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作者丁菁华(2019)在《浅析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站在形而上学的对立面,科学的解决了思维与存在关系的问题。同时,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具有极强的批判性和革命性,经受住实践的考验,是人类从感性认识转向理性认识并指导人类科学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bstract
ma ke sai zhu yi bian zheng fa zhan zai xing er shang xue de dui li mian ,ke xue de jie jue le sai wei yu cun zai guan ji de wen ti 。tong shi ,ma ke sai zhu yi bian zheng fa ju you ji jiang de pi pan xing he ge ming xing ,jing shou zhu shi jian de kao yan ,shi ren lei cong gan xing ren shi zhuai xiang li xing ren shi bing zhi dao ren lei ke xue de ren shi he gai zao ke guan shi jie de shi jie guan he fang fa lun 。
论文参考文献
[1].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J]. 曹月旺.  长江丛刊.2019(06)[2].对感性认识的初步探讨[J]. 宁子健.  当代旅游.2019(05)[3].“感性认识真理”辨析[J]. 杜雄柏,曾祥云.  空军政治学院学报.1999(06)[4].正确的感性认识不是真理吗?[J]. 王泽坤.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2)[5].论正确的感性认识不是真理[J]. 来建础.  理论探索.1994(03)[6].正确的感性认识辨析[J]. 肖雪.  天津师大学报.1984(06)[7].理论学习与感性认识——再读《实践论》的思考[J]. 康超光.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8(01)[8].理性认识向感性认识转化的阶段、形态和模式——兼谈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认识机制[J]. 吕正春,单维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5)[9].关于感性认识的辩证特性[J]. 张成兴.  学术论坛.1985(10)[10].论正确的感性认识的真理性[J]. 郑宝霞.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1) 读者推荐
[1].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述略与前瞻[J]. 臧峰宇.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05)[2].论马克思的思维方式转向[J]. 李海霞.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04)[3].杨献珍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范式的当代价值[J]. 杨宁,蒋邦芹.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9)[4].马克思主义是照亮新中国70年发展道路的理论之光[J]. 刘同舫.  思想理论教育.2019(10)[5].新中国成立7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新时代的伟大飞跃[J]. 田克勤.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6].论70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例[J]. 曾祥云.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7].《实践论》与《矛盾论》的内在关系阐释[J]. 徐梦.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8(01)[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研究——以《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为视角[J]. 刘晓.  学理论.2015(05)[9].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下哲学基本问题的再思考[J]. 徐益亮.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3(05)[10].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思存关系问题的实践论超越[J]. 李晓恒.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09)
论文详细介绍
论文作者分别是来自世纪桥的丁菁华,发表于刊物世纪桥2019年04期论文,是一篇关于辩证法论文,感性认识论文,理性认识论文,世纪桥2019年04期论文的文章。本文可供学术参考使用,各位学者可以免费参考阅读下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资料来自世纪桥2019年04期论文网站,若本站收录的文献无意侵犯了您的著作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辩证法论文; 感性认识论文; 理性认识论文; 世纪桥2019年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