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后循环梗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灯盏生脉胶囊,依达拉奉,后循环脑梗死,临床疗效
后循环梗死论文文献综述
周瑸,赵殿东,姜海涛[1](2019)在《灯盏生脉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后循环脑梗死临床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灯盏生脉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急性期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研究组(53例)。两组患者均予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研究组加服灯盏生脉胶囊,两组均连续治疗14d。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 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 85%(P<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日常生活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叁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明显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独立能力、生命质量、社会关系、心理健康及适应环境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7. 55%比17. 31%,χ2=2. 305,P=0. 129> 0. 05)。结论灯盏生脉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能力,改善血脂,调节血小板参数,并有利于患者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9年22期)
吴平,王念,秦磊[2](2019)在《阿加曲班对后循环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阿加曲班对后循环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泰州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的80例后循环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阿加曲班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调控血压、改善循环治疗。阿加曲班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联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患者的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在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及平均血流速度(Vm),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分析2组治疗28 d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阿加曲班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14 d后阿加曲班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10.33±3.41)分vs(12.33±3.53)分,P<0.05]。治疗28 d后阿加曲班组较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明显提高(80.00%vs 57.50%,P<0.05)。结论阿加曲班能改善后循环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在临床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东南国防医药》期刊2019年06期)
付志勇,王正则,孙晓红[3](2019)在《磁共振血管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不匹配预测基底动脉闭塞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MR血管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不匹配(MDM)预测基底动脉闭塞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9月至2018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24 h内基底动脉闭塞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住院患者58例,将38例扩散加权成像(DWI)-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S)≥7分的患者分为MDM阳性(MDM-P)组,20例DWI-ASPECTS <7分的患者为MDM阴性(MDM-N)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72 h后NIHSS评分增加≥4分)及预后良好[治疗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2分]情况。将出现END的21例患者纳入END(+)组,未出现END的37例患者纳入END(-)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入院至治疗时间、再灌注治疗及MDM-P情况,并进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DM-P对END的影响。结果 MDM-P组和MDM-N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在入院NIHSS评分[3(2,12)分比11(4,26)分,Z=-2. 434]、DWI-ASEPCTS[8 (7,8)分比4 (3,5)分,Z=12. 950]和END比例[47. 4%(18/38)比15. 0%(3/20),χ~2=5. 944]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END(+)组和END(-)组一般资料和入院至治疗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再灌注治疗[42. 9%(9/21)比67. 6%(25/37),χ~2=3. 372]和MDM-P[85. 7%(18/21)比54. 1%(20/37),χ~2=5. 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将再灌注治疗和MDM-P纳入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DM-P(OR=4. 914,95%CI:1. 158~20. 860,P=0. 031)是基底动脉闭塞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END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MDM-P可以独立预测基底动脉闭塞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END,提示这类患者可能存在缺血半暗带,为指导再灌注治疗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张宗景[4](2019)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评估椎-基底动脉狭窄与后循环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借助MSCTA了解椎-基底动脉狭窄部位与MRI指示的后循环梗死区域的联系。方法对比45例患者MRI发现的后循环梗死灶与其MSCTA观察到的椎-基底动脉狭窄血管供血区情况。结果 MRI显示45例患者中有12例多发梗死和33例单发梗死,其中单发梗死包括脑干、小脑、丘脑及枕叶梗死,分别有9例、13例、6例、5例。MSCTA结果显示有43例血管狭窄性病变,涵盖大动脉及分支血管;2例患者椎-基底动脉无明显变化。结论 MRI的观察结果表明后循环梗死区与椎-基底动脉狭窄血管供血区之间存在关联。(本文来源于《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10期)
郭蓉,陈新,李向南,张思艺,殷丽丽[5](2019)在《神经血管超声对伴有椎动脉重度狭窄的后循环脑梗死支架治疗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评估2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介绍1.1病例1患者女性,50岁,2018年3月1日以"头晕2个月"入院。患者2个月前工作时不慎被棒子击中下颌出现意识不清摔倒在地上,自行清醒后发现下颌和左膝部肿胀,此后2~3 d开始出现反复头晕,每天发作2~3次,每次10~30 min,有时伴有呕吐、复视。当地医院诊治不明确,头晕逐渐加重来就诊。既往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史,口服阿司匹林、硝苯地平、替米沙坦、辛伐他汀等药物,未监测血压、血脂。(本文来源于《中国卒中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潘宁[6](2019)在《脑反射治疗仪治疗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反射治疗仪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医院收治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6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入院后均采用常规药物及脑反射治疗仪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强脑反射治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予以脑反射治疗结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本文来源于《医疗装备》期刊2019年18期)
郭丽莎,孙强,邢惠娟,刘晓琳,方骁[7](2019)在《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67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选号的方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生活质量(BI)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接受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以显着改善患者的病情,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27期)
曹谡涵,郭岩,于若梅,毛保义,杨西[8](2019)在《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用于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3例发病时间超过6 h且小于48 h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1)持续口服。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加曲班注射液,整个疗程为7 d:前2 d阿加曲班60 mg持续24 h泵入;后5 d阿加曲班10 mg静脉输注3 h,每日2次;阿加曲班疗程结束后,阿司匹林继续口服。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90 d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 d后, 2组NIHSS评分均较入院时显着下降(P <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86%vs. 80%, P=0.381)。90 d后m RS评分显示治疗组良好预后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82%vs. 57%, P=0.013)。阿加曲班在发病不同时间段给药(6~12 h、 12~24 h、 24~48 h)的治疗有效率及良好预后比例均无显着差异(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出血事件。结论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远期预后,安全性良好,且于发病48 h内应用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赵臻,张勇[9](2019)在《麻痹活络汤联合氯吡格雷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MMP-9、IL-17、hs-CRP及远期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麻痹活络汤联合氯吡格雷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17(IL-1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后循环脑梗死患者6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使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麻痹活络汤治疗,于入院时及治疗4周后测定2组患者血清MMP-9、IL-17、hs-CRP水平,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缺损情况,使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2组患者生活功能,以电话随访及复检的方式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的明显依赖生存状态及残疾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MP-9、IL-17、hs-CRP水平均下降,并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下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ADL评分2组均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试验组BI、m 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痹活络汤联合氯吡格雷能够降低后循环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IL-17、hs-CRP水平,提高远期效果。(本文来源于《西部中医药》期刊2019年09期)
黄益峰,张宇华[10](2019)在《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针对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探究。方法: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诊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治疗组100例。对照组采用治疗药物为氯吡格雷,口服75 mg/次,1次/d,而治疗组则采用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的使用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再联合静脉滴注阿加曲班注射液,在治疗的1~2 d,6支/d(60 mg/d),持续24 h滴注;治疗的第3~7 d,2支/d(20 mg/d),早晚各1次,并持续至治疗结束。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生物指示物(BI)指数。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65.00%);治疗7 d后,两组的NIHSS评分、BI指数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两组的NIHSS评分、BI指数均比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更明显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是治疗急性后循环性脑梗死的优选方案,且更具一定的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天津药学》期刊2019年04期)
后循环梗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对后循环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泰州市中医院脑病科住院的80例后循环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阿加曲班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调控血压、改善循环治疗。阿加曲班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加曲班联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患者的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在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期血流速度(Vd)及平均血流速度(Vm),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比,分析2组治疗28 d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阿加曲班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14 d后阿加曲班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10.33±3.41)分vs(12.33±3.53)分,P<0.05]。治疗28 d后阿加曲班组较对照组临床有效率明显提高(80.00%vs 57.50%,P<0.05)。结论阿加曲班能改善后循环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在临床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循环梗死论文参考文献
[1].周瑸,赵殿东,姜海涛.灯盏生脉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后循环脑梗死临床评价[J].中国药业.2019
[2].吴平,王念,秦磊.阿加曲班对后循环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东南国防医药.2019
[3].付志勇,王正则,孙晓红.磁共振血管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不匹配预测基底动脉闭塞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价值[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9
[4].张宗景.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评估椎-基底动脉狭窄与后循环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J].继续医学教育.2019
[5].郭蓉,陈新,李向南,张思艺,殷丽丽.神经血管超声对伴有椎动脉重度狭窄的后循环脑梗死支架治疗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评估2例[J].中国卒中杂志.2019
[6].潘宁.脑反射治疗仪治疗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J].医疗装备.2019
[7].郭丽莎,孙强,邢惠娟,刘晓琳,方骁.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
[8].曹谡涵,郭岩,于若梅,毛保义,杨西.阿加曲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9
[9].赵臻,张勇.麻痹活络汤联合氯吡格雷对后循环脑梗死患者MMP-9、IL-17、hs-CRP及远期效果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9
[10].黄益峰,张宇华.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天津药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