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旱树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乡土树种,抗旱性,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
抗旱树种论文文献综述
赵瑾,李文根,魏国仁,康海斌,王得祥[1](2019)在《宝鸡市5种乡土树种抗旱性综合评价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南蛇藤、苦皮藤、臭檀吴茱萸、爬山虎和火棘5种陕西宝鸡渭北乡土树种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植物叶片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胁迫末期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5种乡土树种的抗旱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5种植物叶片的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叶片含水量、苗高、地径增长速率均不同程度降低,叶绿素a/b值都表现为减少的变化,叶绿素含量先降后升,并且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出现了叶绿素"浓缩"现象,干旱胁迫末期不同树种间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差异显着(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3个主成分可以代表乡土树种抗旱性96.577%的原始数据信息量,通过计算5种乡土树种的综合评价值(D),对抗旱性进行了评价。5种乡土树种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爬山虎>火棘>苦皮藤>臭檀吴茱萸>南蛇藤,研究结果为宝鸡市绿化树种选择和配置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冶晓梅[2](2019)在《青海省不同树种的抗旱造林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的树种抗旱效果也不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要选取适合的树种才能达到预防水土流失的目的。青海省位于西北青藏高原地区,环境比较脆弱,因此,选取适合青海省种植的树种很重要。(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22期)
李泽东,李亦然,周晓莹,张如明,程甜甜[3](2019)在《3种华北石质山区造林树种抗旱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白蜡(Fraxinus chinensis)、麻栎(Quercus acutissima)、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3种华北石质山区常用造林树种的抗旱性,采用盆栽控水的试验方法,测定2年生白蜡、麻栎、皂荚幼苗在持续干旱条件下的光合参数、丙二醛(MDA)、细胞膜透性、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脯氨酸一系列生理指标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比较各生理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3树种的抗旱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加剧,白蜡和皂荚在T3时限制其光合作用的因素从气孔限制转为非气孔限制; 3树种的MDA、细胞膜透性和SOD都呈上升趋势,而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净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麻栎叶绿素含量呈上升趋势,白蜡和皂荚则是先上升后下降;皂荚脯氨酸含量大幅上升,白蜡和麻栎的脯氨酸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用隶属函数法对3树种进行综合抗旱性排序,无论是中度还是重度干旱胁迫下3树种的抗旱性排序都表现为:麻栎>皂荚>白蜡;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在中度干旱胁迫时叶片相对含水量、SOD活性与3树种的抗旱性关联较密切;在重度干旱胁迫时叶片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与抗旱性关联较密切。(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赵瑾[4](2019)在《宝鸡市城镇5种乡土绿化树种抗旱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干旱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树种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适应和抗御缺水环境的能力,发掘乡土树种中优良的抗旱性树种,对于形成稳定良好的城市绿化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苦皮藤(C.angulatus)、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臭檀(Evodia deniellii)和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5种宝鸡市乡土树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方法,测定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各树种苗高、地径、萎蔫指数、叶片含水量、叶绿素a(Chla)含量、叶绿素b(Chlb)含量、叶绿素a/b(Chla/b)含量、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SS)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蒸腾速率(Tr)、光响应曲线等指标,计算和分析水分利用效率(WUE),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5种树种的抗旱性差异,为宝鸡市城镇绿化树种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少,其中南蛇藤、苦皮藤、臭檀的胁迫症状较为明显;苦皮藤的苗高生长速率下降幅度最大,达到3.74%;南蛇藤的地径生长速率下降幅度最大,达到2.25%,火棘的苗高、地径生长速率下降幅度最少。(2)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5种树种叶片含水量、叶绿素a/b值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其中南蛇藤的叶片含水量下降幅度最大,为48.79%;臭檀的叶绿素a/b值下降幅度最大,为26.19%;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较高的为爬山虎,分别为5.84μmol·m~(-2)·s~(-1)和6.68μmol·m~(-2)·s~(-1);火棘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1.29;臭檀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较高为12.46μmol·m~(-2)·s~(-1);南蛇藤的暗呼吸速率较高1.61μmol·m~(-2)·s~(-1);苦皮藤的表观量子效率较高为0.0696μmol·m~(-2)·s~(-1)。(3)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5种树种叶片的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含量均为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苦皮藤的脯氨酸(Pro)含量增加倍数最大为48.48倍;臭檀的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了146%;苦皮藤的可溶性糖增加倍数最大为1.58倍。(4)本试验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5种树种的抗旱能力大小综合评价,抗旱性强弱依次为爬山虎>火棘>臭檀>南蛇藤>苦皮藤,其平均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73、0.52、0.31、0.30、0.28,该结果与植株干旱胁迫的植株形态变化相一致。(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盖中帅[5](2019)在《基于多组学的茶树种质资源及抗旱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茶树生性喜湿,由于种植区气候的变化,茶树经常会遭受干旱胁迫危害,以致于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开展茶树抗旱机制研究和培育抗旱新品种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基于代谢组学方法对两种茶树种质资源(‘青农3号’和‘青农38号’)进行鉴定,随后以抗旱性强的‘青农3号’为研究对象,应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从茶树的生理响应、基因表达、代谢物谱变化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探究了外源脱落酸(ABA)对缓解茶树干旱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同时,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初步揭示了干旱胁迫下外源喷施ABA对茶树的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的响应机制和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结合农艺性状、生物化学、代谢组学和感官审评等综合的评价体系,比较鉴定了两种茶树种质资源。结果表明,‘青农3号’和‘青农38号’比对照品种‘寒梅’具有萌芽早、产量高的特点;生化成分结果表明‘青农3号’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最高,咖啡碱含量在‘青农38号’中最低;代谢组分析发现,‘青农3号’在儿茶素的生物合成中具有较高的活性,特别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合成。‘青农38号’在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中具有较高活性;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青农3号’和‘青农38号’总质量得分均超过90分,表明两种茶树品种具有较好的香气和滋味。‘青农3号’和‘青农38号’是生产绿茶的优质高产育种材料,并认为代谢组学方法可作为评价茶叶种质资源的有效辅助方法。2.外源喷施ABA后,茶树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变化显着。生理指标测定结果发现,外源喷施ABA后可缓解茶树叶片中丙二醛(MDA)的积累,抑制叶绿素的降解,对干干旱引起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下降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谷胱甘肽还原酶的活性。3.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了茶树干旱及外源ABA对干旱胁迫的分子响应机制。获得了轻度干旱胁迫(MD)、外源ABA处理(ABA)和重度干旱胁迫(SD)下茶树叶片中与叶绿素代谢、谷胱甘肽代谢、蔗糖和淀粉代谢、糖酵解、TCA循环和类黄酮代谢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发现,谷胱甘肽代谢、光合作用、叶绿素代谢、蔗糖和淀粉代谢、TCA循环等差异表达基因在ABA处理和SD处理下的表达差异显着。差异表达基因表达趋势与生理指标结果相吻合,揭示了外源喷施ABA能通过影响茶树抗氧化系统、光合系统、能量代谢来缓减干旱胁迫对茶树的损害。4.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了MD、ABA和SD处理下茶树叶片的代谢物谱变化。结果共检测到641种代谢物。对不同处理组的差异代谢物分析发现,与SD处理相比,ABA处理中的类黄酮物质明显增加,而脂质物质含量明显降低,表明茶树在遭受干旱胁迫时会通过调节体内脂质变化来适应不利环境造成的影响,而喷施外源ABA可能在干旱胁迫下对维持初级代谢平衡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喷施外源ABA不仅能调节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而且促进更多的碳源流向类黄酮合成,形成更多种类的黄酮类生物活性物质,来增强茶树的抗旱性。(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期刊2019-03-27)
王伟[6](2019)在《辽西干旱地区造林绿化乡土抗旱树种的选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辽西裸露山地多,急需造林绿化的实际,通过多年研究筛选出榆树、刺槐、旱柳、小青杨和华北五角枫是辽西干旱地区山地造林绿化的首选乡土树种,这些树种具有耐干旱、耐瘠薄、保存率高、适应性强等特点。(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期刊2019年02期)
杜婷婷[7](2019)在《茶树种质资源抗旱性与抗性生理相关指标的关系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茶树种质资源的抗性鉴定是茶树引种、选育的前提保证。以武夷学院乌龙茶种质资源圃内的30份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自然鉴定法、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抗性生理指标的测定,探究武夷山茶树种质资源与抗性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武夷山茶树品种的引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9年03期)
蒋笑丽,陈文伟,章建红,洪春桃,魏斌[8](2018)在《干旱区抗旱树种选育及造林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方式,对干旱区造林树种选育、基于不同干旱地区特点进行的新型材料应用、造林技术创新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干旱地区造林树种选择和造林方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以提高造林成活率。(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35期)
[9](2018)在《德国选用中国耐热抗旱树种》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炎热干旱的夏季天气将在未来成为普遍现象,但德国各城市的现有树种抵抗不了这种天气。为此,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专家已在中国找到耐热抗旱树种。说起北京,让人想到的是摩天大楼或紫禁城,很少会想到绿地和树木。但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林学院的洛罗夫教授和同事专程飞往北京寻找树种,以应对气候变化将带来的后果。该学院10多年来一直在寻找适合德国的树种,(本文来源于《绿化与生活》期刊2018年09期)
朱环环[10](2018)在《浅谈优质园林绿化抗旱树种繁育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黑核桃、黄丁香以及白兰地海棠等抗旱苗木进行研究,来分析优质园林绿化抗旱树种的繁育技术。对种子进行一系列要处理,并且加强田间的管理力度,分析不同种类的植物有着不同的繁育技术以及特点。(本文来源于《花卉》期刊2018年16期)
抗旱树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不同的树种抗旱效果也不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树造林,要选取适合的树种才能达到预防水土流失的目的。青海省位于西北青藏高原地区,环境比较脆弱,因此,选取适合青海省种植的树种很重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旱树种论文参考文献
[1].赵瑾,李文根,魏国仁,康海斌,王得祥.宝鸡市5种乡土树种抗旱性综合评价和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2].冶晓梅.青海省不同树种的抗旱造林技术研究[J].农家参谋.2019
[3].李泽东,李亦然,周晓莹,张如明,程甜甜.3种华北石质山区造林树种抗旱性评价[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9
[4].赵瑾.宝鸡市城镇5种乡土绿化树种抗旱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5].盖中帅.基于多组学的茶树种质资源及抗旱性研究[D].烟台大学.2019
[6].王伟.辽西干旱地区造林绿化乡土抗旱树种的选择研究[J].江西农业.2019
[7].杜婷婷.茶树种质资源抗旱性与抗性生理相关指标的关系初探[J].南方农业.2019
[8].蒋笑丽,陈文伟,章建红,洪春桃,魏斌.干旱区抗旱树种选育及造林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8
[9]..德国选用中国耐热抗旱树种[J].绿化与生活.2018
[10].朱环环.浅谈优质园林绿化抗旱树种繁育技术[J].花卉.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