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论文-李嘉俊,周毅生,杨全,黄叶东

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论文-李嘉俊,周毅生,杨全,黄叶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龙须藤,大孔树脂,多甲氧基黄酮,分离纯化

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李嘉俊,周毅生,杨全,黄叶东[1](2017)在《大孔树脂对龙须藤中4种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的纯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分离纯化龙须藤中4种多甲氧基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及相应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5,6,7,5'-四甲氧基-3',4'-亚甲二氧基黄酮(PMF1)、5,6,7,3',4',5'-六甲氧基黄酮(PMF2)、5,6,7,3',4'-五甲氧基黄酮(PMF3)和5,7,3',4',5'-五甲氧基黄酮(PMF4)的质量分数,考察树脂类型、上样吸附速率、乙醇体积分数、洗脱剂用量等参数,优选出最佳的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工艺。结果 NKA型大孔树脂用于分离纯化龙须藤中4种多甲氧基黄酮的效果较好,其最佳纯化工艺参数为:上样液生药浓度0.66 g/mL,吸附速率为2 BV/h,以5 BV蒸馏水和8 BV的35%乙醇洗脱杂质,然后用75%乙醇10 BV洗脱。收集75%乙醇洗脱液,烘干,所得固体样品中4种多甲氧基黄酮的总质量分数为35.98%。结论 NKA型大孔树脂可用于龙须藤中多甲氧基黄酮的富集,优选得到的纯化工艺稳定可行。(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曹欢欢,房芳,于波,栾剑,姜雨[2](2015)在《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对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因子的激活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因子(CFTR)是一种c AMP依赖的Cl-通道蛋白,其在上皮液体分泌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组在前期工作中观察到两种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3’,4’,5,5’,6,7-六甲氧基黄酮(HMF)和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HTF)能够有效地激活CFTR Cl-通道,但是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利用细胞荧光淬灭模型和短路电流技术系统研究HMF和HTF对CFTR Cl-通道的激活作用。荧光淬灭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化合物均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激活CFTR Cl-通道,该激活作用具有快速、可逆的特点,可被CFTR特异性抑制剂CFTRinh-172完全抑制;引人注目的是,HMF(EC50=2μmol/L)是迄今发现的亲和力最高的黄酮类CFTR Cl-通道激活剂。HMF和HTF对CFTR Cl-通道的激活作用具毛喉素(forskolin,FSK)依赖特性,与FSK和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3-Isobutyl-1-methylx,IBMX)的作用存在相加效应,但是与叁羟基异黄酮(genistein,GEN)的作用之间不存在协同效应。离体组织研究结果显示,HMF和HTF能够显着促进大鼠结肠粘膜Cl-电流及小鼠气管粘膜下腺液体分泌。以上结果提示,HMF和HTF能够通过提高c AMP水平和直接与CFTR蛋白作用两条途径发挥CFTR Cl-通道激活作用。本研究为深入揭示黄酮类CFTR Cl-通道激活剂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生理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曹欢欢[3](2015)在《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对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因子的激活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是一种受cAMP依赖的Cl~-通道蛋白,在与分泌和吸收相关组织的上皮细胞中均表达,CFTR氯离子通道在这些部位参与液体的分泌和转运。因此,CFTR功能障碍可能导致CFTR相关疾病的发生,CFTR激活剂在治疗CFTR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寻找CFTR激活剂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是黄酮类化合物家族中重要的一员,其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例如抗肿瘤、抗炎、抗氧化、保护心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本研究发现了其激活CFTR Cl~-通道的新活性。在前期的工作中,本课题组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筛选出CFTR激活剂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HTF)、3',4',5,5',6,7-六甲氧基黄酮(HXF)和3,5,6,7,8,3′,4′-七甲氧基黄酮(HPF),但是对其激活CFTR氯离子通道的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细胞荧光淬灭模型测定了HTF、HXF和HPF对野生型和突变型(Wt-CFTR和?F508-CFTR)CFTR Cl~-通道的激活活性;利用短路电流技术,对HTF和HXF激起大鼠结肠粘膜短路电流进行了分析;动物离体实验中,测定了HTF、HXF和HPF对小鼠口咽部粘膜下腺液体分泌的作用;同时利用噻唑蓝试验(MTT法)测定HTF和HXF对FRT细胞是否产生毒性。淬灭实验结果显示HTF、HXF和HPF能够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激活CFTR氯离子通道,其对Cl~-的转运活性具有迅速、可逆的特点,并且这种激活作用能被CFTR金标准CFTRinh-172全部抑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HTF、HXF和HPF对CFTR氯离子通道的激活具有毛喉素(forskolin,FSK)依赖的关系并且与FSK和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3-Isobutyl-1-methylx,IBMX)存在相加效应,但其与叁羟基异黄酮(Genistein,GEN)不存在协同作用,表明这些化合物激活CFTR Cl~-通道机制为:HTF、HXF和HPF是通过提高cAMP水平和与CFTR翻译产物—蛋白作用两条途径发挥CFTR Cl~-通道激活作用。短路电流测定结果表明:HTF和HXF可以刺激大鼠结肠产生跨膜Cl~-流,离体实验结果显示HTF、HXF和HPF能够有效的刺激小鼠口咽部粘膜下腺液体分泌。细胞毒性检测结果表明:HTF和HXF在24h未能对FRT细胞产生毒性。引人注目的是,HXF是迄今发现的亲和力最高的黄酮类CFTR Cl~-通道激活剂。以上结果提示CFTR作为HTF、HXF和HPF的分子靶标,HTF、HXF和HPF可能为研发治疗CFTR相关疾病,如囊性纤维化(CF)、支气管扩张和习惯性便秘等疾病的新药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5-03-01)

刘韶,阳秀娟[4](2014)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川陈皮素和橘皮素为评价指标,筛选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类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川陈皮素和橘皮素;采用静态和动态吸附、解吸实验筛选大孔树脂种类和工艺参数。D101型大孔树脂对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类吸附最好,最佳工艺条件为:洗脱剂为8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6倍柱体积(BV),最佳上样液浓度为500 mg/mL;经过处理后川陈皮素和橘皮素的纯度分别提高了3.7倍和3.2倍。大孔树脂能用于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4年10期)

王妍,何治,朱斌,张红雨,庞佩珊[5](2014)在《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抗2型糖尿病效应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抗2型糖尿病(T2DM)新药的研发提供信息与思路。方法:通过ScienceDirect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Polymethoxylated Flavones,PMFs)抗T2DM的效应及作用靶点,并分析其可能机制。结果:PMFs可通过提高脂联素(Adiponectin)、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和磷酸腺苷(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的表达水平等途径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脂代谢紊乱,并且可显着改善糖尿病晚期并发症。结论:PMFs具有显着的抗T2DM效应,深入研究PMFs的抗T2DM效应及其机制对于抗T2DM药物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4年38期)

李俊杰,李晓波,王梦月,彭崇胜[6](2014)在《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核磁共振氢谱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甲氧基黄酮类(polymethoxylated flavonoids,PMFs)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和药用植物中,并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方面药理活性。而在PMFs化合物结构鉴定的过程中,核磁共振氢谱最为常用且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特征。因此,对不同取代类型的54种PMFs氢谱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出其化学位移与取代基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该类化合物结构快速鉴定提供依据和方便。(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4年07期)

宋家玲,杨永建,李强,戚欢阳[7](2012)在《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1993-2012年CNKI数据库以题名或关键词为"多甲氧基黄酮",以及Science Direct数据库、Wiley OnlineLibrary数据库和ACS数据库系统以题名或关键词为Polymethoxylated Flavones(PMFs)进行检索,整理近20年来对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PMFs)的研究成果。目前为止,国内外报道的PMFs近80种,其广泛分布于芸香科、茜草科等科属植物中。目前尚缺乏对PMFs的系统总结,作者对近20年国内外报道的PMFs的结构特征、在植物中的分布、制备方法以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资料进行了归纳,以期为开发含PMFs的植物资源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2年17期)

安景云,刘湘,杨青青,陆小倩[8](2012)在《7-甲氧基-4'-取代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和4种对位取代的苯甲酰氯为原料,经过酯化、重排、成环3步反应方便地合成了4种7-甲氧基-4'-取代黄酮类化合物,并对各步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的优化条件为:酯化反应:常温反应0.5~4 h,n(2-羟基-4-甲氧基苯乙酮)∶n(对位取代苯甲酰氯)=1∶(1.0~1.3);重排反应:反应温度30~60℃,反应时间2~6 h;成环反应:反应温度80~100℃,反应时间2~5 h,催化剂CH3COOH/H2SO4两者体积比(15~20)∶1。目标产物总收率50%~75%,HPLC分析纯度达95%以上。化合物结构经1HNMR、IR和MS证实。(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2年04期)

韩金旦,王奎武,沈莲清[9](2010)在《枳实中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枳实中的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方法对枳实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进行色谱分离,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分析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枳实中分离鉴定出4个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学成分,分别为桔皮晶(Tangeretin,Ⅰ),蜜桔黄素(Nobiletin,Ⅱ),4',5,7,8-四甲氧基黄酮(4',5,7,8-Tetramethoxyflavone,Ⅲ),5-降甲基蜜桔黄素(5-Demethylnobiletin,Ⅳ)。结论Ⅰ,Ⅱ,Ⅲ,Ⅳ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枳实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0年10期)

张秀莉[10](2010)在《一种新黄酮类化合物((2S)-8-异戊烯基-7,2',4'-叁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血管生成以内皮细胞活化、细胞外基质降解、内皮细胞迁移、增殖、最终形成血管样结构为主要特征,是受多种因素调节的复杂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是植物体多酚类的内信号分子及中间体或代谢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具有广谱的药理活性和较低毒性,对于人类肿瘤,心血管疾病等病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从苦参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2S)-8-异戊烯基-7,2′,4′-叁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SF-45)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10μg/ml的SF-45不影响ECV304细胞的增殖,但是当其浓度达到20μg/ml时对ECV304细胞的增殖表出现为促进作用,当浓度达到30,40,50μg/ml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同样低浓度的SF-45(10、20、30μg/ml)对ECV304细胞的迁移没有明显的作用,当浓度达到40,50μg/ml时,出现明显的抑制作用;(3)SF-45对于ECV304细胞粘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呈现浓度依赖性,在10μg/ml时就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加强,到50gg/ml时抑制作用最强;(4)SF-45对于ECV304细胞的管样结构的形成同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10,20μg/ml时,抑制作用较为明显,当浓度达到30、40、50μg/ml时,抑制作用最强;(5)SF-45抑制鸡胚尿囊膜(chicken chorillantoic membrances,CAM)在体实验模型的血管生成,同对照组比较,加药组的血管粗细和密度都呈现抑制作用;(6)SF-45对ECV304细胞内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影响同样是低浓度10μg/ml时没有明显的作用,随着浓度的增高,在20、30、40、50μg/ml各个浓度都出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7)SF-45对于细胞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的影响无浓度依赖性,在10gg/ml时就已经出现明显的抑制作用,到20μg/ml时,抑制作用达到最强,30、40、50μg/ml时的抑制作用与20μg/ml时的作用无明显差异;(8)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SF-45可以引起ECV304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结论:(1)SF-45可以在体外抑制ECV304细胞增殖、迁移、粘附以及管样结构形成,并在体内试验模型鸡胚尿囊膜中,具有抗血管生成作用;(2)SF-45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ROS生成和VEGF表达,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总之,许多疾病如肿瘤、慢性炎症、糖尿病等的发生发展都依赖于血管生成,因此抑制血管生成有助于这些疾病的治疗;而对于许多缺血性疾病如冠状动脉缺血、急性下肢缺血和脑梗塞等来说,通过促进血管生成可使症状改善。本研究结果表明SF45值得作为一种潜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0-05-01)

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因子(CFTR)是一种c AMP依赖的Cl-通道蛋白,其在上皮液体分泌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组在前期工作中观察到两种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3’,4’,5,5’,6,7-六甲氧基黄酮(HMF)和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HTF)能够有效地激活CFTR Cl-通道,但是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利用细胞荧光淬灭模型和短路电流技术系统研究HMF和HTF对CFTR Cl-通道的激活作用。荧光淬灭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化合物均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激活CFTR Cl-通道,该激活作用具有快速、可逆的特点,可被CFTR特异性抑制剂CFTRinh-172完全抑制;引人注目的是,HMF(EC50=2μmol/L)是迄今发现的亲和力最高的黄酮类CFTR Cl-通道激活剂。HMF和HTF对CFTR Cl-通道的激活作用具毛喉素(forskolin,FSK)依赖特性,与FSK和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3-Isobutyl-1-methylx,IBMX)的作用存在相加效应,但是与叁羟基异黄酮(genistein,GEN)的作用之间不存在协同效应。离体组织研究结果显示,HMF和HTF能够显着促进大鼠结肠粘膜Cl-电流及小鼠气管粘膜下腺液体分泌。以上结果提示,HMF和HTF能够通过提高c AMP水平和直接与CFTR蛋白作用两条途径发挥CFTR Cl-通道激活作用。本研究为深入揭示黄酮类CFTR Cl-通道激活剂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李嘉俊,周毅生,杨全,黄叶东.大孔树脂对龙须藤中4种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的纯化研究[J].广东药科大学学报.2017

[2].曹欢欢,房芳,于波,栾剑,姜雨.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对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因子的激活作用[J].生理学报.2015

[3].曹欢欢.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对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因子的激活作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5

[4].刘韶,阳秀娟.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陈皮中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4

[5].王妍,何治,朱斌,张红雨,庞佩珊.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抗2型糖尿病效应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4

[6].李俊杰,李晓波,王梦月,彭崇胜.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核磁共振氢谱规律[J].中草药.2014

[7].宋家玲,杨永建,李强,戚欢阳.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

[8].安景云,刘湘,杨青青,陆小倩.7-甲氧基-4'-取代黄酮类化合物的合成[J].精细化工.2012

[9].韩金旦,王奎武,沈莲清.枳实中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

[10].张秀莉.一种新黄酮类化合物((2S)-8-异戊烯基-7,2',4'-叁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0

标签:;  ;  ;  ;  

多甲氧基黄酮类化合物论文-李嘉俊,周毅生,杨全,黄叶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