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装饰公司山东济南250010
摘要:近年来生态问题尤为尖锐,工业化进程打破了生态的多元化、多样化、平衡性,景观的发展滞后于社会发展,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作为景观空间营造的重要一环,越来越突显其在景观空间中的作用,在生态基础上的植物配置已升级为植物综合配置。因此,景观植物的综合配置最终目的是营造一种舒适宜人、和谐恬静的生态景观空间。
关键词:生态植物综合配置景观空间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日趋于景观空间的综合设计,不同于传统园林的“移步换景”,造景手法多样化决定了生态景观植物配置的多样化发展趋势,现代景观植物设计在利用传统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的基础上将生态设计理念整合其中,讲究空间造景艺术性的同时彰显生态需求,目的是打造多样化的生态景观空间,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不断提升景观空间的多样化,景观的生态化同时也是植物配置的生态化,生态化的植物配置不讲究植物的形态美,着重强调的是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层次性,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彰显景观生态环境的人性化设计,使体验者能积极地参与到景观空间中,与生态景观大环境进行互动,环境空间的建立以参与性为基础,以此为出发点不断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塑造现代城市景观环境。
1、生态景观植物配置内涵
1.1生态景观内涵
生态景观是指在生态理念为指导的前提下构建综合的景观绿地空间。在这个空间系统中,乔、灌、草、藤相搭配,各种群间相互协调,营造复合的景观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空间,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水分、土地资源等,减少园林中的园建比例,基于生态景观理念下促使群落结构和谐有序,是生态园林城市的核心思想[1]。
景观的生态性是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石,生态景观首要原则是植物配置的合理性,因此,植物配置设计在追求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逐渐提升景观品质是生态景观发展的主要目标,在大环境发展中寻求更合理的植物配置成为当代景观生态性的首要驱动力。
1.2植物配置内涵
植物配置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等,各种空间环境与不同园林要素之间有机组合,营造一种既符合生物学特性又具有观赏价值的景观空间[2]。
植物配置的综合利用是打造舒适宜人景观空间的重要理念,植物配置的综合非单纯植物与植物间的相互搭配与合作,而是不同植物之间以及与不同环境之间的交融共生现象,植物配置的空间包括:道路、公共建筑、景观小品、水环境以及综合空间植物配置等。城市景观绿化不仅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还可以利用不同植物的生态特性改善生态景观环境;植物配置生态性方面具有消减噪声、减少尘埃、调节温湿度、含蓄水源、调整局部气候等功效。因此,植物配置对城市生态空间的丰富和优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配置的合理性,生态性植物配置设计理念俨然成为园林景观发展的重点。
2、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2.1生态景观设计的原则:
2.1.1尊重自然。生态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是尊重自然,以自然法则为核心的植物配置设计理念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各种需求,人类无度的物质需求同落后的生态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脱离了尊重自然的景观植物配置设计致使城市生态景观环境资源问题日趋严峻,因此建立以尊重自然为核心的自然观来审视城市景观设计[3]显得尤为重要。
2.1.2以人为本。人即是城市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迎合人的不平衡性需求是生态景观设计以人文本的重要内容,景观方案设计在做植物配置设计前要做好设计调研,方案设计充分考虑人的参与过程以及植物的属地化原则,尊重自然规律即尊重设计本身。城市从古至今一直作为生态景观的综合体,生态景观植物配置设计也一直从人的角度出发,做到植物配置在保证美观实用的前提下,丰富城市景观层次的同时从人的实际需求入手,着眼全局,统筹设计,以生态化的植物配置设计理念使城市景观不断提升。
2.1.3多样化中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可持续设计理念已经成为了现代景观设计内在和本质的考虑[4]。在多样化生态环境中追求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生态景观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多样化表现在生态景观、社会、人文、政治、经济、生存发展需求等多方面,多样化真正融入到可持续发展中是生态景观设计的基石。
2.2生态景观设计的方法:
2.2.1生态景观自组织设计。利用生态的自组织能力和能动性形成的具有自然特色的景观形态,自然形成的景观形态中包含特定的生物群落。生态自组织设计能充分保留自然状态下的景观特色,稳定性强,但缺乏表现手法和色彩搭配,因此只能满足小部分人群需求,自组织设计手法的实现需要依托于更广泛的设计手法。
2.2.2生态景观地方性设计。生态地方性设计是在融合当地文化环境、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有机衍生和积淀。地方性景观设计要讲究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走集约化路线,设计凸显地方性特色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效地运用景观元素,创造出具有地方性元素的生态景观。
2.2.3生态景观恢复性设计。景观恢复性设计是在保护性原则的前提下对生态景观的修复和提升设计,在生态景观修复和提升基础上营造宜人适居的生态环境是生态景观恢复设计的宗旨,生态景观恢复设计可应用于荒芜湿地、浅滩浅水、废弃厂房、闲置公园等,生态景观所需遵循的基本原理:物种共生、生态景观自我维持调节、资源共享、物质能量流等,生态恢复设计是在自然修复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师的表现语言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共赢的目的。
3、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1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
3.1.1适地适树。植物设计以乡土树种为主,熟悉当地水文特征,合理配置,既满足生态发展需求又要迎合居民生活需求,降低浪费成本提高有效成本,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率。
3.1.2生态统一。景观植物配置要遵循生态发展理念,生态系统完整性是生态景观设计的基础,统一于生态发展理念中,尊重生态系统化才能做好生态景观设计,保证生态的统一完整。
3.1.3多样性。植物的搭配设计要考虑植物的多样化设计,丰富植物景观空间,增加植物竖向层次和色彩层次,提升观感效果。
3.1.4景观艺术性。植物配置的美学价值在于艺术性,景观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可体现在植物的形体设计、色相搭配设计、竖向设计、灯光设计、空间组合分割设计等方面,艺术性的体现是综合性的,是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协调的结果。
3.2植物配置设计的方法:
3.2.1自然式。“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植物配置以自然生长的植物形态为主,不加修饰,没有人为修剪,保持其自然艺术性,是其最基本的自然要求,自然而不随意是自然式的方法准则。
3.2.2规则式。应用性最广泛的植物配置设计手法是规则式设计,规则式设计以规则、轴线、对称最为突显,以方圆设计元素交替出现相结合,给人以庄严、端正之感,常应用于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
3.2.3混合式。设计过程中设计语言和设计手法穿插进行,综合自然式,规则式优点,既包含两者优势又不失特色,混合式设计手法常适用于尺度空间较大的开阔区域、植物公园、山林险境、生态保育等区域,融合中不断创新,植物配置设计方法变化多样,混合式设计手法的应用将现代园林植物配置助推到新的发展高度,为多样化、更人性化的景观空间增加生机与色彩。
4、结论
人与自然环境的演进过程统一于生态环境多样化中,错综复杂的生态关系构成了生态发展的整体框架,并顺势转化为内外动力,生态景观在遵循配置原则的条件下,设计手法上应用不同的种植形式,满足居民对舒适生活的追求,绿地景观设计所遵循的是生态原则,是包括社会、文化、和经济在内的复合型生态景观[5],通过生态景观设计手法、植物配置来架构为人们所喜爱的、舒适的、高度自然的空间形态,最终目的是营造一种舒适宜人、和谐、恬静的生态景观空间。
参考文献:
[1]刘惠民.园林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
[2]周武忠.园林植物配置[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3]吴婕.景观设计师尊重“自然”的探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3).
[4]张雨祺,刘璇.论可持续发展意识下的景观设计[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10):81-81.
[5]肖亮.浅谈城市绿地景观生态规划[J].防护林科技,2014(12):44-45.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14.1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