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转子航空发动机论文-李岩,廖明夫,蒋云帆,雷新亮,王四季

双转子航空发动机论文-李岩,廖明夫,蒋云帆,雷新亮,王四季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转子航空发动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临界跟随,振动幅值

双转子航空发动机论文文献综述

李岩,廖明夫,蒋云帆,雷新亮,王四季[1](2019)在《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临界跟随”现象的机理及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临界跟随"现象导致航空发动机振动居高不下的产生机理,建立了考虑中介轴承的双转子动力学模型,推导了双转子发生"临界跟随"现象时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临界跟随"状态下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临界跟随"现象会导致转子系统无法越过盘偏摆振型临界转速,造成转子振动对不平衡质量分布极其敏感,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盘极转动惯量与直径转动惯量的比值(简称惯量比)以及双转子增速比;当高压盘等效惯量比等于1,或增速比与任意低压盘惯量比相等时,转子系统表现出高压激励条件下的"临界跟随"特征;当低压盘惯量比等于1,或增速比与高压盘等效惯量比的乘积等于1时,转子系统表现出低压激励条件下的"临界跟随"特征。提出了必须严格控制航空发动机叶盘的等效惯量比以及双转子转速控制律的设计建议。(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宏献,李学军,蒋玲莉,杨大炼,陈雨蒙[2](2019)在《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不对中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子不对中是旋转机械最常见的故障之一。不对中常引起整机振动加剧、轴承磨损、转静子碰摩等故障,严重时将造成灾难性事故。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由于结构复杂、工作温差大、多支点弹性支承,更容易造成滚动轴承支承不对中、联轴器不对中、动态不对中等不对中故障。虽然航空发动机不对中问题严重,但这方面的研究却相对缺乏。本文针对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的结构特点,首先论述了滚动轴承不对中、联轴器不对中、航空发动机转子不对中3种不对中故障的研究现状;其次,讨论了不对中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及不对中故障定量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对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不对中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一博,李舜酩[3](2018)在《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相关性的单传感器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探寻子系统激励之间的相关性对研究系统振动响应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将运动状态复杂的系统看作一个由多子系统组成,有利于分析各子系统间的相关性,基于这一概念对某型双转子航空发动机建立了双转子激励源振动网络模型,利用基于峭度的单通道盲源分离技术,对该双转子航空发动机的实测振动信号进行了单传感器信号识别。试验结果显示低压转子信号中含有高、低压转子基频的线性组合,分别为ω_1+ω_2和ω_1+2ω_2。验证了高、低压双转子激励间具有相关性,并通过各自的振动特征识别出主振动源。(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孟照国,王昊,秦海勤,徐可君[4](2018)在《机匣参数对双转子航空发动机整机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航空发动机带机匣双转子试验器为参考,分别采用截锥壳元素法和Timoshenko梁理论对其机匣和双转子系统进行了有限元建模,得到了试验器的整机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机匣参数对双转子航空发动机整机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机匣-转子质量比的增大,机匣的振动先减小后增大,从优化整机振动响应角度出发存在最佳质量比,当机匣-转子质量比约等于0.45时,整机系统的振动最小;采用不同材料的机匣对整机系统的临界转速影响不大,但对整机系统振动具有一定影响,当机匣采用合金钢时,整机系统的振动最小,采用铝合金时,整机系统的振动最大.(本文来源于《动力学与控制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全勇,杨海[5](2018)在《双转子航空发动机高速动平衡技术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带中介轴承的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极易发生振动耦合共振现象从而导致振动超限,单独平衡高压、低压转子的减振效果则因振动耦合共振的影响非常有限.本文针对双转子系统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动平衡方法—双转子振动耦合共振平衡法,完成了模拟双转子系统的高速动平衡试验,平衡效果良好,解决了双转子系统在多种工况下的振动超限问题,发展了转子高速动平衡技术.(本文来源于《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蒋玲莉,陈雨蒙,赵广[6](2018)在《某型航空发动机不对中双转子系统动态特性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某型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固有的振动特性及不对中状态下振动特性变化趋势,对正常和平行不对中状态下的该型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进行了模态分析,分别计算了各自前6阶固有频率,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工作可为该型航空发动机的优化运行及其双转子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金业壮,王德友,闻邦椿[7](2017)在《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碰摩故障的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的碰摩故障进行了动力学仿真研究。对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试验器的模型进行了简化,基于ADAMS平台,建立了双转子碰摩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获得了轻微碰摩、较重碰摩和严重碰摩叁种碰摩状态下转子系统的时、频域振动响应和轴心轨迹。结果表明:在双转子碰摩系统中,随着转静件碰摩得从轻到重,其轴心轨迹和振动频谱成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在碰摩刚度和阻尼系数较大的条件下,振动响应的频谱变得越来越复杂,出现了高次谐波、组合谐波和次谐波成分。(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孙传宗[8](2017)在《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高精度动力学建模与碰摩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航空航天领域,提高推重比和降低燃油消耗率一直是发展航空发动机的主要关注点。为追求高推重比和低燃油消耗率,一般通过降低结构件许用应力裕度和提高机组气密性等措施实现,而这些措施都驱使航空发动机向布局紧凑化、结构复杂化的方向发展,使得机组对运行条件的变化更加敏感,碰摩等故障更容易发生。以往针对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的振动特性研究绝大多数是基于简单转子动力学模型,这类模型已经不能满足实际航空发动机设计的需要。因此,深入开展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的高精度动力学建模研究,定量求解其在典型碰摩故障下的非线性响应,厘清系统响应的稳定性和振动故障机理,对航空发动机的结构设计、故障检测与仿真再现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工程价值。本文以实际的航空发动机复杂结构双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叁维实体有限元建模、模型降维、高维复杂非线性系统求解方法、碰摩响应特征与分岔机理,以及双转子模型仿真与实验验证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针对航空发动机复杂结构双转子系统,研究了高精度动力学建模与模型降维问题。首先,通过对比研究叶轮转子模型的振动特征给出了等效质点模型和等效刚性环模型的适用条件;然后,基于本文发展的联合实体有限元建模和Craig-Bampton模态综合法的建模策略,建立了某实际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高精度的实体有限元模型,借助编程语言获得了精度较高的降维模型质量矩阵、刚度矩阵和陀螺矩阵。最后,在降维模型基础上分析了该航空发动机的临界转速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陀螺效应是造成同向和反向旋转双转子系统临界转速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基于降维单转子模型再综合的方法即可以保障计算精度,又能够大幅缩短计算时间,显着提升计算效率。研究了碰摩故障下双转子系统振动响应的求解与分析问题,针对碰摩力模型包含分段和分数指数非线性特征,传统近似解析法很难求解的现实情况,综合给出了嵌入弧长算法的多谐波平衡-时/频转换-Hsu稳定性判定(MHB-AFT-Hsu)求解分析策略,并以此研究了4支点支承双转子模型的碰摩非线性响应特征和分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MHB-AFT-Hsu方法能够实现对高维复杂非线性转子系统的快速求解,可以获得包含非稳态解在内的全解,分析发现该碰摩-双转子系统存在由二次Hopf分岔导致的周期解与概周期解转换和鞍结分岔引起的幅值跳跃现象。研究了实际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碰摩响应的定量求解与分析问题。考虑碰摩故障的局部非线性特点,引入连接子结构概念并借助模态综合技术建立了高精度的碰摩故障航空发动机双转子动力学降维模型。为实现故障工况下(碰摩故障)系统响应的快速和高精度求解,提出一种基于解析-数值法的定量计算方法。研究发现碰摩故障航发双转子系统稳态响应的径向位移具有正/余弦特征,碰摩作用力分别在改变响应径向幅值和对称轴,产生削波和引发分频幅值两方面影响响应轨迹,某些情况下(例如第四章实例中,由高压转子不平衡激励激起的第二阶主共振区的响应特征)可能出现碰摩引起响应幅值增加的现象;双转子系统中的应力数值及其分布呈现周期性变化,周期频率及应力水平与转速比和不平衡量显着相关。为验证本文发展的联合实体有限元建模与模型降维方法和MHB-AFT求解方法的有效性,以双转子实验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建立了精确较高的机匣-支承-双转子实验台的实体有限元模型,进而得到了高精度的58维动力学降维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和实验测试研究了该双转子实验台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理论仿真与实验结果达到了较好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本文发展的联合建模与降维方法和MHB-AFT求解方法准确、有效。(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11-01)

路振勇,侯磊,孙传宗,陈予恕[9](2016)在《六点支承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动力学离散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六点支承形式的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建立了复杂离散动力学模型,对该模型进行结构降维,得到了两种简化动力学模型.首先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较为精确的多轮盘复杂离散动力学模型,然后基于质心集中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简化,分别得到了四轮盘双转子简化动力学模型和叁轮盘双转子简化动力学模型,并将其与复杂离散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临界转速的对比.结果表明,简化得到的四轮盘双转子简化模型,前叁阶相应临界转速误差分别在5%,22%,10%之内,可以很好地保有原系统的动力学特性;简化得到的叁轮盘双转子简化模型,在柔性支承下,前叁阶相应临界转速误差在15%之内,可以较好地保有原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最后,给出了3种模型不平衡响应的对比分析图.这是一种从结构上将实际多轮盘双转子简化成少轮盘双转子的方法,降低了双转子系统的自由度,有利于在考虑到故障、支承非线性等因素后的理论计算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科学》期刊2016年11期)

欧阳运芳,明阳[10](2016)在《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碰摩故障振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的振动对飞机的飞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文中针对某型航空发动机无中介轴承的双转子系统的结构特征,采用集中质量法建立了双转子-轴承-机匣耦合的动力学模型,分别对内外转子碰摩故障进行了仿真,通过轴心轨迹图、时域波形图、频谱图、庞加莱图分析了双转子系统耦合振动响应特性,提取了内外转子碰摩故障特征。研究成果可以为航空发动机振动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16年11期)

双转子航空发动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转子不对中是旋转机械最常见的故障之一。不对中常引起整机振动加剧、轴承磨损、转静子碰摩等故障,严重时将造成灾难性事故。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由于结构复杂、工作温差大、多支点弹性支承,更容易造成滚动轴承支承不对中、联轴器不对中、动态不对中等不对中故障。虽然航空发动机不对中问题严重,但这方面的研究却相对缺乏。本文针对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的结构特点,首先论述了滚动轴承不对中、联轴器不对中、航空发动机转子不对中3种不对中故障的研究现状;其次,讨论了不对中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及不对中故障定量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对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不对中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转子航空发动机论文参考文献

[1].李岩,廖明夫,蒋云帆,雷新亮,王四季.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临界跟随”现象的机理及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2019

[2].张宏献,李学军,蒋玲莉,杨大炼,陈雨蒙.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不对中研究进展[J].航空学报.2019

[3].王一博,李舜酩.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相关性的单传感器识别[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8

[4].孟照国,王昊,秦海勤,徐可君.机匣参数对双转子航空发动机整机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18

[5].全勇,杨海.双转子航空发动机高速动平衡技术试验研究[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蒋玲莉,陈雨蒙,赵广.某型航空发动机不对中双转子系统动态特性对比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金业壮,王德友,闻邦椿.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碰摩故障的仿真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7

[8].孙传宗.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高精度动力学建模与碰摩响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9].路振勇,侯磊,孙传宗,陈予恕.六点支承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动力学离散模型[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6

[10].欧阳运芳,明阳.航空发动机双转子系统碰摩故障振动特性研究[J].机械工程师.2016

标签:;  ;  ;  ;  

双转子航空发动机论文-李岩,廖明夫,蒋云帆,雷新亮,王四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