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组配方论文-冯文,袁智敏,包洪

叶组配方论文-冯文,袁智敏,包洪

导读:本文包含了叶组配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卷烟产品,叶组配方管控,自动管控技术,管控系统

叶组配方论文文献综述

冯文,袁智敏,包洪[1](2019)在《卷烟产品设计系统叶组配方自动管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卷烟产品设计系统叶组配方管控技术对于产品设计质量有重要影响,传统的管控技术多采用人工管理的方式,管理过程主观性强,很容易出现漏洞,导致配置的配方管理不当,生产的卷烟产品质量不过关。基于自动化研究了一种新的叶组配方管控技术,阐述了管控技术的工作流程:首先对系统进行格式化,然后包装数据库并记录生产时间,最后判定生产是否完成;分析了叶组配方自动管控技术实现过程需要涉及的硬件设备;重点解释了配方内数据库的管控,对其描述、查询、管理以及维护功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概述了自动管控技术能够实现的功能。通过与传统人工管控法对比验证了自动管控技术的工作效果,由实验结果可知,人工管控技术管理下的产品合格率为70%,自动化技术管理下产品的合格率为100%。提出的卷烟产品设计系统自动管控技术能够高效管控卷烟产品叶组配方的生产过程,提高烟草产品质量。(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器仪表》期刊2019年01期)

杨乾栩,冯斌,杨清,王猛,蔡波[2](2017)在《烟叶配比感官质量模型在叶组配方设计中的应用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少人为主观对叶组配方的影响,增强叶组配方的客观性,以红大、K326、NC297和云87 4种烟叶的不同配比及相应感官得分出发,建立了烟叶配比值与感官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筛选了对感官得分影响较大的烟叶配比组成,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烟叶配比值与叶组感官得分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一定条件下,烟叶配比值能较好地反映感官质量得分;通过模型分析,可以筛选出对复配烟叶感官影响较大的烟叶配比,有助于在叶组配方设计中正确控制不同烟叶的比例;结合等高线图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可确定在不同烟叶配比条件下复配烟叶的感官得分范围;验证实验证明,通过烟叶配比感官得分模型调整烟叶配比比例,可提高叶组感官得分。因此,通过烟叶配比建立数学模型,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指导叶组配方,减少人为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陈启迪,马亚,宋世强,卢先杰[3](2016)在《基于Peleg方程的松散回潮不同等级叶组配方的吸水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Peleg方程,对某品牌二十个等级在松散回潮筒内的含水率变化量进行拟合。结果显示,不同等级的烟叶有不同的吸水特性,等级较高的烟叶,在加水量较小时,其含水率上升速度低于等级较低的烟叶,同时,等级较高的烟叶在加水量较大时,其含水率高于等级较低的烟叶;不同等级烟叶在加水量到达一定程度后含水率不再随加水量增加(即接近饱和)的趋势不同。各等级烟叶与Peleg模型的拟合结果较好,R2均在0.9以上。将动力学方程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松散回潮出口含水率标准偏差由应用前的0.653%下降到应用后的0.396%,同时加料出口含水率标准偏差也从应用前的0.587%下降到应用后的0.371%,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农技服务》期刊2016年10期)

杨尚明,滕春富,刘田军,李秋英,黄建明[4](2015)在《以潍坊烤烟C3F为目标样品的不同部位烟叶叶组配方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上部和下部烟叶的使用价值,进行了不同部位烟叶叶组配方设计研究。在对配方中各单等级烟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感官评吸和重量分析基础上,首先以目标样品的化学成分为依据设计叶组配方。然后以单料烟感官质量评吸结果为依据设计各等级的使用比例,最终以叶组配方产品的感官质量确定叶组配方组合。结果表明:可以在不使用C3F的情况下,根据各单料烟化学成分检测结果和评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设计模块,能够达到C3F的感官质量水平,从而提高了上部和下部的综合使用价值,降低了原料成本,缓解中部烟叶短缺的矛盾。(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5年18期)

何金华,丁乃红,谢辉,张超[5](2014)在《薄板烘丝筒内风速对叶组配方模块质量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薄板烘丝机筒内风速对黄山某规格卷烟叶组配方模块的影响。[方法]选取"黄山"品牌中某一类卷烟叶组配方模块为载体,采用0.1、0.4、0.7 m/s3个梯度风速进行试验,分别从物理质量、感官质量、烟气常规化学成分、叶丝嗅香成分4个方面分析3种薄板烘丝筒内风速对卷烟产品综合质量的影响。[结果]试验表明,随着薄板烘丝筒内风速增加,筒壁温度、干燥后叶丝温度、叶丝填充值呈下降趋势;风格特征指标中烤烟烟香、清甜香、焦甜香、果香、豆香、膏香呈下降趋势;烟气特征指标中香气质、丰富性、细腻/柔和/圆润程度、烟气浓度指标呈下降趋势,杂气指标呈增强趋势;感官舒适性指标中口腔刺激、口腔干燥、喉部干燥、收敛呈增强趋势,甜味、酸味及味觉综合呈下降趋势;烟丝嗅香化学成分中酮类成分呈增加趋势,其他类成分呈先升后将趋势;筒内风速对焦油、烟气烟碱、一氧化碳等主流烟气指标释放量影响较小。[结论]研究可为卷烟产品的开发与维护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8期)

蔡国华,白雪平,张建平,邓其馨,黄朝章[6](2012)在《不同叶组配方对卷烟主流烟气巴豆醛释放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叶组配方对主流烟气中巴豆醛释放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配方组分卷制卷烟,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主流烟气中巴豆醛的含量。[结果]烟叶产地、烟叶部位和"叁丝"掺兑比例对主流烟气中巴豆醛的释放量具有一定影响。国内烟叶巴豆醛的释放量平均值比国外烟叶高;中部烟叶巴豆醛的释放量较大;膨胀丝和薄片丝掺兑量与巴豆醛释放量有一定相关性。[结论]提高国外烟叶、上部烟叶、膨胀丝和薄片丝的使用量,可降低卷烟主流烟气中巴豆醛的释放量。(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03期)

徐若飞,刘巍,陈章玉,张承明,丁海燕[7](2007)在《烟叶质量评价和叶组配方专家系统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合理利用烟叶资源,采用信息采集分析处理与感官评吸相结合的方法,在烟叶和烟气化学成分与卷烟品质的相关性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包括烟叶质量评价、叶组配方设计、数据管理、计划维护、月库存查询和滚动测算6个功能模块的叶组配方专家系统。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控制卷烟质量及生产成本。(本文来源于《烟草科技》期刊2007年06期)

于录,阮晓明,卢在雨,卢彦华,王青海[8](2006)在《叶组配方的分组加工模块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中式卷烟特色工艺的分组加工技术水平,在对配方中各等级烟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感官评吸的基础上,先以单料烟的化学成分为依据设计模块;然后以单料烟感官质量评吸结果为依据设计模块;最终以化学成分与单料烟感官质量评吸相结合确定模块组合。结果表明,根据各单料烟化学成分检测结果和评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设计模块,可以使模块组合更合理、科学,便于生产管理和过程均衡控制。(本文来源于《烟草科技》期刊2006年07期)

王建民,甘学文,李晓,潘高伟,张天兵[9](2006)在《叶组配方卷烟烟气预测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叶组配方焦油量、烟气烟碱量、一氧化碳量和抽吸口数的预测模型,并筛选出了与这4项指标关系密切的化学成分,包括总糖、还原糖、总氮、烟碱、挥发碱、钾、氯、硫酸根等。利用所建模型对4种卷烟产品叶组配方的烟气指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其焦油量、烟气烟碱量、一氧化碳量和抽吸口数的预测误差范围分别为0.04~1.13mg/支、0.13~0.50mg/支、0.11~2.95mg/支和0.37~1.15口/支。(本文来源于《烟草科技》期刊2006年06期)

Fawky,M.Abdallah[10](2002)在《叶组配方和加工 科学和技术技巧》一文中研究指出混料是因为存在不完美的等级,在产地、烟株、烟叶部位等方面的内在差异。导致了烟叶质量要素之间的不匹配,使全香型等级燃烧较少,填充性能高的等级吃味差。混料的专门技术保(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叁次会议暨2002年学术年会会刊》期刊2002-12-01)

叶组配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减少人为主观对叶组配方的影响,增强叶组配方的客观性,以红大、K326、NC297和云87 4种烟叶的不同配比及相应感官得分出发,建立了烟叶配比值与感官得分之间的数学模型,筛选了对感官得分影响较大的烟叶配比组成,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烟叶配比值与叶组感官得分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一定条件下,烟叶配比值能较好地反映感官质量得分;通过模型分析,可以筛选出对复配烟叶感官影响较大的烟叶配比,有助于在叶组配方设计中正确控制不同烟叶的比例;结合等高线图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可确定在不同烟叶配比条件下复配烟叶的感官得分范围;验证实验证明,通过烟叶配比感官得分模型调整烟叶配比比例,可提高叶组感官得分。因此,通过烟叶配比建立数学模型,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指导叶组配方,减少人为影响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叶组配方论文参考文献

[1].冯文,袁智敏,包洪.卷烟产品设计系统叶组配方自动管控技术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9

[2].杨乾栩,冯斌,杨清,王猛,蔡波.烟叶配比感官质量模型在叶组配方设计中的应用与分析[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7

[3].陈启迪,马亚,宋世强,卢先杰.基于Peleg方程的松散回潮不同等级叶组配方的吸水动力学分析[J].农技服务.2016

[4].杨尚明,滕春富,刘田军,李秋英,黄建明.以潍坊烤烟C3F为目标样品的不同部位烟叶叶组配方设计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

[5].何金华,丁乃红,谢辉,张超.薄板烘丝筒内风速对叶组配方模块质量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

[6].蔡国华,白雪平,张建平,邓其馨,黄朝章.不同叶组配方对卷烟主流烟气巴豆醛释放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2

[7].徐若飞,刘巍,陈章玉,张承明,丁海燕.烟叶质量评价和叶组配方专家系统的开发[J].烟草科技.2007

[8].于录,阮晓明,卢在雨,卢彦华,王青海.叶组配方的分组加工模块设计[J].烟草科技.2006

[9].王建民,甘学文,李晓,潘高伟,张天兵.叶组配方卷烟烟气预测模型的建立[J].烟草科技.2006

[10].Fawky,M.Abdallah.叶组配方和加工科学和技术技巧[C].中国烟草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叁次会议暨2002年学术年会会刊.2002

标签:;  ;  ;  ;  

叶组配方论文-冯文,袁智敏,包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