙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降雨引起的侵蚀产沙,是全球性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在我国黄土区表现尤为突出。降雨及其产生的径流是引起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主要动力,开展黄土区降雨产流产沙过程研究可为土壤侵蚀过程模型研发奠定基础,为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野外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和雨强下径流、侵蚀产沙规律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降雨过程中,产流时间随坡度、雨强的增大而变短,裸耕地产流时间短于自然草地。径流量随产流历时增加而增大,且坡度、雨强越大其值越大。产流过程中侵蚀产沙量呈先陡增、再陡减、最后趋于稳定的现象;坡度、雨强越大产沙量的峰值越大,峰值出现时间也相应提前。自然草地侵蚀产沙量极少,草地起着重要的固沙作用。建立径流与产沙回归关系,产沙量与径流量呈二次多项式函数关系,揭示了降雨过程中产流产沙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冯洁,沈志敏,王胜昌,林金杏,柏熊[8](2018)在《实验室饲养和野外生存条件下东方田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实验室饲养和野外生存条件下东方田鼠肠道菌群的分布和差异。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实验室饲养和野外捕捉东方田鼠的肠道细菌16S rDNA-V4-V5区序列,统计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量,分析菌群物种丰度、分布及差异性。结果稀疏曲线表明取样数量合理,测序充分。在门水平,实验室饲养和野外生存的肠道菌群分布和占比基本相似,实验组有1个独有的门,即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野生组有3个独有的门,分别是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和未分类的门,丰度差异最大的为软壁菌门(Tenericutes)。在属水平,野外东方田鼠肠道细菌较实验室饲养的丰富,丰度差异最大的为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结论获得了实验室饲养和野外生存条件下东方田鼠肠道菌群结构和差异性,进一步充实了东方田鼠基础生物学数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动物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张艳军,韦光景[9](2017)在《CSAMT法实际野外工作条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法以其工作效率高、勘探深度大、分辨能力高、地形影响小、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水资源勘查、金属矿产勘查、石油勘查等领域。本文从CSAMT方法的野外实际工作特点出发,简单介绍野外改方法在野外工作所需注意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导刊》期刊2017年04期)
宗哲英,王帅,赵晓东,张东雷,肖云鹏[10](2017)在《野外试验条件下自动跟踪供电小车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在野外等特殊条件下作业时没有电源或电源不便移动的问题,本文利用超声波定位及单片机控制技术,研究设计了野外试验条件下自动跟踪的供电小车。该供电小车由供电系统和小车自动跟踪部分组成。供电系统是由12V锂电池作为主电源,逆变为AC 220V交流电供外部设备用电,同时添加了具有自动循迹功能的80W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作为辅助供电设备。小车自动跟踪部分采用超声定位系统基于单片机程序设计,通过安装在供电小车前方的无线电装置和超声波传感器,实时计算小车与科研人员的距离,反馈给单片机控制电机的转速从而改变小车的位置,实现自动跟踪。本供电小车可靠性高,具有较广泛的实践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野外条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为进一步阐明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诱芯中引诱剂植物挥发物(α-蒎烯和乙醇)和聚集信息素(2-十一烷氧基-1-乙醇)在野外条件下的变化及其对诱芯诱捕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应用气质联用仪(GC-MS),检测了松墨天牛诱芯中引诱剂植物挥发物α-蒎烯和乙醇及聚集信息素2-十一烷氧基-1-乙醇在野外悬挂不同时间后的比例和成分变化;并在林间设置20个诱捕器,每诱捕器上悬挂1个诱芯,其中10个诱捕器在第30天时更换新的诱芯,另10个诱捕器的诱芯不更换,调查相应的野外诱捕效果。【结果】诱芯中引诱剂植物挥发物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植物挥发物在前15 d内,平均释放量为5.05 mL/d;在第45-60天内,平均释放量仅为0.58 mL/d。植物挥发物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植物挥发物中α-蒎烯和乙醇的初始总含量≥97%,另外含有莰烯、氧化蒎烯、松香芹醇、松香芹酮、桃金娘烯醛、马鞭草烯酮、桃金娘烯醇等7种杂质。随着时间延长,植物挥发物中成分种类和含量均发生变化,其中第15天时,乙醇含量为零;第15-45天期间,共新增3种杂质,即马鞭草烯醇、樟脑烯醛和马鞭草烯基乙基醚;原有杂质松香芹醇、松香芹酮、桃金娘烯醛、马鞭草烯酮到第60天时含量所占比例显着增加。聚集信息素2-十一烷氧基-1-乙醇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前15 d内,平均释放量为1.05μL/d;在第30-45天内,平均释放量下降到0.52μL/d;第45天时,聚集信息素含量几乎为零。野外诱捕试验结果显示,旧诱芯(已悬挂30 d的诱芯)和新诱芯(第30天时新更换的诱芯)在第45天时诱捕效果无显着性差异,在第50天时,新旧诱芯的野外诱捕效果差异达显着水平(P<0.05),在第60天后,新旧诱芯的野外引诱效果差异达极显着水平(P<0.01)。【结论】结果表明,松墨天牛诱芯中引诱剂在野外条件下释放速率存在"先快后慢"的趋势,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各成分之间的比例发生变化,主要成分也发生氧化,进而影响诱捕效果。我们自制的松墨天牛诱芯野外诱捕的高效持效期不少于45 d,持效期不少于60 d,如何更好地控制松墨天牛诱芯中引诱剂的释放速率,延缓各成分的变化,值得进一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野外条件论文参考文献
[1].岳旭,李玉龙,岳雷,王海云,刘然.无人机用于野外条件下药材补给的前瞻性实验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9
[2].胡琴,金京,杜永斌,樊建庭.野外条件下松墨天牛诱芯中引诱剂成分变化及其对诱捕效果的影响[J].昆虫学报.2018
[3].张立仁,高向东.抓好野外动散条件下政治工作[J].政工学刊.2018
[4].谢芳,王志涛.浅析野外条件下广播信号的几种传输手段[J].数字通信世界.2018
[5].冯闪闪,吴幸强,王纯波,彭颖,庆卉.阳离子淀粉制备条件优化及其对野外蓝藻的絮凝效果[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
[6].罗雅雪,张思琪,颜红,岳彩雯,韦小茶.亚喀斯特林地野外模拟降雨条件下地表径流特征[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8
[7].温永福,高鹏,穆兴民,赵广举,孙文义.野外模拟降雨条件下径流小区产流产沙试验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8
[8].冯洁,沈志敏,王胜昌,林金杏,柏熊.实验室饲养和野外生存条件下东方田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8
[9].张艳军,韦光景.CSAMT法实际野外工作条件分析[J].国土资源导刊.2017
[10].宗哲英,王帅,赵晓东,张东雷,肖云鹏.野外试验条件下自动跟踪供电小车的研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