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声学音乐论文-秦键

电子声学音乐论文-秦键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子声学音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波场合成,电子声学音乐,声场重建,空间表现

电子声学音乐论文文献综述

秦键[1](2019)在《基于波场合成技术理论的电子声学音乐创作表现力拓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波场合成(Wave Field Synthesis)是一种全新的电子声学声场重建技术,该技术通过使用扬声器阵列产生二次声源来对所需声场进行精确构建,为电子声学音乐的创作及表现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本文旨在研究基于波场合成技术理论下的电子声学音乐创作,从空间表现、融合性表达、演出形式、音乐材料等维度来探析该技术理论对于电子声学音乐创作表现方面的拓展潜力。(本文来源于《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王甜甜[2](2019)在《创作视域下混合型电子音乐之文化命题与声学特征的关联性探究——以许舒亚《太一Ⅱ》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的发展自20世纪中叶起,给社会生活以及文化艺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音乐领域,则体现出有更多媒介参与的特点,"多元化"的标志亦随之印刻。在这一洪流中"电子声学音乐"(Electro-acoustic Music)[2]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而"混合型电子音乐"、"交互式电子音乐"可谓是当下以涉及到采用电子设备参与制作及演奏的电子声学音乐范畴中的主要类型。而在"混合"与"交互"的参与主体方面,也朝着多媒体(视觉、灯影),多元化(舞蹈、行为),甚至是跨界式(雕塑、装置)的方向发展。它是区别于纯听觉声学音乐(Acousmatic Music)[3]的类型。那么,当"混合"的介质超越了乐器的范畴,其内容超越了听觉的局限,甚至融入了触觉(Body touch)体验之后,作品该如何回归,并实现那始终围绕音乐艺术的对立统一的命题,而不是单纯的带有"实验性质"的探索?本论文以许舒亚为长笛与预制电子音乐而创作的作品《太一II》为论述对象,侧重于所诞生的文化背景,人文因素,以及创作者的文化情怀,再结合其所使用的媒介对实现其文化选题所采用的技术,演出的形式与方式进行关联性的探究与梳理,最终得以体现——设备与更多媒介的参与应是以更好地服务,以及体现作品中的"人性",即作曲家的风格与精神为最终目的。(本文来源于《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甜甜[3](2018)在《创作视域下混合型电子音乐之文化命题与声学特征的关联性探究——以作品Voi(rex)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Voi(rex)是法国当代作曲家菲利普·勒胡(Philippe Leroux)的代表作品之一,此作为室内乐队(人声与六件乐器)与实时电子音乐编制的交互式电子音乐作品。其以丰富的制作方式,多样且具有高度可观赏性的舞台表演,可谓是混合型电子音乐中典型又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作品的创作立意建立在文学(诗歌)内容之上;通过对声音的频谱分析,利用Openmusic平台对人声、器乐与电子音乐等声部进行声学建模;最后通过演唱、演奏、实时处理以及舞台表演等艺术方式,将诗歌从内容到内涵作综合呈示。音乐内容中,各媒介之音色相互渗透与牵制致使舞台上的所有元素处在高度的融合与统一之下,同时实现了作品在技术性、音乐性与艺术性等方面的融合与统一。(本文来源于《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周子渝[4](2018)在《电子声学音乐音色融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音乐是20世纪最重要的音乐形式之一,影响广泛且延续至今。本文探讨的是电子音乐的一个重要种类:电子声学音乐,并关注在电子音色与传统乐器的融合。这是电子声学音乐重要的结构力之一。本文将探讨电子声学音乐的四个重要时期,透过作品实例了解不同时代的作曲家如何处理音色融合,同时分析日本作曲家莱孝之的作品《Time Flows》,总结当代电子声学音乐的音色融合技巧。(本文来源于《上海音乐学院》期刊2018-03-01)

编辑部[5](2016)在《广州音乐大师声学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码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XY Screen(法国)国际有限公司/深圳优加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一文中研究指出多个参展商合作的方式在CIT大展上经常出现,该展厅就集合了四家参展商。其中,音乐大师提供家庭影院扬声器,码尼电子提供SONY投影机,而XY Screen提供投影幕、优加世纪提供高清播放机,就这样视频和音频设备全部齐备,共同打造家庭影院系统解决方案。音乐大师在展会上主要展示IC系列全频音箱、ST影院系列(本文来源于《家庭影院技术》期刊2016年07期)

林勇,徐真德,陈畅[6](2016)在《论电子音乐演出场馆的声学设计——浅析位于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的“声立方·超感官空间”》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音乐作为一个独立的音乐类别,在各专业音乐高校研究与教学中,尚无形成统一的音乐声学标准。光滑的石膏板吸声系数小,以此作为墙面的房间存在着明显的声学缺陷,即混响时间过大,声音浑浊等等。这种现象在较大空间的房间中尤为严重。因此临时对这种房间结构进行设计使其适合电子音乐演出时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声学处理,以控制大厅的混响时间并改善颤动回声、低频驻波等声缺陷。经过多种声学措施后,达到了满意的室内电子音乐演出的音质效果。该场馆的声学设计可以作为电子音乐演出场馆的声学设计参考标准。(本文来源于《电声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史谦[7](2015)在《利盖蒂声学音乐作品中的电子音乐思维》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音乐创作思维对现代声学乐器的音乐创作、音乐语言及其音乐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利盖蒂的声学乐器音乐作品创作中,始终表现出不同的创作思维方式对音乐发展的主导作用,并且,一些独特的技术手段都是围绕着不同的创作思维而产生的。本论文以利盖蒂管弦乐作品《远方》(Lontano 1967)为例,共分叁章来对这首作品的音量变化、纵向音高设计、音色设计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且结合电子音乐创作中的一些基础概念、创作手法及思维观念进行分析,从而在这首声学乐器的音乐作品中找到与电子音乐创作思维相应的特征及其特有的处理方式。(本文来源于《武汉音乐学院》期刊2015-06-30)

李斌[8](2015)在《电子声学音乐在实践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音乐作为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上有其明确的含义和通用的称谓,Electro Acoustic Music是特指“专业化”的现代电子音乐。电子声学音乐的起源是因为作曲家在当时的乐音体系中得不到满足,为了最求更高层次的音乐,使用自己想象中的所有声音才会被创造出来。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新兴起的音乐形式还不能被大家所接受,不过它确确实实是一种结合所有现有音乐当中的点点滴滴来进行的音乐,是一种音乐的创新,以及音乐的一种改革。它虽然不能完全代替我们现有的传统音乐,但是它也可以完成传统音乐形式的工作。电子声学音乐无非是一种音乐的创新,把所有的声音融入到音乐当中,在PRO TOOLS平台中运用GRM TOOLS、WAVES等软件把声音变化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在现代的音乐创作当中是一种非常流行的一种音乐形式,也是电影音乐中常常被运用的一种音乐形式。(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5-06-11)

杨东妮[9](2014)在《基于声学乐器频率特性控制的电子音乐创作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声学乐器(西洋乐器)的频率特性观察,分类对每种乐器的频率进行梳理、归纳、总结。从而在现有的以声学乐器频率控制为主要手段的电子音乐作品中进行分析,探讨以频率特性控制为焦点的创作技术。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尝试不同的以频率调制为主要手段的处理方式,总结出相应的规则。根据不同的创作需求,处理方式也应该是千变万化的。(本文来源于《武汉音乐学院》期刊2014-06-01)

贺晓芳[10](2014)在《试论电子音乐中声学乐器的预制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声音”是自电子音乐诞生起,就作为作曲家们主要的追求之一。在这种大趋势和作曲家们主观审美的因素影响下,对声音多个层面进行变形处理,成为电子音乐创作过程中主要方式。本文通过对电子音乐中预制对象声学乐器本身,它的几种声音处理的变形与发展预制方式,以及对声学乐器与预制之间的配合进行介绍。在当代电子音乐创作中,使用电子设备进行音乐创作不再单纯的是一种创作手段、创作方式,更多的是将声学乐器通过通过电子化处理来进行音色变形。传统作曲中讲究的作曲四大件,即:作曲、和声、曲式、配器。作曲家们通常在作曲中的关注点更多是对乐器本身音区的音色特点,通过和声的织体构建再加以各种乐器的排列组合来创作乐曲。在使用电子设备进行作曲不仅仅是它作为制作作品的一种手段与方式,更多的是把它当成创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将音色用电子化的手段做音色变形;作曲家们改变传统的作曲方式,把使用声学乐器与处理过的乐器声相结合看成是作曲的一种表达方式,把通过电子设备处理过的乐器声当成乐曲中声学乐器的展开、发展甚至延伸。论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个章节首先对声音包络进行介绍以及将声学乐器按照声音包络特性进行分类。然后对常用效果进行介绍,这是对电子音乐中常用预制效果进行分类。第二章从两个方面(即含声学乐器的电子音乐与交互式电子音乐中的预制)进行叙述,主要对这两个方面中前期制作与现场演出设置进行介绍。第叁、四章主要是以第一、二章为坐标,分别对较舒适《Anthemes2》和含声学乐器的电子音乐《环游》这两部电子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在结论中,主要讲述预制让声学乐器在电子音乐作品中起到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上海音乐学院》期刊2014-06-01)

电子声学音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科技的发展自20世纪中叶起,给社会生活以及文化艺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在音乐领域,则体现出有更多媒介参与的特点,"多元化"的标志亦随之印刻。在这一洪流中"电子声学音乐"(Electro-acoustic Music)[2]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而"混合型电子音乐"、"交互式电子音乐"可谓是当下以涉及到采用电子设备参与制作及演奏的电子声学音乐范畴中的主要类型。而在"混合"与"交互"的参与主体方面,也朝着多媒体(视觉、灯影),多元化(舞蹈、行为),甚至是跨界式(雕塑、装置)的方向发展。它是区别于纯听觉声学音乐(Acousmatic Music)[3]的类型。那么,当"混合"的介质超越了乐器的范畴,其内容超越了听觉的局限,甚至融入了触觉(Body touch)体验之后,作品该如何回归,并实现那始终围绕音乐艺术的对立统一的命题,而不是单纯的带有"实验性质"的探索?本论文以许舒亚为长笛与预制电子音乐而创作的作品《太一II》为论述对象,侧重于所诞生的文化背景,人文因素,以及创作者的文化情怀,再结合其所使用的媒介对实现其文化选题所采用的技术,演出的形式与方式进行关联性的探究与梳理,最终得以体现——设备与更多媒介的参与应是以更好地服务,以及体现作品中的"人性",即作曲家的风格与精神为最终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子声学音乐论文参考文献

[1].秦键.基于波场合成技术理论的电子声学音乐创作表现力拓展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9

[2].王甜甜.创作视域下混合型电子音乐之文化命题与声学特征的关联性探究——以许舒亚《太一Ⅱ》为例[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9

[3].王甜甜.创作视域下混合型电子音乐之文化命题与声学特征的关联性探究——以作品Voi(rex)为例[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

[4].周子渝.电子声学音乐音色融合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8

[5].编辑部.广州音乐大师声学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码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XYScreen(法国)国际有限公司/深圳优加世纪科技有限公司[J].家庭影院技术.2016

[6].林勇,徐真德,陈畅.论电子音乐演出场馆的声学设计——浅析位于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的“声立方·超感官空间”[J].电声技术.2016

[7].史谦.利盖蒂声学音乐作品中的电子音乐思维[D].武汉音乐学院.2015

[8].李斌.电子声学音乐在实践中的应用[D].延边大学.2015

[9].杨东妮.基于声学乐器频率特性控制的电子音乐创作技术[D].武汉音乐学院.2014

[10].贺晓芳.试论电子音乐中声学乐器的预制处理[D].上海音乐学院.2014

标签:;  ;  ;  ;  

电子声学音乐论文-秦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