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轨相互作用论文-刘文硕,戴公连,秦红禧

梁轨相互作用论文-刘文硕,戴公连,秦红禧

导读:本文包含了梁轨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梁轨相互作用,支座摩阻力,大跨度桥梁,无缝线路

梁轨相互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文硕,戴公连,秦红禧[1](2019)在《滑移支座摩阻效应对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梁轨相互作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支座摩阻力对大跨度桥梁-轨道系统相互作用的影响,以高速铁路线上某大跨度钢桁拱桥为研究对象,建立钢轨-桥梁-墩台-基础一体化有限元模型,采用非线性弹簧模拟滑移支座,对计入支座摩阻效应前后、不同类型扣件下桥梁-轨道系统的各种纵向附加力开展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滑移支座摩阻力对大跨度桥梁-轨道系统的伸缩附加力和断轨附加力有较大影响。计入支座摩阻效应后,钢轨的各项附加应力有所减小,各墩台附加水平力显着增加。随着摩阻系数μ增大,墩台附加力呈不断增大趋势,而钢轨附加应力和钢轨断缝值则趋于减小。采用普通扣件下摩阻系数为0.03,0.05和0.10时,钢轨最大伸缩应力分别为不计摩阻力时的92.7%,87.3%和71.8%,而固定墩墩顶附加力分别增大至2.1倍、2.8倍和4.4倍。计入支座摩阻力后,在不同摩擦因数下,采用小阻力扣件的钢轨附加应力与墩台附加水平力较普通扣件工况下差别不大,但断缝值均增大约20%。(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谢铠泽,李粮余,刘浩,蔡小培,王平[2](2019)在《轨道框架阻力下桥上无缝线路梁轨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基于轨道框架道床阻力的试验研究成果,建立包含梁缝、梁端悬出长度等局部细节的有砟轨道桥上无缝线路轨-枕(框架)-梁-墩一体化计算模型,提出轨道框架组建原则,构造组建轨道框架的迭代算法,以某(68. 8+120+68. 8) m大跨连续梁桥为例,分析轨道框架阻力下的梁轨相互作用规律,以期为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提供指导。研究结论:(1)本文提出的轨道框架组建算法具有自适应的能力,可依据梁轨相互作用剧烈程度确定轨道框架内轨枕根数,实现线路阻力的自动调节;(2)考虑轨道框架阻力会造成钢轨伸缩力和挠曲力大幅度降低,断缝值大幅度增加,甚至超过规范限值,故建议桥上无缝线路伸缩、挠曲及断轨工况计算中应考虑轨道框架的影响;(3)轨道框架阻力对钢轨制动力影响较小,降低值不超过5. 0%,可采用传统单根轨枕阻力进行计算;(4)本研究成果可为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铁道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秦永平[3](2018)在《偏载工况下多线大跨系杆拱连续梁桥梁轨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偏载工况对大跨度桥梁与多线轨道相互作用的影响,以某4线(77+3×156.8+77)m钢管混凝土系杆拱-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组合结构桥梁为例,采用带有刚臂的梁单元模拟主梁,用带组合截面信息的梁单元模拟钢管混凝土拱肋,用非线性杆单元模拟线路纵向阻力,建立可考虑吊杆、支座和轨道空间位置,以及钢轨伸缩调节器影响的大跨度系杆拱连续梁桥与多线轨道相互作用空间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多线活载(挠曲和制动)偏载工况下,钢轨纵向力的分布情况,以及墩顶所受水平力和扭矩。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主梁刚度较大,有载与无载线路间相互影响较小;竖向活载作用下,有载和无载线路挠曲力相仿;重载线路侧双线列车逆向制动时,在本桥墩顶产生的扭矩可超过8 000 k N·m,在墩台设计时应予以考虑。(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孙宇,朱胜阳,翟婉明[4](2018)在《车轮踏面凹形磨耗对轮轨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踏面凹形磨耗车轮的动力学行为,改进Kik-Piotrowski方法提出一种可考虑轮对摇头和轮轨多点接触的非Hertz接触模型,结合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计算具有实测踏面凹形磨耗车轮的CRH2高速动车组在钢轨上运行时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行为。计算结果表明,改进的Kik-Piotrowski方法可以很好地模拟磨耗车轮与钢轨的多点接触和非Hertz接触行为,轮轨法向力、轮轨蠕滑力以及接触斑形状都与CONTACT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对于踏面凹形磨耗的车轮,接触区域分布在车轮磨耗边缘的两个孤立位置,当接触斑从一个区域向另一区域转换时存在瞬时的两点接触。由于两点接触的过渡,接触区域在两个位置转换时造成的冲击效应并不明显。与无磨耗车轮的动力学响应对比,该类车轮踏面凹形磨耗对轮轨力的影响从总体上来说不大,对轮轨横向力的影响略大于对轮轨垂向力的影响,磨耗会增加轮轨垂向力和轮轨横向力的高频成分。(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袁英强[5](2017)在《高速铁路钢箱系杆拱桥的梁轨相互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走出去”的发展理念,我国高速铁路的规模不断的发展与扩大,钢箱梁系杆拱桥以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受力特性是高速线路的一种常用桥型。高铁相对普铁速度的大幅提升,对桥上轨道平顺性的要求也相应大大提高,桥梁与轨道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所以研究梁轨相互作用规律,掌握桥梁与轨道结构受力变形特点及易损部位,从而确定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中监测参数和传感器的布点位置,对进行科学的结构安全监测和精确的维修养护至关重要。本文针对京沪高铁某钢箱梁系杆拱桥和其上的CRTSⅡ型板式轨道结构进行分析。采用“迭合梁理论”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钢箱梁拱桥与轨道结构一体化实体模型。对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对有轨道结构的桥梁模型和无轨道结构的桥梁模型进行前五阶自振特性的对比,分析了线路轨道结构对钢箱梁拱桥自振特性的影响。对模型在温度荷载(温升温降、日照温差等)和不同线路列车荷载作用下梁轨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研究对比了在不同工况下:钢箱梁的竖向变形规律、钢轨与轨道板的纵向相对位移、轨道结构各层(轨道板、CA砂浆、底座板)的竖向和纵向的相对位移、轨道结构各层的纵向受力情况、钢轨的纵向力与纵向位移等规律。分析总结了最不利工况、混凝土与CA砂浆层易发生脱空和离缝位置、轨道板与底座板易开裂位置。本文可以为此桥安装健康监测系统时,找到合理布设各类传感器位置和桥梁轨道结构后期养修位置提供服务。(本文来源于《石家庄铁道大学》期刊2017-06-01)

戴公连,刘瑶,刘文硕[6](2017)在《大跨度连续梁桥与梁拱组合桥梁轨相互作用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比较大跨度铁路连续梁桥与梁拱组合桥梁轨相互作用特点,以(82.9+172.0+82.9)m连续梁桥与梁拱组合桥为例,分别建立考虑钢轨-主梁-桥墩-基础、钢轨-拱肋-吊杆-主梁-桥墩-基础这2种桥梁梁轨系统一体化有限元模型,系统对比温度、活载、制动力、混凝土收缩徐变等作用下连续梁桥与梁拱组合桥上无缝线路纵向力的分布规律,并对线路纵向阻力、钢轨伸缩调节器设置等参数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德国规范与中国无缝线路规范中的纵向阻力模型,连续梁桥钢轨伸缩力最大值与梁拱组合桥的钢轨伸缩力最大值相比分别大2.3%和2.0%;连续梁桥有载侧和无载侧钢轨最不利挠曲应力与梁拱组合桥的无载侧钢轨最不利挠曲应力相比均大67.8%;温度与断轨位置对断轨力影响显着;2类桥梁钢轨应力在同向列车制动与桥梁收缩徐变作用下变化规律与大小基本一致;对下部结构,连续梁桥对梁体升温敏感程度比连续梁拱桥的大,在挠曲工况下,两者墩顶水平力最大差为176.1 k N。(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杜振军,李奕璠,林建辉[7](2016)在《轨道梁特性对磁浮车轨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缓解磁浮系统车轨耦合振动,目前往往采用增大轨道梁质量的方法来降低车轨系统耦合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但在研究过程中却忽略轨道梁刚度及车辆运行速度的变化对车桥振动的影响。为此,该文首先介绍磁浮轨道梁结构、特性要求以及车轨相互作用方式;然后采用车辆轨道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轨道梁刚度和车辆运行速度对磁浮车辆与轨道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轨道梁刚度对车轨振动响应影响较大,同时车速的影响也不能忽略。为以后轨道梁设计、安装及分析磁浮车轨相互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测试》期刊2016年11期)

刘成,李帅,谢铠泽,田春香,王平[8](2016)在《纵连板式轨道在墩台位移作用下梁轨相互作用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简支梁和连续梁,建立整桥系统的计算模型,对墩台位移引起的作用力作用下桥上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的梁轨耦合作用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墩台位移引起的作用力是纵连式无砟轨道梁轨相互作用较重要的附加作用力,建议受日照及风荷载影响较大的高墩桥设计中考虑墩台位移引起的作用力的影响;连续梁与简支梁桥墩向右位移时所受的外荷载大致相当,轨道及桥梁各部件所受附加力也大致相等,且桥墩纵向位移越大,各部件所受附加力越大;考虑桥梁伸缩及桥墩位移的共同作用时,轨道及桥梁各部件的受力与变形均较单因素作用时量值大,且连续梁上各部件的受力与变形较简支梁大;从梁体位移方向的比较来看,当桥墩位移与桥梁伸缩方向相同时,钢轨、轨道板、端刺的受力及轨道各部件的位移较大,而当桥墩位移与桥梁伸缩方向相反时,剪力齿槽、墩台、底座板所受纵向力较大;从荷载耦合方式来看,桥梁伸缩及桥墩位移两种荷载耦合时,轨道及桥梁各部件的受力与变形要小于两种荷载单独作用后将计算结果迭加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滑动层摩阻力等线路约束阻力的塑性极限造成的。(本文来源于《铁道标准设计》期刊2016年12期)

梅大鹏,马旭峰,陈嵘,胡辰阳,王平[9](2016)在《梁轨相互作用对台后短路基上端刺设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端刺作为台后轨道结构的限位结构,是桥上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线-板-桥-端刺-路基一体化计算模型,研究梁轨纵向相互力学行为对短路基地段端刺受力与变形的影响,并对短路基地段端刺设置方案进行优化,提出底座板在短路基上连续铺设、在底座板中部设置倒T型端刺并采用AB组填料填筑的方案。研究结论:(1)短路基上底座板连续铺设时,短路基长度对温度力下轨道结构-端刺的纵向受力与变形几乎没有影响,且端刺与摩擦板受力很小;(2)对比文中叁种端刺设置方案,底座板连续且设置端刺时,连续梁右端钢轨纵向力与位移变化较为平缓,且钢轨纵向位移约降低22%;(3)提出的优化方案为:短路基地段底座板连续并设置倒T型端刺,但采用更经济适用的AB组填料填筑,检算结果表明,温度力作用下端刺与摩擦板的受力均较小,能够满足工程应用要求;(4)该研究结论可为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铁道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11期)

钱程,沈彬然,王冠,王平[10](2016)在《桥上无砟轨道纵连板断裂梁轨相互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铁路桥上无砟轨道纵连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轨道板或底座板开裂甚至断裂。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线-板-桥-墩一体化计算模型,对纵连板断裂条件下的梁轨相互作用予以分析。结果表明:轨道板断裂后,相邻桥跨及邻线轨道板纵向力变化较小,但断板处底座板的纵向拉力急剧增大,存在底座板断裂的风险;底座板断裂对相邻桥跨及邻线轨道板影响较大,导致轨道板及钢轨受力增大且较大范围内的CA砂浆脱黏;轨道板与底座板同时断裂对梁轨系统的影响最大,致使连续梁上钢轨受力接近其允许限值,应以此确定纵连板所能允许铺设的最大温度跨度;当一线的轨道板、底座板和钢轨均发生断裂时,另一线亦将如此,最终导致桥墩因受力超限而倾斜。(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6年07期)

梁轨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基于轨道框架道床阻力的试验研究成果,建立包含梁缝、梁端悬出长度等局部细节的有砟轨道桥上无缝线路轨-枕(框架)-梁-墩一体化计算模型,提出轨道框架组建原则,构造组建轨道框架的迭代算法,以某(68. 8+120+68. 8) m大跨连续梁桥为例,分析轨道框架阻力下的梁轨相互作用规律,以期为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提供指导。研究结论:(1)本文提出的轨道框架组建算法具有自适应的能力,可依据梁轨相互作用剧烈程度确定轨道框架内轨枕根数,实现线路阻力的自动调节;(2)考虑轨道框架阻力会造成钢轨伸缩力和挠曲力大幅度降低,断缝值大幅度增加,甚至超过规范限值,故建议桥上无缝线路伸缩、挠曲及断轨工况计算中应考虑轨道框架的影响;(3)轨道框架阻力对钢轨制动力影响较小,降低值不超过5. 0%,可采用传统单根轨枕阻力进行计算;(4)本研究成果可为桥上无缝线路设计提供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梁轨相互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文硕,戴公连,秦红禧.滑移支座摩阻效应对高速铁路大跨度桥梁梁轨相互作用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谢铠泽,李粮余,刘浩,蔡小培,王平.轨道框架阻力下桥上无缝线路梁轨相互作用[J].铁道工程学报.2019

[3].秦永平.偏载工况下多线大跨系杆拱连续梁桥梁轨相互作用[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

[4].孙宇,朱胜阳,翟婉明.车轮踏面凹形磨耗对轮轨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8

[5].袁英强.高速铁路钢箱系杆拱桥的梁轨相互作用分析[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7

[6].戴公连,刘瑶,刘文硕.大跨度连续梁桥与梁拱组合桥梁轨相互作用比较[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7].杜振军,李奕璠,林建辉.轨道梁特性对磁浮车轨相互作用研究[J].中国测试.2016

[8].刘成,李帅,谢铠泽,田春香,王平.纵连板式轨道在墩台位移作用下梁轨相互作用规律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6

[9].梅大鹏,马旭峰,陈嵘,胡辰阳,王平.梁轨相互作用对台后短路基上端刺设置的影响[J].铁道工程学报.2016

[10].钱程,沈彬然,王冠,王平.桥上无砟轨道纵连板断裂梁轨相互作用分析[J].铁道建筑.2016

标签:;  ;  ;  ;  

梁轨相互作用论文-刘文硕,戴公连,秦红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