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吸附性能论文-才红,吴光伟,赖佳丽,陈锦萍,陈燕飞

选择性吸附性能论文-才红,吴光伟,赖佳丽,陈锦萍,陈燕飞

导读:本文包含了选择性吸附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属有机框架,主客体化学,气体吸附,分子筛效应

选择性吸附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才红,吴光伟,赖佳丽,陈锦萍,陈燕飞[1](2019)在《生物金属有机框架ZnBTCA对CO_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剂热法制备的生物金属有机框架ZnBTCA,在CO_2的吸附过程中表现出有趣的主客体化学现象,通过计算发现随着CO_2吸附量的增加,吸附焓逐渐增大。采用4种模型分别对其进行拟合,并通过理想吸附溶液理论模拟预测ZnBTCA对二元混合气体的选择性,试图找到ZnBTCA反常吸附行为的合理解释:ZnBTCA带有氨基和N-活性位点,且孔道内含有大量的客体离子。虽然ZnBTCA孔径较大,但由于其本身的阴离子框架,孔道中的(CH3)2NH2+抗衡离子并未完全去除而降低了可接触的微孔体积,在吸附过程中存在分子筛效应,在二元混合气体中对CO_2具有很高的吸附选择性。(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孟祥祺,赵晓龙,苏国平,赵悦,王晓蔷[2](2019)在《Cu~(2+)对分馏段大庆常顶油不同砷形态的选择性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共沉淀法制备载体Al_2O_3-SiO_2,采用等体积浸渍法考察了Cu/Al_2O_3-SiO_2催化剂对大庆常顶油品30~80、80~135、135℃以上3种馏分下不同砷形式的脱除性能。BET、XRD、SEM、FT-IR表征及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以活性组分Cu~(2+)担载介孔结构较为宽泛的Al_2O_3-SiO_2对大于135℃馏分中主要以叁乙砷、苯基砷形式存在的砷化物表现出最佳的吸附脱除效果。为进一步对其选择性吸附进行分析,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金属离子Cu~(2+)对不同有机砷形态的络合吸附性能,计算结果得出,当R-A_S与CuO发生吸附作用时,随着R-基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A_S-Cu键长缩短,砷化物与铜物种的相互作用能更小,形成的配合物更加稳定。(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秦波[3](2019)在《二氧化钛的吸附性能强化及选择性去除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典型的光催化材料,TiO_2因催化活性好、廉价无毒在环境领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由于TiO_2吸附性弱,去除污染物无选择性,将其应用于污水处理仍存在局限性。吸附是催化反应的必经阶段,为了提高TiO_2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增强其吸附性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据文献报道,将酸或碱修饰到TiO_2上会使材料表现一定程度的选择性。本文以TiO_2为研究对象,拟采用水热法以钛酸四丁酯为钛源,碳酸钠(Na_2CO_3)为抑制剂,无水乙醇为分散剂制备改性TiO_2纳米材料,旨在提高TiO_2对印染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率以及选择性去除能力。本论文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了研究:(1)采用水热法制备出不同含量Na_2CO_3改性的TiO_2和纯TiO_2纳米材料。以阴离子染料活性黄、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和碱性品红模拟污染物,测试不同材料的性能。结果表明:相比纯TiO_2,CO_3~2-(0.01)/TiO_2的光催化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对叁种染料的吸附性都很差,暗反应90min吸附去除率均在10.00%以内;CO_3~2-(0.15)/TiO_2对碱性品红和亚甲基蓝吸附15min,去除率分别达到92.63%和90.15%,但是对活性黄几乎不吸附。FT-IR、XRD和BET等表征结果证明CO_3~2-基团成功修饰到CO_3~2-(0.15)/TiO_2中,同时晶粒尺寸减小至4.70nm,比表面积增加至77.55 m~2·g~(-1),这是该材料对阳离子染料表现出选择性吸附的主要原因。(2)以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和碱性品红为污染物模型,探讨CO_3~2-(0.15)/TiO_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CO_3~2-(0.15)/TiO_2对两种染料的吸附是一个以化学吸附为主、物理吸附并存的复杂过程,且为放热反应。利用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计算得到的分离因子RL均在0.0~1.0之间,1/n在0.1~0.5之间,说明吸附反应容易发生,均属于优惠吸附。在25℃条件下,CO_3~2-(0.15)/Ti02对碱性品红和亚甲基蓝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84.89mg·g~(-1)、20.80mg·g~(-1)。(3)以“碱性品红+活性黄”的混合液为污染物模型,考察纯TiO_2和CO_3~2-(0.15)/TiO_2的选择性去除能力。结果表明:纯TiO_2和CO_3~2-(0.15)/TiO_2对碱性品红的选择性系数分别为0.82和4.90。相比纯TiO_2,CO_3~2-(0.15)/TiO_2对碱性品红的吸附量增加147.00%,而对活性黄的吸附量仅为纯TiO_2的41.20%。Zeta电位分析表明CO_3~2-(0.15)/TiO_2的表面带有更多负电荷,因此能够从混合染料中优先吸附阳离子染料碱性品红,表现出选择性去除能力。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控Na_2CO_3的浓度可以到强吸附性的TiO_2纳米材料CO_3~2-(O.15)/TiO_2。该纳米材料能够在混合溶液中优先吸附某一类有机污染物因而具有选择性去除能力,这在催化水处理领域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杨申申,张丹,范洪涛[4](2019)在《Schiff碱功能化镉离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对Cd(Ⅱ)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Schiff碱功能化镉离子印迹材料,并研究了其对Cd(Ⅱ)离子的选择性吸附性能。利用水热法制备了Schiff碱功能化镉离子印迹材料,采用静态法测量了相关的吸附数据。结果表明:Schiff碱功能化镉离子印迹材料对Cd(Ⅱ)离子的吸附容量为48.5 mg/g,吸附平衡20 min完成,最佳p H值范围为4~8,且Schiff碱功能化镉离子印迹材料对Cd(Ⅱ)离子选择性好。Schiff碱功能化镉离子印迹材料对Cd(Ⅱ)离子的吸附具有高选择性,吸附速率快,且吸附容量较高等特点。(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丁伟[5](2018)在《硼选择性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玻璃产业、陶瓷产业、军工等行业对硼资源的需求增大,世界硼资源年产量也逐年增高,过量硼进入到环境当中,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但是传统水处理技术很难将水体中硼处理到国家标准以下,与传统水处理技术相比,硼选择性吸附剂具有高效、成本低而且可重复利用的优势。本文使用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接枝具有邻羟基官能团的试钛灵分子,合成新型硼选择性吸附剂,通过正交试验的方法考察试钛灵溶液的浓度、pH、离子强度对接枝过程的影响,采用静态实验方法研究了硼酸溶液pH、浓度、共存离子及吸附时间对试钛灵型树脂吸附硼酸的影响,最后研究了硼酸吸附饱和树脂的解吸情况。所得结论如下:1、试钛灵型树脂接枝的最佳条件是(1)、试钛灵浓度8 mmol/L;(2)、溶液p H等于10;(3)、离子强度为0,所得最大接枝量是1.20 mmol/g。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证明试钛灵分子接枝到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上;2、当硼酸溶液pH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试钛灵型树脂对硼吸附量相当;3、硼酸溶液中存在CO_3~(2-)、Cl~-、SO_4~(2-)、NO_3~-、SiO_4~(2-)时,阴离子浓度越高越不利于试钛灵型树脂对硼酸的吸附。当[B]:[anion]为1:50时,试钛灵型树脂对硼酸去除率可达75%以上,考虑到自然界硼与阴离子摩尔浓度比一般小于1:50,因此认为试钛灵型树脂对硼酸具有一定选择性吸附能力。硼酸溶液中存在Ca~(2+)、Mg~(2+)、K~+、Na~+时,钙镁等阳离子可能会与试钛灵形成配合物影响试钛灵型树脂对硼酸的吸附;3、当硼酸溶液pH为8.0?0.5时,液体~(11)B NMR和固体~(11)B CP MAS NMR综合显示硼酸与试钛灵之间形成1:1和1:2的配合物,1:1配合物数量较多;4、在25℃、40℃、55℃时,对等温吸附数据作两参数、叁参数等温吸附模式非线性拟合,根据相关系数R~2大小比较,吸附过程最符合Freundlich模式,属非均匀表面的多层吸附。不同温度下的吸附动力学数据的伪二级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R~2最高,颗粒内扩散方程次之,吸附过程属于化学吸附,根据颗粒内扩散方程拟合数据,吸附速率由第叁阶段吸附剂与吸附质间的配位反应所控制;5、在叁个温度下的吸附热力学参数ΔG和ΔH均小于0,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不利于反应的进行,而且热力学参数说明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因此试钛灵型树脂吸附硼酸过程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主要以化学反应(配位反应)为主;6、选用稀HCl溶液作为解吸液,最佳解吸条件是HCl溶液浓度为0.06 mol/L,解吸液(mL)与树脂量(g)之比为600:1,对硼酸可以达到100%回收。再接枝循环使用3次能对硼酸溶液去除率达到75%以上,而直接循环使用3次去除率由83.9%降到31.8%。(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8-06-05)

刘翔[6](2018)在《选择性去除工业废水中Ag(Ⅰ)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贵金属常应用于电子、纸浆、珠宝等许多行业中,而这些行业生产的废水中往往都含有大量的银离子。含银废水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银又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如何有效的处理废水并将其中的银回收是目前科学家和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本文首先设计合成了一种新的高选择性的功能单体,并以此为基础成功的制备了叁种新型具有选择性的吸附剂,然后研究了叁种吸附剂对银离子的吸附性能。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以高半胱氨酸硫代内酯盐酸盐和丙烯酰胺合成了新型具有高选择性的功能单体丙烯酰胺硫代内酯(Tla Am),再以银离子为模板离子,EGDMA为交联剂,通过沉淀聚合的方式成功的制备了银离子印迹聚合物。SEM表明所合成的Ag-IIP是一种表面粗糙的颗粒状的聚合物微球;且BET结果得出其比表面积为148.25 m~2 g~(-1),明显高于Ag-NIP的比表面积(14.75 m~2 g~(-1)),说明其具有大量的印迹空腔。Ag-IIP对Ag(I)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说明主要是单层吸附,其理论最大吸附容量为25.07 mg g~(-1)。动力学模型拟合表明其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且D-R模型拟合分析表明其为化学吸附。在多种竞争离子混合情况下,Ag-IIP对Ag(I)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其选择性系数均大于15;6次循环吸附后其吸附容量只下降了9.8%。实际废水实验表明其在复杂环境中仍然具有较好的吸附容量。通过XPS分析,证明了水溶液中的Ag(I)与Ag-IIP中的S发生了配位。2.Ag-IIP由于合成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交联剂,降低了材料中结合位点的密度,导致其吸附容量较小。因此,通过直接对TlaAm进行自由基聚合成功的合成了硫代内酯功能化的聚丙烯酰胺(PAM-TL)。SEM分析可知,PAM-TL的表面较为光滑,是一种球状颗粒。EDS能谱图和元素分析表明PAM-TL中S元素的含量百分比远远高于Ag-IIP,即PAM-TL具有更高密度的结合位点。PAM-TL对Ag(I)的等温吸附符合Sips模型,即在低浓度符合Langmuir模型,在高浓度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12 h后其理论最大吸附容量为145.2 mg g~(-1)远高于Ag-IIP。动力学吸附符合拟二级吸附模型,说明是一种化学吸附;同时实验数据也符合Weber and Morris模型,表明吸附伴随着Ag(I)在材料的扩散过程。通过四组选择性吸附实验证实了PAM-TL对Ag(I)具有优异的吸附选择性,原因是功能单体与Ag(I)之间存在强作用力,而且PAM-TL中含有大量的结合位点。在前四次吸附脱附实验中,由于材料发生了溶胀导致PAM-TL的吸附容量逐渐增大。实际废水实验表明PAM-TL可以正常的适用于复杂水体中。3.功能单体Tla Am含有亲水性较差的硫代内酯,导致其自聚物PAM-TL在水溶液中容易团聚,严重的影响其吸附速率。因此,在合成过程中加入少量含有阴离子亲水基团的烯丙基磺酸钠,成功的制备了磺酸基掺杂的PAM-TL(PAM-TL@SF)。SEM分析表明PAM-TL@SF是尺寸均一、粒径为1um的球状聚合物;BET分析其平均孔径和孔容比PAM-TL略大。接触角分析证实了PAM-TL@SF具有更高的亲水性。等温吸附实验表明PAM-TL@SF对Ag(I)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12 h时的理论最大吸附容量为222.22 mg g~(-1);动力学实验表明PAM-TL@SF在前30 min吸附迅速,而且相同时间下PAM-TL@SF的吸附容量比PAM-TL更高。PAM-TL@SF对Ag(I)的分配系数为2731.07 mL g~(-1),对其他的金属离子的选择性系数都高于200,展现出优异的吸附选择性。pH实验和Zeta电位证明了PAM-TL@SF由于具有磺酸基表面带有比PAM-TL更多的负电荷,因此更适合在低pH的溶液中吸附。材料在7次循环实验后对Ag(I)的去除率依然达到98.72%;在复杂的实际工业废水中仍然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因此PAM-TL@SF在实际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8-06-01)

周游,许鑫,冯志文,梁敏楠,唐阳[7](2018)在《λ-MnO_2/PPy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辅助锂离子选择性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λ-MnO_2是锂离子选择性吸附材料,适用于从成分复杂锂含量低的盐湖卤水中提取锂,然而这种方法依然存在着吸附平衡时间长、因锰溶损而导致的重复使用性差等问题.将λ-MnO_2制作成电极,通过电化学辅助MnⅢ/MnⅣ转换被认为是提高锂吸附速率的途径之一.为了减少电化学辅助提锂过程中锰溶损现象、提高电极重复使用性能,本研究提出聚吡咯(PPy)包覆λ-MnO_2颗粒制作λ-MnO_2/PPy复合电极.电化学研究结果表明,PPy的包覆提高了LiMn_2O_4颗粒间及其与基体电极之间的导电性,加之PPy包覆层的物理阻隔作用,显着改善了电极中活性物质的提锂效率和重复使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利用λ-MnO_2/PPy电极进行电化学辅助锂离子提取的效率可达到17.1mg·g~(-1)·h~(-1).(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万路霞,王浩,王静雪,吴凡[8](2018)在《选择性氧化棉织物对茶多酚的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HNO_3-H_3PO_4-Na NO_2氧化体系对棉织物进行选择性氧化处理,再与茶多酚发生吸附作用得到茶多酚改性单羧基棉织物。通过试验表明选择性氧化可明显提高茶多酚在棉织物上的吸附量,且随氧化程度增加,氧化棉织物的羧基生成量与其对茶多酚吸尽率两者变化规律相似。采用单因素法得到茶多酚吸附改性单羧基棉织物的优化工艺参数:茶多酚浓度为8 g/L,处理温度60℃,处理时间60min。通过SEM分析表明,棉织物氧化后表面产生裂纹,而经茶多酚改性其表面变得较为平整。(本文来源于《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吴洁,丁斌,王鑫蕊,刘世欣[9](2017)在《基于半刚性不对称配体的Cu~((Ⅱ))配合物的合成及选择性染料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温水热的反应环境下,以不对称的5-(4-((1-氢-1,2,4-叁唑-1-基)甲基)苯基)-1-氢-四唑(简称HL)为半刚性配体,合成了一个新型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Cu(μ_2-L)_2(H_2O)_2]·2HL·6H_2O·(H_4SiW_(12)O_(40))]_n(1).利用X-线单晶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元素分析、X-线粉末衍射对配合物1的结构进行表征.配合物1是一个新颖的Cu(Ⅱ)-L--杂多酸配位框架,在水溶液中可以选择性地吸附刚果红染料分子,其吸附容量达到65.1 mg/g.对配合物1吸附刚果红染料的可逆性进行研究发现,被吸附的刚果红不会被释放,说明二者间形成了较强的配位键.(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邱健豪,冯艺,张雄飞,姚建峰[10](2017)在《酸处理改性的UiO-66对染料的选择性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在前驱液中加入乙酸或盐酸来改性合成金属有机骨架材料UiO-66。加入乙酸改性合成的UiO-66不仅具有极其规则的正八面体结构且具备较大的比表面积(892~1090m2/g)。此外,加入酸改性合成的UiO-66和不加酸改性的UiO-66具有明显不同的表面带电情况。不加酸合成的UiO-66表面的Zeta电位接近于0(0.816 mV),然而加入酸改性合成的UiO-66表面带有较为明显的正的Zeta电位(9.71~21.2 mV,该值随着酸加入量的不同而(本文来源于《第19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B会场:等级孔材料多孔膜材料多孔材料理论研究》期刊2017-10-24)

选择性吸附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载体Al_2O_3-SiO_2,采用等体积浸渍法考察了Cu/Al_2O_3-SiO_2催化剂对大庆常顶油品30~80、80~135、135℃以上3种馏分下不同砷形式的脱除性能。BET、XRD、SEM、FT-IR表征及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以活性组分Cu~(2+)担载介孔结构较为宽泛的Al_2O_3-SiO_2对大于135℃馏分中主要以叁乙砷、苯基砷形式存在的砷化物表现出最佳的吸附脱除效果。为进一步对其选择性吸附进行分析,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研究了金属离子Cu~(2+)对不同有机砷形态的络合吸附性能,计算结果得出,当R-A_S与CuO发生吸附作用时,随着R-基中碳原子数目的增加,A_S-Cu键长缩短,砷化物与铜物种的相互作用能更小,形成的配合物更加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选择性吸附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才红,吴光伟,赖佳丽,陈锦萍,陈燕飞.生物金属有机框架ZnBTCA对CO_2的选择性吸附性能[J].无机化学学报.2019

[2].孟祥祺,赵晓龙,苏国平,赵悦,王晓蔷.Cu~(2+)对分馏段大庆常顶油不同砷形态的选择性吸附性能研究[J].现代化工.2019

[3].秦波.二氧化钛的吸附性能强化及选择性去除实验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9

[4].杨申申,张丹,范洪涛.Schiff碱功能化镉离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对Cd(Ⅱ)的选择性吸附性能[J].辽宁化工.2019

[5].丁伟.硼选择性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

[6].刘翔.选择性去除工业废水中Ag(Ⅰ)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8

[7].周游,许鑫,冯志文,梁敏楠,唐阳.λ-MnO_2/PPy复合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辅助锂离子选择性吸附性能[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万路霞,王浩,王静雪,吴凡.选择性氧化棉织物对茶多酚的吸附性能研究[J].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2018

[9].吴洁,丁斌,王鑫蕊,刘世欣.基于半刚性不对称配体的Cu~((Ⅱ))配合物的合成及选择性染料吸附性能[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10].邱健豪,冯艺,张雄飞,姚建峰.酸处理改性的UiO-66对染料的选择性吸附性能研究[C].第19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B会场:等级孔材料多孔膜材料多孔材料理论研究.2017

标签:;  ;  ;  ;  

选择性吸附性能论文-才红,吴光伟,赖佳丽,陈锦萍,陈燕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