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铁酸铜论文-王霁,董正玉,吴丽颖,黄湾,张倩

纳米铁酸铜论文-王霁,董正玉,吴丽颖,黄湾,张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铁酸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纳米铁酸铜,过一硫酸盐,苯胺

纳米铁酸铜论文文献综述

王霁,董正玉,吴丽颖,黄湾,张倩[1](2019)在《纳米铁酸铜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苯胺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铁酸铜催化剂,并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催化降解苯胺废水。探究了纳米铁酸铜投加量、过一硫酸盐投加量和pH对苯胺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纳米铁酸铜投加量为2.0g/L、过一硫酸盐投加量为0.2g/L、pH=7.0的条件下,纳米铁酸铜活化过一硫酸盐催化降解苯胺废水的效果最好,反应60min,100mL质量浓度为10mg/L的苯胺降解率可达99%。纳米铁酸铜在反应过程中的总铁溶出量仅为0.87mg/L,总铜溶出量仅为0.03mg/L。苯胺的降解途径:一是苯胺中的氨基被自由基攻击,生成亚硝基苯,继续氧化生成硝基苯,然后开环矿化为CO_2和H_2O;二是氨基对位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生成对羟基苯胺,对羟基苯胺被自由基攻击生成亚氨基苯醌,进一步反应生成对苯醌,然后开环矿化为CO_2和H_2O。(本文来源于《环境污染与防治》期刊2019年03期)

张文娟[2](2017)在《不同粒度和形貌纳米铁酸铜和纳米氧化铁的制备、结构相变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过程中常常涉及到纳米颗粒的结构相变,并且其结构相变热力学和相应块状相比有很大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取决于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而目前国内外对于固-液相变对粒度依赖性的研究较多,关于固-固相变对粒度依赖性的研究却很少;关于相变温度对粒度依赖性的研究较多,关于相变焓、相变熵与粒径的关系研究较少,关于形貌对结构相变热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未见报道。因此,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结构相变对粒度的依赖性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首先,本文通过定义表面化学势,推导出纳米颗粒相变的普遍化方程,利用结构相变从表面开始的结构相变模型,分别导出了结构相变温度、结构相变焓、结构相变熵与粒径的热力学关系式,并讨论了粒度和形貌对纳米颗粒结构相变热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其次,本文在实验上选择纳米铁酸铜、纳米氧化铁颗粒的结构相变作为研究体系。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最终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不同粒径的四方相纳米铁酸铜,采用水热法和溶剂热法制备不同粒径、不同形貌的γ-纳米氧化铁,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样品的平均粒径和晶型,通过扫描电镜表征了样品的形貌,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了不同粒径纳米铁酸铜四方-立方结构相变以及纳米氧化铁γ-α结构相变的DSC曲线,进而得到了不同粒径纳米铁酸铜、纳米氧化铁颗粒的结构相变温度、结构相变焓和结构相变熵;得到了粒度和形貌对其结构相变热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最后,研究了粒径对纳米铁酸铜、纳米氧化铁磁性能和电化学性质的影响。理论结果表明:(1)粒度对纳米颗粒的结构相变热力学性质有显着影响:随着粒径的减小,其结构相变温度、结构相变焓和结构相变熵均随之减小,并且分别与粒径的倒数呈较好的线性关系。(2)形貌对纳米颗粒的结构相变热力学性质有显着影响:同一物质,等效粒径相同时,其各个形貌结构相变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为球形>二十面体>十二面体>八面体>立方体>四面体,当粒径趋于无穷大时,各个形貌的结构相变热力学性质与粒径倒数的拟合线有相交于一点的趋势。实验结果表明:(1)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通过改变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助溶剂的种类等因素,可制备出粒径分布均匀、形貌为类球形的四方相纳米铁酸铜,平均粒径范围为31.7-79.0nm;采用水热法,通过改变水热温度、水合肼的量、表面活性剂的种类、还原剂的种类及反应浓度等因素,可制备出大小均一、形貌均一的球形γ-纳米氧化铁,平均粒径范围为19.3-60.3nm;采用溶剂热法,通过改变氢氧化钠的量,可制备出八面体纳米氧化铁,平均粒度范围为78.8-650.9nm。(2)粒度对纳米铁酸铜和纳米氧化铁的结构相变热力学性质有显着影响,并且影响规律与理论一致。形貌对纳米氧化铁的结构相变热力学性质有显着影响:等效粒径相同时,球的结构相变温度、相变焓、相变熵均高于八面体的,与理论结果一致。(3)纳米铁酸铜和纳米氧化铁均为铁磁性材料,粒径对其磁性能有显着影响:随着粒径的减小,纳米铁酸铜的饱和磁化强度减小,矫顽力增大,剩磁减小;随着粒径的减小,纳米氧化铁的饱和磁化强度减小,矫顽力和剩磁均先减小后增大。(4)纳米铁酸铜和纳米氧化铁均属于赝电容器,其电极反应动力学受扩散控制。粒度对其电化学性质有显着影响:随着粒径的减小,纳米铁酸铜的峰电流逐渐增大,氧化峰和还原峰电位均正移,电位差增大,接触电阻减小;随着粒径的减小,纳米氧化铁的峰电流逐渐增大,氧化峰电位正移,还原峰电位负移,电位差增大,接触电阻减小。粒度和形貌对结构相变热力学性质、磁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可为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7-05-01)

黄晓东,徐清艳[3](2016)在《纳米铁酸铜催化过硫酸盐降解酸性红FRL》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共沉淀法-焙烧制备纳米铁酸铜催化剂,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酸性红FRL为降解目标物,研究此催化剂催化过硫酸钠降解酸性红FRL的性能。考察了氧化剂浓度、催化剂用量和初始染料浓度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经700℃焙烧3 h,可得到完整晶相的Cu Fe2O4;当初始污染物浓度为20 mg/L,过硫酸盐浓度为2.0 g/L,催化剂用量为2.0 g/L时,降解2.5 h,酸性红FRL染料溶液的降解率可达85.3%。实验所得催化剂可重复使用5次,同时酸性红FRL降解过程遵循准一级动力学方程。(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廖辉伟,穆兰,童云[4](2010)在《载银纳米铁酸铜抗菌剂的制备及抗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纳米铁酸铜(CuFe2O4)复合氧化物为载体,通过吸附制备载银抗菌剂,用抑菌圈直径和杀菌率表征抗菌性能。选择pH值范围为5.5~7.0、吸附时间8h、吸附温度50℃为纳米CuFe2O4对银离子的吸附条件。当焙烧温度为500℃时Ag+能够有效缓释,并具有抗菌持久性。具有相近粒径和相同载银量的载银纳米CuFe2O4抗菌能力强于载银纳米SiO2。载银纳米CuFe2O4抗菌剂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随着抗菌剂载银量的增加抗菌能力增强,抗菌剂的焙烧温度影响银离子的溶出能力与缓释能力。载体本身较强的吸附、催化能力产生的对细菌的破坏及其中铜元素的存在有利于增强抗菌剂抗菌性能。(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期刊2010年01期)

廖辉伟,宋玉亮,童云,穆兰,郑敏[5](2008)在《水热合成制备纳米铁酸铜及其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粒径小且分布均匀的铁酸铜(CuFe2O4)粉体,本文中以硝酸铜、硝酸铁及氢氧化钠为反应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CuFe2O4粉体,研究了前驱体组分、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和表面活性剂聚乙烯醇(PVA)对CuFe2O4粉体制备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粒度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IR)等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中NO3-的存在将导致产物中铁酸亚铜CuFeO2的产生;在反应温度为320℃、以PVA作分散剂、保温3h的水热条件下可合成纳米CuFe2O4粉体。(本文来源于《中国粉体技术》期刊2008年04期)

洪伟良,刘剑洪,田德余,赵凤起,王芳[6](2003)在《纳米铁酸铜的制备及对RDX热分解的催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CuCl2·2H2O和Fe(NO3)3·9H2O为原料,采用室温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出叁种不同铜、铁摩尔质量比的纳米CuFe2O4粉体,产物的粒径约为5nm。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了纳米CuFe2O4对RDX热分解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纳米CuFe2O4对RDX热分解有明显的催化效果。在叁种纳米CuFe2O4中,铜、铁摩尔质量比为1∶1的纳米CuFe2O4的催化效果最好,它使RDX的分解峰温前移了17 8℃,放热量增加了250J/g,活化能降低了21 9kJ/mol。纳米CuFe2O4的用量增加对RDX热分解的催化效果显着增大。(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03年06期)

纳米铁酸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过程中常常涉及到纳米颗粒的结构相变,并且其结构相变热力学和相应块状相比有很大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取决于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而目前国内外对于固-液相变对粒度依赖性的研究较多,关于固-固相变对粒度依赖性的研究却很少;关于相变温度对粒度依赖性的研究较多,关于相变焓、相变熵与粒径的关系研究较少,关于形貌对结构相变热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未见报道。因此,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结构相变对粒度的依赖性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首先,本文通过定义表面化学势,推导出纳米颗粒相变的普遍化方程,利用结构相变从表面开始的结构相变模型,分别导出了结构相变温度、结构相变焓、结构相变熵与粒径的热力学关系式,并讨论了粒度和形貌对纳米颗粒结构相变热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其次,本文在实验上选择纳米铁酸铜、纳米氧化铁颗粒的结构相变作为研究体系。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最终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不同粒径的四方相纳米铁酸铜,采用水热法和溶剂热法制备不同粒径、不同形貌的γ-纳米氧化铁,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样品的平均粒径和晶型,通过扫描电镜表征了样品的形貌,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了不同粒径纳米铁酸铜四方-立方结构相变以及纳米氧化铁γ-α结构相变的DSC曲线,进而得到了不同粒径纳米铁酸铜、纳米氧化铁颗粒的结构相变温度、结构相变焓和结构相变熵;得到了粒度和形貌对其结构相变热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最后,研究了粒径对纳米铁酸铜、纳米氧化铁磁性能和电化学性质的影响。理论结果表明:(1)粒度对纳米颗粒的结构相变热力学性质有显着影响:随着粒径的减小,其结构相变温度、结构相变焓和结构相变熵均随之减小,并且分别与粒径的倒数呈较好的线性关系。(2)形貌对纳米颗粒的结构相变热力学性质有显着影响:同一物质,等效粒径相同时,其各个形貌结构相变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为球形>二十面体>十二面体>八面体>立方体>四面体,当粒径趋于无穷大时,各个形貌的结构相变热力学性质与粒径倒数的拟合线有相交于一点的趋势。实验结果表明:(1)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通过改变煅烧温度、煅烧时间、助溶剂的种类等因素,可制备出粒径分布均匀、形貌为类球形的四方相纳米铁酸铜,平均粒径范围为31.7-79.0nm;采用水热法,通过改变水热温度、水合肼的量、表面活性剂的种类、还原剂的种类及反应浓度等因素,可制备出大小均一、形貌均一的球形γ-纳米氧化铁,平均粒径范围为19.3-60.3nm;采用溶剂热法,通过改变氢氧化钠的量,可制备出八面体纳米氧化铁,平均粒度范围为78.8-650.9nm。(2)粒度对纳米铁酸铜和纳米氧化铁的结构相变热力学性质有显着影响,并且影响规律与理论一致。形貌对纳米氧化铁的结构相变热力学性质有显着影响:等效粒径相同时,球的结构相变温度、相变焓、相变熵均高于八面体的,与理论结果一致。(3)纳米铁酸铜和纳米氧化铁均为铁磁性材料,粒径对其磁性能有显着影响:随着粒径的减小,纳米铁酸铜的饱和磁化强度减小,矫顽力增大,剩磁减小;随着粒径的减小,纳米氧化铁的饱和磁化强度减小,矫顽力和剩磁均先减小后增大。(4)纳米铁酸铜和纳米氧化铁均属于赝电容器,其电极反应动力学受扩散控制。粒度对其电化学性质有显着影响:随着粒径的减小,纳米铁酸铜的峰电流逐渐增大,氧化峰和还原峰电位均正移,电位差增大,接触电阻减小;随着粒径的减小,纳米氧化铁的峰电流逐渐增大,氧化峰电位正移,还原峰电位负移,电位差增大,接触电阻减小。粒度和形貌对结构相变热力学性质、磁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可为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铁酸铜论文参考文献

[1].王霁,董正玉,吴丽颖,黄湾,张倩.纳米铁酸铜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降解苯胺废水[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9

[2].张文娟.不同粒度和形貌纳米铁酸铜和纳米氧化铁的制备、结构相变及其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

[3].黄晓东,徐清艳.纳米铁酸铜催化过硫酸盐降解酸性红FRL[J].环境工程学报.2016

[4].廖辉伟,穆兰,童云.载银纳米铁酸铜抗菌剂的制备及抗菌性能[J].有色金属.2010

[5].廖辉伟,宋玉亮,童云,穆兰,郑敏.水热合成制备纳米铁酸铜及其表征[J].中国粉体技术.2008

[6].洪伟良,刘剑洪,田德余,赵凤起,王芳.纳米铁酸铜的制备及对RDX热分解的催化作用[J].推进技术.2003

标签:;  ;  ;  

纳米铁酸铜论文-王霁,董正玉,吴丽颖,黄湾,张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