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琴书论文-韩瑞瑶

徐州琴书论文-韩瑞瑶

导读:本文包含了徐州琴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徐州琴书,文化,发展

徐州琴书论文文献综述

韩瑞瑶[1](2019)在《徐州琴书中的人物形象——以《丹桂飘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州琴书属于我国曲艺中的琴书类,是全国叁大琴书之一。随着现代社会艺术形式的多元化,受西洋管乐等因素影响竞争,徐州琴书出现了从事徐州琴书相关活动的专业人员较少、受众群体较少等现状。本文以琴书作品《丹桂飘香》为例,结合发展与传承等方面进行讲述与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9年02期)

于雅琳[2](2019)在《徐州琴书曲唱与民歌关系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州琴书经历了单曲、联曲体、板腔化的过程,从民间歌曲最终发展为成熟的民间曲艺。徐州琴书属曲艺分类中的唱曲类,是曲艺中有音乐性构成的曲种。从徐州琴书曲唱的单曲以及联曲体所使用的音乐可以看出,民歌构成了徐州琴书发生、发展的基础;板腔化的徐州琴书音乐使用的[凤阳歌]与[垛子板],也是基于诸多民歌中脱颖而出成的民歌曲牌。原以表达情感为目的的民歌进入曲艺艺术后,为了适应说唱故事的需要,进行了调整,形成以叙事为主要目的的曲唱音乐,完成了从民间歌曲到民间曲艺的转型。(本文来源于《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薛飞[3](2018)在《对振兴徐州琴书的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徐州琴书,起源、繁衍、发展于徐州这方土地已有近四百年历史,流传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数百年来繁衍不息,并以其独特的方式,记载了徐州的历史、习俗、民生状况和民间故事,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随着多元文化冲击,徐州琴书这个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正面临着挑战。(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14期)

徐妮娜[4](2018)在《徐州琴书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的现状及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州琴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对其加以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些现代化的科学措施,确保它们能够有效的继承下来。本文主要对徐州琴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方式。(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8年08期)

戈娟[5](2018)在《徐州琴书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都说徐州是曲艺之乡、艺人云集、曲种繁多,可那是过去,现如今徐州的地方曲艺太少,能见到的怕只有徐州琴书了。一是还有那么点观众,二是还有那么几位深爱徐州琴书的演员。但这不等于琴书繁荣了,家喻户晓了。徐州琴书面临萎缩,极不景气,已到了它自身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有人说要繁荣徐州琴书。可怎么繁荣?如何繁荣?光说空话不行。我们首先找到不景气的真正原因在哪儿!我认为这关键在于徐州琴书与艺术时代审美的共性之间所产生的差异,这(本文来源于《剧影月报》期刊2018年02期)

苏明媚[6](2018)在《古筝在近代徐州琴书发展中的具体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针对古筝在近代徐州琴书发展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结合当下近代徐州琴书发展现状为根据,从徐州琴书发展中乐器与唱腔的变化、琴书变化与古筝发展关系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推动近代徐州琴书的发展与进步。(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11期)

徐妮娜[7](2018)在《网络发展对徐州琴书传承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州琴书本身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之一,在近些年的探索过程中,国内组织了相当多的保护方式,以推动徐州琴书的合理继承和发展。在网络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徐州琴书的保护也需要从网络方向进行考虑,实时形成全新的保护和传承思路。本文主要探究了网络发展对徐州琴书传承的主要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传承方式。(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10期)

曹利荣[8](2017)在《徐州琴书音乐元素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巧”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州琴书作为中国传统的曲艺艺术,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开展教学,没有教学经验可循。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从徐州琴书的语言特点、演唱的发声方法、板眼的打法、人物的形象塑造等几个曲艺音乐元素着手,与西方音乐体系中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教学探究。合理地提取琴书的教学内容,恰当地设计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较好地掌握它的音乐元素,准确把握其风格特点。同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顺利地与常态的音乐课结合,以积累琴书的教学经验,将琴书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7年11期)

程前[9](2016)在《科学态度下徐州琴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历了叁百余年的徐州琴书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徐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由于受到其他新兴媒体和流行文化的冲击,徐州琴书与其他传统戏曲一样陷入了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遇,其生存现状令人堪忧。为此,文章在分析了徐州琴书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旨在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履行职能,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切实解决徐州琴书的保护与发展问题。(本文来源于《遗产与保护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程前,钱思衡,刘博文[10](2016)在《徐州琴书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及其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历了叁百余年的徐州琴书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徐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随着新兴媒体和多元文化的冲击,徐州琴书陷入了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尴尬境遇。文章将从徐州琴书的形成与发展和生存现状两个方面分析其今后的保护与发展,从而推动徐州琴书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6年14期)

徐州琴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徐州琴书经历了单曲、联曲体、板腔化的过程,从民间歌曲最终发展为成熟的民间曲艺。徐州琴书属曲艺分类中的唱曲类,是曲艺中有音乐性构成的曲种。从徐州琴书曲唱的单曲以及联曲体所使用的音乐可以看出,民歌构成了徐州琴书发生、发展的基础;板腔化的徐州琴书音乐使用的[凤阳歌]与[垛子板],也是基于诸多民歌中脱颖而出成的民歌曲牌。原以表达情感为目的的民歌进入曲艺艺术后,为了适应说唱故事的需要,进行了调整,形成以叙事为主要目的的曲唱音乐,完成了从民间歌曲到民间曲艺的转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徐州琴书论文参考文献

[1].韩瑞瑶.徐州琴书中的人物形象——以《丹桂飘香》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9

[2].于雅琳.徐州琴书曲唱与民歌关系述略[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薛飞.对振兴徐州琴书的认识[J].戏剧之家.2018

[4].徐妮娜.徐州琴书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的现状及改进[J].艺术评鉴.2018

[5].戈娟.徐州琴书的发展[J].剧影月报.2018

[6].苏明媚.古筝在近代徐州琴书发展中的具体应用[J].戏剧之家.2018

[7].徐妮娜.网络发展对徐州琴书传承的影响研究[J].戏剧之家.2018

[8].曹利荣.徐州琴书音乐元素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巧”运用[J].北方音乐.2017

[9].程前.科学态度下徐州琴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

[10].程前,钱思衡,刘博文.徐州琴书的生存与发展现状及其保护研究[J].现代交际.2016

标签:;  ;  ;  

徐州琴书论文-韩瑞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