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不敏感论文-李韩笑,刘慧,陈孟琪,李宝,董晨

极化不敏感论文-李韩笑,刘慧,陈孟琪,李宝,董晨

导读:本文包含了极化不敏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圆柱,圆环型簇等离结构,可调,极化不敏感,Fano共振

极化不敏感论文文献综述

李韩笑,刘慧,陈孟琪,李宝,董晨[1](2016)在《圆柱/圆环等离结构的可调极化不敏感Fano共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了中心为一个圆柱/圆环型子单元、四周环绕六个圆柱/圆环型子单元的对称等离结构,模拟发现该结构展示出可调极化不敏感性Fano共振现象。通过将圆柱/圆环型簇结构中四周各圆柱沿径向向内、向外移动,结果发现,Fano共振的强弱、个数和位置与四周圆柱的位置密切相关,合适地选定圆柱的位置,可以获得不同特性的Fano共振,进而实现对Fano共振的调谐。此外,将模型加以旋转,发现Fano共振的强弱、个数和位置几乎没有变化,这表明该结构具有极化不敏感特性,这大大提升结构在光电器件方面的可能应用。(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6年07期)

刘凌云,邹浩,李珊,程用志[2](2015)在《基于平面螺旋结构的极化不敏感超材料吸波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个基于平面螺旋结构的极化不敏感超材料吸波体。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2.2 GHz处,超材料吸波体的反射率达到了-4.5dB。其总厚度为2.2mm,约为1/62个工作波长,面密度为0.88kg/m2。当金属基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电场极化方向夹角分别为0,30,45,60和90°时,仍然具有同样低的反射率,超材料吸波体对垂直入射电磁波极化方向是不敏感的。与传统的吸波材料相比,该超材料吸波体实现了轻质、薄型化,且对入射电磁波极化方向不敏感。(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5年20期)

侯剑章,顾德恩,王涛,文岐业,蒋亚东[3](2015)在《一种宽角度极化不敏感的高可调谐红外超材料完美吸波体(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高度可调、宽角度且具有完美吸收和极化不敏感的超材料吸波体.模拟的结果显示,在5.8μm处可达到最高吸收率99.9%;通过改变其几何参数,吸波体的谐振波长在3.4μm到8.6μm的范围内可任意地调节,且都具有不低于95%的峰值吸收率.在横磁波下,当入射角度小于80°时,吸波体的吸收率保持在95%以上;在横电波下,当入射角小于60°时,吸收率保持在92%以上.此外,极化角度在0到90°变化时,吸波体具有极化不敏感性.(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毫米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吴倩男[4](2015)在《一种极化不敏感的太赫兹滤波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理论分析、仿真模拟以及实验测试,完成了基于单开口SRR、双开口SRR和叁开口SRR的极化不敏感SRR太赫兹滤波器的研制。同时研制了一个中心频点在340 GHz左右的互补SRR窄带带通太赫兹滤波器。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分析了经典单开口SRR结构中横向金属臂宽度以及纵向金属臂宽度对0°极化波及90°极化波入射时谐振特性的影响。通过对比仿真结果发现:在0°极化波入射时,增加横向金属臂的宽度可以使谐振频率明显增高;在90°极化波入射时,减小纵向金属臂的宽度可以使谐振频率降低。由此研制了两个极化不敏感SRR太赫兹滤波器MSRR1和MSRR2,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测试结果与仿真模拟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所研制的太赫兹滤波器具有极化不敏感特性。2.在经典双开口SRR结构的基础上,仿真分析了改变双开口的开口位置对双开口SRR极化特性的影响。通过合理设计开口位置和开口大小研制了一种极化不敏感双开口SRR太赫兹滤波器。实验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此滤波器的第二谐振具有极化不敏感特性,且其第一谐振具有通过入射波极化方向进行调幅的功能。3.通过研究开口及开口位置对叁开口SRR滤波器极化特性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具有极化不敏感特性的叁开口SRR太赫兹滤波器。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此SRR太赫兹滤波器具有良好的极化不敏感特性。4.利用HFSS仿真软件模拟分析了互补SRR结构中各个参数对其谐振特性的影响,设计了一个基于双层互补SRR结构的双通带带通滤波器,其矩形系数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对理想导体条件下的互补SRR结构的谐振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基于理想导体的互补窄带带通滤波器。在此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铝金属的SRR互补结构中各个参数对其谐振特性的影响,并研制了一种基于互补SRR结构的双通带窄带带通滤波器。仿真得到此滤波器两个通带的中心频率及透射系数分别为(335 GHz,82.7%)、(807 GHz,91.8%)。其-3dB带宽分别为35 GHz和49 GHz。并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4-01)

莫漫漫,文岐业,陈智,杨青慧,李胜[5](2013)在《基于圆台结构的超宽带极化不敏感太赫兹吸收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圆台形吸收单元的超宽带、极化不敏感的超材料太赫兹吸收器.该超材料吸收器采用金属薄膜金和介质层二氧化硅交替迭加的多层结构.采用商业软件CST Studio Suite 2009时域求解器计算了其在0—10 THz波段内的吸收率A(ω),在2—10 THz之间实现了对入射太赫兹波的超宽频带强吸收.仿真结果表明,由于其圆台形单元结构,在器件垂直方向上形成一系列不同尺寸的微型吸收器,产生了吸收频点相连的多频吸收峰.利用不同吸收峰的耦合迭加效应,获得超过8 THz的超宽带太赫兹波吸收,吸收强度达到92.3%以上.这一结构具有超宽带强吸收,360极化不敏感以及易于加工等优越特性,因而在太赫兹波探测器、光谱成像以及隐身技术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23期)

鲁磊,屈绍波,施宏宇,张安学,张介秋[6](2013)在《基于宽边耦合螺旋结构的低频小型化极化不敏感超材料吸波体》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仿真并实验验证了基于宽边耦合螺旋结构的低频小型化超材料吸波体.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超材料吸波体在1.39GHz吸收率达到最大为98%,其单元尺寸和总厚度均为6.8mm,约为1/32工作波长,实现小型化窄带吸波.由于吸波体中螺旋结构是旋转对称排列的,因而其对垂直入射电磁波的极化方向是不敏感的.此外,该超材料吸波体对斜入射横电和横磁极化电磁波在60时,仍具有强吸收.(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15期)

顾超,屈绍波,裴志斌,徐卓,马华[7](2011)在《一种极化不敏感和双面吸波的手性超材料吸波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手性结构设计了一种极化不敏感和双面吸波的超材料吸波体.该吸波体的结构单元由手性结构和介质基板组成.仿真的电磁波正、反向入射时超材料吸波体的吸收率表明:该吸波结构的正、反面是互易的,具有双面吸波特性.仿真的不同极化角下超材料吸波体的吸收率表明:该超材料吸波体具有极化不敏感特性.仿真的不同入射角下超材料吸波体的吸收率表明:该超材料吸波体的入射角较窄.仿真的吸波体单元的表面电流和磁能密度分布表明:电、磁场之间存在交叉耦合,吸波与手性有关.仿真的不同损耗情况下超材料吸波体的吸收率表明:基板的介质损耗在吸波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金属的电阻热可以忽略不计.该超材料吸波体可能在要求双面吸波的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10期)

屈绍波,鲁磊,马华,徐卓[8](2010)在《极化方向不敏感超材料吸波体仿真及实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仿真设计并制造出对入射波极化方向不敏感的超材料吸波体。该吸波体由电谐振和磁谐振结构组成,分别实现对入射波电场和磁场的谐振吸收。吸波体厚度仅为工作波长的1/33。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吸波体在吸收峰11.10GHz吸收率达到95.03%。(本文来源于《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期刊2010-10-15)

胡长寿,刘凌云,裴嘉政[9](2010)在《对电磁波极化不敏感超材料吸波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个在微波频段对极化不敏感的超材料吸波体。该超材料微观单元由4个互相垂直的电谐振环和短导线构成,这种结构克服了Landy提出的结构对电磁波极化敏感的缺点,对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电磁波都有很好的吸收效果。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在12~18 GHz波段提取了这种超材料的S参数,计算了其吸波率。单层超材料吸波体在14 GHz处达到吸波峰,吸波率达57.4%;多层组合吸波体在15 GHz处吸波率峰值达到87.6%。(本文来源于《光学与光电技术》期刊2010年04期)

极化不敏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了一个基于平面螺旋结构的极化不敏感超材料吸波体。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在2.2 GHz处,超材料吸波体的反射率达到了-4.5dB。其总厚度为2.2mm,约为1/62个工作波长,面密度为0.88kg/m2。当金属基板的一条直角边与电场极化方向夹角分别为0,30,45,60和90°时,仍然具有同样低的反射率,超材料吸波体对垂直入射电磁波极化方向是不敏感的。与传统的吸波材料相比,该超材料吸波体实现了轻质、薄型化,且对入射电磁波极化方向不敏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极化不敏感论文参考文献

[1].李韩笑,刘慧,陈孟琪,李宝,董晨.圆柱/圆环等离结构的可调极化不敏感Fano共振[J].激光杂志.2016

[2].刘凌云,邹浩,李珊,程用志.基于平面螺旋结构的极化不敏感超材料吸波体研究[J].功能材料.2015

[3].侯剑章,顾德恩,王涛,文岐业,蒋亚东.一种宽角度极化不敏感的高可调谐红外超材料完美吸波体(英文)[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15

[4].吴倩男.一种极化不敏感的太赫兹滤波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

[5].莫漫漫,文岐业,陈智,杨青慧,李胜.基于圆台结构的超宽带极化不敏感太赫兹吸收器[J].物理学报.2013

[6].鲁磊,屈绍波,施宏宇,张安学,张介秋.基于宽边耦合螺旋结构的低频小型化极化不敏感超材料吸波体[J].物理学报.2013

[7].顾超,屈绍波,裴志斌,徐卓,马华.一种极化不敏感和双面吸波的手性超材料吸波体[J].物理学报.2011

[8].屈绍波,鲁磊,马华,徐卓.极化方向不敏感超材料吸波体仿真及实验验证[C].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2010

[9].胡长寿,刘凌云,裴嘉政.对电磁波极化不敏感超材料吸波体的研究[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0

标签:;  ;  ;  ;  ;  

极化不敏感论文-李韩笑,刘慧,陈孟琪,李宝,董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