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洪伊论文-张超

孙洪伊论文-张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孙洪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皖系,宪法商榷会,宪法研究会

孙洪伊论文文献综述

张超[1](2014)在《政治和法律的互动:孙洪伊与1916年平政院受理的内务部停职案》一文中研究指出1916年平政院受理的内务部停职案,并非一起简单的行政诉讼案件,而是与府院之争关系密切。该案因平政院裁决书颁布执行以及案件被告孙洪伊久不辞职等问题,导致长达一个多月的中央政争。国会各大政党,内阁总理段祺瑞、总统黎元洪、徐世昌等等政治势力都卷入其中。本文从政治与法律互动的视角,将案件在平政院受理、孙洪伊与平政院文电争辩、案件裁决以及裁决执行何以迁延一个多月等等问题背后的政治因素加以解析,此案或可作为了解民初复杂政局的一个切入点。(本文来源于《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08期)

唐云路[2](2014)在《清末立宪运动前后的士绅政治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剧烈的时期,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社会思潮蓬勃而起,社会阶层加速分化,内忧外患频仍。清末立宪包括清廷自上而下的预备立宪新政与立宪派自下而上发起的立宪运动两方面,它作为近代中国面对变动的世界秩序进行的一次自救式的改革运动,深刻的改变了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政治与社会。本选题选择了孙洪伊这位在清末积极投身立宪运动的人物,试图从人物研究的视角切入近代中国政治变局的研究。孙洪伊是立宪阵营的先锋人物,数次领衔“国会请愿同志会”请愿上书,吁请速开国会,创办多个促行宪政的政党,一生经历了从拥护君主立宪到通电讨袁反对帝制的政治转型。本选题将通过爬梳史料,考察孙洪伊在清末立宪中的思想流变,围绕其人际交往与具体行动,探讨其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转型,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4-04-15)

葛培林[3](2013)在《孙洪伊:与孙中山并称的“小孙”(下)》一文中研究指出(接上期)四、孙中山任命孙洪伊为广州大元帅府内政总长1917年5月,北京政府总统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之间,因解散国会问题争持不下之际,段祺瑞通过其心腹徐树铮策动各省督军麇集徐州,拟嗾使张勋领头以武力推翻黎元洪并解散国会。黎元洪得到消息后,于5月23日下令免去了段祺瑞的国务总理职。段被免职后,通电不承认,并表示该免职令,"未经祺瑞副署,将来(本文来源于《天津政协》期刊2013年11期)

葛培林[4](2013)在《孙洪伊:与孙中山并称的“小孙”(上)》一文中研究指出何谓小孙派?以孙洪伊为首领的原进步党部分国会议员组成的派别。1916年8月国会在北京召开第二次常会之后,孙洪伊、丁世铎、王彭年、王乃昌等原进步党部分议员在北京安福胡同韬园,组成独立的议员政团,主张支持大总统黎元洪,钳制国务总理段祺瑞。亦称韬园派。孙洪伊(1872—1936),字伯兰,天津人。其家庭为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北仓大盐商孙家。他先后捐资创办了北仓蒙养小学、民立第十高级小学,后与其妹夫罗东朝各捐资一万五千元在天津城内户部街创设了电报学堂。清光绪叁十二年(本文来源于《天津政协》期刊2013年10期)

李永健[5](2013)在《孙洪伊立宪思想及历史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孙洪伊是近代中国立宪运动的先驱,其一生立志报国,追求进步,组建政党,实践民主宪政,对于中国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孙洪伊参加和组建了多个近代政党,参与了近代中国的许多重大政治事件,但在孙死后他的事业和思想几乎被世人和历史所遗忘。因此,对于孙洪伊政治活动和立宪思想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他在近代中国立宪运动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1期)

井振武[6](2008)在《孙洪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牵线人》一文中研究指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在会上重新解释了叁民主义,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叁大政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共产党人李大钊、毛泽东等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候补委员,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作为早期共产党人的朋友——孙洪伊,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中,穿针引线当红娘,提供会议地点、促成李大钊与孙中山的历史性会见,功在两党,利在国家,名垂史册。(本文来源于《天津政协公报》期刊2008年08期)

李胜军[7](2008)在《对孙洪伊与孙中山及国民党人政治合作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孙洪伊在清末曾领衔请愿速开国会,组建立宪派政团,是立宪派激进一翼的领袖人物。民国建立后他为实现宪政,先后参与组织民主党与进步党。但民主党与进步党党首梁启超等为对抗国民党不惜与袁世凯勾结,破坏民主宪政程序,使孙洪伊的愿望破灭。在经历短暂的消沉后,孙洪伊与孙中山及国民党人走到一起,并在政治上长期合作。在护国运动中,孙洪伊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进行合作,共同反袁。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孙洪伊出任段祺瑞内阁的内务总长,与国民党议员团体合作,与继承袁氏专制衣钵的北洋军阀势力抗争。1917年孙洪伊加入孙中山领导的护法阵营,开始了与孙中山及国民党人的直接合作,共同抵制北洋政府忤逆共和的不法举措。孙洪伊先后被孙中山委任为护法军政府内政总长、军政府驻沪全权代表、办理和平统一事宜全权代表(之一)、中国国民党本部参议等职。根据孙中山的指示,他以主要精力投入舆论宣传、分化北洋军阀、接待军政府派遣人员和军事筹备诸项工作,并在组织和鼓动上海民众反对皖系卖国,支持“民八”国会议员到北京与“民六”议员争法统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须要指出,1922年他为李大钊与孙中山会见牵线搭桥,对实现国共合作有特殊贡献。护法运动后期,孙洪伊与孙中山等(特别是当时也在护法政府内的章太炎等)在对待皖直两派策略及运用上产生了一些分歧。1923年小孙派又参与曹锟贿选,不仅使孙洪伊的政治声望受损,也影响到小孙派与国民党人的合作。但我们也要指出,孙洪伊对孙中山始终敬重有加,他们之间始终保持着个人友谊。纵观孙洪伊率其追随者与孙中山及国民党人长期密切合作的历史,并将其与其他清末立宪派领导人在民国时期与孙中山和国民党的关系加以比较,我们认为,孙洪伊可称民国时期与孙中山及国民党人合作时间最长的原清末立宪派领导人物。(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08-04-01)

刘建军[8](2006)在《论孙洪伊辛亥革命后的宪政思想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孙洪伊是辛亥革命后活跃的宪政活动家,为反袁护国和护法斗争做出了贡献。通过对共和宪政的探索与实践,他完成了由温和立宪派到革命派的转变,成为民主派中一风云人物。这一转变是其宪政追求合乎逻辑发展的结果,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具有爱国进步性。(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期刊2006年05期)

焦新顺[9](2003)在《论辛亥革命前后孙洪伊思想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孙洪伊是清末北方立宪派的主要代表 ,亦是当时全国立宪请愿运动中的骨干。辛亥革命的洪流又把他推到了与先前相对立的政治舞台上 ,赞助并参与民主共和 ,在反袁称帝呼应护国战争方面做出了努力 ,从而 ,他又成为活跃于民主派中的风流人物之一。(本文来源于《平原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3期)

罗宝轩[10](1999)在《李大钊与孙洪伊》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兴办教育的知名人士孙洪伊,在反对袁世凯复辟专制、拥护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及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过程中,与李大钊有过深厚的交往,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李大钊都曾得到过孙洪伊的关怀、支持,孙洪伊更得到李大钊的信任、鼓励,俩人结下了互敬互重的深厚友谊。(本文来源于《李大钊研究论文集》期刊1999-06-30)

孙洪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变化最剧烈的时期,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社会思潮蓬勃而起,社会阶层加速分化,内忧外患频仍。清末立宪包括清廷自上而下的预备立宪新政与立宪派自下而上发起的立宪运动两方面,它作为近代中国面对变动的世界秩序进行的一次自救式的改革运动,深刻的改变了辛亥革命前的中国政治与社会。本选题选择了孙洪伊这位在清末积极投身立宪运动的人物,试图从人物研究的视角切入近代中国政治变局的研究。孙洪伊是立宪阵营的先锋人物,数次领衔“国会请愿同志会”请愿上书,吁请速开国会,创办多个促行宪政的政党,一生经历了从拥护君主立宪到通电讨袁反对帝制的政治转型。本选题将通过爬梳史料,考察孙洪伊在清末立宪中的思想流变,围绕其人际交往与具体行动,探讨其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转型,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孙洪伊论文参考文献

[1].张超.政治和法律的互动:孙洪伊与1916年平政院受理的内务部停职案[J].北京社会科学.2014

[2].唐云路.清末立宪运动前后的士绅政治转型[D].复旦大学.2014

[3].葛培林.孙洪伊:与孙中山并称的“小孙”(下)[J].天津政协.2013

[4].葛培林.孙洪伊:与孙中山并称的“小孙”(上)[J].天津政协.2013

[5].李永健.孙洪伊立宪思想及历史评价[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6].井振武.孙洪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牵线人[J].天津政协公报.2008

[7].李胜军.对孙洪伊与孙中山及国民党人政治合作的考察[D].天津师范大学.2008

[8].刘建军.论孙洪伊辛亥革命后的宪政思想与实践[J].历史教学.2006

[9].焦新顺.论辛亥革命前后孙洪伊思想的转变[J].平原大学学报.2003

[10].罗宝轩.李大钊与孙洪伊[C].李大钊研究论文集.1999

标签:;  ;  ;  

孙洪伊论文-张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