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内置式转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V型内置式永磁转子,结构强度,动力学分析,磁齿轮永磁电机
内置式转子论文文献综述
谢婧萍,胡青春,麦千里,陈兴彬[1](2019)在《高速V型内置式永磁转子动力学分析及结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V型内置式永磁转子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主、辅隔磁桥容易损坏,有必要对高速V型内置式永磁转子进行强度分析和结构优化。基于高速离心力、变形协调机理,建立V型内置式永磁转子结构力学解析方程,并通过有限元模拟进行对比验证。结合飞轮储能磁力耦合传动装置中对V型内置式永磁转子的设计需求和适应性条件,提取主隔磁桥、辅助隔磁桥相应的径向宽度和切向宽度、永磁体到转子中心的距离、V型永磁体间夹角等表征参数作为优化参数,建立以转子质量、最大应力及最大变形为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实现永磁转子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本文来源于《微特电机》期刊2019年05期)
李天元,夏加宽,龙宇航,史世友,王婧妍[2](2019)在《不同转子辅助槽对内置式永磁电机齿槽转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齿槽转矩是永磁电机设计研究的一个重要参数。在解析法的基础上,研究了永磁电机齿槽转矩的表达式,讨论了气隙磁密波形对齿槽转矩的影响。并以一台6极36槽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为例,通过在转子直轴位置上开设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辅助槽,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矩形、半圆形、弧形叁种类型的辅助槽对永磁电机齿槽转矩的影响,总结了齿槽转矩随辅助槽形状和大小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转子弧形辅助槽与其它两种槽形相比较,其电机的气隙磁密波形畸变最小,齿槽转矩谐波含量最小,对齿槽转矩的削减效果最优。对转子弧形辅助槽尺寸的合理设计和优化可以有效抑制永磁电机齿槽转矩,进而提高永磁电机的控制精度。(本文来源于《微特电机》期刊2019年05期)
陈益强[3](2019)在《永磁V型内置式外转子游标电机设计与多目标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具有绿色环保特点的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简称EV)成为了汽车工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其中,轮毂驱动电动汽车由于具有结构紧凑、灵活性与能量利用效率高等优点在汽车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并且已经在电动汽车上取得一定程度的产业化应用。轮毂电机作为电动汽车轮毂驱动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着驱动系统的动态性能。值得一提的是,外转子永磁游标(Permanent Magnet Vernier,简称PMV)电机由于具有出色的低速大转矩能力、结构简单及高效率等性能优势,在电动汽车轮毂直驱应用场合显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在充分分析现有PMV电机不足的基础上,结合电动汽车轮毂系统的相关驱动需求,提出一种新型V型永磁游标(V-Shaped Permanent Magnet Vernier,简称V-SPMV)电机。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然后对电动汽车集中式驱动和轮毂驱动电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地分析,阐明了PMV在电动汽车轮毂驱动应用上的可行性,并针对现有PMV电机存在的不足,提出V-SPMV电机的拓扑结构。此外,本文分析了V-SPMV电机的磁场调制原理,通过转矩和功率尺寸方程、定转子的选取、极槽配比的确定和绕组参数的计算确定了V-SPMV电机的初始尺寸。然后,介绍了V-SPMV电机的设计流程,接着具体分析了V-SPMV电机的定转子设计、极槽配比的选择和绕组参数的设计,从而获得了V-SPMV电机的初始结构;在得到初始尺寸之后,根据轮毂场合的驱动需求,确定了电机的优化目标,并且基于设计变量对目标的敏感度将参数分为敏感层和不敏感层;对于敏感层的设计变量,通过响应面法和连续非线性规划法对参数进行优化;而对于不敏感层的设计变量,则通过单参数扫描的优化方法得到优化后的设计变量值。其次,在得到V-SPMV电机的最优模型后,对比分析了电机初始模型和最优模型的基本电磁性能,主要包括:磁场分布、空载反电势、转矩性能等基本电磁性能。然后为了更加全面的评估V-SPMV电机的性能,对电机初始模型和最优模型的综合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主要包括电机的带载能力、电感特性、功率因数、损耗效率和运行特性。最后,根据V-SPMV电机的最优模型加工原理样机,样机加工后搭建实验测试平台,对V-SPMV电机的空载反电势、稳态运行和动态响应特性进行了初步的实验分析。有限元分析和实验结果验证了V-SPMV电机设计与优化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相关研究表明了V-SPMV电机能够应用于电动汽车轮毂驱动场合。(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5-01)
王凯东,李宏浩,张超[4](2019)在《高速内置式永磁转子设计与机械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内置式永磁电机转子高速运行时易损坏问题,对内置式永磁电机转子的电磁与机械特性综合设计进行研究。采用等效圆环解析法分析各参数对内置式转子机械强度的影响,重点研究高速离心力影响下内置式永磁转子的结构设计。分析转子电磁以及机械特性与加强筋宽度、几何形状之间的关系,对高速永磁转子进行优化设计,得出高速内置式永磁转子的设计规律。(本文来源于《机械管理开发》期刊2019年04期)
裴云庆,杨向宇,程小华,赵世伟[5](2018)在《一种新型转子结构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新型转子结构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在转子永磁体材料用量相同的前提下,该结构所采用的阶梯形永磁体结构能够有效地改善气隙磁密波形,从而提高电机性能。为了得到阶梯形永磁体结构的设计参数,首先建立新型转子结构电机的磁路模型,以气隙磁密基波和谐波畸变率为目标函数,得到了转子永磁体的初始设计参数。为了提高参数的准确度,采用田口方法对该初始设计参数进行了优化,进一步提高了电机性能。最后,将该阶梯形永磁体结构的电机与传统一字形永磁体结构的电机进行了仿真性能对比。(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8年12期)
王光晨,夏加宽[6](2018)在《转子分段斜极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子分段斜极在削弱齿谐波,降低齿槽转矩和转矩脉动的同时,也会对电机在恒转矩区域的峰值转矩和不同电流下转矩最大值时的转矩角的取值产生影响。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计算,分别对电机转子单边分段斜极、双边分段斜极及其不同转子分段数对电机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8年12期)
马彦,李军伟,李德芳,孙海波,高松[7](2018)在《基于改进无迹卡尔曼滤波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扩展卡尔曼滤波和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在估计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时需用到上一控制周期估计出的转子位置,而该估计值的偏差会进一步加剧估计算法的误差,甚至引起估计算法发散。针对这个问题,文中采用改进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估算。该算法基于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并结合电压重构模型,使控制系统在获取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的控制输入量与实际状态量时不再依赖算法估计出的转子位置,以避免估算值的偏差对估计算法的影响。在MATLAB/Simulink中对所提出的估计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在测功机台架上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适用于永磁同步电机中高速区的转子位置估计算法中,结合电压重构模型的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响应快,其估计精度高于传统的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佟文明,王云学,贾建国,唐任远[8](2018)在《变频器供电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损耗计算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在变频器供电满载运行时铁心损耗和永磁体损耗大小和温升分布规律,采用有限元法计算两种不同转子磁极结构电机在正弦波和变频器供电下,不同内功率因数角和变频器参数时的损耗,并采用温度场软件仿真正弦波和变频器供电下永磁体与绕组温升分布。为了采用试验法分离永磁体损耗,利用埋置于内置式转子的无线测温元件测试满载时永磁体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根据初始时段时间温度曲线斜率计算得到永磁体涡流损耗值。同时,利用拖动电机反拖装有与样机转子体积、质量相同的假转子样机测试机械损耗。将测试总损耗减去绕组铜耗、机械损耗和永磁体损耗分离出铁心损耗实验值,并将永磁体损耗、铁心损耗、永磁体温升实验值与计算值进行对比,验证仿真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24期)
言钊,颜建虎,费晨[9](2018)在《基于旋转高频信号注入法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低速段转子位置检测及其误差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旋转高频信号注入法注入信号较为稳定,且位置估计过程不依赖电机参数,因而十分适用于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的零、低速转子位置检测。针对传统高频信号注入法无法辨别磁极的问题,用电压方波注入法检测磁极,结合有限元软件仿真,来合理选取方波电压幅值和时长,有效缩短了磁极判断耗时。分析了滤波器和信号离散化对位置估计精度的影响,提出在低速段可用线段拟合带通滤波器中心频率处的相频特性曲线,推导所需补偿角度与电机转速的关系。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基于DSP28335的样机平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磁极判断过程稳定,耗时较短,补偿后的位置估计值相比补偿前有明显改善,调速过程中系统动态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应用》期刊2018年09期)
钟成堡,陈飞龙,谢芳,张闯,叶小奔[10](2018)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系统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子系统是永磁同步电机重要的组成部件和执行机构,其振动特性直接影响电机的性能及其寿命。在模态分析理论基础上,对所设计的10极内置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系统进行了常规模态及预应力模态研究,并对比分析了两种模态下转子系统振动特性。结果表明,现有设计下转子系统不会发生共振,离心力导致的预应力对系统第叁阶及之后的模态频率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日用电器》期刊2018年08期)
内置式转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齿槽转矩是永磁电机设计研究的一个重要参数。在解析法的基础上,研究了永磁电机齿槽转矩的表达式,讨论了气隙磁密波形对齿槽转矩的影响。并以一台6极36槽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为例,通过在转子直轴位置上开设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辅助槽,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矩形、半圆形、弧形叁种类型的辅助槽对永磁电机齿槽转矩的影响,总结了齿槽转矩随辅助槽形状和大小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转子弧形辅助槽与其它两种槽形相比较,其电机的气隙磁密波形畸变最小,齿槽转矩谐波含量最小,对齿槽转矩的削减效果最优。对转子弧形辅助槽尺寸的合理设计和优化可以有效抑制永磁电机齿槽转矩,进而提高永磁电机的控制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置式转子论文参考文献
[1].谢婧萍,胡青春,麦千里,陈兴彬.高速V型内置式永磁转子动力学分析及结构优化[J].微特电机.2019
[2].李天元,夏加宽,龙宇航,史世友,王婧妍.不同转子辅助槽对内置式永磁电机齿槽转矩的影响[J].微特电机.2019
[3].陈益强.永磁V型内置式外转子游标电机设计与多目标优化研究[D].江苏大学.2019
[4].王凯东,李宏浩,张超.高速内置式永磁转子设计与机械特性分析[J].机械管理开发.2019
[5].裴云庆,杨向宇,程小华,赵世伟.一种新型转子结构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优化设计[J].微电机.2018
[6].王光晨,夏加宽.转子分段斜极对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性能的影响[J].微电机.2018
[7].马彦,李军伟,李德芳,孙海波,高松.基于改进无迹卡尔曼滤波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估计[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佟文明,王云学,贾建国,唐任远.变频器供电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损耗计算与试验[J].电工技术学报.2018
[9].言钊,颜建虎,费晨.基于旋转高频信号注入法的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低速段转子位置检测及其误差补偿[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8
[10].钟成堡,陈飞龙,谢芳,张闯,叶小奔.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系统模态分析[J].日用电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