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等离子体电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表面改性,电极材料,空间电荷,Kerr电光效应
等离子体电极论文文献综述
吴世林,杨庆,邵涛[1](2019)在《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电极材料对液体电介质电荷注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强电场作用下电极材料向液体电介质注入一定量的空间电荷,会造成电场畸变,影响液体电介质绝缘性能。为了探究低温等离子体改性电极对液体电介质绝缘性能的影响,采用真空溅射镀膜法分别对铝、铜和不锈钢叁种电极材料溅射TiO2对其表面进行改性,测试改性前后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电压,并利用Kerr电光效应测量了改性前后叁种电极材料向液体电介质注入空间电荷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铝、铜和不锈钢叁种电极材料表面改性后,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电压有明显的提高,提升幅度依次分别为6.7%、4.1%和9.0%。溅射的TiO2膜增加了铝和铜电极表面屏蔽层,削弱了阴极的电场畸变,导致注入液体空间电荷量的降低;其次溅射过程中产生的粒子撞击电极改变了电极表面的微观结构,不锈钢电极下液体电介质形成了双极电荷注入。(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6期)
刘莉娟,温晓东,孙新锋,张天平,郭宁[2](2019)在《大功率无电极高密度等离子体电磁推进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电极高密度等离子体电磁推进技术已成为未来深空探测、载人航天和货运、太阳能电站以及航天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等空间任务中极具竞争力的核心推进技术之一。在梳理不同无电极等离子体电磁加速机制基础上,开展大功率无电极高密度等离子体电磁推进技术性能对比,给出新概念无电极场反构型电磁推进技术向未来超大功率拓展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同步分析了该技术亟需解决的关键基础问题,旨在为中国新概念场反构型电磁推进技术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唐鹏捷,部德才[3](2019)在《新型电极等离子体放电制备磁性液体最优放电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均匀、稳定的放电等离子体对采用等离子体技术制备纳米材料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得到均匀、稳定的放电等离子体,提出了由尖端平板电极过渡到多端电极的设计,利用3种不同规格的多端电极,结合电学测量系统在不同参数下得到了大气压多端放电等离子体的放电电压-电流波形和放电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叁种多端电极中1号放电电极配置(电极外径为28.00 mm,齿间距0.83 mm,反应间距为3.3 mm)放电波形更加均匀稳定;当电压为5.0 kV,放电频率为60.0 kHz,气体是Ar和NH_3时放电会更加稳定。(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创新》期刊2019年14期)
宋泽豹[4](2019)在《J-TEXT托卡马克偏压电极驱动的刮削层螺旋电流及其对等离子体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聚变是目前为止最有希望永久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案之一。在众多的聚变装置之中,托卡马克是运行参数最高、最有希望实现可控核聚变的装置。而在托卡马克等离子体中,边界局域模(ELM)以及撕裂模(TM)等宏观磁流体不稳定性将会降低等离子体约束性能。如果不加以有效控制,甚至会导致等离子体大破裂。外加共振磁扰动场(RMP)被广泛用于控制边界局域模以及撕裂模等宏观磁流体不稳定性。聚变堆中的RMP线圈需要安装在包层材料以外,会受到大量高能量中子的辐照,一旦损坏将难以修复。因此需要探索能应用于聚变堆的灵活、高效的产生RMP的新方法。EAST托卡马克实验发现低杂波可以驱动刮削层中沿着磁力线的螺旋电流,这种螺旋电流改变了边界磁拓扑结构,并有效的抑制了ELM。理论研究发现通过对ITER的偏滤器靶板施加偏压有望提供足够的螺旋电流来控制ELM。目前,国内外均缺乏主动驱动、控制刮削层螺旋电流来产生RMP的实验研究。因此,有必要确认刮削层螺旋电流的存在以及详细研究其是否有为等离子体提供RMP的前景。本文利用J-TEXT托卡马克上已有的一套偏压电极系统,首次对位于刮削层中的电极施加偏压,成功在刮削层中驱动了螺旋电流。通过分析模型计算与实验测量的磁场,发现从电极出发的螺旋电流沿着平行于磁力线的两个方向流动,最终连接到限制器以及真空室导体结构上。因此,螺旋电流的路径取决于电极处的安全因子以及电极与限制器的径向相对位置。螺旋电流大小与电极尺寸、等离子体电流大小呈正相关。实验还发现当电极由远刮削层靠近最外闭合磁面时,螺旋电流的幅值增加。在电极跨越最外闭合磁面向内运动时,螺旋电流的幅值反而减小。详细的实验研究表明偏压驱动的螺旋电流的空间路径以及幅值均可通过改变等离子体参数以及电极参数来主动控制。螺旋电流也可以稳定的存在于等离子体刮削层中并持续作用于等离子体。为了直观理解刮削层螺旋电流的各项特性,本文还对其进行了建模分析。从电极表面各个区域出发追踪磁力线,规定电流方向平行于连接电极与限制器的磁力线。结果表明电极表面不同区域出发的螺旋电流空间路径各异,并且连接着不同的限制器。假设各区域螺旋电流大小与其路径上的等效电阻成反比,发现通过计算得到的扰动磁场与实验测量的扰动磁场互相吻合,表明模型中电流分布很好的反映了实验中螺旋电流叁维空间分布。实验发现当对电极施加+200 V的偏压时,可以驱动+150 A的螺旋电流,产生m/n=3/1磁场分量可达11 Gauss/kA。由于螺旋电流的路径由等离子体边界磁力线的螺旋度决定,因此其产生共振磁场分量的效率也远高于传统的RMP线圈。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都显示,螺旋电流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方式为等离子体提供RMP。(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魏国玉,陆跃翔,刘爽,刘学刚,陈靖[5](2018)在《微等离子体电极在熔盐电解及在线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熔盐电解已经被证明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技术可以用于难熔金属的提取和纳米材料的合成。~([1])在乏燃料后处理过程中,熔盐电解技术也被用于铀钚等金属的分离和回收。~([2])熔盐电解苛刻的高温高腐蚀性的工作环境对于电极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为了满足耐腐蚀的需求,传统的熔盐电解多使用贵金属(Pt、Ir等)作为阳极,而此类电极价格昂贵难以工业化推广。碳棒阳极具有价格低廉的优势,但在金属氧化物电解还原的过程中,阳极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在阴极产物上也经常会有碳沉积,造成后续处理工艺的增加。另一方面,实时监测电解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对于控制电解过程和产物质量非常重要。目前的熔盐分析多采用离线检测的方法,将熔盐取样、冷却、溶解后再分析,虽然分析的灵敏度较高但过程繁琐耗时,不能及时有效的指导生产的进行。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一种基于直流辉光放电的微等离子体作为耐腐蚀电极用于熔盐电解的可行性,提出将这种等离子体电极可以同时作为熔盐电极的阳极和原子发射光谱的激发源,实现电解的同时在线监测金属离子的浓度。在LiCl-KCl熔盐中,以Ag/Ag~+氧化还原体系作为模型研究对象,我们发现微等离子体可以作为一种气体阳极将电荷传输到熔盐中,Ag沉积在固体阴极上的电流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同时,我们比较了等离子体气体电极与不锈钢阳极的耐腐蚀性能,发现气体电极在氯化物和碳酸盐熔盐体系中均表现出了优异的耐腐蚀性能,不会将杂原子引入到熔盐中造成熔盐或产品污染,从而也为在线分析提供了可能性。最后,我们以等离子体阳极作为原子发射光谱的激发源,检测到了熔盐中K、Li和Ag的特征谱线,并且实现了对熔盐中Ag的定量分析。我们的工作不仅为熔盐电解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耐腐蚀电极,也发展了一种基于原子发射光谱的用于熔盐中金属离子在线分析的策略,为等离子体电化学的应用、熔盐电解电极研究及熔盐在线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20)
李文庆,段萍,胡翔,宋继磊,边兴宇[6](2018)在《霍尔推力器分割高偏压电极等离子体放电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霍尔推力器通道等离子体与壁面有很强的相互作用,为了降低壁面腐蚀,提高在轨寿命,针对推力器全通道放电过程建立二维物理模型,采用粒子模拟方法(Particle-In-Cell),数值研究了电离区壁面分割高于阳极偏压的低发射石墨电极对推力器放电特性的影响,讨论了放电通道电势、离子数密度、电子温度、电离速率及比冲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电离区不同位置分割高偏压电极对等离子体放电特性影响明显,电极位置在电离区前端时,电极偏压高于阳极电压60V时通道内放电等离子体参数几乎不变。而电极位置在电离区末端,电极偏压高于阳极电压18V时就会导致加速区轴向扩张,离子聚焦效果强,电子温度显着升高,电子与壁面相互作用减弱,羽流发散角减小。由此推力器比冲提升约12%,寿命延长,性能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5期)
张若兵,罗刚,黄昊晨,李爽,付永强[7](2019)在《电极结构对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尺寸的影响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得到电极结构(电极长度和电极张角)对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尺寸大小的影响规律,设计并制作了一套易于更换电极、调整电极间距的滑动弧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利用示波器对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的电信号进行测量,结合高速摄影仪和DV相机对滑动弧放电图像进行了记录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滑动弧放电呈现3种状态;稳定的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的电压波形是一种周期性的电压峰值逐渐增大的波形,它反映了电弧的产生、移动和熄灭。利用流量计控制气体体积流量为10 L/min,在张角为30°的情况下,等离子体长度随电极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并且在电极长度达到50 mm时,等离子体已无法超出电极末端。等离子体宽度是在电极长度为20 mm时达到最大。保持电极长度为20 mm,改变电极张角,发现张角越大,电弧沿电极的滑动距离越小,电极引导电弧滑动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导致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的尺寸减小。(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徐翱,杨林,钟伟,刘云龙,尚绍环[8](2018)在《叁电极气体火花开关触发过程中的等离子体行为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电极气体火花开关放电导通时的触发过程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而实验中发现某些叁电极气体火花开关在触发过程中可能存在触发极与阴极和阳极几乎同时导通的问题,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利用PIC-MCC(网格粒子法耦合蒙特卡罗碰撞)程序建立了对应的叁电极气体火花开关触发过程仿真模型,获得了电子、离子在触发过程中的时空分布演化特性及电场分布特性,阐明了触发过程中触发极与阴极、触发极与阳极形成等离子体通道的物理机理,分析了电场分布和绝缘体表面电荷累积效应等对触发过程中等离子体通道形成的影响,揭示了绝缘体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等是导致触发极与阴极、触发极与阳极几乎同时形成等离子体通道的关键因素。这些都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叁电极气体火花开关,提高其工作性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高电压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李亚茹[9](2018)在《偏置电极对大气压等离子体喷枪放电特性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利用介质阻挡放电(DBD)喷枪,以氩气作为工作气体在大气压环境下产生了均匀稳定的等离子体羽。为了增大大气压等离子体羽的尺度,在该DBD喷枪下游设置了一个具有偏置电压的平板电极构成叁电极喷枪。分别以氩气和氦气作为工作气体,利用叁电极喷枪在大气压环境中获得了大尺度等离子体羽,并对偏置电极对等离子体喷枪放电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利用DBD喷枪,在大气压下产生了稳定的氩气等离子体羽。通过研究放电的电流信号和发光信号,发现二者均为周期性的脉冲。研究还发现等离子体羽的长度随外加电压的增加而增大,随气体流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通过增强型电荷耦合器件(ICCD)快照发现等离子体羽是由等离子体子弹的高速运动形成的。采用光谱学方法研究了等离子体羽的谱线强度比、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并利用碰撞辐射模型对等离子体羽电子密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均随外加电压和气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大,随驱动频率的增加而减小。利用叁电极等离子体喷枪,分别采用氩气和氦气作为工作气体,在大气压下产生了大尺度等离子体羽。随着平板电极上偏置电压的增加,等离子体羽的长度不断增大直至等离子体羽与平板电极连起来。利用ICCD研究发现在偏置电压影响下放电的传播过程先是定向流光后转化为分叉流光。通过对放电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定向流光向分叉流光的转化与电场分布和空气含量有关。利用发射光谱对等离子体羽的等离子体参数(如谱线强度比、振动温度、转动温度和电子激发温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参数均随偏置电压的增加而增大,且在垂直于气流方向是呈对称分布的。(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8-06-01)
石峰,王昊[10](2018)在《螺旋波无电极等离子体推力器的李萨如加速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螺旋波无电极先进推力器(HEAT)是一种新概念的等离子体推力器,具有比冲高、寿命长、无电极烧蚀、可靠性高的优点,适用于未来的深空探测等长时间飞行任务。首先介绍了推力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李萨如加速机制的原理;分析了HEAT的电子运动轨迹。并用等离子体的漂移扩散模型推导出了具体的推力计算公式,在粒子的回旋半径和推力器的比值为特定的值的时候,推力有一个最大值。理论分析结果为后续的推力器的设计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15期)
等离子体电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无电极高密度等离子体电磁推进技术已成为未来深空探测、载人航天和货运、太阳能电站以及航天器在轨服务与维护等空间任务中极具竞争力的核心推进技术之一。在梳理不同无电极等离子体电磁加速机制基础上,开展大功率无电极高密度等离子体电磁推进技术性能对比,给出新概念无电极场反构型电磁推进技术向未来超大功率拓展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同步分析了该技术亟需解决的关键基础问题,旨在为中国新概念场反构型电磁推进技术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等离子体电极论文参考文献
[1].吴世林,杨庆,邵涛.低温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电极材料对液体电介质电荷注入的影响[J].电工技术学报.2019
[2].刘莉娟,温晓东,孙新锋,张天平,郭宁.大功率无电极高密度等离子体电磁推进概述[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9
[3].唐鹏捷,部德才.新型电极等离子体放电制备磁性液体最优放电条件的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9
[4].宋泽豹.J-TEXT托卡马克偏压电极驱动的刮削层螺旋电流及其对等离子体影响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5].魏国玉,陆跃翔,刘爽,刘学刚,陈靖.微等离子体电极在熔盐电解及在线分析中的应用[C].第五届全国原子光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6].李文庆,段萍,胡翔,宋继磊,边兴宇.霍尔推力器分割高偏压电极等离子体放电特性[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2018
[7].张若兵,罗刚,黄昊晨,李爽,付永强.电极结构对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尺寸的影响规律[J].高电压技术.2019
[8].徐翱,杨林,钟伟,刘云龙,尚绍环.叁电极气体火花开关触发过程中的等离子体行为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8
[9].李亚茹.偏置电极对大气压等离子体喷枪放电特性的影响研究[D].河北大学.2018
[10].石峰,王昊.螺旋波无电极等离子体推力器的李萨如加速机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