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奥替溴铵、比特诺尔和地芬诺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纪学敏[1](2019)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美国诊疗现状及岭南火针疗法对其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拟利用公开的NAMCS调查数据库,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在美国的疾病情况,了解IBS-D患者在美国的治疗现状及趋势。通过NAMCS调查数据库发现,IBS-D病例在美国普通人群中并不少见,而在治疗方面,中草药、针灸等中医传统疗法较少被美国患者使用。笔者导师林国华教授应用岭南火针疗法治疗临床各种疾病已达数十载,颇具疗效。此疗法用于治疗IBS-D可避免药物的副作用,其临床应用广泛,而IBS-D是其典型的优势病种之一。为提高IBS-D的治愈率,降低其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充实美国对IBS-D的治疗方法,以及推广岭南火针疗法在美国的运用与发展,笔者遂开展以岭南火针疗法治疗IBS-D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利用2006至2014年间,NAMCS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纳入相关病例,从基本人口学特征、基本健康情况、消化道相关合并症、消化道外合并症、就诊基本情况、相关检验及检查情况、非药物疗法、药物疗法、接诊健康服务提供者专科情况、接诊健康服务提供者类型等方面进行研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了解IBS-D在美国的疾病情况,以及该疾病美国的治疗现状及趋势。第二部分:本研究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01月至2019年01月期间,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和针推康复中心就诊的病人,严格遵照纳入标准筛选出96例合格受试者,采取随机对照试验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配至A、B、C三组治疗过程中共脱落6例,因疗程不满总疗程的1/2,故予以剔除,且不进入最后的数据统计研究,最后符合标准的A组(岭南火针组)、B组(常规针刺组)和C组(西药组),每组各30例,疗程为4周。采用中医泄泻症候积分量表以及IBS-QOL生存质量评价量表,对三种治疗方案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统计、对比及分析。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比较复发率。本研究以三个研究组做自身及组间治疗前、后以及随访对照。本研究未运用盲法,为开放式研究。取穴:神阙、天枢、上巨虚、大肠俞、阴陵泉、肾俞、命门、关元、脾俞、足三里,神阙穴统一采用回旋灸法。操作:A组(岭南火针疗法组):先以安尔碘将腧穴局部消毒,然后涂抹少量万花油于点刺部位,将针尖及针身烧红透亮,采用迅速高频浅点刺法,浅点刺不留针,深度不超过0.1mm,以100次/分的点刺速度,每穴点刺5次,在火针点刺前后涂抹万花油可缓解患者灼痛感并促进火针伤口愈合,每周治疗2次,共4周。B组(常规针刺组):采取仰卧、俯卧位交替针刺的方法。①采取仰卧位:以快速进针手法针刺天枢、上巨虚、阴陵泉、关元、足三里,神阙穴采用回旋灸法,进针完成后,嘱受试者不可轻易自主改变体位,以免发生针刺不良事件。每3~5分钟行针一次,行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②患者后取俯卧位,针刺大肠俞、肾俞、命门、脾俞,进针完毕后,嘱志愿者不可轻易改变体位,以免发生针刺意外。每3~5分钟行针一次,行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前后各针1次为完成1次治疗。每周治疗2次,共4周。C组(西药组):匹维溴铵片(得舒特)(法国,批号:H2011022生产厂家:法国苏威制药)每次50mg,tid,口服,进餐时用水吞服,不可咀嚼或掰碎药片,不要在卧位时或临睡前服用。疗程:3组患者均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治疗结束1个月后进行随访,患者治疗期间均停用其它疗法,嘱咐患者清淡饮食,忌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劳累、受凉,情绪放松、心情舒畅。结果:第一部分:1、美国IBS-D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及各项基本健康资料与患病的相关性。我们纳入2006-2014年间NAMCS的数据。经分析,美国每年患病例数新增趋势稳定。其中,年龄、性别、人种与支付方式皆为有显着相关性的人口学特征因素(P<0.05),其中女性患病人数比男性更多,且具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IBS-D的分布与地域无显着相关性(P>0.05)。在纳入病例中安排全血分析、乙状结肠-直肠镜检查等两个因素与是否患有IBS-D也存在显着相关,且IBS-D病例中安排乙状结肠-直肠镜检查的例数更多(0R>1且P<0.05)。在接诊健康服务提供者专科情况方面,接诊的健康服务提供者的专科情况与患IBS-D间的相关性显着;在接诊健康服务提供者类型方面,医师接诊与是否为IBS-D病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其中IBS-D病例者中由医师接诊的人数更多(OR>1且P<0.05);而接诊者为医学助手、护师/助产士、注册/执照护士以及其他健康服务提供者则未发现与IBS-D间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2、美国IBS-D患者的合并的疾病或症状与患病的相关性。在IBS-D患者的基本健康情况因素方面,烟草使用情况、BMI以及是否合并糖尿病是显着的相关因素,且合并糖尿病的IBS-D病例更少(0R<1且P<0.05);但是否合并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哮喘与IBS-D间均未发现显着相关性(P>0.05)。在消化道相关合并症方面,消化不良、胃轻瘫、腹胀、腹痛、腹泻、便秘以及胃食管反流等症状或疾病都与IBS-D患病存在显着相关性,且上述症状或疾病在IBS-D病例中更为多见(OR>1且P<0.05)。在消化道以外的合并症方面,背痛、抑郁与IBS-D患病之间存在显着相关,而且从病例计数中发现,IBS-D患者合并抑郁的病例较多(OR>1且P<0.05);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疲劳综合症、过敏性鼻炎、骨关节疾病、头痛、多尿/夜尿等则与IBS-D间则未发现显着的相关性(P>0.05)。3、美国IBS-D患者的治疗与患病的相关性。在非药物疗法方面,饮食/营养调节、替代疗法、心理疗法等与IBS-D间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其中IBS-D病例者更多采用饮食/营养调节以及替代疗法作为非药物治疗的手段(OR>1且P<0.05);而运动锻炼和针刺治疗都未发现与IBS-D间存在相关性(P>0.05)。在药物疗法方面,是否使用益生元、止泻药、轻泻药、抗生素、解痉剂、抗抑郁药等与IBS-D患病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IBS-D病例者更多采用益生元、止泻药、轻泻药、解痉剂、抗抑郁药等方案作为药物治疗的手段(OR>1且P<0.05),其中2006-2014年间IBS-D患者的处方用药抗抑郁药物、解痉剂的使用量较其他药物更多。草药产品的使用与IBS-D患病间无显着相关性(P>0.05)。第二部分:1、基线资料比较,治疗前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中医泄泻症候积分量表评分以及IBS-QOL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病例资料具有可比性。2、总体疗效:在三组总体临床疗效评价中,三组患者总体疗效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患者总体疗效的组间多重比较中,A组与C组比较,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总体疗效优于C组;A组与B组比较,P=0.033<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总体疗效优于B组;B组与C组比较,P=0.027<0.05,具有统计学差异,B组总体疗效优于C组。表明岭南火针疗法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及西药治疗,且常规针刺法的总体疗效优于西药治疗。3、总证候积分:治疗后对三组症状治疗后症状积分总分间比较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在进一步的三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总分检验后检验的多重比较中,A组积分总分均小于B组(P<0.05),同时小于C组(P<0.001),而B组与C组之间治疗后症状积分总分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岭南火针疗法较常规针刺、西药治疗更能改善总体症状。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各自症状积分总分间的比较中,三组患者的各项症状积分总分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着下降(P<0.05),提示岭南火针疗法、常规针刺与西药此三种治疗措施对改善症状均有一定的作用。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总积分差值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进一步的三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总分检验后检验的多重比较中,A组患者治疗前后积分总分下降的幅度较B组(P<0.05)、C组(P<0.001)更为显着,而B组与C组之间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总分的差值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提示岭南火针疗法对比常规针刺、西药在改善症状的作用更为明显。4、各临床症状改善。三组患者治疗后积分比较中,可见治疗后“畏寒肢冷”、“腰膝酸痛”、“食欲不振”、“肠鸣”等四个症状的三组间的积分均存在差异(P<0.001),对上述症状积分分别比较提示:三组间大便泄泻、腹胀腹痛、晨起腹痛症状治疗后积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三种方案对以上症状的疗效无明显差异。对畏寒肢冷、腰膝酸痛症状治疗后积分进行两两组间比较,其中A与B组及A与C组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岭南火针疗法治疗方案对畏寒肢冷、腰膝酸痛症状疗效最突出,常规针刺与西药疗效无差异。对食欲不振、肠鸣症状治疗后积分进行两两组间比较,其中A与B组及B与C组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岭南火针疗法与常规针刺方法对食欲不振、肠鸣症状疗效无明显差异,但优于西药的疗效。5、患者IBS-QOL生存质量评价。三组患者IBS-QOL生存质量治疗前后各维度得分以及总得分,经统计分析可见,均有显着下降(P<0.05);由此提示岭南火针疗法、常规针刺以及西药三种手段下,均可显着改善IBS-D患者的生存质量。治疗后焦虑不安、行为障碍、躯体意识、社会功能、性行为、人际关系等4个维度的三组间得分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多重比较后提示,岭南火针疗法治疗(A组)在焦虑不安、行为障碍、躯体意识、社会功能、性行为、人际关系等维度的得分上均较其他组别(常规针刺以及西药治疗)更具优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得分上,三组间的IBS-QOL量表评分总得分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多重比较可见,岭南火针疗法治疗后的总得分较其他治疗手段显着下降(P<0.05)。由此,说明岭南火针疗法在改善IBS-D患者生存质量方面较常规针刺及西药治疗更具有优势。三组患者治疗前后IBS-QOL生存质量得分的下降幅度比较,其中焦虑不安、行为障碍、躯体意识、人际关系等4个维度的三组间得分的下降幅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多重比较,岭南火针疗法治疗(A组)在焦虑不安、行为障碍、躯体意识、人际关系得分的下降幅度上较其他组别(常规针刺以及西药治疗)更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得分上,三组间的IBS-QOL量表评分总得分的下降幅度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多重比较提示,岭南火针疗法治疗后的总得分下降幅度较其他治疗手段更大;提示岭南火针疗法在改善IBS-D患者生存质量方面较常规针刺及西药治疗手段效果更佳。6、远期疗效:停止治疗1个月后,患者症状的复发率A组(7.14%)VS B组(34.61%)VS C组(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A与B组及A与C组比较,复发率均存在差异(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岭南火针疗法的复发少,远期疗效更稳定持久,常规针刺与西药的远期疗效较差,二者复发率高且相当。这对于提升IBS-D患者的生存质量意义较大。结论:1、在美国,随着其医学模式的发展,对中医药、针灸等疗法十分重视;但在治疗IBS-D方面,中医药、针灸仍不甚普及。2、岭南火针疗法治疗脾肾阳虚证IBS-D具有独特创新意义及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远期疗效持久稳定,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优势明显。3、岭南火针疗法理论指导下对IBS-D的治疗是行之有效的,值得进行更大范围的临床观察,深入机制研究和理论探讨;同时,该疗法在国内外均有较高的普及推广的价值及宣传空间。
楚慧款,刘劲松[2](2016)在《奥替溴铵、匹维溴铵、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成本-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奥替溴铵、匹维溴铵、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成本-效果。方法检索2000年以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符合相关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临床数据,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成本采用2016年5月的药品价格,效果数据来源于所检索文献,采用Meta分析计算总体有效率,采用最小成本分析法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奥替溴铵、匹维溴铵和马来酸曲美布汀的4周治疗成本分别为162.4元、197.1元、162.4元;Meta分析发现,奥替溴铵、匹维溴铵和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IBS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9%、8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39);但奥替溴铵和马来酸曲美布汀的成本低于匹维溴铵。结论奥替溴铵、匹维溴铵和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IBS的总体有效率无显着差异,但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考虑,奥替溴铵和马来酸曲美布汀的成本-效果更高。
徐人杰[3](2016)在《土木香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效部位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认为肠易激综合征(IBS)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患,发病率仅次于感冒。IBS近年来已被公认为一类具有特殊生理基础的心身疾病,病因涉及胃肠道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感染以及菌群失调等诸多因素。目前临床常用药物只能对相应症状起缓解作用,效果不理想,且不少有明显毒副作用。IBS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因此,从常用中药开发治疗IBS药物的研究是一项现实而有益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传统中药材土木香(Inulae Radix)为菊科旋覆花属植物土木香Inula helenium L.的干燥根,具有健脾和胃、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胸肋、脘腹胀痛、呕吐泻痢、胸肋挫伤、岔气作痛、胎动不安等症,被历版中国药典收载。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首次发现土木香提取物能显着改善胃肠动力异常,药效学实验显示土木香有效部位对IBS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结构产生疗效;急性毒性实验研究表明土木香倍半萜内酯无明显毒性,土木香倍半萜内酯有望开发成为世界上首个治疗IBS的倍半萜内酯类新药。因此,本课题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对土木香有效成分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首先通过UPLC-QTOF/MS鉴定了土木香提取物及土木香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建立了一套简便、快速、准确性好、选择性强、线性范围宽的的LC/MS/MS检测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及有效部位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研究。结果发现,大鼠口服土木香有效部位后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生物利用度低,在肝脏的首过效应强,组织分布广泛但主要在肝脏和胃肠道中有一定富集,主要排泄途径是胆汁和粪便。采用UPLC-QTOF/MS方法对大鼠口服土木香有效部位后的代谢产物进行考察,发现其代谢形式主要是半胱氨酸结合,此外,也有部分氧化产物及脱氢产物;血和尿中检测不到原型药物和代谢产物。该结论和药动学部分结论吻合即土木香内酯单体及有效部位口服后入血含量低,多数通过原型及半胱氨酸结合的方式最终由粪便排出体外。体外药物吸收代谢研究中,首先采用Caco-2细胞模型对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及有效部位的小肠吸收能力进行考察,发现土木香内酯和异土木香内酯都是属于吸收良好的药物;两种内酯的吸收机制属于以被动扩散为主,兼具MRP和BCRP蛋白介导的主动外排作用。此外,采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大鼠肠道菌以及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模型考察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及有效部位在各部位的代谢情况,发现内酯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和大鼠肠道菌中没有代谢产物产生,而在大鼠肝微粒体模型中发生代谢,主要代谢形式为半胱氨酸结合。本研究从药动学角度出发,通过一系列体内外实验考察土木香有效部位中两种主要成分土木香内酯及异土木香内酯的药动学情况,对其成药性进行评价,证实肝脏的首过效应是大鼠口服有效部位后两种内酯生物利用度低的主要原因,结合其作用靶点考虑,土木香有效部位具有开发成治疗IBS的新药的潜力。
李爱菊[4](2016)在《不同灸量隔药灸脐法对IBS-D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进行不同灸量隔药灸脐治疗,观察隔药灸脐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时灸量对患者生存质量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探讨隔药灸脐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时的适宜灸量。方法:选取60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脾虚型),随机分成三组,其中A组(0.5g)、B组(1.0g)、C组(1.5g)各20例,评价三组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及脾虚泄泻症状评分的变化,比较三组间的差异。结果:生存质量的维度组内比较A组治疗前后焦虑不安、行为障碍、躯体意念、健康忧虑、社会功能、人际关系6个维度评分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B、C两组治疗前后比较,焦虑不安、行为障碍、躯体意念、健康忧虑、社会功能、挑食、性行为、人际关系8个维度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B组与A组比较,在焦虑不安、行为障碍、躯体意念、社会功能、性行为、人际关系6个维度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与A组比较,在焦虑不安、行为障碍、躯体意念、社会功能、人际关系5个维度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相比,仅在躯体意念1个维度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脾虚泄泻症状评分组内比较A组治疗前后仅在食欲不振方面不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治疗前后脾虚泄泻症状积分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B组与A组比较在腹痛腹胀、脘痞腹满、大便泄泻、食欲不振、神疲懒言5个方面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脾虚泄泻各方面症状评分比较,在大便泄泻、神疲懒言、腹痛腹胀、脘痞腹满4个方面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治疗后脾虚泄泻各方面症状评分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脐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患者脾虚泄泻症状;施灸时间为120min时,艾炷质量为1.0g组、1.5g组在患者生存质量改善及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0.5g组,但1.0g组和1.5g组相比较,疗效相当。
田春燕[5](2016)在《痛泻要方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肝郁脾虚型IBS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采用痛泻要方加减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肝郁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并评价痛泻要方加减联合穴位注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按其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30例。治疗组采用痛泻要方加减水煎口服,并联合药物穴位注射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匹维溴铵口服,每次50mg,每日3次,同时采用金双歧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两组均辅以饮食调理、心理治疗,以两周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主要症状单项疗效、HAMA、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并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临床总体疗效评价: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症候总积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症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统计学差异显着。3.治疗前后各单项症状症候积分比较: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各单项症状症候积分无统计学差异,具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排便次数增多、便溏不爽、腹痛欲泻、胁肋胀痛、情绪抑郁或急躁、失眠等症状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P<0.05),提示治疗组在以上症状的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腹胀、肠鸣矢气、食少纳呆等症状的症候积分与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在腹胀、肠鸣矢气、食少纳呆的治疗上疗效相当。4.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比较:两组HAMA、HAMD评分于治疗前相比具可比性(P>0.05),而治疗后,其评分均较之前显着降低(P<0.01),尤以治疗组降低明显。结论:两组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组的症状改善程度、范围优于对照组,证明口服痛泻要方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疗效显着,且中药加穴位注射治疗是一种不良反应少、疗效可靠的综合治疗方法。
程俊霖,丁黎,赵燕荣,樊宏伟[6](2014)在《两种奥替溴铵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文中指出目的比较两种奥替溴铵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21名中国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交叉单次口服奥替溴铵胶囊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80 mg后,采用经验证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中的奥替溴铵的浓度,采用DAS 2.1.1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统计分析。结果受试者单次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血浆中奥替溴铵的ρmax、tmax和AUC0-t分别为(5.252±4.581)和(4.372±2.410)ng·m L-1、(1.5±0.9)和(1.5±1.1)h、(21.51±18.60)和(20.40±10.74)ng·h·m L-1,受试制剂的ρmax和AUC0-24的90%置信区间在参比制剂的生物等效范围之内。结论两种奥替溴铵胶囊在人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杨黎鸿,梅浙川[7](2011)在《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1e bowel 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之一,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检测异常(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组,2008年)。IBS的发病尚不能用某一种机制完全解释,可能与肠道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感染、神经-内分泌、遗传、饮食及精神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和便秘,并可涉及其他消化道症状,
张静文,林志金[8](2009)在《奥替溴铵与比特诺尔单用或合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奥替溴铵与比特诺尔合用或单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86例肠易激综合征腹痛型、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患者按照双盲随机对照观察分为A组(62例)奥替溴铵(斯巴敏)+比特诺尔(肢体酒石酸铋),B组(62例)奥替溴铵,C组(62例)比特诺尔。所有患者均需进行治疗前,治疗后症状评分及疗效判定。结果3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A组症状评分改善情况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腹痛、腹胀、腹部触痛评分均低于C组,C组排便次数、粪便性状、黏液便、排便异常感评分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与B、C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显着缓解率、中度以上症状缓解率显着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替溴铵具有解痉止痛作用,比特诺尔有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和收敛止泻作用,2药合用具有协调作用,明显优于单用。
赵文娟[9](2008)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的发病机制以及痛泻要方煎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大鼠的机制。方法:1.选用清洁级新生SD大鼠,采用直肠慢性刺激加夹尾刺激法造模。于大鼠出生后第8-21d,每天给予直肠内醋酸刺激,两周后予急性应激夹尾刺激一周,在出生后第7,9,11周对这些成年后的大鼠进行直肠扩张,评估其腹部收缩反射(AWR)阈值,12周测定大鼠腹壁肌电话动,验证敏感性有无异常改变。证实造模是否成功。2.造模成功后,将实验动物分组为中药低剂量组(A组)、中药中剂量组(B组)、中药高剂量组(C组)、西药奥替溴铵组(D组)、空白对照组(E组)、模型对照组(F组)。其中E组为正常大鼠,A、B、C、D、F组为模型大鼠。E组和F组以生理盐水按4ml/100g(40g/kg/d)灌胃,A、B、C组分别以痛泻要方煎剂按中药低剂量组0.4ml/100g(4g/kg/d)、中药中剂量组1.2ml/100g(12g/kg/d)、中药高剂量组4ml/100g(40g/kg/d)灌胃,D组西药奥替溴铵组按4ml/100g(150g/kg/d)灌胃,每天两次,连续30天。观察球囊在各组大鼠肠道内扩张引起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以及球囊在各组大鼠肠道内不同容量下扩张腹壁收缩次数。放射免疫法测血浆P物质(SP )、结肠组织匀浆P物质(SP )、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结肠组织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1.与新生期生理盐水刺激组(C组)和新生期醋酸刺激组(B组)相比,直肠扩张时,新生期醋酸刺激后2周加夹尾刺激组大鼠(A组)腹部抬起和背部拱起的容量阈值显着降低(P值均<0.01);0.3、0.6、0.9 ml扩张容量下A组腹壁肌电活动明显增强(与B组相比,P分别均<0.05;与C组相比,P分别<0.01、<0.05和0.05)。2.用药后,痛泻要方与斯巴敏都能使肠道致敏后所致的行为学与电生理指标恢复正常,且中药高剂量组与斯巴敏组组间无差异。而中药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使肠道致敏后所致的行为学与电生理指标恢复不明显,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模型大鼠血清SP含量明显增加,痛泻要方高剂量组与西药斯巴敏组都能使模型大鼠血清SP含量明显回落,且中药高剂量组与斯巴敏组组间无差异。模型大鼠结肠粘膜SP含量明显增加,痛泻要方中、高剂量组与西药斯巴敏组都能使模型大鼠结肠粘膜SP含量明显回落,且中药中、高剂量组与斯巴敏组间无差异。痛泻要方高剂量组能显着增加血浆和结肠组织CGRP含量,痛泻要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西药组均不能。结论:1.新生期大鼠肠道内的慢性刺激加夹尾刺激可以在成年后引起慢性内脏敏感性增高。并表明应激和肠道感染两因素共同作用时具有致肠动力紊乱的协同效果,应激使感染后的肠道易于发生动力紊乱,已被感染过的肠道对应激的反应更为强烈。而肠粘膜未见异常病理改变,符合IBS的基本特征。2.痛泻要方煎剂能使肠道致敏后所致的行为学与电生理指标恢复正常,SP含量上升在IB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IBS能导致血浆和结肠组织中CGRP含量下降。痛泻要方能降低模型大鼠血浆和结肠组织SP含量,增加CGRP含量,而斯巴敏仅能降低SP含量。本方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血浆和结肠组织SP含量,减弱背角神经元兴奋性,从而提高内脏痛阈,消除肠道过敏。综合起来看,痛泻要方高剂量组的疗效优于斯巴敏。
张宏博,王飚落,郭学刚,王桂卿,李春晖,吴开春,丁杰,樊代明[10](2002)在《奥替溴铵、比特诺尔和地芬诺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探讨奥替溴铵、比特诺尔和地芬诺酯对IBS的治疗作用及副作用。方法 2 0 1例IBS腹泻型和腹痛型患者按照双盲随机对照观察分为A组 (奥替溴铵 )、B组 (比特诺尔 )和C组 (地芬诺酯 )。所有患者均需进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疗效判断标准为 :显着、中度、轻度缓解和无效。结果 三组治疗后症状平均积分均显着低于治疗前 (P≤ 0 .0 48)。A组和C组中度以上缓解率 (69.4%和 72 .1% )显着高于B组 (5 0 .7% ,P =0 0 2 9,0 0 1)。A组治疗后腹痛、腹胀、排便异常感和腹部触痛积分均显着性减低 (P=0 .0 0 0~ 0 .0 39) ,B组和C组治疗后腹痛、排便异常 (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黏液便 )和腹部触痛积分和组内平均积分显着低于治疗前 (P≤ 0 0 47)。A组副作用发生率 (8.1% )显着低于B组 (2 3.9% ,P =0 .0 14 )和C组 (35 .3% ,P =0 0 0 0 ) ,主要由于B组(12 7% )和C组 (2 5 0 % )便秘发生增加。结论 上述三种药物对IBS的治疗均有效 ,其中奥替溴铵选择性作用于腹痛型 ,比特诺尔和地芬诺酯主要作用于腹泻型。奥替溴铵副作用少 ,而比特诺尔和地芬诺酯长期使用易导致便秘
二、奥替溴铵、比特诺尔和地芬诺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奥替溴铵、比特诺尔和地芬诺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美国诊疗现状及岭南火针疗法对其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IBS-D的基本认识 |
一、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定义 |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IBS-D的认识 |
一、祖国医学对IBS-D的定义与病名源流 |
二、祖国医学对泄泻的病因病机分析 |
三、辨证分型的演变 |
第三节 中西方IBS-D的疗法简述 |
一、现代医学治疗IBS-D |
二、中医内治法 |
三、中医外治法 |
第二章 IBS-D于美国的治疗现状及趋势:基于NAMCS公共数据库的分析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研究样本 |
二、研究设计 |
第三节 NAMCS数据库及其研究设计 |
三、研究内容 |
四、统计学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结果 |
一、基本人口学特征 |
二、基本健康情况 |
三、消化道相关合并症 |
四、消化道外合并症 |
五、就诊基本情况 |
六、相关检验及检查 |
七、非药物疗法 |
八、药物疗法 |
九、接诊健康服务提供者专科情况以及类型 |
第三章 岭南火针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IBS-D的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随机分组 |
二、对照方法 |
三、盲法设计 |
四、技术路线图 |
五、治疗方案 |
六、不良事件观察 |
七、统计学方法 |
第四节 研究结果 |
一、三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二、三组患者治疗后积分比较 |
三、三组患者治疗后IBS-QOL生存质量比较 |
四、三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
五、疗效检验的效能分析 |
六、年龄、性别与总体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
七、三组远期复发率比较 |
八、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第一节 岭南火针疗法的源流、核心思想与作用机制 |
一、岭南火针疗法的源流 |
二、岭南火针疗法的核心思想 |
三、火针的作用机制 |
第二节 岭南火针疗法治疗脾肾阳虚型IBS-D临床研究选穴及其依据 |
一、立方依据 |
二、选穴 |
第三节 岭南火针疗法治疗IBS-D的临床研究结果分析 |
一、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
二、总体疗效分析 |
三、患者IBS-QOL生存质量评价 |
四、远期复发率分析 |
五、研究结果对临床应用岭南火针疗法治疗IBS-D脾肾阳虚证实践的指导作用 |
第四节 基于NAMCS公共数据库对美国IBS-D中医诊疗现状的思考 |
一、流行病学现状研究结果分析 |
二、流行病学现状与临床研究对在美国推广和发展岭南火针疗法治疗IBS-D的指导作用 |
第五节 创新点与展望 |
一、创新点 |
二、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2)奥替溴铵、匹维溴铵、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成本-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1.1 文献检索 |
1.1.2 文献纳入标准 |
1.1.3 文献数据采集 |
1.2 成本-效果分析 |
1.2.1 成本 |
1.2.2效果 |
1.2.3 最小成本分析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有效率Meta分析结果 |
2.3 成本-效果分析 |
3 讨论 |
(3)土木香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效部位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说明 |
绪论 |
1.肠易激综合征及其治疗现状 |
2.土木香及其研究概况 |
3.中药药动学血药浓度法 |
4.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一章 土木香药材及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定性鉴别 |
1.材料、仪器与试剂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小结 |
第二章 土木香内酯及异土木香内酯在大鼠血浆中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1.材料、仪器与试剂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小结 |
第三章 土木香有效部位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一节 口服有效部位后土木香及异土木香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
1.材料、仪器与试剂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小结 |
第二节 口服土木香有效部位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研究 |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讨论 |
小结 |
第四章 土木香内酯及异土木香内酯在Caco-2 小肠单层模型中的吸收考察 |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小结 |
第五章 土木香单体化合物及有效部位的体外代谢研究 |
第一节 土木香单体及有效部位在人工肠胃液及大鼠肠道菌中的稳定性研究 |
1.材料、仪器与试剂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小结 |
第二节 土木香单体化合物及有效部位在大鼠肝微粒体的代谢考察 |
1.材料、仪器与试剂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已发表论文和获得的奖项 |
(4)不同灸量隔药灸脐法对IBS-D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受试者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试验材料与器材 |
2.3 操作方法 |
2.4 治疗时间与观察周期 |
2.5 观察指标 |
2.6 数据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三组基线情况比较 |
3.2 各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
3.3 各组治疗前后脾虚泄泻症状评分比较 |
讨论 |
1 IBS研究进展 |
1.1 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2 中医研究进展 |
2 IBS生存质量研究概述 |
2.1 生存质量研究的发展过程 |
2.2 影响IBS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 |
2.3 IBS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估量表 |
3 试验结果分析与探讨 |
3.1 生存质量评分对比 |
3.2 脾虚症状评分对比 |
3.3 隔药灸脐治疗IBS-D机理探讨 |
3.4 关于灸量的探讨 |
3.5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近十年IBS-D针灸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 |
(5)痛泻要方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肝郁脾虚型IBS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及选择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中医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注意事项 |
1.8 记录不良反应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一般资料 |
2.3 治疗方法 |
2.4 研究流程 |
2.5 疗效判定标准 |
3. 研究结果 |
3.1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的比较 |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积分的比较 |
3.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单项症状症候积分的比较 |
3.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的比较 |
3.5 不良反应情况 |
4. 讨论 |
4.1 西医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
4.2 祖国医学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
4.3 选方选穴依据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6)两种奥替溴铵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7)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解痉剂 |
2 止泻剂 |
3 导泻剂 |
4 肠道动力感觉调节剂 (5-HT) |
4.1 阿诺司琼 |
4.2 替加色罗 |
5 微生态制剂 |
6 抗抑郁药 |
(8)奥替溴铵与比特诺尔单用或合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疗效判断标准[2]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症状评分 |
2.2 疗效比较 |
3 讨 论 |
(9)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名词术语对照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部分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建立 |
前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个人简历 |
四、奥替溴铵、比特诺尔和地芬诺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美国诊疗现状及岭南火针疗法对其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D]. 纪学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2]奥替溴铵、匹维溴铵、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成本-效果分析[J]. 楚慧款,刘劲松.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6(12)
- [3]土木香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效部位药代动力学研究[D]. 徐人杰.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 [4]不同灸量隔药灸脐法对IBS-D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D]. 李爱菊.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03)
- [5]痛泻要方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肝郁脾虚型IBS临床观察[D]. 田春燕.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6(05)
- [6]两种奥替溴铵胶囊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J]. 程俊霖,丁黎,赵燕荣,樊宏伟.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4(12)
- [7]肠易激综合征的药物治疗[J]. 杨黎鸿,梅浙川. 重庆医学, 2011(12)
- [8]奥替溴铵与比特诺尔单用或合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 张静文,林志金.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23)
- [9]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痛泻要方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 赵文娟.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8(06)
- [10]奥替溴铵、比特诺尔和地芬诺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J]. 张宏博,王飚落,郭学刚,王桂卿,李春晖,吴开春,丁杰,樊代明.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