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流通理论论文-李翀

货币流通理论论文-李翀

导读:本文包含了货币流通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货币理论,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李翀[1](2019)在《货币流通速度易变性的验证与货币理论的重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费雪的货币理论指出货币需求量取决于商品交易量,并注重货币流通速度的作用。但是,由于商品交易量难以估算,费雪以后的货币理论都用国民收入或者国内生产总值取代商品交易量,都假定或者证明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但是,决定货币需求量的是远远大于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的社会交易额。经过对美国、日本和英国基于社会交易额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实证检验发现:货币流通速度是易变的,它会对社会交易额或货币供给存量的变化作出迅速的反应,并对货币的均衡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现行货币理论在不同程度上忽略了货币流通因素的作用,因而有必要对现行货币理论进行重构,客观反映货币流通速度在货币理论中的作用,重新阐述货币供给存量对经济影响的机制。(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辉华[2](2019)在《论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之间的动态理论关系:分离与耦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比较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在两种不同经济条件下的运动特点,接着分析了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之间分离和独立的五个直接原因,最后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之间耦合与融合的必然性,并认为:1.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间的分离与独立,既是商品含义延伸和扩展、货币职能深化、信用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社会劳动分工不断深化、科技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2.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间的耦合与融合,既是商品流通系统整体运行、风险利益机制的必然要求,又是社会分工协作和市场竞争模式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3.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间的分离和独立是相对的和形式上的,而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间的耦合和融合才是绝对的和本质上的。(本文来源于《财经理论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裴宏[3](2016)在《马克思的“适应性”货币流通理论及其在现代的变化——一个基于金融资本的观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考证了马克思的货币及货币流通理论的基础上,认为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是以商品货币理论为基础的一个"适应性"货币流通理论。在这个理论中,货币流通被动地适应着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运动。这反映了在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中,产业资本及实际生产过程主导着货币资本的运动。但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货币流通本身反映了金融资本的利益,金融资本通过货币金融市场主导着货币资本的运动。货币流通过程不再被动地适应实际生产过程的需要,而是积极地影响着整个资本主义结构和再生产。(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家》期刊2016年05期)

张长厚[4](2015)在《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主要包括货币流通的性质和货币流通规律两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对我国货币流通的发展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商论》期刊2015年27期)

徐建卫,杨成元[5](2015)在《区域发展差异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吗?——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中国1978~2013年年度数据为依据,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实证研究了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这个结构性因素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区域发展差异与货币流通速度并不存在系统性联系,先前学者关于区域发展差异扩大引起货币流通下降的说法并不能得到实证支持。本文认为,我国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和采取的发展战略,导致了传递机制的阻碍,使得理论假设失去了应有的解释力;并指出基于收入分配视角,探讨其对货币发行的促进效应是改进研究的一个方向。(本文来源于《金融与经济》期刊2015年04期)

何源[6](2013)在《西方货币流通速度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货币流通速度是货币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是连接货币供给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指标,它反映出货币流通状况和经济运行质量的好坏,其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于货币流通速度的研究,西方各大流派的着名的经济学家纷纷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结论,本文对此进行梳理总结,以找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期刊2013年21期)

张坤[7](2012)在《电子货币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理论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电子货币作为一种新兴的电子支付手段,势必会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是简单的加速或者减速。本文通过对电子货币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整理,从理论角度对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从电子货币对现金流通速度的影响和对货币层次划分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电子货币存在加快货币流通速度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2年23期)

林潇[8](2012)在《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的理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传统货币流通速度理论为研究脉络,梳理出传统理论中与电子货币相关的要点,并结合电子货币转化效应和货币替代理论,以求从理论的角度分析出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可能造成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学术评论》期刊2012年02期)

耿中元,惠晓峰,梁大鹏[9](2009)在《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理论述评及对我国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古典经济学家、马克思、简单货币数量论者、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关于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理论,以及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出现的制度假说、随机游走假说、货币供给波动性假说,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解释。这些理论和假说,能够为我国关于货币流通速度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提供启示。(本文来源于《现代管理科学》期刊2009年04期)

耿中元,何运信[10](2008)在《依托于货币需求理论的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函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成因或影响因素的研究很多,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方法和结论也是多种多样。应该说这些研究在不同程度和角度上解释了我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但是,多数研究既不是以某种理论为依托,又没有计量模型加以实证,主要是经验的定性分析,即"观点型论述"。(本文来源于《经济论坛》期刊2008年19期)

货币流通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首先比较了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在两种不同经济条件下的运动特点,接着分析了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之间分离和独立的五个直接原因,最后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之间耦合与融合的必然性,并认为:1.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间的分离与独立,既是商品含义延伸和扩展、货币职能深化、信用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社会劳动分工不断深化、科技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2.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间的耦合与融合,既是商品流通系统整体运行、风险利益机制的必然要求,又是社会分工协作和市场竞争模式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3.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间的分离和独立是相对的和形式上的,而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间的耦合和融合才是绝对的和本质上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货币流通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李翀.货币流通速度易变性的验证与货币理论的重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李辉华.论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之间的动态理论关系:分离与耦合[J].财经理论研究.2019

[3].裴宏.马克思的“适应性”货币流通理论及其在现代的变化——一个基于金融资本的观点[J].经济学家.2016

[4].张长厚.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探析[J].中国商论.2015

[5].徐建卫,杨成元.区域发展差异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吗?——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J].金融与经济.2015

[6].何源.西方货币流通速度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J].当代经济.2013

[7].张坤.电子货币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理论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2

[8].林潇.电子货币对货币流通速度影响的理论分析[J].学术评论.2012

[9].耿中元,惠晓峰,梁大鹏.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理论述评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09

[10].耿中元,何运信.依托于货币需求理论的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函数模型[J].经济论坛.2008

标签:;  ;  ;  ;  

货币流通理论论文-李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